拍完照後為什麼要修圖?

用戶5547770233


拍完照後為什麼要修圖?

無論是手機拍照和單反相機或是其他什麼拍照,拍成的片子都有“原片”和“已經後期”之分。單反相機如果使用RAW格式記錄和輸出,就是原始數據;其他格式的記錄和輸出,包括手機和其他的相機,實際上都已經經過了機器本身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優化”,也就是已經進行了“修圖”和“後期”處理;一般所說的修圖和後期不是指這些,而是藉助於專門的軟件進行修正處理的過程。

拍完照為什麼要進行修圖?就像新房子拿到手,需要認真的裝潢。

第一、畫面的調整和確認需要修圖。現場拍攝時,雖然會注意到畫面的構圖、工整、地平線參照、扭曲變形等等方面,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這些考慮和照顧大多是不能到位的,只能留給後期慢慢完善和處理。內容一般包括旋轉、剪裁、變形矯正等等,重點解決的是主體是否突出、陪體是否得當、地平是否準確。

第二、明暗亮度、色彩、色彩飽和度、高光、暗部細節等等需要調整。這些目標的達成,不能指望在前期到位,只能如此如此。

第三、創意設計的要求需要修圖。這個屬於個性化的要求,唯有後期修圖達成第二次創作。

第四、整體的“裝裱”輸出需要修圖處理。比如添加邊框、添加文字、添加說明註釋,也包括圖片最終輸出的大小、分辨率等。

我是優質攝影領域創作者,歡迎關注《拍客張光林》,感謝轉發此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拍客張光林


數碼相機的算法雖然日益完善,但終究存在缺陷。一般來講,需要後期處理的地方有幾個。白平衡,曝光,構圖,以及銳度等等。雖然這幾項都是可以在前期拍攝時加以控制,但是離標準或者正確的參數還是有所偏差。

相機的自動白平衡在很多情況下都會失真,以佳能相機舉例,相機拍攝的時候有時色調會向黃色,暖色等等偏移,這就導致了傳說中的“佳能黃”的出現。所以就需要後期根據曲線圖來進行參考,將其參數調至合適的位置。

曝光也是,由於相機寬容度的原因,即使是標準曝光也依舊會出現過曝或者欠曝的部分,這樣的話就需要在CAMERARAW中進行暗部或者亮部細節的補償。

至於構圖,在很多時候我們的拍攝並不是一次就能找到最合適的構圖,所以通過裁片重構可以將照片的潛力挖掘出來。

照片的整體、局部色調,或者人像拍攝時模特身材、面部缺陷等等,都是需要進行後期修圖的理由。


縱橫視覺ZoneFoto


雖然當今影像世界已幾乎被數碼所覆蓋,但比起膠片的成像,數碼在色彩飽和度,銳度,層次方面還略遜一籌,數碼原片輸出使用還是達不到最理想的效果,這樣就需要後期了,至於後期程度到哪裡?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再看看高層次後期。追求盡善盡美影像,光靠一次成像是不行的,您會發現總有那麼一點遺憾,譬如模特的皮膚;要實現理想中的影像,譬如特技。以上都得依賴後期完成,而且後期製作會佔很大比重。數碼後期使我們的影像更為精彩豐富,是膠片時代不能比擬的重大的進步。

後期製作一直以來都作為攝影創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存在。後期是攝影師人展現自己風格的重要途徑,因此拍完照片後大多數作品都需去後期,後期製作也是提高照片質量,美好照片的一個重要手段,是目前攝影的一門輔助技術。

因為我們在平時的拍攝中,並不總能完完整整的拍出一張自己心中認為最完美的照片,可能角度有些不好,光線太暗,曝光不充分,也可能畫面中包含了一些干擾元素等等。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進行後期製作。

後期製作一張照片,怎麼調色,怎麼拉對比,怎麼調亮度,怎麼加飽和,二次曝光啊等等手段很多,效果不同於過去的暗房,現代後期很簡單,只需要在軟件中操作就可以達到想要的效果,可能也是由於太簡單了,往往會走進誤區,過度後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能有些人就會很喜歡,有的人可能就會覺得有些過猶不及。後期製作就像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錦上添花,用得不好反而效果很差。進入數碼時代後,後期技術來彌補前期的失誤。隨著攝影的發展,後期技術逐步的成為攝影表達的強大支撐,大多數人也會認為,攝影必須經歷後期處理。

不可否認,經過後期處理,照片顏色、構圖、光影更加完美,但有一部分人不太喜歡處理後的照片,也有人認為,後期只是補充前期不足或錦上添花,不能過度修整。

很多人認為只要後期處理水平高,再爛的照片也能P成美圖。然而後期並不是萬能的,一些諸如:構圖、色彩、抖動等致命傷,後期也無能為力。所以一定要搞清前期和後期的關係。不能用後期解決的,一定要放到前期去解決。而前期解決不了的事情,一定要放到後期去做。











一個群的遊戲


關於數碼相機拍照後要修圖,這是根本沒有必要爭論的話題,膠片時代都有暗房,數碼時代的“暗房”就是後期啊。

關於後期修圖,這個是數碼相機攝影必須要做的內容,這是數碼攝影的一部分,大家經常使用raw格式來拍攝,出來的照片是符合你眼睛看到的畫面嗎?肯定拍出來不太一樣啊,那麼後期調整一下各項參數還原眼睛看到的場景有何不可?

在我看來,大部分反對後期的要麼是壓根不會,這些人的邏輯就是我不會你也得不會,這樣大家才公平 。 還有一部分人不是反對後期,是反對濫用後期,比如只會強拉飽和的高飽和戰士。


sorin索林


後期的作用就是彌補前期拍攝的不足之處,後期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膠片時代的暗房技術,到數碼時代的ps。都是後期的產物。之所以會有後期的存在是因為在前期的拍攝很多時候並不能做到百分百的完美,需要後期來彌補前期拍攝所留下的不足之處或者說是遺憾。

拿人像來說吧,人都是愛美的。在拍攝之前需要化妝,需要選擇適合的服裝和道具,到了後期需要修掉一些痘痘,傷疤等等。這些在前期即使是化妝依然無法掩蓋的問題只能留給後期來解決,還有一些有生來就有的一些缺陷,比如畸形,兔唇等。在照片下想知道自己正常的樣子,這些在前期拍攝是沒有辦法解決的所以只能留給後期。

當然了現在還有一類叫做創意攝影。前期拍攝的照片都是素材,之後後期合成渲染。這些就完全依靠後期才能完成的。

後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過度後期,會給人一種欺騙的感覺,當哪天你拍到真正好看的畫面時別人也會說這圖片p的真好而不是誇你拍的真好。


張先生愛創作


後期就是對曝光不準,色彩不準,二次構圖,以及加上一些主觀的因素,基本上和膠片時代差不多,就是做一些修正,反對過度後期,堅持還原真實場景。


飄舞稻草人


使用RAW格式,必須要後期。

如果是JPEG直出,可以事先機身上設置好,後期沒太大的必要。

其它的,與興趣有關,與圖片本身就沒太大關係了。


全利88


一直呈現兩極化的趨勢。支持修片的一方說,拍照不修圖,就像買菜卻不做,誰會把買回來的菜直接給客人吃呢,肯定要洗、切、炒之後才能上桌啊!這是我做的米線色彩搭配對比度增強炫亮


反對的一方說,自從有了PS,照片就成了照騙,沒有見到本人前,一盤水果經過修飾是不是更加漂亮



一一生到永遠


修圖處理圖像傾斜、構圖、曝光、色彩、隨隊、對比度等等拍攝原片不理想之處。


魯川72416526


可以不修,前期相機設置好對比度、飽和度等數據,挺方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