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如何提高學生體育素養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它是對原有的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要在原有體育課程基礎上,突出健康這一內容呢?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健康是一個人得以快樂、長久生存的必要條件,而體育是促進健康的必要條件。所以,提高體育素養水平即是提高健康。

原創——如何提高學生體育素養

下面結合身心健康素養的主要內容逐一分析如何通過體育手段進行提高和發展:

一、器官良好

器官良好是一個人身體健康的基礎,而這也是我們在體育課上最容易忽略的。首先,一個學生是否能正常的參與體育運動?近年來經常會有體育意外的報道,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教師對學生的身體內臟健康情況不瞭解而造成的,這是我們應當重視和警惕的。其次,在體育課堂中,我們能看到身體有殘疾、崴腳、骨折等受傷的學生,但往往不去注意哪些駝背、近視的學生。

原創——如何提高學生體育素養

二、適應工作

作為學生即為適應學校的生活和課程。那麼我們的體育課程是否適應學生呢?不適應的表現為:1.課程太難,學生難以接受。2.課程太簡單或太枯燥,學生沒有學習興趣。應當說,這是給我們設置了一個難題。因為同水平學段的學生體育能力差異較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有些六年級的學生因為肥胖、不協調等原因,在50米跑和一分鐘跳繩項目中表現出來的水平甚至不及個別一年級學生。

原創——如何提高學生體育素養

三、認知正常

​在我們給六年級學生進行知識點講授時,同樣表現出了班級內認識水平的明顯差異。對體育知識認知差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有效的、有計劃的體育內堂課較少。我們過於重視外堂課的說、講、評,卻忽視了體育內堂課的重要性。建議今後針對體育內堂課進行集體備課,並嘗試進行學期末學生的體育與健康知識理論測試或問卷調查。

四、情緒穩定

正因為學生處於情緒的培養期,所以更容易出現“小情緒”。我們還是太主觀了,經常認為學生擾亂紀律、影響別人上課,應當受到批評。但其實歸根到底,還是我們忽略了孩子們的一些感受:天性的不到釋放、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心裡有委屈……以後再準備開口批評之前,還是多去換位思考吧。

原創——如何提高學生體育素養

五、意志堅強

體育對於培養意志品質是有明顯效果的,但我卻發現另一個現象:越是“好”的孩子越輸不起。把六年級帶畢業升入初中的孩子,在田徑運動會上表現好的主動來跟老師打招呼,表現失誤的躲得遠遠的……我們太過於重視這些“好”孩子在體育方面的“好”了,忽略了他們其實有比其他孩子更差的方面。

六、自我觀正確

嘗試用手機“問卷星”軟件給學生設計體育作業,有很多學生不做,也有很多學生故意亂寫,多次反饋提醒沒有效果。專門設置的健身打卡群,同樣有很多學生不參與。自我觀不正確,很難進步。當然,這是心理健康層面的內容。平時我們一個學期有多少節心理健康課?體育教師是否去研究過心理健康教材,今後應當重視起來。

原創——如何提高學生體育素養

七、人際和諧

群體性的體育運動有助於增進集體榮譽感,有助於培養集體和諧。當然,也有能造成集體與集體間大的不和諧。所以,體育是最應該公平、公正、公開的。

 八、人格健全

人格無優劣之分,而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是可以促使人格更加成熟的。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體育課儘量不要被佔用。

原創——如何提高學生體育素養

  九、行為適當

一場新冠狀病毒,讓大部分的人足不出戶。於是,便有很多人開始賴床、苦悶、沒有計劃性。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突出表現,但如果沒有這場病毒,可能我們就看不到了。有多少人能夠行為適當?有多少人能夠保持每天健身?有多少人養成了終身體育的習慣?自律是很多人都明白的詞語,但能經常提醒自己的人太少了。所以,建議今後學期、假期給每一個學生設計一個體育目標,幫助學生提高自律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