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路相逢勇者勝——《亮劍》

#戰疫必勝#+#宅在家裡看歷史

狹路相逢勇者勝,《亮劍》這部劇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因為最近一段時間疫情的影響,百般無聊之下,又重溫了很多經典影視劇。《亮劍》是我最喜歡的一部軍事題材的影視劇,給我最大的感受是該劇源於生活而忠實於現實,相比一些抗日神劇,什麼包子雷,手撕鬼子,火車上跑單車,這部劇則緊貼當時抗戰期間無數先烈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場景。2005年《亮劍》播出後,就創下了當年電視劇收視率新記錄。《亮劍》是一部英雄傳奇,是一個英雄的成長史。它的敘事圍繞李雲龍展開,它的背景是戰火紛飛的動亂年代。

《亮劍》是一部“硬漢”的電視劇,在劇裡面湧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戰鬥場景,孫連長那句“騎兵連,進攻”說實話,我再一次看得眼眶紅了;在攻打平安縣城時,八路軍獨立團六連接到的任務是守住陣地八小時,黃連長在回絕晉綏軍358團聯絡官時說道:“我接到的命令是守住此地八小時,沒有我們團長的命令,就是天塌下來也要用腦袋頂住”最後整個縣大隊區小隊和六連所有的戰士全部陣亡。《亮劍》一劇最能打動觀眾的地方就是它表現出來的英雄主義、豪邁粗獷、血脈賁張,正是今天所缺少、人們所期盼的東西。李雲龍是英雄,出身底下的平民英雄,所以他的所作所為更加能引起觀眾的共鳴。他身為八路軍將領,卻草莽之氣未除,說話做事略帶匪氣,打仗從不按理出牌。他勇猛、有血性、嫉惡如仇,他滿足了人們對英雄的想象和盼望。李雲龍既有勇也有謀,對於看事情總能把握深層含義。他表面上粗魯,實際上不乏理智,他是明理的、富於正義感的。他雖然沒有文化,按他說的就是“老子篾匠出生,斗大字不識一籮筐”,可他身上有一種質樸的、農民式的智慧。他用這種智慧在戰場上聲東擊西、以少勝多;在部隊中鼓舞士氣、統率千軍萬馬,他的帶兵理念“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戰場上士氣最重要,狹路相逢勇者勝,要把兵帶的嗷嗷叫”。而《亮劍》的“硬漢”風格正好滿足了觀眾對此的心理需求。

《亮劍》成功地塑造了李雲龍這個角色,把他好戰、善戰、直率、蠻橫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是一個有血有肉、性格多面、打仗勇猛、鬼點子特多、不按照戰爭遊戲常規作戰、敢於抗命、尊重戰場實際、有點歪邪的主角,也是一個注重生活注重情感的人物,更是一個精忠報國視死如歸赤膽忠心的真實的中國軍人形象的再現。

“明知不敵也要敢於亮劍,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中國軍人的軍魂。”這就是導演所要向觀眾傳達的一種“亮劍”精神,現在的中國也需要這種精神。現階段的中國雖然如日東昇一路凱歌,但是危機伴隨著機遇如洪水猛獸般襲來,內在的外來的威脅時刻在考驗著中國人。面對威脅面對危機我們中國人怎能安步當車?怎能不居安思危?“敢於亮劍”這就是我們的回答,我們的精神。

就在當下,中國疫情發生的時候,總有那麼一些人敢於亮劍,逆流而上,我們的人民子弟兵,總是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刻出現,為我們負重前行,當然還有我們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以及所有為了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努力奮戰的人。戰疫必勝,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