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陌生人,可以留下一本你喜歡的書嗎?

用戶69331981


如果一定要留一本,精挑細選,那就選前段時間看過的路遙成名作《人生》吧。

這本書是一部十三萬字的中篇小說,邏輯結構清晰,我第一次讀時幾乎一口氣讀完,這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之一。

該書以記實手法講述了改革時期陝北高原農村青年高加林,一心追求遠大理想,渴望鯉魚跳“農門”,最終卻接受他所不齒的“權利操控”,甚至不惜拋棄金子般的農村姑娘巧珍企圖通過婚姻達到走向更廣闊世界的目的,最後被人揭發通過“走後門”參加工作,被遣回農村的故事。

路遙不只是位文學家,他更熱心政治,關注一代青年的成長。小說力在表現改革時期,處於“城鄉交叉地帶”的青年們面對理想和追求有執著有抗爭,卻又茫然和無措,通過個人命運的縮影引發人們對社會改革的反思。

01 無論處境多麼艱難,高加林從未放棄過他對於理想的狂熱追求

農村青年高加林高中畢業後,在村裡當過三年民辦教師,後被人頂替,不得不參與“面朝黃土背朝天”暗無天日的勞動。

而高加林的心不在農村,他讀過大量的書,通過讀書,他了解到更廣闊的世界,一心渴望跳出“農門”。

被下了教師後,他雖心裡有怨,但依然沒有放棄哪怕一絲絲改變命運的機會——他想到了向遠在新疆,許久未聯繫的已成為軍官的叔叔尋求幫助。

後來叔叔調回當地任職,他的下屬為了討好加林的叔叔,暗中操作,讓加林有了成為通訊幹事的機會。成為通訊幹事後,高加林拼命努力,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在這個來之不易的舞臺上展示著自己的才華……

高加林不甘心被命運所設計,一心突破現實的侷限。某種程度,他身上有很多路遙本人的影子,他竭盡全力做出的抗爭和承受的痛苦,很多都是當年路遙的親身經歷。

路遙曾說:“青年,無論受怎樣的挫折和打擊,都要咬著牙關挺住,因為你們完全有機會重建生活。”

高加林就是“咬定青松不放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那類人。

在我看來,高加林雖然走“捷徑”的方式不可取,但它追求夢想的狂熱勁是值得讚賞和借鑑的,沒有人可以無緣無故的成功,冰山一角下蘊藏著的是他們努力的三分之二。

02 為了虛榮拋棄生活原則:丟掉金子般心愛的農村姑娘巧珍,轉身投入到城市姑娘的懷抱

有一句話說:

永遠不要成為別人的負擔,永遠不要考驗人性。

是的,人性在任何時候都很難經得起考驗。

高加林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奔向大城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拋棄金子般的姑娘巧珍,轉身投入到城市姑娘黃亞萍的懷抱。

為什麼?難道高加林不愛巧珍嗎?難道黃亞萍比劉巧珍更愛高加林?

恐怕都不是,根本原因還在於黃亞萍的幹部父親即將調回南京,他們結婚可以將高加林帶到南京這座繁華的大城市。

而這,正與高加林的設想不謀而合。

路遙曾說:“一個人要做成點事,就得設計自己,先得確定目標。目標一設定,就要集中精力去努力,與此無關的都得犧牲。”

當然,犧牲的自然也包括愛情。

所以,在我看來,高加林的自控能力極強,他對自己的人生有著強烈的設計感。當高加林放棄巧珍的一剎那,他就與“幸福”失之交臂了,哪怕他實現了走向了更廣闊世界的夢想,他的內心也會始終留有無法彌補的遺憾!

03 高加林的悲劇拋開個人因素更折射出:當代青年對社會變革的迫切需求

高加林的悲劇包含很多複雜因素,一方面源於個人,另一方面源於當時社會的侷限性。

一個人應當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

然而對於高加林這個剛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對理想的過分狂熱追求,顯然已經矇蔽了他對於現實侷限的認知。

但是,社會也不能迴避自己的責任。我們應該真正廓清生活中無數不合理的東西,讓陽光照亮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使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輕人走向正軌,讓他們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讓他們的理想得以實現。

社會的發展應當跟得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能成為阻礙青年成長和奮鬥的“攔路石”。

只有這樣,像高加林這樣的熱血青年才能找到實現夢想、展現才華的突破口……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過有志青年個人力量的無助反襯出人們對社會變革的迫切需求。

我想,假如高加林生活在現在,以高加林的才華,僅僅跳出“農門”或許並非難事。時代在進步,普通人實現“逆襲”雖依舊不易,但至少有了可以實現的機會!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當年《人生》的發表讓路遙紅遍大江南北,甚至有人把路遙當成了他們的人生導師……

路遙曾說:“生活可以故事話,但是歷史不能編造,不能有半點似是而非的東西。”

路遙的作品如今依舊經久不衰,一方面源於他對記實文學的嚴謹態度,另一方面它又可以脫離時代,它的勵志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為夢想努力奮鬥的年輕人!

-END-


阿白讀書


《平凡的世界》我初中第一次讀,到現在出來工作幾年還在讀的書,反覆看了很多遍,每一遍還是覺得很有意思,如果說喜歡這本書什麼內容,我也說不準,大概是那黃土熱情吸引了我,大概是那時代的生活感動了我,大概是書中的愛情讓我有共鳴,這本書怎麼看都不膩,看書又看了電視劇,推薦看一下。


紅了青椒


借花獻佛。推薦一本老舍先生的不朽著作《茶館》。《茶館》是老舍在一九五六年完成的作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話劇《茶館》以舊北京一家名叫裕泰的大茶館作為社會縮影,透過從清末戊戌變法到軍閥混戰時期再到抗戰勝利後三個時代半個世紀的事事變化,描繪了一幅舊時代的畫卷。人的精神危機是時代危機的一部分,《茶館》對舊社會民眾精神危機的刻畫,主要是藉助劇中精明的茶館老闆王利發、民族企業家秦仲義和正直的旗人子弟常四爺來完成的。《茶館》道出了人物悲劇的命運,道出了社會的侷限性和人們精神的侷限性。

《茶館》字數很少,三萬多字,出場人物共七十多個,時間跨度五十年。其語言文字魅力無需多言,一個小時時間,讀了你就明白了。



古韻藏真


看到題目我的腦海裡就出現一本很適合推薦給你的書,作為陌生人,可以留下一本我喜歡的書,那就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講述了一個女人從14歲起至生命終結,始終如一的愛著一個人,而整個過程對方全然不知,直到最後,她給他寫了一封信,道出這一生辛酸的暗戀。整本書把女人暗戀的細節刻畫的很真實,因為愛的太刻骨,以至於她不敢不能也不想去表白,每時每刻都沉浸在保護這段感情的思緒裡,一人飲酒自己醉。

最近的疫情期間,無聊又翻出這本書,比起從前草草速讀,多了些思考也多了些理解,人是會在用情至深之時,完全不求回報,縱然表面光鮮,成功,精緻,也抵不過一場陷入深淵的暗戀,在此旋渦中,難以掙脫卑微的包圍,即便每年送那個人一束花,即便再次相遇,即便爭取到了一些機會,她依然沒有講出一生的等待。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候著一生的愛。

我整個的一生,我的一生一直是屬於你的,而你對我的一生,卻始終一無所知。

這就是我要推薦的我喜歡的書,經典名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至於喜歡的原因,可能有些許共鳴吧!


讀書寫字講故事


最近又重讀了一遍《百年孤獨》,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這些感悟會隨著成長的經歷而變得不同,變得深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這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

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

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2018年12月21日,《百年孤獨》入選“40年·25部影響力外譯作品”書單。



耕根


很喜歡曲黎敏教授的《詩經:越古老,越美好》這本書。

正如她的自序所述:“中國有《詩經》,中國就另有一片天空,乾淨、溫潤,彷彿從沒有髒過。《詩經》也是遠古一個最美的微笑。

這本書引領你走進我們先祖的生活,有厚德之極的(關雎),有優秀男人的典範(衛風.淇奧);有古典美女(碩人);有總願永以為好的(木瓜),有婚姻天定(綢繆)、(衡門)和(竹竿);有琴瑟和鳴的(女曰雞鳴)、(風雨)、(樛木);有遠慕.歸隱.孤獨(漢廣)、(鶴鳴)、(黍離);有人生四季皆風景(豳風.七月),有民族靈性在詩心(小雅.都人心),等等。

閱讀《詩經》,你會感到詩經之美句句生香,她美到你的骨子裡了。比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生死契闊,與之偕說,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等等,因篇幅原因不能一一列舉。句句經典,句句直擊靈魂,越讀越愛不釋手。

如今這個速食時代,讓我們丟掉從容、丟失了詩意,丟掉的我們的本真,讓我們忘了多久沒有會心一笑。而《詩經》喚醒現代人沉睡的詩性和情感,喚醒了人們追求生活的真諦,淨化了人的靈魂,也讓現代人在跑的太快太遠的同時慢下來等等自己的靈魂。

總之,這是本不可不讀的好書。我推薦!



一生淑女


剛剛看完路遙的人生,其實很早的時候看過的,時至今日,感覺忘得差不多了,利用這次疫情帶來的閒暇時光重新溫讀了一遍。

人生是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之前寫的一部中篇小說,路遙這個人非常務實,他寫的書也是如此。人生這部小說短小精悍,人物不多但是每一個都經過精心構思,情節緊湊合理,讀起來欲罷不能非要一口氣讀完不可。這部書一經出版,基本奠定了新中國文壇先驅的地位,對於平凡的世界影響甚廣,也深深地影響了身後的其它作家。

讀到裡面的德順老漢,我就不自覺地會給身邊許多個德順老漢對號入座,豁達通透。圓滑的高明樓是任何鄉村都能見到的不大不小的人物,馬戰勝這種玩弄政治遭人罵讓人恨又不能忽略和繞過去的人物,要替妹妹出氣的巧英和鬼靈精怪的巧玲,每一個都栩栩如生就在眼前。

主線人物我就不過多介紹了,作者通過兩對年輕人之間的情感糾葛反映出主人公想衝破階層跨越時代的夢想,可悲的是造化弄人弄巧成拙,讓人唏噓感慨可嘆可惜,就像最後德順老漢所說那是一塊金子啊——忘掉初心的人不配擁有這樣的愛情。

正如柳青所言: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人生這部作品貼近生活貼近政治格調淳樸,書中有大量的方言儘可能地再現了原生態的“人生”。這部作品後來拍成電影(84年)成為了第一部入圍奧斯卡的中國電影(個人覺得電影的節奏跳躍的太快,遠沒有書上來的精彩,演員也中規中矩沒有什麼特別出彩之處,倒是幾個遠景的光影調度讓人印象深刻)。據說後來馬雲正是讀了人生而大受啟發,才有了今日之阿里帝國!當然,這部作品裡是看不到商業啟發的,我想,它所帶給馬雲的更多的應是精神層面的刺激和感悟!這讓我想起了那句著名的哲學命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99無名


錢鍾書的《圍城》很好,對於當下來說,更有警醒意義。

《圍城》一書被我們現代人提取得僅剩一條婚姻格言,像新書腰封上醒目的大字。《圍城》被讀到薄至如此,卻又廣入人心,不知是該書的幸,亦或不幸。但我想錢鍾書先生一片匠心,也定不是想用25萬字告訴我們一條婚姻箴言。

《圍城》中精妙詼諧的譬喻俯拾皆是,書中人趙辛楣評價主人翁方鴻漸“方先生人聰明,一切逢場作戲,可是我們這種笨蛋,把你開的玩笑都得認真”。

該書語言表面上也看似“逢場作戲”,實則隱喻著作者情感上的睥睨慈悲,他筆下的人物或窘迫難堪、粗鄙媚俗,或虛偽遮掩、蠅營狗苟,他們都生活在作者幾乎是尖酸刻薄的語言諷喻中,但被如此描述下的每一個人物都執拗自我,活得認真,恰恰是這份認真,營築了各自的圍城,才有了大時代中個人努力下的掙扎與計較,有了群體生活中個人心理的不堪與狼狽,讀者讀著書中各色人物,哀其不幸,恨其不爭,自然想到這圍城亦是自己的人生,走入一個又一個循環,難以突圍。

我們遇到的很多事情,就像《圍城》一樣,想要逃離他,但當逃離過後,又總會想要踏入,內心不夠堅定而虛偽。



BH海天一色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跟大家推薦下這位年輕的作家吧,她的名字叫孫頻。

提到孫頻,一定要介紹她的痛感三部曲:《疼》《鹽》《裂》。三部曲的每一個系列都由幾個短篇故事組成,每一個故事都是獨立的個體,也是一扇窗,讓我們看到多元的世界,多重的人間。

《疼》:打開它,像是有人站在上帝的視角審視著這個世界,嘲諷著生活。每一個詞彙,甚至每一個字,都像有人拿著榔頭一點點敲擊著你的骨頭,從外至內,狠狠地砸碎著你的靈魂,是真的疼,疼到骨縫裡。《聖嬰》好似讓我吞了一隻蒼蠅,閉上眼就是肥天鵝的舞蹈,還有沉重的落地聲砸著我的心臟,直到窗邊落下了那老嫗的身影,聖潔被染紅,人生即劇終。最可怕的是《柳僧》,那些熟悉的對話,那相似的生活不就是身邊的你我他?生活果然是把殺豬刀,磨刀霍霍向每一個生者,或許命運本該如此,就像故事中那對母女。讀《疼》系列,彷彿讓我回到了青春期追韓劇的感覺,邊看邊疼,是真實存在的生理上的痛感。

《鹽》:第一個故事叫作《乩身》,一個盲女如何與這世界自處?無奈、卑微、恐慌、看透,種種最底層人們掙扎的苦楚始終纏著繞著,卻無法解開。《無相》,世間萬物皆空,歸於無物,眾生無相。故而,身體不過是皮囊,於是我們看到了貧窮能使人無恥到何種程度。窮,從來不是可怕的,怕的是習慣貧窮,還有適應貧窮時的習以為然。

《裂》:這個系列時期的孫頻柔和了點,慈悲了點,她允許主角有個出口,有條活路。於是,多多少少有些微的陽光照射了進來。我們看到了《九渡》《不速之客》,主角們有了救贖。曾經年少意氣,欠下的債等不及幾度輪迴;曾經不珍惜的伴侶,就真的成為了餘生不可推託的命運。那些平凡的人,自比底層螻蟻,最廉價的,可能就是命了吧。

《裂》食了人間煙火的《鹽》,緩解了《疼》,即便生活再難,站到陽光下,也總有微光。最近真的非常痴迷孫頻的小說,我想一定是對生活抱有最大幻想和期待的人,才能寫出這麼殘忍又絕情的文字,讓人看的五識俱疼卻又欲罷不能。畢竟,失望和希望是連體共生的。喜書之人,真的不該錯過。






雪憶柔


一個來自陌生人的熱心推薦。如果是留下一本我最喜歡的書應該是Hans Rosling(漢斯.羅斯林)的《事實》,這本書會對你的世界觀和對整個世界的認識產生一個足夠積極的影響。在書本的開始,它會詢問你10個關於世界現狀的問題涉及經濟,文化,人文,環境各個方面,但是你的真確率卻不會超過三分之一,但並不是你一個人正確率底下,而是全世界所有的參與回答的人正確率都是如此,因此作者用一種戲謔的方式說人還不如大猩猩。

這本書並不是說教式的,作者在長期的實驗中獲得了許多圖表,這些圖表顯示出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好,接著作者從各個方面解釋了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並深入剖析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