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瓦屑壩——安徽人的魂牽夢繞的地方

明初大遷徙

瓦屑壩移民是明朝初期官方組織的從江南外遷大量人口進行墾荒事件,是“洪武趕散”的一部分。瓦屑壩移民從洪武三年到永樂十五年(1370-1417年)歷時48年,到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安慶府42萬居民有27萬來自江西瓦屑壩。據考證,江西瓦屑壩今在鄱陽縣蓮湖鄉,據該地《朱氏宗譜》等記載,瓦屑壩已變為“

瓦燮坽村”。地處鄱陽湖畔鄱江口,是明代江西饒州的外埠,是中國古代八大移民聖地之一。

江西瓦屑壩——安徽人的魂牽夢繞的地方

魂牽夢繞的故土

瓦屑壩位於今江西省鄱陽縣蓮湖鄉。瓦屑壩本是鄱陽湖畔的一個古老渡口,是明初江右民系移民的集散中心,政府官兵將被安排移民的對象聚集到瓦屑壩,然後上船遣送到安慶府等目的地。因年代久遠,移民後代隨著傳說的遞減,逐漸淡忘了具體祖居地,將記憶的思路定格於“瓦屑壩”,似乎“瓦屑壩”成了原居地,這是一種思鄉情結的歸宿,就像華東等省區只記得“大槐樹”一樣。實際上瓦屑壩移民原居地分佈在江西饒州(鄱陽)、九江兩府各縣。瓦屑壩的移民後輩遍佈全國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