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5後,我覺得現在的90後很喜歡懷舊,是因為他們現在的生活過得不好嗎?

樂觀的先生


說我們喜歡懷舊,其實只是事實的一半,更貼近現實的是,我們一方面喜新厭舊,討厭一成不變,另一方面卻在不斷的懷舊。

未來,往往伴隨著刺激與風險;而過去,則意味著安全。

我們總是喜歡把過去看過的好看的電影看過一遍又一遍,每次到KTV都點著那幾首熟悉的歌,因為我們可以確定那些電影是好看的,那些歌是好聽的,就像我們懷舊是因為那段歲月是美好的,生物的趨利避害性會本能的幫我們過濾掉那些不美好的回憶,於是,懷舊就成了一件美好又享受的事情。

懷舊阻礙自我不連續性,恢復自我連續性

當你感受到現在的生活發生變化的時候,你的心理會產生負能量,產生一種自我不連續的不適感(你不知道過去的自己怎麼變成了現在這樣,也不知道未來的你會變成什麼樣),此時懷舊會敏感的自動啟動自我防衛,讓你感受到過去真實的自己,連接現在的自己,展望未來的自己,恢復自我的連續性,消除不適感。

懷舊可以讓人獲得正面積極的情緒體驗。

很多人說懷舊是一種消極的情緒,其實不對,懷舊是一個積極的情緒,尤其是在集體懷舊的情境下,大部分時候,懷舊是集體聚會的主題,是集體的笑點,也可能是集體的淚點。當我們回憶起自己和過去最喜愛的人一起經歷的印象深刻的事情時,我們會產生極高的集體認同感,對過去集體中的其他成員評價也會提高,從而也提高了對自己的評價。

懷舊是一種習慣,與現在過得好或不好沒有關係。

如果是一個人的時候,可能現在過得不好是我們懷舊的一種原因,但其實自問,當我們現在過得好的時候,我們還是會懷舊嗎?當然會,因為我們的現在是我們過去的延續,無論我們現在是好是壞,那都是過去的我們一步步走出來的。

但願

人間萬事消磨盡,還有清香似舊時。


小莊說影視


我也是95後,,,,但是我好像已經開始懷舊了。。。

為什麼會懷舊,懷舊其實也是要環境氛圍的刺激才會激起內心的回憶的。我們不可能無緣無故的懷舊。

所以也不是喜歡,只是身邊的一些事物使我們去懷舊。

比如,看到一群低年級學生在一起玩王者榮耀,我就會想到在我們那個時候我們這群人又在幹什麼,我們的那時候還不是網絡化時代,但是可以玩耍的方式卻多的多,像跳繩,踢毽子,摔皮卡,跳格子等等,都是特別健康且純粹的。但是身邊的他們卻是大部分玩的是電子產品。因為感覺和自己的小時候經歷的大不一樣,所以才會懷念自己的過往,懷念那個時代的樣子。

還有就是周圍環境的變化之大,以前住的都是平房,瓦房,走的路都是泥路。而現在卻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即使是農村也是大變樣。

除了這些不同引起的懷念,還有就是因為真的長大了,經歷的事情越多,就越懷念曾經有過的簡單純粹的生活,即使那時候也有那時的煩惱,但是存在我們記憶裡的還是那時候的無憂無慮的樣子。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老同學什麼的重聚了,因為沒有什麼當下的聯繫可以交流,所以也只能拿回憶聊天。這種情況下就會誤以為我們喜歡懷舊,其實只是沒有話聊,只能聊以前的,然後感嘆時光易逝。




學會與自己和解


大部分90後都是一個家庭裡的獨生子女,或者是家裡有多個子女也都是享受著優越的兒時生活條件長大的,90後屬於知識分子的人居多,隨著生活方式和生活條件的改變,很多人崇尚時尚潮流,思想前衛的生活,對於艱苦奮鬥的精神還保留有幾分就因人而異了。下面可以從以下幾點分析90後當下的生活狀況。

1,90後現在已經普遍進入社會工作,由於大多數人接受了正常的教育,很多人在工作方便都從事的是辦公室工作內容,根據工作性質的不同,人們得到的薪資待遇會有所不同,但是90後普遍崇尚的工作是脫離體力勞動的工作,提供腦力成為維持工作的主動力。而現在從事在體力勞動支出的工作崗位上普遍是年齡偏大的工作者。2,90後的生活壓力,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在解決了生活溫飽問題之後,又開始崇尚在城市買房的熱潮,沉重的房貸給了90後年輕一族龐大的生活壓力,很多人大半輩子的工資都要貢獻給房貸,揹著房貸的生活讓現在人們的生活幸福感越來越少,長期為了一件事情去固定化的支出,會讓人們感覺到生活中的壓抑感。

3,繁重的家庭壓力,由於90後大部分屬於家庭獨生子女,結婚後的年輕人需要一方面需要贍養男女雙方的父母,另一方面需要承擔撫養個人子女的義務,從種種跡象表明,90後是極其尷尬的一代人,生活賦予他們享受,也讓他們承擔了很大的不可推卸的責任。4,綜合而言,90後的兒時生活是比較輕鬆快樂的,在成長中負擔有繁重的學習任務,工作中要承擔沉重的社會發展任務,無論從哪一方面而言,90後的生活都不是那麼輕鬆,快樂的。


幻影CG


這位親愛的95後小朋友~

哦不,大朋友。

你知道嗎?今年已經是2020年了。

2020年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第一批90後正式跨入30歲的大門了,意味著小時候日記中的“未來世界”真的到來了。

當你開始步入中年,結婚生娃,上有老下有小,扛起了家庭的重擔,為了生活奔命,你會不會懷念曾經的年少輕狂和沒有負擔的恣意?

當人人都說你已經成熟穩重,你會不會突然發覺曾經被稱作“熊孩子”的時光也是那麼令人珍惜回味?

老人總是念叨年輕的日子

成年人經常想著心裡住著的小孩

當一個人開始懷舊

說明他真的長大了。

別急,小朋友,懷舊的滋味,過幾年你就能體會到了。

p.s 光良叔叔有一首歌《少年》可以聽聽哦

~~冷姐姐[來看我]



有個姑娘叫阿冷


你好!

個人認為懷舊並不是因為現在過得不好,而是對過去美好感覺的重溫,更是一種生活的情懷。

  • 懷舊並不是一種想要回到過去的心態。

而只是珍惜在生命的各個時期、各種環境中經歷過的那些小幸福。在現在過得好的情況下,懷舊可以增添我的幸福;在現在過得不好的情況下,懷舊也能給我一種精神力量,讓我知道要把生活改變成什麼樣子。

  • 懷舊也未必只是為了享受美好。

即使生命中出現了一段過得不好的日子,也不必說非要把關於它的記憶全都拋棄。我覺得苦難也是值得記住的:記住了苦難,可以避免把幸福當成理所當然的,會更容易理解過得不好的人;記住了從苦難變得幸福的路徑,可以當苦難再次來臨時,知道怎麼東山再起,也能夠以自己為參考,去幫助別人把生活變得更好。

  • 所以說懷舊並不只是90後的習慣。

人類作為有記憶力的動物群體,記憶的功能本身就造就了人們有時候會想起自己的過往。懷舊也不是因為現在過得不好,而是因為人在每一個時期都可能會對過去的生活或者事物不自然的想起。可能是因為一種享受,可能是因為自勉,可能是因為美好不再可得,也可能是因為想起過去更讓自己覺得現在的難得。所以不必要消極的去覺得是因為現在過得不好才產生了懷舊的心理。

俗話說“時光不問趕路人,星光不負有心人”,願我們在歲月的長河裡,無論在什麼年齡段,想起過去皆是美好,憧憬未來也滿是希望。


拎得清的趕路者


90後包括很多人,很多不同層次的人,很多收入水平不同的人,很多結婚或者沒結婚的人。我感覺用XX後愛怎麼怎麼樣,來標記某一年代的人十分不合理。
生活在深山的也有90年以後出生的,生活在喧鬧大都市有孩子的的,也有90年以後出生的,生活在農村沒孩子沒結婚的,同樣有90後……還有很多,不同收入,不同工作,不同性別,不同素質,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成長軌跡的……他們的想法都一樣嗎?
不一樣。所以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懷舊存在於每個年代,每個人群,每個國家,每個階層中的某一部分人,這部分人不代表他們這一代人。
但是,為什麼不同時代的人幹不同時代的事?這跟這部分人無關,跟他們的喜好更無關。僅僅因為時代限制,也可以說是時代要求你怎麼,你基本就得怎麼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7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4cacfc23eba481aab3f64460b26d14d\

樂趣的製作者


當然不是呀,他們只是很懷念自己更年輕的時候,畢竟人長大的都是會回想自己原來做過的事,是個什麼樣的人,遇到什麼樣的糗事等等,偶爾拿出來笑一笑,也蠻好的。

畢竟生活這麼苦,偶爾回想也是可以讓自己暫時忘記現在的勞累和不愉快,停下來回頭望一望才更有力氣往前走。

當你長大幾歲的時候也會像他們一樣喜歡懷舊以前的東西,喜歡懷念過往的事,喜歡去小時候便利店買大大泡泡糖,西瓜泡泡糖和彈珠,人都是一樣的,越長大承擔的東西就越多不像小時候一樣快樂簡單,不能說是側面的逃避生活,只能說是暫時停下腳步緩衝

願你也可以偶爾回頭望,一直向前衝,嘻嘻[笑][笑][心]


瀟可愛9


其實懷念也不僅僅只是90後,可能跟年齡有很大關係,第一批90後在不知不覺中“奔三”了。在奔三的年紀許許多多的人有了自己的工作、家庭,曾幾何時還是一個天真孩子的我們在悄聲無息間我們已是為人父母。

生活必然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這些壓力可能來自家庭,可能來自工作,也可能來自金錢。面對這些壓力很多時候我們可能無能為力可能力不從心,在閒暇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宣洩,而還念可以被歸為一種愛好,愛好無疑是宣洩最好的方式。



武穴微生活


90後在某種程度上來講確實過得不好,社會發展到了一個新的空間,房價愈益上漲,工作競爭激烈稍不留意便被人取而代之,婚姻生活充滿矛盾,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在情感上無法寄託。

自然而然想念以前,懷念那個淳樸的時代,懷念常常黏在父母膝下無憂無慮的年代,懷念那個一個自行車就可以當彩禮的年代,沒有太多壓力,情感也可以得到寄託。



晚風一媚


90後的年青人,現在生活節奏加快,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生活也高,生活壓力變大,工作也都不怎麼穩定。所以很多90人喜歡懷舊,喜歡鄉間田園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