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新區地方事業局司法科:履職盡責,堅守抗疫“二線”的身影

大眾網·海報新聞淄博3月10日訊(記者 丁穩 通訊員 周琳 王曉兵)在淄博高新區司法行政工作人員中,退役軍人佔到80%。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司法行政一班人在地方事業局黨委有力領導下,充分發揚“聞令而動、召之即來,來之能戰”軍人作風,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展現了司法行政幹部隊伍的精神風貌。

淄博高新区地方事业局司法科:履职尽责,坚守抗疫“二线”的身影

身影一:聞令而動,及時應對

“接通知,明天(大年初三)全員結束休假返崗上班,請所有在外人員馬上返回”,大年初二14點57分司法科的微信群裡發佈了這樣一條通知。此時他們中有1人在泰安、1人在菏澤、1人在鄒平,作為退役軍人深知什麼叫“召必回”,沒有人提出任何異議,輾轉通過各種方式排除干擾因素,於第二天八點前全部到崗到位。根據疫情發展形勢,年初二開始司法科精準謀劃,進一步加強社區矯正人員排查管理,每天至少兩次對人員進行定位核查及軌跡查詢;及時調整社區矯正人員報到方式,設立了專門的報到房間,避免人員密集的問題;更新宣告模式,矯正人員入矯宣告、解矯宣告全部採用視頻會議形式進行;調整集中學習方式,將社區矯正人員每月的集中學習統一調整為利用“習法律身”公眾號在家自學,自學內容增加了疫情防控相關法律及小常識等,所有工作初三全面調整到位,確保社區矯正人員全部處於有效管控中。

身影二:主動作為、堅守崗位

按照地方事業局黨委臨時要求,周琳負責地事局疫情期間的宣傳工作。為講好疫情故事,傳遞地事局抗疫聲音,她將兩個年幼的孩子留給父母,和其他科室一位同事連續奮戰在抗疫宣傳一線。2月5日正式上線“淄博高新區地方事業局”微信公眾號,現在關注人數已有5263人,刊發各類稿件信息131篇;積極與新聞媒體聯繫,對外推發各類稿件10餘篇;在“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高新民生在線”專欄,閱讀量已達到25萬,其中《淄博高新區:16個標本實驗室檢測陰性背後的故事》、《淄博首批!高新區32名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正是解除隔離》等稿件閱讀量均在3萬以上。

王曉兵在回老家過年瀏覽疫情新聞時,曾經在軍隊的職業敏感性讓他預感到假期可能提前結束,在大年初二即開車返回淄博,做好隨時投入工作的準備。中間因為外地返淄需要居家隔離,這期間他也沒有放下手中社區矯正人員的管理工作,以家為崗,每天通過手機查閱人員定位,逐一核實是否有外出史等情況,確保社區矯正管理對象處於有效管控中。同樣作為退役軍人的王科,家在淄川,沒有私家車,全市公交停運後,24小時吃住在辦公室,將年幼的女兒交給已懷孕9個月的妻子,全身心投入工作、站好自己的崗。因為他覺得“在家就像是個逃兵”。此外,孫偉喆也認真在崗在位,做好自己本職。

為了更好地展現地方事業局的整體精神風貌,在局領導的大力支持、各科室及相關單位的配合下,孫昌舉等同志主動請戰,他們集全科之力耗費3天2夜、經多次修改製作完成《地方事業局:待花開疫散,必春暖人間》宣傳視頻,視頻在局公眾號點擊量近2000,在大眾網專欄閱讀量4.1萬。

身影三:發出倡議,齊心抗“疫”

“周主任,我看到咱們司法科發出了積極參與疫情防治的倡議書,我想貢獻點力量,可倡議書中沒說怎麼捐,想問問你”,“你可以向高新區慈善總會捐,這樣吧,我跟咱高新區慈善總會聯繫……”這是社區矯正對象陳某與科長周琳的一段電話對話,來電人陳某向高新區慈善總會個人捐款10萬元。疫情發生以來,司法科向全區130餘名社區矯正對象發出主動參與疫情防控的倡議,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有的積極捐款捐物,有的主動參與社區(村)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政策措施解讀、值班站崗等工作,得到了當地幹部群眾的高度認可。截止目前,高新區社區矯正對象累計向高新區慈善總會及當地社區、村(居)捐款捐物近12萬元,累計參與村居志願服務值班值勤146人次,748小時。疫情面前,他們積極響應號召,經受住了考驗,向自己和社會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身影四:立足本職,擔當盡責

司法科同時還承擔著普法宣傳和安置幫教等相關工作。為了全面做好疫情期間的普法宣傳工作,依託局公眾號開設的“政策解讀”專欄,推發了《山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法律知識五十問》等普法專題文章8篇。按照上級關於刑滿釋放等人員安置銜接相關工作要求,積極協調相關部門依法依規推進工作;司法所江標、李鑫、孫昌舉、趙方俊等同志們積極服從局及園辦工作的統籌安排,用自己的堅守詮釋著崗位的責任。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每個人都堅守自己的崗位,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顆螺絲釘,處在疫情防治“二線”的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積極參與、默默支持,為高新區疫情防控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