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會計專業的你現在怎麼樣了?能掙到錢嗎?

1314君子四美


我是會計專業畢業,13年畢業,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家鄉的一個企業發展,到今年已經整整六年時間,時間過得很快,一晃自己孩子都快要兩歲了。

我的家鄉是一個號稱二線城市的四線城市,至少大多數人時這種感覺,有幾個大型製造企業,剩下的就是一些小企業。畢業那年聽從家裡的意見選擇了家鄉發展,沒有去過大城市闖蕩,心裡有些不太甘心。

清楚的記得,畢業那年工資是2200元整,還包含五險一金,當時房價在4000元多一點。說實話這個工資是所有企業中給的最低的,但是企業是上市企業,看起來比較靠譜,毅然決然的就去了。

大企業的財務不是從出納做起,雖然公司出納有5個人,但是很多人都安排在核算崗位。我們入職的時候是工作最忙的時候,沒有人搭理我們,就這樣過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慢慢熟悉工作環境等。

公司有自己的培訓體系,新入職學生需要參加一系列的培訓,這也是大公司的好處,培訓很多,有機會學習新知識。

自己沒有趕上好機會,當然可能能力也不足,六年時間過去依然是一個小職員的崗位,每天干的都是一些基礎的工作,沒有樂趣,但是不得不做。

大公司工資是根據物價水平逐漸上升的,現在房價10000元是水平,工資給我們漲到了5000元,工資真心不多,因為技術類崗位的工資都在8000元的水平。

去年努力一下,一年考過了中級會計職稱,然而對於自己職位晉升與工資上升沒有什麼卵用。領導崗位就有那些,一個蘿蔔一個坑,沒有咱們的份。

在家鄉上班唯一的好處是不用太擠,離家很近,有比較多的時間與家人團聚,但是沒錢的問題總是困擾著自己,會計人真心不容易。

囉囉嗦嗦說了不少,主要想說的是會計人員的工資真的不高,企業中屬於中等水平,有時候加班也很累,大企業有五險一金還算寬慰。


談財論道


2011年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畢業後在一家公司做了小半年總賬會計,後來覺得實在太單調,就選擇了一家事務所鍛鍊,至今8年。

剛畢業的時候在公司每月收入3300,因為平時花錢大手大腳,扣除房租後剛夠溫飽。

後來轉去事務所,13-14年底薪3500,額外的有每個項目的項目津貼收入,預計每月5000左右,算是小小進步。

大概在這個所裡待了2年,14年底跟一個夥伴出來自己組了個小團隊,專做新三板。那段時間給自己開的底薪是6000,加上項目提成收入,一年下來大概是15萬。

14年到19年陸續考取了註冊會計師、會計師、稅務師和通過了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因為事務所整體規模和收入限制,純靠工資收入,一般收入也就卡在20萬很難上去了。想再提升一步就只能試著去換個更大的所,通過多做項目,收入應該還能再翻一倍。或轉型去做業務承攬向合夥人方向努力,收入取決於承攬項目的多少,地方中小型事務所小合夥人收入也有百來萬了。或者直接離開事務所行業,尋找一個財務經理/總監崗位,力求從一個專業型人才向複合型人才轉變,然後擇機向擬IPO企業靠攏,獲取股權激勵,與企業共同進退,機會好的話也許能實現財務自由。

所以,回到問題,學了會計專業能否掙到錢呢?如果只是滿足於做一個做賬會計,那大概率是沒法掙到錢的,一個月收入也就剛夠花銷,還得忍受月初月末的加班,其他部門的不理解,老闆的不重視等,確實不算一個很好的崗位。

但是,也應該看到對於普通出身的家庭而言,會計也確確實實是一個只要努力就會有所收穫的專業,只要努力學習努力考證,收入的增長也就顯而易見。對於不善於人情世故或者並不善於業務開發拓展的人而言,會計專業至少是一個只要通過跟課本和專業知識打交道,就能發揮自己價值獲取可觀收入的專業。瓶頸當然也有,但哪個行業沒有瓶頸呢,對於那些能打破瓶頸的人而言,我想並不是因為他選擇或者不選擇會計專業,就他們的努力和性格,即使是其他行業,他們也許也能打破瓶頸。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我雖然不是那麼喜歡財務會計,但還是很感謝它


就不要暱稱了


很顯然,會計不是一個很賺錢的行業。跟金融、IT從業者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在格隆匯的一份薪酬情況的統計中,僅僅排在第十名。但就個人來看,財會、法律和人力資源的薪酬也是參差不齊,不能一概而論。

而且,能不能掙錢,能掙多少錢,地區差異、行業差異、個人職位差異特別的明顯,不能以偏概全。

比如,在筆者的朋友中,有年薪100-200萬的財務總監,也有年薪10萬左右的普通財務員工。但是,這個收入的差距,跟是不是學會計專業沒有直接的影響。很多不是財務專業的同學,卻在這個行業混得風聲水起,讓那些學會計的同學自嘆不如。因為,這個行業本身的門檻真的很低,而做好這個行業卻需要很好的數字敏感性,很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很強的溝通能力,這些作為長時間在“借”“貸”當中浸泡著的財會人員,往往是比較缺乏的。

說說財務中哪些人拿到高薪和薪酬增長比較快吧:

1. 思維敏捷、邏輯能力強、善於溝通的人。

筆者認識的人中,有學數學然後做到財務總監的,有連續通過司法考試、CPA考試等史上最難考試,然而卻沒有做到總監的。所以,通過對N個財務總監及CFO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他們往往具有思維和溝通等綜合的潛質。

2. 勤奮上進、有野心的人。

如果你安於現狀,那就只能處於現狀了。財務是個實踐重於理論的職業,要想拿到那百萬的年薪,不是動動嘴皮就可以的。曾經有個CFO告訴我,她年輕的時候經常每天工作16個小時,因為堅持下來了,所以時間也給了她回報。

3. 有準備的人。

沒有紮實的理論功底,沒有多年的業務實踐,就算有個總監的位置放在你面前,恐怕也沒有勇氣去競爭。因此,更多的功夫還是在平時。筆者曾經的同事,從應付賬款會計做起,不斷地學習,升級打怪,做到高級財務分析,雖然不是工資最高的,但也算財務領域的不錯的收入了吧。所以,不管是考證還是實踐,都要做有準備的人。

好了,總結一下,會計不是最掙錢的行業,掙錢的能力與是否是會計專業不是直接相關,還有天分和努力的因素。


財會小童


會計專業在20世紀90年代是非常熱門的專業,那時候市場非常稀缺會計專業的人才,導致好多院校都設立會計專業,過了幾年結果造成會計專業人員趨於飽和!其實就目前的經濟環境來看,各個職業好像都處於飽和的狀態,當然會計專業也不例外。按照以下幾點建議執行希望對會計人員有幫助。



1、善於把握好就業機會。因為會計專業講究的是實際經驗,畢業後有工作單位接收,這已經是非常幸運了,所以要把握好工作的機會。2、善於賺慢錢。會計專業經驗的積累需要一個過程,一開始可能工資不太高 ,所以有許多人都轉行銷售行業,這個行業賺快錢的機會大些。3、善於厚積薄發。不問前程,你只管努力。如果一直堅持在做會計,並且沒有停止學習,其實賺錢只是時間問題。

總之:作為會計專業的一員,我非常看好這個專業,如果覺得難和累 ,說明你在走上坡路,只要堅持,是可以爬到一定的高度,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職場小瘦


本人非科班出身,但從事會計相關專業。從自身出發,要想收入提高,必須不斷考證,會計專業有很多含金量高的證書,比如中級會計師,註冊會計師,ACCA,等等,如果積累一定的基礎之後,會計行業還是比較吃香的,基本上每個公司,都需要財務總監,財務負責人等等。

這個是一個階梯的增長,前期可能會比較苦逼,但,既然選擇了這條路,未來是越走越寬,未來方向也可以走審計路線,都是比較熱門和社會上緊缺的崗位,但都需要豐富的知識和豐富的閱歷。

如果能達到這點,基本上中年就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