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顏危撐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


大宋顏危撐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

宗澤曾經在給趙構的奏疏中說:
“老臣我的犬馬之齒已經過了七十。無論從道理還是制度上,都應該把我擔負的責任還給朝廷,回到鄉野安度晚年了。當我生命之鐘最後敲響時,我仍然挺著勞累的身軀,不敢言退。這不是我對功名還有貪圖,是因為二聖還在北方蒙塵,陛下還沒有能回到京都。想到因為自己拖延耽誤,大宋百年一統的事業可能從此失去,我的心裡日夜都在泣血。”

這位70歲的老臣,空懷一腔的憂國憂民的情思和滿腹的文韜武略,所做的一切永遠得不到朝廷的認可和支持。他憂憤交集,內火上攻,背上毒瘡發作。病重的時候宗澤對部下說:

“我為徽、欽二帝的蒙難,心底憂恨而至如此,諸君能為我殲滅強敵,我就死也無憾了。”

他的部下流著眼淚回答:

“願盡死力。”

宗澤在病榻上吟誦杜甫的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來表達自己最後的心情。


大宋顏危撐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

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一日,是個風雨如晦的目子,宗澤到了彌留之際,他沒有一句交代家事的話語,頭腦裡只有黃河對岸宋國的失地,他連呼三聲“過河!過河!過河!”帶著深深的遺憾,溘然長辭。

一個英雄的最大的悲劇是:讓他成為失敗者的,不是明火執仗的敵人,而是他想要報效的國家。

宗澤生前節儉自奉,得到的體祿和賞賜大都分與貧寒的文士與窮困的親戚,撫養孤遺有幾百人。開封民眾聞知噩耗,奔走相告,痛惜失聲。文人撰文祭悼者達千人之多。謫官在遠方的李綱聽到宗澤去世的消息,悲痛的同時也為國家擔憂,他悼念宗澤的詩句反映了他的這一心情:

梁摧大廈傾,誰與扶穹窿。


大宋顏危撐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

兒子宗穎和愛將岳飛一起把他的靈柩扶至鎮江,葬於京峴(xiàn)山上。宗澤墓道前的一對楹聯可以說是他的生命概括和精神寫照:

大宋顏危撐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


大宋顏危撐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

宗澤生前,他的兒子宗穎也在軍中任職,平時的言行很能服眾。宗澤去世後,義軍將士離開不少,於是大家希望宗穎能夠繼承父任,以挽留眾將。可是朝廷任命主和的杜充來繼任東京留守,讓宗穎擔任杜充手下的判官(政法委書記)。杜充的所作所為與宗澤背道而馳,很失人心。宗穎多次和他理論,並沒有效果,於是就辭職回家守孝了。一些義軍不為杜充所用,就重回老本行仍然當起了盜匪。當時人們流行一句話:

“宗澤能使盜賊變成軍隊,杜充能讓軍隊淪為盜賊。”

宗澤苦心經營的抗金統一陣線就此分崩離析,中原抗金形勢迅速逆轉。


大宋顏危撐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

當金軍又一次南侵時,杜充富有創意的抵抗是掘開黃河的大堤,企圖用滔滔河水來阻擋敵人的進攻。這種低能的行為讓百姓遭到巨大的災難,對阻擋侵略軍收效甚微。800年後的日軍侵華期間,這個辦法再一次被無能的將帥奉為至寶,讓更多的百姓生命遭到了滅頂之災。

宗澤去世後,金軍發動了建炎第二輪進攻,因為已經獲悉趙構逃到了揚州,所以這次進攻繞過了開封,直渡淮河,朝著揚州撲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