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家嶺向家河駐村第一書記孫孝奇扛起戰“疫”旗幟

正月初二,孫孝奇就開始在分局帶班值守。初七,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員趕往屈家嶺最偏遠的羅漢寺辦事處向家河村。交通管控、疫情排查、入戶走訪、衛生消毒、物資採購,他總是身先士卒。他說:“我是第一書記,我必須當好防控防疫的‘領頭雁’,守護向家河全體村民的健康平安。”

切斷病毒傳染源 全力打造“無疫村”

2月8日開始,孫孝奇帶領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開展疫情“大走訪、大排查”敲門行動,逐戶全覆蓋登記摸排,及時錄入上報信息。嚴格按照規定到居家隔離的重點人群家裡實施體溫監測、瞭解生活需求。為切斷病毒傳染源,他帶頭揹著噴霧器,對全村道路、居家觀察重點人群樓道、公共活動場所等進行全面消殺。整個春節他都在連軸轉,匆忙的腳步基本就沒有停下來。

為落實落細落地“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疫情防控指示精神,他帶頭到向家河2個防疫“黨員示範崗”執勤30天,勸返車輛出入36次,人員65人,解散扎堆人員12次,取消生日宴1起,聯合開展夜間巡邏12次,訓誡不聽勸阻人員15人。在他的倡議下,向家河職高小區建立了微信群,每天跟蹤排查32個武漢務工和156個其他地區返鄉人員,通過微信群發佈管理區防控指揮部一系列命令和中央、省、市防控政策。

2月12日,孫孝奇得知村民張先生在1月14日與其他辦事處一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曾有過接觸,雖然早過了14天的隔離期,但為了確保安全,他迅速組織對張先生全家採取居家隔離觀察措施,每天當面監測二次體溫,又連續跟蹤監測14天,直到未發現任何異常。目前為止,向家河村新冠肺炎疫情零確診、零疑似。

強忍病痛折磨 他堅守不下“火線”

早在2010年,他在一次集體勞動時撕裂了左腳韌帶,落下了腿疼的毛病,他每天像一隻不停旋轉的陀螺,出現在防控“死角”,同志們心疼勸他多休息休息。他總是說,我多轉一圈,也許就可以多發現一個問題,多堵塞一個漏洞。2017年開展脫貧攻堅戰,他又患上了糜爛性胃炎。近段時間他值守卡口,餓了老是吃泡麵充飢,經常便秘,醫生反覆叮囑他要及早住院治療,他總是說“等疫情過後再說”,等“脫貧攻堅戰結束以後再說”。

心裡裝著村民 他在村民心中

看到向家河村防疫物資短缺,孫孝奇主動向分局領導彙報,通過多方籌措,先後將2000只口罩、84消毒液、75%酒精等價值5000餘元的防疫急需物資捐贈給向家河村,併發放到159戶村民手中。他把群眾的冷暖始終放在心裡,疫情期間多次走訪慰問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和貧困戶等特殊群體,力所能及幫助她們解決生活困難。

為保障村民生活,他認真組織生活物資代購。20天來,共為小區居民集中代購大米1600斤、麵粉1400斤、食用油350斤、豬肉320斤、蔬菜1700斤、液化氣51壇,共計代購金額3.2萬元。2月23日,他自告奮勇將剛剛出院的村民劉大媽開車從五三醫院接回羅漢寺老職高小區。2月24日,他在排查時得知癌症患者宋大爺需要住院治療,馬上聯繫五三醫院,將宋大爺抬上120救護車。他先後為7名慢性病患者代購藥品9次。

在採訪中,提起孫孝奇,向家河村民個個都伸出大拇指。講起這位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的暖心故事,村民劉大媽、宋大爺說著說著就忍不住淚流滿面。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

雖然滿身疲憊,雖然一身病痛,雖然40多天沒有回家,但他初心不改、無怨無悔。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共產黨員、駐村第一書記孫孝奇,就是在向家河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的那面最鮮紅的旗幟。(屈家嶺融媒體中心 通訊員 汪全平 李文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