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離我們多少米,才不會被感染?

王民小白兔wmxbt


這要看你的保護措施做得怎麼樣,一般在戴口罩的情況下一米五的距離沒事,這只是說面對確診病人的情況下,而且對方還要有戴口罩,至於說接觸性的那就說不準,你要是在外接觸東西沒洗手,感染的風險那就是手了。


天人合一108926131


其實這個問題在疫情最開始的時候,很多專家就有過相應的解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播方式主要還是飛沫傳播以及接觸傳播,在密閉環境下,有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李蘭娟院士在採訪時也曾說到,一般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1.5~2米之間是相對安全的,但最近報道的一個聚集性病例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咱們來嘮嘮這個事兒!

這個病例發生在湖南省,確診病人A,1月22日沒有戴口罩乘坐當地的大巴,到達目的地後同車的7人陸續發病,其返程的過程當中也導致了兩人發病,另外這些確診的病例又發生了傳播,最終由一個確診病人導致了13人感染。

這個確診病例有幾個特點:

●第1個特點是所有被感染的患者都沒有戴口罩,這是一個關鍵點!

●確診病例A與被感染的最遠患者距離之間是4.5米,這個距離超越了我們原來1.5~2米安全距離的認知。


●另外還有一個被感染的病例J是這個病例A已經下車的30分鐘後,他再次搭乘這輛車被感染,在報道中沒有介紹這名患者是接觸傳播,還是空氣中殘留的病毒導致其被感染。

從這個聚集性病例當中,我們應該學到什麼?

目前我們國家的疫情控制的非常好,但是在湖南仍然有新增的病例,我們大家還沒到徹底放鬆的時候,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復工復產,很多人開始陸續的乘坐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在乘坐相對來講密閉空間交通工具的時候,我們絕對不要掉以輕心。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時候,一定要佩戴口罩,佩戴口罩的一些細節也必須要注意,比如不要觸碰口罩的表面,正確的摘取口罩,而且平時口罩要放在比較通風的地方乾燥,如果已經能夠買到新的口罩了,儘量不要重複的長時間使用原有口罩,防護能力會有下降。

●從這個聚集病例當中我們不排除病例J有可能接觸到了病例A接觸過的東西后,沒有洗手去揉了眼睛,或者吃了東西導致的接觸感染。所以勤洗手的習慣,用酒精消毒手的習慣一定不要放棄,尤其是在上班到達單位以後或者是回家之後,一定要反覆的消毒我們的手和清洗我們的手,這是避免感染非常重要的一環。


●如果所乘坐的交通工具不能開窗,那就相當於是一個密閉的空間,是有氣溶膠傳播的可能的,一定要更加註意自己的口罩佩戴和洗手。

●復工、復產的朋友們如果可能的話可以提前從家裡出門,儘量不要在擁擠的時間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減少接觸大量人群的情況。

●另外大家也沒有必要恐慌,在這個病例當中,我們發現還有其他的一些人群與確診患者共同乘坐了一個車,但是並沒有感染,說明這些朋友比較注重意義自己的防護,佩戴了口罩,避免了被感染的風險。

總結

根據我們以前的所知,人與人之間距離在比較空曠的情況下,1.5米到2米的距離是相對來講比較安全的,但是如果在密閉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能儘量要更遠一些。

另外距離往往不是最關鍵的,如何做好自己的防護才是重中之重,勤洗手、戴口罩,儘量不到人口聚集特別多的地方去,這是非常重要的地方。

前不久鍾南山院士也提到疫情在全球最終控制可能要到6月份左右,大家還要再堅持一段時間,千萬不要掉以輕心,雖然我們國內控制的非常好,但是輸入性的病例卻越來越多了,對於輸入性病例的防控,現在變成了控制疫情的重點。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離我們多少米,才不會被感染?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噴嚏能打多遠。一般認為,打噴嚏會將病菌傳播至半徑5英尺(約合152釐米)的範圍內。

但研究發現,一些人打噴嚏會將充滿病菌的黏液顆粒噴射至30英尺(約合914釐米)開外。也就是說,一個打噴嚏的病人,周圍十米都是不太安全的。

而且一個噴嚏大概會暗藏“30萬”致病細菌, 病菌在空氣中則會存活幾小時到幾天不等,所以這就需要大家人人都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才行。

病人帶口罩,可以用把病菌隔離在口罩之內,健康人戴口罩則保護自己不受病菌的侵襲。醫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斷75%, N95口罩可以阻斷90%以上,至於普通口罩效果沒有那麼好,但只要符合國家標準,也可以阻斷,太薄的,我們可以選擇戴兩層。


薛有興醫生


這是個非常好且大家非常想知道的問題,目前疫情仍然非常嚴重,據全國統計報道,到今日19時10分全國確認病例已達42744例,死亡人數達1017例。如何確保人們不被感染?是非常關鍵!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源到我們這些正常易感人群之間的距離多少才是安全?

1、防護不到位,距離傳染源越遠越好!

從目前新冠病毒肺炎在全國發病情況一看,大家也知道,與傳染源越遠感染的機會越少,西藏為什麼少,因為西藏人接觸的傳染源太少、距離太遠。從這點來看,距離有多麼的重要。

2、防護做得好,距離不是問題!

處於疫情高發地的武漢華大家園小區,人家照樣一例感染病人都沒有,為什麼?武漢P4實驗室的工作人員一天到晚都是在眼皮底下與最烈性的傳染病接觸,人家也沒有被感染,為什麼?很多傳染病醫院的醫務人員一天到晚都與傳染病人接觸,都沒有被感染,為什麼?一句話總結起來,就是他們做好了防護,切斷了傳播途徑,沒有接觸到傳染源!距離再近也不是問題。

3、防止傳染,關鍵是切斷傳染病流行的三要素!

從上面二個事例,給我們的提示是:距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多少米並不是個安全的距離問題,真正的安全距離是你和傳染源之間沒有任何接觸的機會。也就是說,切斷傳染病流行中傳染源、傳播途徑與易感人群三者間的關係才是防止我們被感染的關鍵。

隔離傳染源:

對傳染病人或病毒攜帶者進行隔離治療與觀察,不去有傳染源的地方,不接觸有傳染源的東西,呼吸沒有傳染源的空氣。

切斷傳播途徑:

離傳染源超過2米以上距離,可防止呼吸道飛沫傳播。

戴外科口罩與N95口罩、穿防護隔離衣可防止氣溶膠傳播。

勤洗手、防止接觸傳染源,可避免接觸傳染的機會。

不接觸新冠病毒肺炎的糞便及糞便汙染的東西,可防止糞口傳播。

保護易感人群:

做好個人隔離防護、勤洗手與做好消毒。也就保護了容易感染的自己。


普外科李家大夫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密切接觸和氣溶膠途徑傳播,根據已有的研究,當距離超過2米時,是相對安全的,但並不是說就一定不會被感染,因為一個噴嚏可以傳播病毒的距離可達數十米,隨著距離的增加,病毒量相對會更少,所以仍存在感染風險,特別是沒有防護的情況下,更易感染。


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強,對人群普遍易感,一般來說,新型冠狀病毒在空氣中可存活數小時到一天,但在環境溫度適宜的情況下,甚至可存活數天。大家務必引起足夠的重視,雖然病毒傳染性強,但卻是可防可治的,應重在預防要想杜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做好個人防護。

為了減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髮生的概率,建議大家應注意:①減少外出,就是減少感染的幾率;②避免聚集,特別是避免到疫區旅居或接觸疫區人員;③如必須外出,應戴好口罩,並減少停留時間;④在家中應注意通風;⑤衣物應晾曬於通風處;⑥要勤洗手;⑦吃熟食,不吃野味。

希望大家正確認識,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強,做好個人防護就能最大程度減少感染的發生,距離產生美,對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很有效。在過去的時間裡,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我們已經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目前我們要做的就是聽從國家和政府安排,做到不添亂,以早日戰勝疫情。

‏‌‎‌‬‪‮‭⁠‌‪‬‌‮‫‌‌‭‌‫‭‬本文由全科掃地僧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版權©️所有,轉載務必註明出處。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全科掃地僧


專家醫生表明型冠狀病毒肺炎離我們最近大概1.5左右容易會感染,還有主要是以飛沫傳播,接觸傳播。所以我們瞭解這些傳播途徑後,我們就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防範:


第一,儘量少出門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出門時要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毛巾等遮擋口鼻減少飛沫的傳染,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後要立即清洗掉,做好防護自己和他人。


第二,儘量少出門到人群密集的地方購物,就餐,聚會等。減少避免接觸不明身體狀況《陌生人》,儘量避免與他人握手或親密接觸;不到人多的地方湊熱鬧等等,做好自我防護,切斷病毒傳播。


第三,要記住定期進行消毒,每天用正規產家的消毒液噴灑桌,椅,牆面,地面一到兩次。可用75%的醫用酒精對我們的皮膚進行清洗,針對細菌病毒有效的進行消毒,防止傳播。


第四,增加本身體質和免疫力,要注意分配菜、果、肉類,飲食要平衡補償,要多運動,保持屋內空氣清鮮暢通。


總之我們要做好防控疫情工作,放好心態積極參與到防疫行動來!杜絕病毒的傳播感染!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職責!

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關注!


小男兒


首先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途徑有很多,而飛沫傳播是其中之一,因為一個感染者打噴嚏飛出的飛沫中帶有幾萬個病毒,而且這些飛沫會飛出10幾米甚至更遠,還有些病毒會懸浮在空中,但是普通的交流說話距離保持2米以上是相對安全的。


新型冠狀病毒除了飛沫傳播,還有空氣傳播及接觸性傳播等途徑,所以只考慮保持距離是不行的,要多方面去考慮預防,所以不做好防護措施哪怕是保持再遠的距離還是有很大可能被感染,因為一些懸浮在空氣中的病毒及附著在物體表面的病毒在一定的時間短內還是有很強的感染力。

所以預防措施很重要,外出一定要戴口罩,而且勤洗手,房間要通風,避免用髒手觸碰眼睛、鼻子及嘴等部位,儘量少外出,外出回家後要及時更換衣物,對於一些買回來的物品及時用酒精消毒。


關注馬醫生,為大家解答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全科馬醫生


最近的新聞透露出一些消息,現在很多地方都開始出現確診病例的零增長,這是好的趨勢,說明中國人民抗擊疫情是非常成功的,這離不開所有人的努力,關於這位朋友說到的問題:新冠病毒離我們多遠,才不會被傳染?我提出我的一些見解。

人與人多遠距離不會被傳染?

一、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人與人相處也要至少隔開一段距離,這個距離至少保證一米以上,如果每個人都帶口罩的話,就可以有效隔絕外界病毒通過飛沫傳播,但是如果距離太近,也會吸入空氣中的病毒。



二、不做保護措施,如:不戴口罩的話,那麼等於將自己暴露在空氣中,如果別人也不戴口罩,打噴嚏的時候會將病毒通過飛沫和氣溶膠將病毒傳播到十米以上距離,甚至一直漂浮在空氣中。此時即使你隔很遠的距離,如果不戴口罩也會吸入病毒體。



三、距離只是參考值,重要的是每個人是否做好保護措施,帶口罩即為了保護自己也為了保護他人,如果每個人帶了口罩,距離近一點也會更安全,畢竟很多時候我們不可能一直保持太遠的距離,有時也會不經意間接觸。



在這裡我說一下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一、我們熟知的飛沫傳播,這個是別人說話或者打噴嚏的時候直接將飛沫中攜帶的病毒傳播到他人口腔、鼻腔黏膜。進而傳播開來的方式。

二、通過接觸傳播,這個是其他人將帶有病毒的飛沫沾染在物品表面,手接觸物品後受到汙染,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可能導致感染。



三、最新報道的氣溶膠傳播,這是因為病毒可以通過搭載極其微小的固體或液體顆粒來傳播到更遠的地方,比飛沫傳染更遠更久。所以這種方式也更具危險性。

以上就是新冠病毒傳播的方式,總的來說,做好自身防護,帶口罩,勤洗手,勤通風,與人相處隔開一定距離。感染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我是蔣小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也可以點個贊再走唄。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在下方評論,見必回,回必快。謝謝你的支持。


怪醫J小生


新冠病毒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目前已經明確的傳播途徑有直接傳播、接觸傳播與氣溶膠傳播,阻斷其傳播途徑是降低感染風險的關鍵。那麼,與新冠病毒保持多遠的距離,才不會被感染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不同,傳染距離也不一樣,傳播距離最近的途徑為接觸傳播。部分殘留在物體表面的病毒依然具有傳染性,健康人群接觸後,若接觸自己的口、鼻、眼等特殊部位,可能會感染新冠病毒。當然,是否會被感染,與接觸的病毒數量、自身的免疫功能密切相關。這種傳播途徑為零距離傳播,因此對於接觸傳播,只要不觸摸被汙染的物品,就不會被感染;當然,即使與被新冠病毒汙染物品有所接觸,接觸後勤洗手,不觸摸口鼻眼等部位,也可降低感染風險。



新冠病毒最常見的傳播途徑為直接傳播。直接傳播的載體為感染者的呼吸道飛沫,這是一種直徑大於五微米的微粒,感染者呼吸、咳嗽、打噴嚏均可排出呼吸道飛沫,新冠病毒則附著於呼吸道飛沫,健康人群吸入攜帶病毒的飛沫後可引起感染。雖然呼吸道飛沫是新冠病毒最常見的傳播途徑,但它與距離關係密切:與感染者相距一米以內,感染風險相當高;一米以外,感染風險會逐漸降低;兩米以外,相對比較安全。由於飛沫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因此戴口罩可降低感染風險。



新冠病毒傳播距離較遠的途徑為氣溶膠傳播。氣溶膠是指直徑較小、攜帶冠狀病毒的飛沫懸浮於空氣中,與空氣的密度相當,健康人群吸入後也可引起感染。相比於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的距離更遠,可達數米,危險程度可能會更高。但氣溶膠的傳播需同時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在相對密閉的空間,二是該空間新冠病毒濃度較高,三是健康人群在上述環境中滯留的時間較長。因此雖然氣溶膠傳播距離遠,危險係數高,但可通過開窗通風、戴口罩等措施,降低人群的感染風險。

綜上,零距離接觸被新冠病毒汙染的物品後可被感染,勤洗手,接觸物品後不觸摸口、鼻、眼等部位,可降低感染風險;與感染者相距一米以內,呼吸道飛沫感染風險較高,兩米以外感染風險可顯著降低,因此戴口罩、與人保持數米距離可降低感染風險;氣溶膠傳播主要發生在密閉、病毒濃度高、滯留時間長的空間,保持開窗通風,儘量少與他人同處密閉空間,戴口罩,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 歡迎評論區諮詢與交流!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我來回答,主要怕病毒和人體的飛沫傳播,安全起見,飛沫可漂浮,1一3米,在2米以外最好是3米,人與人,離3米遠比較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