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讓魏延守漢中,而不是張飛呢?魏延佔據了哪些優勢?

眾所周知"桃園三結義",劉備與張飛早已不止是君臣、上下級關係,更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代表了信任與幫助。三兄弟從黃巾起義一路走來,披荊斬棘,雖也曾寄人籬下,但創業的雄心壯志沒有改變。荊州站穩腳跟後,取代劉璋入蜀,實現"橫跨荊益"的夢想。老將黃忠斬夏侯淵於馬下後,逼退了宿敵曹操,全取漢中之地。

劉備為何讓魏延守漢中,而不是張飛呢?魏延佔據了哪些優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於沔陽自稱漢中王,並定治所於成都,於是當留大將以鎮漢中,當時大多數人的意見都認為張飛應當擔任漢中太守,張飛也覺得這個位置非自己莫屬,但是劉備卻意外的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全軍上下聽聞此事一片震驚。

劉備為何讓魏延守漢中,而不是張飛呢?魏延佔據了哪些優勢?

在我看來,劉備選擇魏延而不是張飛守漢中,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01.與張飛囂張跋扈的性格有關

公元196年,劉備在徐州的時候,曾讓張飛守城。但是,張飛因與陶謙的一箇舊將不和,將對方殺害,引起了徐州城內的混亂。在此背景下,呂布趁勢偷襲徐州,並擊敗張飛。由此,因為張飛的過失,導致劉備等人失去了徐州這一重要的城池。

如今,雖然劉備不是當年那麼落魄了,但是,面對不容有失的漢中,還是將其交給相對穩重、而且能力不俗的魏延更加放心。就魏延來說,在荊州時期就跟隨劉備,並且受到了劉備的器重。在進攻益州的時候,魏延經常立下戰功,被劉備提升為牙門將軍。

劉備為何讓魏延守漢中,而不是張飛呢?魏延佔據了哪些優勢?

02.魏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謀略過人

"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是三國志對魏延的評價,說魏延不但勇猛,還善於和下屬打交道,不僅都對士卒很好,而且性格都很高傲。魏延投降劉備之後,一直跟隨劉備,也漸漸的得到了劉備的信任。相比於趙雲,魏延更能帶兵;相比於馬超、黃忠等降將,魏延更靠譜。在任命魏延作為漢中太守後,魏延的守城策略更是得到了劉備和諸葛亮的認可。

一日,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道:"今天委任你這個重任,你打算說點什麼嗎?"魏延朗聲答道:"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併了他。"劉備聽後感到十分滿意,群臣也為魏延這番話而稱讚其雄豪

劉備為何讓魏延守漢中,而不是張飛呢?魏延佔據了哪些優勢?

03.漢中太守,當起來並不容易

劉備得了漢中,其實並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是,劉備只得到了漢中之地,卻沒有漢中之民,曹操退兵之時,把漢中的人口全部遷走了,鎮守漢中,不但要守住漢中,還要讓漢中恢復生產,漢中雖然地處咽喉地帶,但是人力貧瘠,資源缺乏。補給、軍需都不能自給自足,還要靠成都、益州支持。這樣來看,漢中太守並不是一件美差。

劉備為何讓魏延守漢中,而不是張飛呢?魏延佔據了哪些優勢?

從這三點可以看出,劉備是非常有識人之明的,張飛雖然作戰勇猛,但是漢中地區的重點是抵禦魏國的進攻,以防禦戰為主,魏延顯然比張飛更加合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