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二本、三本學校的大學生,感覺四年可以算是白讀了,什麼都沒學到,校招想找個工作還是隨便找?

我們的愛JH


我不這樣認為,沒上過大學本科的人不知道,也沒有這樣的體會:即讀沒讀過大學本科,無論是理論知識、專業水平、工作能力等,就是不一樣!高中階段,各門知識只是剛入門,才學了個皮毛,只有進入大學本科,才進入了知識學習的核心,掌握了知識的全部。如文科中的公共課和專業課,遠比高中語文內容全面複雜,大學語文、英語、古代漢語、邏輯學、寫作等十幾門課程,都是高中無法學習掌握的,其他學科也是如此。怎能說大學本科白學了呢!另外,高考改革己經七、八年了,大學錄取早已不分二、三本了,自2020年開始,連一、二本也不分了,只有本科和專科的區別,所有大學只按個人高考分數和志願,排隊錄取。就是有些人,思想老是跟不上形勢,抱著過去的舊知識、舊觀念不放,還把大學分為一、二、三本,與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區的規定背道而馳,製造錯誤的輿論,干擾破壞大學的錄取工作。今年看來,這種錯誤仍然存在,誤導考生,旣害己又害人,希望儘快糾正這種錯誤觀念,讓高考工作健康順利進行。


福壽天地


我2012年從一所二本院校畢業,轉眼已快八年,可悲的是,我正規的畢業證學位證到現在都還沒有用處。

我當時在安陽上學,學校允許出來找工作時,12年三月份我就到了鄭州,在銀基附近幹物流行業一干就是八年。一個物流班70多個同學,現在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只有5個人左右。從這點來看,還是挺有感慨的:很多時候,我也在想,上了四年大學對自已有多大的用?

為什麼二本、三本的大多數學生會有大學無用論的想法,從根本上來說,還是我們的教育制度出現了問題。我當時所學的課程都是理論多實踐少,上課就是為了考試能過,不掛科。

我個人對大學無用論是不認可的,如果讓我選擇我還會選擇上大學,就算只是個二本。原因有幾個:一、本科學歷擁有考驗的機會,可以讓自己繼續深造。二、本科學歷是很多公務員考試司法考試的敲門磚,沒有是不行的。三、參加工作後對晉升也有一定幫助。最後一點、我覺得上過大學和沒上過的在整體素養和氣質上確實有差異。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全部是大學生,大家更容易有凝聚力,更容易溝通和融合,可現在的工作,大學生很少,很多東西無形之中就都沒有了。

事在人為,二本、三本我們也有很多同學混的很好,我也不錯哦。一個人生活的價值大小更大層面取決於後天努力的多少,所以不管有沒有上大學,努力幹吧,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瀾瀾小站


說一個三本畢業生的故事。2015年我參加司法考試培訓班的時候認識的,她那時候大三。她對自己的未來早就規劃好了,要在大學期間,通過司法考試。畢業後開始實習,並繼續進修在職研究生。所以她特別的刻苦。第一次只過了c證,第二次才通過A證。畢業時,她拿著英語6級、司法資格證很快就找到了實習單位。次年考入了市中院。這是一個非常勵志的女孩。我想說的是,不管是什麼學校,只要不放棄自己,把該考的證該學的該做的,都認真的去對待,而不是每天渾渾噩噩的打遊戲談戀愛 ,稀裡糊塗的浪費時間。當機會來臨的時候,已經準備好了!



南山夢


為什麼說升達要管理這麼嚴格呢?我想大家也都非常明白,基本上考上二本三本的學生,大多數學習成績在高中時期就是中等或中等以下水平學生,他們並不是比別人差,而是自制力不夠,這些學生一旦上了大學,就會覺得管理沒有高中那麼嚴格,一下子就放鬆起來了,沒有了約束,面對身邊種種誘惑,自然對學習沒有太多興趣。

在我身邊,以前的老同學,他們上學時就是各種打遊戲 ,打球 談戀愛 化妝品 衣服 包包等等等等,反正都比學習重要。平時不學習,考前一週突擊,我大多數人都有這種經歷,甚至有的學生突擊都免了,混畢業就行了,並不知道自己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也不清楚畢業之後會面臨什麼,或者說他們根本不care。

甚至一些天天去泡圖書館的,都會被人稱之異類,有的人就會這樣說

“你這麼努力,怎麼還來我們學校啊?”,

“天天看書,最後不也跟我考的差不多嗎?”

“裝什麼愛學習啊,做作”

那大家有沒有遇見這種人?反正我是遇見過。

想想在這樣的一種環境裡,如何能夠認真地學習,認真地讀完大學生活,然而然很多學生就會開始墮落,60分就是萬歲,結果可想而知,什麼專業知識都是學了個及格,甚至一畢業全忘了,把大學所學的知識都還給了老師,因此,一些二本三本的一些學生,回到社會被其他人認為大學算是白讀了。

對於校招,我想說校招所找的工作還是挺不錯,雖然工資不是特別高,但起碼是安全的,有保證的,畢竟這些企業,這些公司大多數屬於校友公司招聘,跟學校有一些合作和對接。所以說參加校招找工作積累經驗也是可以的,並不是說隨便找找,積累經驗再慢慢幹,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加油,未來的你💪






鷹城微生活


看自己是怎麼度過的。

1.如果談戀愛只和一個人在一起,四年你的收穫會很少,特別是畢業以後失戀。

2.大學最大的價值在於你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你們的信任感非常強,然後畢業以後一塊兒做點兒事情創業或者是互相介紹工作,這是讀大學最大的資源和收穫。

3.戀愛要談,哥們要交。我記得當時我一畢業,我和我們三個舍友一塊兒去找工作,然後一塊兒創業的那段時間真的很寶貴,都是特別感謝大學這種緣分,讓我們五湖四海能夠相遇。


科翰說


感覺自己的大學有沒有白讀,是看你有沒有在這三年或者四年時間裡提升自己的能力,專業能力或者是為人處事的能力。

大專的時候聽到很多身邊的人說大學裡不掛科是不完美的,去社團面試的時候師兄師姐問的問題是:如果社團的事情和專業課有衝突,你會不會逃課。

上課的時候第一排是沒有人做的,座位都是從後面開始坐起,上課聽課的人少之又少,作業認真對待的更少。

我大一的整整一年都是處於這種狀態,上課聽著走神就開始玩手機,沒課的時候就睡懶覺或者和社團的人出去玩,期末雖然沒掛科,但那一年真的一點東西都沒有學到,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能力。

後來大二的時候幸好認識了一些學霸師兄師姐,看著他們每天都是三點一線,教室,實驗室和宿舍,他們甚至午覺都是待在實驗室,在學習亦或是看書。

受他們的影響我才開始反思我大一的虛度時光,我強迫自己每天都去實驗室和他們接觸,慢慢地和他們熟起來,然後和他們吃飯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他們對未來的一些看法,真的受益很多很多。

以前聽別人說,你大學選的專業未必和你以後的工作有聯繫,那時候不明所以,現在想起來,大概因為在大學沒有學好專業知識,不能靠專業知識吃飯,所以才另謀出路。

大學裡誘惑因素真的很多,而且加上沒有人管你的學習了,自己也沒有自律的話,很容易就鬆懈下來,然後一年兩年過去了,大學也就基本過去了,所以整個大學下來沒學到東西。




K與非


其實怎麼說呢,這個問題是大多人的問題

第一個現在大學生不是以前的大學生了,現在大學生太多了,沒有以前吃香了,所以普通大學生很難找工作

第二個,現在很多公司好的崗位對員工要求很高,不是名牌大學,很難應聘上

第三個,因為老師在高中的時候說大學很舒服,不像高中那麼累,所以,很多人到大學之後就很放鬆,開始談戀愛,打遊戲,過度放縱自己,所以很多人都是渾渾噩噩的過完四年,四年過去啥也沒學到

最後,找工作千萬別隨便找一個,最後什麼得到還浪費時間,當然在沒有工作的時候,也要好好的學習,不能讓自己閒著,閒著使人頹廢


奮鬥的菜頭


企業招聘員工最看重的是學歷,很多大企業只給畢業於985和211大學的學生工作機會。大學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歧視鏈,一些名牌大學歧視普通的一本大學,而一本大學歧視二本大學。不少進入知名企業的機會幾乎已經被985名校壟斷。

隨著二三本大學的合併,二本院校似乎成了院校鏈的底端。很多二本院校的學生叫苦連篇,在當下社會二本院校的學生又該何去何從呢?他們真的會被這個時代淘汰嗎?筆者認為還真不一定,二本三本學校的大學生畢業生仍然面臨著諸多機遇。

目前,在我國的高校中,一本院校的定位以升學為導向,主要培養學生的學術功底,打牢基礎知識為重點目標。二三本院校定位是以就業為導向,重點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能。

如今二三本院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在求職過程中,這些學生很難競爭過名牌院校畢業生。但學歷也只能代表我們一部分,很多二三本院校的學生在讀書期間掌握了很多技能。而我國的很多企業,每年也會招收二三本院校的學生。當然,這些學生一定都是二三本院校畢業生中的佼佼者,他們深知學歷幫不到自己什麼,只有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夠遇到更好的伯樂。

所以,只要學得好,不論是二本三本學校的大學生都是有機會的!


LaoHuang188


我就有個同學以前讀的是專科,然後專升本考了一個省內的二本院校,接著考研到中科院,再接著繼續讀博,現在已經是中科院某所副研究員,在他的研究領域內非常活躍,表現也非常搶眼。

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人有沒有出息,和你暫時讀的是什麼樣的學校沒有太大的關係,雖然你現在讀的是二本,或者是三本會限制你的發展通道,但絕對不至於說四年的大學白讀了,只有在這些情況下才算白讀了:

1、不學無術,整天的睡大覺,喝大酒。

2、不務正業,放棄了所有的專業課學習,在外面打工。

3、各種混日子,20門課程有18門補考,英語四六級考試從來沒有過300分。

4、知識沒有學到也就罷了,還有人會整出一點違法違紀的事情。

自己現在讀的是什麼學校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卑與放棄,很坦白的說,人才市場上競爭力比較強的的確是985和211高校的學生,而且還都是碩士和博士,但這又怎麼樣呢?市場上人才需求是有差異化的,他們會選擇自己合適的領域和層次,而我們也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領域和層次,一個本科生想要去做博士生的技術活肯定是行不通,那麼就只能腳踏實地了,適度的調低就業期望值。

校園招聘還是要積極準備的,首先你得有一份漂亮的簡歷,突出你的優點和能力,然後要充分的蒐集校招企業單位的相關信息,做到知彼知己,在面試的時候你才能遊刃有餘,不要打無把握的仗,看到招聘信息後先進行篩選,篩選一些與自己專業相關度較高的,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崗位,認真對待每一次校園招聘的機會,說不定就有一個寶貴的機會垂青於你。


美蛙英語


無法迴避的是,我們不少“二本”、”三本”的大學生,確實在校沒有好好學習,混日子是主基調。

但也不能說他們就白讀了四年大學;因為真正白讀的,他們也不可能獲得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那還怎麼找工作?有單位願意用沒有畢業文憑的“大學生”?我還真的不怎麼相信。

也就是說,很多“二本”、“三本”的大學生,四年的大學其實並沒有完全白讀,起碼還是有一定程度努力的,否則他們根本拿不到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當然他們在校招時就可以比較輕鬆地找到一份工作。

不過,這裡面還有另外一層原因,那就是去校招的企業是各種層次的都有的。有的可能是世界500強,有的是國有上市公司,有的是地方性的中小型國有企業,可能更多的還是民營企業,還不排除小作坊似的特小企業。

當然,世界500強公司理論上一般不會到普通“二本”、“三本”高校去校招,但並不排除有個別難聘到人的崗位,只能去相對差一點的這類高校去招聘。雖然這種崗位的薪酬待遇可能很一般,工作強度還比較大;但對於非名牌大學的這些大學畢業生來說,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畢竟有一個到大型公司工作的機會。

除此之外,如果“二本”、“三本”的大學畢業生能適當降低一點自己的要求,比如降低一些薪酬待遇方面的要求,要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真的不難。

但很多有名氣的企業在校招時,往往還要看一看學生大學四年期間的學習成績,如果四年是混過來的,成績自然難於拿出手,校招企業也就沒有興趣了。

因此,大學生在四年學習期間,完全有必要努力努力,起碼讓自己的成績拿出來靚麗一點,在校招時多少是一份籌碼,否則校招企業又憑什麼相信你能夠勝任將來的工作崗位?



雖然學習成績只能說明過去,但四年的大學美好時光都不好好學習本事的學生,校招企業對你今後在工作崗位上能否繼續努力提升自己,必然沒有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