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與微單的區別?

運城事


單反和微單有什麼區別?

拍視頻用什麼好?6000元以下推薦相機!謝謝!

以上為題主問題及問題描述。


單反和微單的根本區別就是取景方式的區別,單反是用五稜鏡反光式取景,如圖示:


微單是用的電子取景器方式,如圖示:

因為這個區別,從而造成了單反與微單在價格,體積大小等方面的區別。

如果拍視頻的話,微單,單反都差不多,哪個好要看具體的型號了。如果以玩為主,可以考慮微單,如果以攝影為職業,或做一個攝影人可以考慮單反。




專注於攝影及攝影后期教學二十餘年 簡單清晰 講透原理 突出可操作性 !

已發佈大量系列教程 軟件 素材 濾鏡 插件等粉絲福利!關注即免費贈送!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6000元的預算可能大家都會推薦佳能80d這個等級的,而且鏡頭會很寒酸,只夠配個50 1.8,所以我就不說這個方案了,我要說的方案有另外兩個,可以秒殺這個方案,前提是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1,機身二手佳能5d2,大概2000元,配佳能24-105 f4,大概3000左右,你還會有剩餘,可以再配個50 1.8,畢竟如果是晚上拍的話大光圈的優勢無可替代。二手5d2性價比極高,當然你如果喜歡尼康可以看看同檔次的二手貨

2,機身佳能6d或同等級尼康,大概4000元左右,鏡頭可以配個二手24-105 f3.5-5.6 stm ,大概2000元左右,這個配置鏡頭比較寒酸,所以我更推薦方案1。

下面我來說說為什麼我會推薦二手貨?因為相機是質量很好不容易壞的東西,就算是拿到伊拉克去用它也不會壞,當然前提是需要金屬機身的機子。而鏡頭只要你不摔它它也不容易壞,只是可能會起黴菌。而且鏡頭保值率高,你不喜歡了賣掉它不會虧多少,對於有的好鏡頭甚至可能會賺。

至於購買平臺只推薦馬雲家的某魚,一定要挑芝麻信用“極高”的賣家,這類賣家往往會比較誠實,有什麼問題會說明,就算有自己沒發現的問題事後也會幫你解決,比較放心,不得不說在這個浮躁社會信用是個很難得的東西。

最後說一句,拍視頻,全畫幅比apsc的畫質好太多,會有電影般的質感,如果你配上色彩漂亮的紅圈頭就更上一層樓了。但是注意拍視頻會損耗感光元件,拍多了可能會造成拍照噪點增多,甚至出現壞點,從這個角度來看買個二手貨拍壞了也不心疼,再換一臺二手貨就是,哈哈




Z調


微單和單反的區別還是挺大的。野馬哥的許多問答和文章都有說到,這裡再來做個總結吧。微單和單反,最主要的區別是微單去除了單反上經典的反光鏡和五稜取景器。但由此也引發了很多的不同,比如對焦、測光、卡口、法蘭距、取景方式等等。所以,微單並不是單反的簡化版,而更應該稱為是單反的升級版,甚至是終結者。

至於新手的話,野馬哥建議如下:如果想全面學習攝影,不妨從單反開始,你會學到更多,而如果只是想買臺相機拍照,那麼可以直接入手簡單易用的微單。


以下我們來細細介紹一下微單和單反的區別吧,同時也說說新手選擇微單還是單反的一些思考方向。


一、何謂微單,何謂單反


單反,即單鏡頭反光相機系統,簡寫為SLR,是80年代出現的一種取代旁軸取景和雙鏡頭反光相機的革命性產品。其主要特點是具備反光板和五稜取景器,取景時光線由鏡頭經反光板反鏡進入五稜鏡進行成像顛倒後,通過光學取景器進行取景。由於沒有視差,很快成為主流。

而微單,其實更合適的名稱應稱為無反。相比單反,去除了光學取景所需的反光板與五稜取景系統,光線經鏡頭進入直接由成像單元進行數字成像,由EVF(電子取景器)顯像,或是液晶屏顯像進行取景及對焦操作。


從機械結構來說,微單更加簡單輕巧,但取而代之的是,電子結構更加複雜精細。


二、微單相較單反的優點


別小看結構上的變化,這些結構上的簡化,必須以電子系統的複雜來補上,也正是由於現代科技的發展,讓電子系統的功能突飛猛進,因此微單也藉此,全面超越了單反。


以下我們就全面介紹一下微單的優點:


1、微單沒有歷史包袱,未來發展空間大


由於去除了反光板,因此微單的法蘭距可以更短。這就給了微單的研發人員,以新的想象空間。於是微單一般都與單反的卡口系統及通訊接口上做了全新的規劃。

如佳能之前一直在卡口上的激進分子,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不僅在半幅無反上設計了EF-M卡口,更在全幅無反上又上了全新的RF卡口,不僅內徑加大,電子觸點也增加了,可謂是為了未來做的設計與預留。


而如尼康,之前在單反上屢次卡口的轉換,實屬失敗,而此次借全幅無反推出之機,全新推出Z卡口,且Z卡口在三家之中,內徑最大,法蘭距最短,不可不謂激進,這也是尼康放手一博的姿態。


2、鏡頭法蘭距短,可以轉接單反鏡頭,鏡頭選擇餘地更大


上面我們說了,微單的法蘭距短,不僅有利於設計光學質量更好的鏡頭,且也有利於通過利用轉接環,來轉接單反鏡頭。目前佳能尼康皆提供原廠轉接環以供自家微單轉接自家單反鏡頭就是一明證。

甚至如尼康Z卡口超短的法蘭距,只要有合適的輕薄的轉接環,都可以轉接索尼E口,或是佳能RF口鏡頭。


3、機身尺寸和重量可以減小


機械結果上的簡化,自然可以讓機身尺寸變小和重量簡輕,例如EOS R比起同級的5D4就要輕便上不少。

當然,也有例外,如松下的S1微單,比單反還重。


4、曝光模擬,所見即所得


曝光模擬的原理就不多說了,其類似於手機拍照時的所見即所得。好處自然是很容易想象的,也就是讓曝光更加的準確,而不論你選的是哪種測光,因為我們可以提前看到最終成像效果,這讓曝光調整更加直觀和準確。

5、機身防抖


我覺得這也是微單電子系統強大的一個實例吧,目前除佳能微單外,基本上主流的全幅單反,都具備了機身防抖功能,這在拍照和拍視頻時,非常有用。這裡野馬哥也要呼籲一下,佳能,你要努力了啊!


6、連拍速度提升


由於沒有了反光鏡的彈起與回位的考慮,理論一連拍速度只取決於快門速度。


7、對焦性能提升,理論上去除跑焦問題


單反時代,對焦系統獨立存在,光線經反射再進行對焦,存在系統誤差。而微單時代,對焦單元與成像單元合二為一,理論上去除了跑焦問題。

很多在單反時代很容易跑焦的附廠鏡頭,在微單上基本上解決了跑焦問題。


另外,微單上還實現了非常有實用價值的眼部追焦功能。


8、機身結構簡單,意味著更快速的研發節奏


從索尼A7系列的發佈週期來看,從2013年生產第一代,直到2019年上市第四代,基本上一年半一更新。野馬哥認為,這一定是由於機械結構的簡化,讓研發更快速。畢竟電子系統的更新節奏,可是由摩爾定律支配的。


9、視頻功能普遍強,且機身重量輕,有利於上穩定器


視頻功能在5G時代一定會成為主流,而視頻拍攝,會成為一臺相機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微單時代,視頻功能普遍較單反為強,這首先是微單天然的適合拍攝視頻(沒有反光板),同時電子系統的強大助力於視頻功能。


加上微單的重量較強,視頻拍攝時穩定器是必不可少的,輕的機身上架,自然不會讓你一會兒就手痠!

而索尼的A7M3憑藉強大的視頻功能成為很多視頻工作室的主力機型,就是一例證。


三、微單還存在的缺點


當然單反並非一無是處,由於微單是新物種,在一些特性上,不可避免還存在缺陷。


1、微單可靠性弱於單反,畢竟單反發展了這麼多年,結構與技術都很成熟了;而微單過於依賴電子系統,常常出現的死機現象,也說明這一點,另外,微單比較依賴於固件升級來解決功能提升或功能缺陷,這其實是一把雙刃劍。


2、耗電問題,EVF可是耗電大戶,不過這個問題倒是好解決,多帶一兩塊電池就好。


3、成像單元損耗問題,畢竟開機即工作。不可避免會讓人存在這些疑慮吧。


4、操控性上,單反還是更符合一些人的使用習慣,比如快門聲,很多人接受不了靜音快門或是微單的快門聲。當然,習慣是可以改變的。


5、追焦能力與快門時滯還存在問題。這個在短時間內普遍存在於微單之上,但並非無法解決。


6、EVF的顯示效果還不及OVF,特別在光線暗的時候,EVF的效果效果要差很多,很多噪點。


7、外觀不夠威猛,單反的外觀會讓人感覺更加專業,而且越大的機身,越容易安排各種按。


8、原生鏡頭太貴。雖然說微單的鏡頭光學效果有明顯提升,但付出的代價就是鏡頭的價格居高不下。這裡自然有成本問題,當然也是市場因素了,希望微單普及後價格能迅速下降吧,也希望幾大副廠努力參與到微單鏡頭的研發之中。

四、選購微單還是單反?


如上所述,微單和單反,實在是兩個物種,而且從相機發展潮流來說,越來越細緻的電子系統,將會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在功能複雜度更高,使用要求更簡易的雙重要求下,微單將成為相機發展的趨勢,野馬哥相信,不出五年,微單將全面取代單反。

那是不是新手選購相機,就從微單入手呢?野馬哥認為,這還得細細分析,看你選購相機的用途。


如果是想好好學習攝影,野馬哥建議還是從一臺單反開始,畢竟單反是經典,攝影基本功,如測光,曝光,曝光補償等等,用單反學習,會打下更為紮實的基礎。


至於是用於日常隨拍,更講究便攜與易用,那不用考慮單反了,直接上微單吧!


野馬攝影


單反相機全稱是單鏡頭反光式取景照相機,用單鏡頭並通過此鏡頭反光取景的相機,攝影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共用一個鏡頭,單反的內部結構中,有一個反光鏡和用於光線各種反射的五稜鏡,這些用於將外部光線通過物理反射的方式送達取景器的反光鏡和五稜鏡(或五面鏡)成為單反相機取景的主要部件。


微單微型小巧單鏡頭相機,表明微單相機有小巧的體積和單反一致的畫質,微單介於單反相機與卡片相機之間。微單是最初為高端消費及家庭市場而生的拍照設備,可以認為是便攜式數碼相機與單反的折中方案,內部結構沒有單反那麼複雜,配置方式也不如單反那麼精緻,卻具備了可換鏡頭的優勢。

專業單反相機比專業的微單相機貴,單反相機的體積比微單相機更龐大,也重一些,單反有龐大的鏡頭群,各種類別都有,專業攝影選單反相機,平常旅遊,拍生活照,微單也是很好的選擇。

6000元套機佳能70D、77D、760D;尼康D7000、D7100;索尼a6000和a6300。

希望能給攝影愛好者一定的參考,謝謝!


鵬哥駕車遊中國


微單和單反最大的區別在於反光鏡。

微單沒有反光板。單反之所以有個反字,

就是因為單反的內部有一個反光板,

反光板的用途在於反射透過鏡頭的光線,

反射的光線一部分到人眼用來取景,

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圖像,

另一部分反射到相位對焦單元,

用來對焦。而微單取消了反光板,這就意味著沒有光線的反射了,所以我們就無法直接通過鏡頭看到景物,解決的方法是另外開一個取景窗,或者採取像數碼DC那樣的取景方式,通過液晶顯示屏取景。

另外微單目前還沒有相位對焦單元,因此微單和單反的對焦性能有差別,微單的對焦方式不是相位對焦,而是反差對焦,對焦速度上相比於相位對焦會比較慢,不過正在改進,目前的對焦速度已經有很大的提升了。
微單和單反的操控性也有區別。單反的操控性很強大,因為單反的機身按鈕很多,除此之外還有兩個撥輪。微單由於機身變小了,所以無法放置更多的按鍵,所以操控性上微單可能有點差距。但是微單菜單化的操作對用慣卡片機的人來說很方便,拍攝時基本上兩隻手就可以了。


微單相機
普通的卡片式數碼相機很時尚,但受制於光圈和鏡頭尺寸,總有些美景無法拍攝;而專業的單反相機過於笨重。如同筆記本電腦與智能手機之間出現了上網本一樣,在卡片式數碼相機與單反相機之間,如今也出現了博採兩者之長的中間產品,索尼把它命名為“微單”,具有卡片式數碼相機的輕便機身,卻能夠像單反相機一樣更換鏡頭,並可提供和單反相機同樣的畫質。


微單相機


單反相機
單反機由於整個成像系統(對焦與拍攝)為一個鏡頭所以 不存在視差也就是說取景和成像是一致的。(傳統機子多為旁軸式取景) 其次由於採用一個成像系統為一個鏡頭所以協調反應比一般的機子反應快,所以單反機對高速運動的物體拍攝較好(不會因為相機反應遲鈍錯失佳景) 再次,單反機由於採用了換鏡頭組成不同的攝影系統比如說你可以換廣角鏡、可以加長鏡頭、也可以加色片、還可以選用微距離鏡頭等等來滿足你的不同需求。你不會因為機子鏡頭受限錯失美景。

單反相機以上就是單反相機和微電相機的區別。而且單反相機出片效果要比微單相機出片效果強很多。畢竟電子取景器和屋裡取景器不一樣。

雲海摩途影攝


微單和單反,不僅僅只是在機身內部構造方面有區別,在其他很多方面都有區別,那麼,我就一一道來,對於有爭議的地方,還請大家自己從正反兩個方面來理解了。

具體如下:

一、在結構上的區別,單反相機有反光板和五稜鏡

這個,微單是沒有反光板和五稜鏡的了。

二、從按下快門的那一刻,工作流程有所區別

單反相機,在按下快門之後,首先要抬起反光板,收縮光圈,然後開啟快門,曝光,關閉快門,落下反光板,恢復光圈全開,同時寫入存儲卡數據。

微單相機,在按下快門之後,首先要關閉機械快門,然後再打開機械快門,同時收縮光圈,曝光,關閉快門,打開快門,恢復光圈全開,同時寫入存儲卡數據。(使用機械快門的時候)

在使用機械快門的時候,微單相機的快門時滯往往不如單反及時了。不過,如果是使用電子快門,微單相機的快門時滯和高速連拍就比單反厲害多了。

三、耗電量的區別

這個,單反相機,在待機的時候,幾乎不耗電,而微單在待機的時候也在大量耗電。

總的來說,單反的電池比微單耐用多了。

四、發熱量控制的區別

單反相機,發熱量不會太大,也很好控制散熱。

而微單相機,發熱量往往較大,而且不容易控制散熱。

在高強度拍攝的時候,微單相機容易因為過熱而死機或者掉鏈子。

五、長時間連續使用,光學取景器比電子取景器更舒服

這個,職業攝影師,每天都要頻繁使用相機的話,還是單反更好了。

當然,如果你是用液晶屏取景的話,其實無所謂傷不傷眼睛了。

不過,長時間使用液晶屏取景,費電池,而且容易過熱,尤其是夏天,唉!

六、鏡頭與影像傳感器的距離不同

也就是所謂的法蘭焦距的不同了。

單反的法蘭焦距比微單長得多了。

因此,微單更適合轉接各種鏡頭來玩,而單反往往就不行了。

你在某寶上可以看到,很多國產鏡頭,或者很多膠片時代的老鏡頭,都只能轉接到微單上來使用,而無法轉接到單反上使用了。


光線攝影學院


這也算是一個老問題了,個人覺得有三個主要差距吧:

一、成熟的設計

1、成熟的結構設計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和改良,單反的結構已經非常成熟,從反光鏡箱、五稜鏡、對焦屏及電路設計,都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完備的程度:

2、成熟的外形人體工學設計

2、成熟的物理按鍵和排布

3、成熟的菜單設計

二、優越的穩定性和耐用性

1、物理結構穩固

2、防護性能優異

三、強大的附件支持

與微單不同,單反不僅僅是一部機器,更是一個拓展性極強的專業拍攝系統,有豐富的鏡頭和其他附件支持:


總之,單反是一個經過長期優化和改進的專業攝影體系,是職業攝影師吃飯的工具,特別是在耐用性、穩定性和鏡頭群上優勢突出,微單雖然畫質不錯,但在上述幾個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走。


愛攝影、愛生活、歡迎關注”小k印像“,瞭解更多精彩攝影資訊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小k印像


很多人都以為微單體積比單反小,所以微單的畫質無法和單反媲美,但這樣的認識實際上是不全面的。微單之所以能把體積大幅縮小,主要是因為改變了取景器的結構。\r傳統單反相機採用光學取景結構,進入鏡頭中的光通過反光鏡和五稜鏡的3次反射,將光線引導到取景器中。由於反光鏡和五稜鏡要佔用大量的空間,所以單反相機很難把體積做小。但現在也有單反開始採用電子取景,能把體積做小了。\r相比之下,微單相機犧牲了光學取景器,直接用傳感器接收光線,然後在機身背面的液晶顯示屏上進行取景。\r所以,很少有微單相機具備要把眼睛貼近進行拍照的取景窗,即使有,也是電子顯示,而不是光學取景。因為沒有了反光鏡、五稜鏡,所以微單可以大幅縮小體積,但在畫質上不一定輸給單反。很多微單傳感器所使用的規模和微單都大體相同。\r在鏡頭搭配上,微單也有很多種鏡頭搭配,鏡頭素質也不輸給單反的鏡頭。\r而單反相機從開機到進入拍攝的速度是要優於微單相機;但微單相機的發展速度和進步程度是要優於單反相機的,單反相機的工作依賴很多機械部件,機械的提升是有很大瓶頸的;而微單相機的主要功能都依託CMOS,CMOS一旦升級就會給畫質、對焦、快門、連拍、視頻帶來全方位提升。\r但兩者適用人群也有不同,對於那些對體積重量有嚴格要求或以拍視頻為主的人,微單會更好;對於那些愛長途旅行愛冒險或對鏡頭有較高要求的人,單反會更好。\r所以在固有印象裡微單畫質比不過單反的,這不是對的。






吹牛上天了


單反和微單啥區別

單反全程是單鏡頭反射式相機,相對於於微單而言,前者由五稜鏡反射鏡頭畫面投射到感光原件,而微單則直接投射到感光元件,同時,微單這個詞,已經被索尼註冊成商標了

其實成像方面,微單結構更為簡單,理論上減少了五稜鏡反射,畫質會更好,但這並不絕對,我們知道高水準相機目前大部分都是單反相機,在許多功能上,比如聚焦,快門速度,連拍能力上單反還是遙遙領先於微單的,但我們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微單在這些能力水平上提升空間巨大,有些微單已經開始抗衡傳統單反相機了


6000元內拍攝視頻哪個強?

之前對另一位朋友的問答中,我已經做了推薦,方面大家閱讀,現在轉載下


視頻拍攝 索尼很靠譜 為啥推薦索尼?

推薦大家用索尼相機絕對沒有傾向性,並且這是經過實踐校驗的,我們大家都知道,索尼在影像領域的霸主地位,目前除了松下稍微具備些實力與之扛一扛外,其它幾乎沒有同一產品線的競爭企業,當然現在越來越多被關注的BMD走的是另外一條路線,在這裡不做討論,要知道,電視臺,廣播電視機構使用最多的就是索尼,其次是松下~原來片子需要送審,格式是要求你送HDCAM的索尼錄像帶,想想看吧

好了題外話不多說了,給個建議 3000-6000這個價位建議你上a6300,

理由很簡單,看看它的能力便知道: A6300是一款APS-C畫幅的無反相機,搭載全新2420萬像素Exmor CMOS影像傳感器,BIONZ X圖像處理器,感光度ISO範圍100-25600(可擴展至ISO 51200),與a7RII相同,採用全新的圖像,極大提升了CMOS的數據存儲量,讓圖像和視頻畫質都要有所提升。 4K視頻的拍攝也是索尼A6300更新的重點,能夠從全像素的APS-C畫幅CMOS上取中間16:9區域,面積等效Super 35mm規格,2.4倍超採樣的數據量,轉化成4K視頻,這讓視頻的視頻的畫質變得更加優秀,寬容度更高。索尼A6300還有另一項特別優秀的功能,就是支持S-Gamut3.Cine /S-LOG3模式,最多可獲得14檔的動態範圍,讓視頻的後期調整空間更加強大,這要比某一些幾萬元的專業視頻攝像機仍沒次功能的要好的多。 在視頻拍攝的時候,索尼A6300所拍的4K視頻,碼率能夠支持100 Mbps,讓畫面變得更加流暢和清晰,同時在標準高清模式下,以50 Mbps拍攝,能夠拍攝120fps高幀數視頻。在接口方面,索尼A6300加入了mini HDMI以及耳機監聽接口,對於外接監視器拍攝視頻方面有著重大幫助,而HDMI輸出的分辨率也能夠通過設置中進行調整

功能看起來眼花繚亂?實用為先!



實際上,索尼拍攝的畫面不需要經過很多的調整就可以出來很舒服的畫質表現,這是經過實際驗證的,很多時候我都不進行調整,直接出片,只要你前期的曝光控制好,一般都不會出什麼問題了 6300的價格並不貴,完全符合3000-6000的價格區間,我覺得鏡頭一開始並不需要配置一堆,一個掛機頭可以滿足常用的應用需求,比如16-50那一支夠了,日後可以配一支副廠的廣角鏡頭,作為視頻創作我認為足夠了,因為這個焦段確實夠用了 6300的機身小巧,攜帶很方便,對於vlog拍攝都不會帶來累贅,大家覺得業務拍攝有啥問題嗎?特別是你帶著一堆鏡頭,三腳架,穩定器,燈具的時候,你就知道這種小型化的配置有多重要,尤其是上穩定器的時候,這小傢伙能給你帶來更多的創作可能

對於現在購買視頻機,我的建議是上4k,不光是因為4k是趨勢,即便我們現在依然採用FULLHD輸出,前期也要拍4k,給後期二次構圖的空間,也為將來積累4k素材,這一點很重要

寫在後面

其實相機的更新速度確實挺快的,一臺能在一段時期不會過時還靠譜的設備挺難選的,上面給的建議是我自己使用索尼的一些體會,當然,還有一部相機其實我也挺推薦的,就是索尼rx10m2,不過現在不是太好找了,畢竟推出有些年了,不過價格在閒魚看看挺便宜的,性價比挺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下


第一評測室


標準意義上的微單隻有索尼一家,註冊了的。廣義上所有微型可換鏡頭相機都算上微單。

微單和單反最大的區別是取景器的取景方式。單反採用反光板加五稜鏡或五面鏡的方式,在不拍攝時通過反射折射把本應該在cmos上的圖像顯示到取景上,是純光學成像。cmos不需要工作,不需要開機,不耗電。拍攝時反光板升起,讓光線直接射到CMOS上,形成照片,取景器在拍攝過程中是黑的。

微單沒有反光板五稜鏡或者五面鏡這些複雜的純光學部件,是射入鏡頭的光線直接到達cmos成像,顯示在電子屏上,cmos全程工作,一旦沒電,就沒有任何圖像。

使用中的區別就是,單反續航強很多,因為大部分時間是不需要耗電的。光學取景器沒有刷新,沒有延時,拿起來就能看。微單的優勢在於evf取景器裡面的圖像是處理過的,實際拍出來的效果,而單反的光學取景器裡面看到的和拍出來的曝光、色溫等等都不一樣,只是圖像範圍一致。

另一個區別就是對焦方式。單反使用光學取景器時由於光線不直接到達cmos,所以單獨有一套對焦系統。但是使用實時取景,也就是從顯示屏觀察時,和微單對焦工作方式一樣。但是對焦系統並沒有什麼優劣,取決於各家技術,而不是單反還是微單。就像索尼的微單,對焦飛快,賓得早些年的單反,拉風箱嚴重。

以上基於都是使用取景器取景,使用實時取景的單反等於微單。上面就是單反和微單最大的區別。除此之外,外型、操控等等的區別,並不是本質上的區別,對拍照沒什麼影響。

在猶豫選擇單反還是微單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用途。

如果是自己平時拍拍旅遊照,記錄生活啥的,建議微單,輕便,好上手。所見即所得

如果是做工作機,從事攝影行業,還是單反好些。畢竟單反技術更成熟些,穩定性更好,帶出去幹活放心,而且客戶認知度高。

2、後期投入。

如果想在攝影這條不歸路上走到黑,還是單反吧,畢竟體系已經形成好多年,鏡頭群全面,中高低端,原廠副廠應有盡有。

微單的體系還在建設,比較成熟的只有索尼一家。索尼的東西確實好,但是價錢也好。入佳能尼康會少燒點錢。

我自己用的索尼a7m2,確實好用,但是鏡頭也貴啊,人家一個50/1.8只要六七百,索尼直接一千六七百,買個閃光燈同型號的索尼版還要加幾百塊,腎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