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朝鮮、新疆、廣東、廣西,三國時期的發配流放之地

前言

發配即流配,是古代的一種刑罰,指先在死刑減等的罪犯或其他重犯臉上刺字,再押解到邊遠的地方去服勞役。有終生髮配和永久發配一說。終身,規定罪犯要服役到死;永久,還要罪及子孫後代。

流放是將罪犯放逐到邊遠地區進行懲罰的一種刑罰。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將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遠離鄉土的地方,以對案犯進行懲治,並以此維護社會和統治秩序。作為一種刑罰,流放是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國時期的發配流放之地,都在當時的偏遠地區,包括現今的朝鮮、西域、交州、廣州等地。

1、遼東樂浪郡(今朝鮮平壤大同江南岸)

現今的朝鮮、新疆、廣東、廣西,三國時期的發配流放之地

東漢末年,東北邊疆,自公孫度開始,以漢遼東郡為中心,出現了一個維持五十多年的割據政權,習慣上稱為遼東公孫氏政權,也堪稱是三國之外的第四國,其前後經歷了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和公孫淵三代四位統治者。

237年,公孫淵自立為燕王,建年號紹漢,並置百官有司,治所在襄平(今遼寧省遼陽市)。

238年,司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騎四萬,從洛陽出發,前往遼東並擊敗了公孫淵。曹魏遂據遼東、帶方(今朝鮮黃海南道、黃海北道一帶)、樂浪(今朝鮮平安南道、平安北道及黃海北道各部分)、玄菟(今遼寧東部至朝鮮咸鏡北道一帶)四郡,劃歸幽州刺史部管理。

自此,遼東樂浪郡也成了犯人、罪臣的發配流放之地。

◆ 徵西將軍夏侯淵的次子夏侯霸,因為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害怕禍及自身,於是逃往蜀漢。而夏侯霸留在魏國的兒子,因為夏侯淵以前的功勳,受到特赦未被追究父親投敵之罪,但被遷徙到了偏遠的樂浪郡。

◆ 許允,官至中領軍,與李豐、夏侯玄關係甚好。後因李豐等人打算髮動政變誅殺司馬師以及建議曹芳奪司馬昭之兵討伐司馬師等事情,最終被司馬師判處減免死罪遷徙邊疆,許允於當年秋天被流放樂浪郡,妻子兒女不得同行,在這年冬天死在半路上。

◆ 李婉,西晉王朝的開國元勳賈充的第一任妻子,因為父親李豐謀害權臣大將軍司馬師未遂被滅族,李婉因此被流放到樂浪郡。

2、西域(今新疆、中亞部分地區)

現今的朝鮮、新疆、廣東、廣西,三國時期的發配流放之地

公元前60年,為了管理統一後的西域,西漢在烏壘城(今輪臺縣境內)建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在西域設官、駐軍、推行政令,開始行使國家主權。107年東漢罷西域都護府,123年以班勇為西域長史,此後三通三絕,到東漢末年,涼州大亂,西域開始與中原暫時斷絕聯繫。

曹丕稱帝之後,命曹真督軍大破羌胡聯軍,平定河西,遣使復通西域,恢復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統治,並設置了西域長史府,下設有軍隊,除屯田外,還負責維護社會治安。府治設在海頭城(今新疆若羌縣東北羅布泊西北岸樓蘭遺址)。轄境相當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南北、塔里木河流域以及中亞巴爾喀什湖以南、塔什干以東地區。

◆ 264年,文武雙全的一代名將鄧艾因遭到鍾會等人的汙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鄧艾在洛陽的其他兒子也全被誅殺,鄧艾的妻子和孫子被流放到了西域。273年,司馬炎下詔書說:“鄧艾創立功勳,束手受罪而不逃脫處罰,他的子孫也淪為奴隸,我常常同情他們,可任命他的嫡孫鄧朗為郎中。”算是為鄧艾平了反。

3、交州(今中國廣西和廣東、越南北部和中部)

現今的朝鮮、新疆、廣東、廣西,三國時期的發配流放之地

東漢時期,交州包括今中國廣西和廣東、越南北部和中部,治所在番禺(今廣州市番禺區)。三國時期,東吳交州刺史部下轄:交趾郡(今越南河內東)、九真郡(今越南清化西北

)、日南郡(今越南美麗)、蒼梧郡(今廣西梧州)、南海郡(今廣東廣州)、鬱林郡(今廣西桂平西)、合浦郡(今廣西合浦東北)七郡。

吳國名臣薛綜給孫權的上書中,小編摘選一部分:“交趾的糜泠、九真的都龐二縣,都是哥哥死後弟弟娶嫂,社會以此為習俗,地方官長聽任自便,不加以禁止限制。日南郡的男女都是裸體,不以此為羞恥。由此可知,他們同於蟲獸,只不過有一張面孔而已。然而其地土地廣大人口眾多,地勢險阻蟲瘴毒害,容易發生叛亂,難以使他們服從治理。”

由此可見一斑,交州地處偏遠,文化差異很大,生存條件與中原地區相比十分惡劣。自漢武帝起,交州就一直是中原犯罪之人的流放之地。

◆ 虞翻,善使長矛,對經學也頗有造詣,尤其精通《易》學,又兼通醫術,可謂文武全才,孫權曾稱讚他“可與東方朔為比矣”。可惜生性冒失,喜歡直言,多次在酒桌上失言。一次孫權和張昭辯論神仙,虞翻指著張昭說:“你們都是死屍,還辯論神仙,世上怎麼會有神仙!”孫權不止一次對他的話語憤怒了,於是把他流放到交州。後又被人中傷,虞翻再被流放到蒼梧郡。孫權後來有了悔意,命人到交州找尋虞翻,找到就護送他回建業;若已死,則送還會稽,並讓兒子仕官。此時虞翻逝世,享年七十。

◆ 顧譚,東吳丞相顧雍的孫子,被當時的大都督全琮誣陷入獄,最終被流放到交州交趾,和其一同被流放的還有弟弟顧承和張昭的次子張休。

◆ 滕牧,東吳錄尚書事,孫皓即位後,立其女為皇后。後來朝臣們考慮到滕牧是皇帝的親尊貴戚,常推舉他向皇帝孫皓諫諍。而滕夫人所受寵幸漸漸喪失,孫皓對她日益不歡喜。太史說,於國家運數而言,皇后不可更換,孫皓迷信巫覡,故此滕夫人才未被廢黜,常年供養在昇平宮。滕牧被遣發至蒼梧郡,雖說他的爵位沒有被奪,其實也即是流放,於是他在前往蒼梧的途中憂鬱而死。

◆ 孫皓即位後,不久萬彧進讒言說濮陽興、張布悔恨原先迎立孫皓為帝。孫皓於是抓捕濮陽興、張布,將他們流放到廣州,又派人在半路上追殺他們,並夷滅他們的三族。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尊重歷史、還原歷史、學習歷史,更多關注“老馬識途看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