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無人工廠會成熟嗎?用一個手機就可以觀察機器自動生產?

一個大書包


無人工廠未來肯定會成熟!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全部機器在工作的工廠,工廠的生產過程和狀態,坐在家裡通過手機就可以看到,甚至是操控,有沒有覺得很酷啊!小編認為這樣的畫面很快就會到來!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1.人工智能助力無人工廠

要實現無人工廠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思考、學習!近幾年隨著人工智能領域的高速發展及各行業的人工智能項目落地,機器人已經不在是神話。在很多行業已經開始應用,比如物流機器人等。這一切都取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已經可以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去思考,去學習。隨著這學算法的不斷優化和深入,機器的思考和學習能力會與來越強,充當工廠的流水線工人也就指日可待!

2.高水準的機器製造

目前的製造業的發展也今非昔比,高精準的機器部件製造,阻力工廠機器人硬件落地。對於機器人的硬件需要具備穩定可靠,可維護的特點。現在的製造業經過多年的發展以完全具備機器人零部件生產的能力和速度!這一切讓機器人工廠落地更加容易。

3.物聯網讓機器聯網,手機掌控機器變為可能。

物聯網的技術近年也是火的不要不要的,從工業、農業到日常的生活用品隨時可以看到互聯網的影子,手機控制空調、電視等日常生活用品,這些正是物聯網的加速落地!有了物聯網的這一基礎,工廠機器足以全面聯網。來個"沙發趟"當工廠的監控,還會遙遠嗎?


lelingtech的AI之路


現在就可以做到手機監控機器人工作。這種智能化工廠並不難,只是造價高。

技術上叫:機器人云端遠程服務系統,各家機器人廠商具體的名字不一樣。

國內機器人大廠埃斯頓機器人——ESTUN CLOUD

俗稱埃斯頓雲,其原理就相當於一個工業互聯網IaaS系統,它可以整合上層的MES,PLM,WMS,ERP實現研發——生產——客戶管理系統全信息化展示。

高端一點說:是工業互聯網的一種應用形式,屬於IaaS層面,務實一些說,就是工廠信息化的實現。

但是,手機端基本上是無法做到遠程操控的,基本上雲監工的能力還是能夠達到的。

為什麼手機,暫時做不到遠程操控?這其實涉及到一個技術問題。

工業領域網絡的速度要求非常快,衡量工業網絡的速度用的是一個通信行業的專有名詞:延時。因為工業設備都是實時在生產,並且流水線節拍一旦中斷,下一個生產環節就受到影響。因此工業領域的數據傳輸,一般設備直接高速都用專用網絡,例如EtherCAT,或者CANopen,再或者一些要求不高的採用IO接口(就是我們常見的連接電腦的網線)。基本上可以初略的說,對工廠設備的監控,儘量要在見到設備的情況,確保干預一臺設備不會出現事故,我們才會干預。

因此,多數情況會在工廠的監控室中,設有專門的PC設備,可進行干預產線。手機主要是雲監工的能力。

2、國際機器人巨頭FANUC ——雲監工設備叫:ZDT(zero down time)

FANUC的這套系統,2017年就上市了,率先使用的是在汽車行業,包括汽車焊裝線,汽車噴塗線。以機器人應用量較為密集的區域使用這類產品比較多。

汽車主機廠塗裝線,機器人數量都達到100臺-150臺,這種產線是完全無人的。試想一下,如果有人工作,你站在那裡?

汽車白車身塗裝車間,全部都是機器人塗裝,完全無人化。本身靜電噴漆對人體的傷害就非常大。這種車間只能採用雲監工的辦法,詳細瞭解每一臺設備的運轉情況。當有一臺設備出現故障的時候,調試工人能夠快速的干預或者維修。

fanuc:zdt手機APP界面,你們不用下載的。因為你下載也沒用,這玩意主要是你要有機器人和工廠可以監控,才有用。當然可以出去裝一把,這也沒有問題。

ABB機器人的這套程序叫:Ability™ Connected Services

可以做到實時監控,預測和排查,同時制定生產計劃。例如今天的原材料不夠了,你就必須提早的關閉產線,或者讓其他的人補充原材料。

對於機器人企業來說,無人化工廠的難度不在機器人上面,也不在軟件應用上面。在下游的工廠,能夠承受高昂的無人化產線的設備成本。我們一般化評估一個企業能夠上無人化工廠,主要看:

1、日需求產能。

例如製造冰箱的企業,市場需求龐大,那麼上一個無人化產線非常有必要。在常規狀態下,可以實現一天10-12小時排產。當銷量高峰的時候,進行16-24小時的排產,通過拉伸時間提高產量。

2、產品的標準化。

大部分沒有在自動化行業,或者機器人行業待過的並不知道。自動化生產對生產的產品,要求非常高。需要來料高度的一致性,也就是你這條產線今天必須生產的是一個東西。而且大小,表面整齊度必須在一個範圍內。例如,你是生產手機玻璃的那就短期智能生產一種玻璃。

有人問,那我想生產多種東西怎麼辦?調整產線工裝夾具,以及重新編程。這就體現了機器人柔性化的價值。

3、效益成本。

無人工廠的投入,不是1萬,也不是100萬,是起步就要千萬打頭的。這對於不少小廠,至少你沒有一年5個億的營收基本是做不起來的。

所以務實一點選一些比較務實的產品,例如PCS線體控制等等。

總結:無人工廠未來肯定會越來越多,但是絕對不能因為疫情,讓我們害怕的同時喪失了對經濟收益的基本判斷。


機器人觀察


無人工廠又叫自動化工廠、全自動化工廠,是指全部生產活動由電子計算機進行控制,生產第一線配有機器人而無需配備工人的工廠。“無人工廠”裡安裝有各種能夠自動調換的加工工具。從加工部件到裝配以至最後一道成品檢查,都可在無人的情況下自動完成。

無人工廠如何實現?

無人工廠,生產命令和原料從工廠一端輸進,經過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生產加工和檢驗包裝,最後從工廠另一端輸出產品。所有工作都由計算機控制的機器人、數控機床、無人運輸小車和自動化倉庫來實現,人不直接參加工作。白天,工廠內只有少數工作人員做一些核查,修改一些指令;夜裡,只留兩三名監視員(只留一人也是可以的,但一人太寂寞了)。


發展歷程

1952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生產發動機的全自動工廠。

1984年4月9日,世界上第一座實驗用的“無人工廠”在日本筑波科學城建成,並開始進行試運轉。

最有名的是日本“法那克”的一個工廠。這是80年代初建立的,投資數千萬美元,生產製造機器人所需的部件。白天工廠內有19名工作人員在操作室內從事作業,夜裡只有兩名監視員。無人工廠並不是完全無人。


真正的無人工廠還是在機器人、計算機、電子技術等得到極大的發展之後才湧現出來的。特別是人工智能的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改變,近年來,無人工廠、無人餐廳、無人便利店都在不斷地刷新人們對於人工智能發展的看法。無人工廠在我國發展到成熟的階段,在效率和作業標準飛速提升的同時,解放了勞動者的雙手,讓人們有機會從事非重複性機械勞動。所以,用一個手機就可以觀察機器自動生產不在是夢,不在是科幻片中的想象。


我國10大最震撼的無人工廠

1、阿里巴巴菜鳥無人倉

阿里巴巴菜鳥無人倉機器人並不需要人工干預調配,消費者下單後由系統分單給機器人。機器人既能相互協作執行同一個訂單揀貨任務,也能獨自執行不同的揀貨任務。此外,機器人能相互識別,並根據任務優先級來相互協同。


2、京東“亞洲一號”無人倉

無論是訂單處理能力,還是自動化設備的綜合匹配能力,“亞洲一號”無人倉都處於行業領先水平。無人倉標準的公開,對於推動行業發展,促進行業夥伴共同致力於智慧物流的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3、美的自動化空調生產線

美的打造了一個數字化車間。車間總體設計、工藝流程及佈局均已建立了數字化模型,採用CAD、CAM等進行模擬仿真,通過ERP、PDM等實現規劃、生產、運營全流程數字化管理。生產車間配置了數據採集系統和先進控制系統,生產工藝數據自動數採率達90%以上。


4、上海通用金橋工廠

上汽通用金橋工廠車間內實現了100%焊接自動化,這裡有機器人300多臺。不過,管理這些機器人的只有十幾位操作工人,他們每天與機器人合作生產新車,覺得不可思議吧,當然他們背後有著龐大的技術和維護團隊啦。自動化快速生產的同時還提高了產品質量。


5、老乾媽自動化生產車間

老乾媽生產線除了檢修以外,全年24小時不停運轉已經有10年之久了,一天就需要生產三百萬個辣椒罐。


6、Celluveyor蜂窩式自動分揀

Celluveyor是由六邊型的結構的平臺組成的,每個小平臺上有三個萬向輪,輪子可以針對不同物品的分類向不同方向移動,多個平臺用數控裝置控制,只要經過識別,物品就能自動分揀,而且可以同時分揀每個物品,不需要一個個分揀,多個平臺的移動方向不受其他輪子的影響。


7.富士康自動化生產線

現在,富士康位於成都、深圳和鄭州的工廠已經達到第二、三階段。富士康已經擁有10條熄燈生產線。多年來,富士康一直在緩慢且穩步地實現生產自動化。計劃2020年讓中國工廠自動化率達到30%。


8.正大食品無人水餃工廠

無人工廠專門做水餃,幾千平方的廠房,乾淨整潔,機器24小時不眠不休,一個個水餃從生產線上整齊劃一地被製造出來,銷往中國乃至世界各地。不僅僅是水餃的製作過程,就連水餃的生產、包裝、運輸等重要環節,也可以靠機器自動完成。


9.李群自動化足球自動化生產線

這條自動化的切割機取代了傳統的刀模切割,用自動化打印機取代了傳統的絲網印刷,用機械手取代了傳統的搬運。球片打碼技術通過賦予每一片球片一個唯一的編碼,方便機器快速識別及處理每一片球片,最後組裝成球。帶有噴碼的球片,讓溯源成為可能,讓定製成為日常。


10.埃夫特北汽南非工廠首臺車身順利下線

在全新的北汽南非工廠,埃夫特打造的焊接工藝生產線包括主焊線、分拼二級總成焊接、四門二蓋安裝調整等,整條生產線自動化率超過87%,是埃夫特出口焊接生產線中使用埃夫特機器人最多的生產線。


過去的優勢將被趨勢所代替,過去能保持十年,今天可能只有半年,如今變化太快,柯達、摩托羅拉體量的公司說沒就沒了。

未來,傳統制造業、傳統銀行必須轉型,往互聯網智能製造、互聯網金融方向改革,勢必將取得比過去更大的成就


張強Beijing


無人工廠又稱自動化工廠,是整個製造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但目前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能上自動化,尤其是像風扇葉片這類沒辦法分清楚方向的產品,在動平衡測試時無法找準基點。導致動平衡無法識別再平衡,所以需要人工平衡。若在扇葉hub面加入反光點,這時設備就能識別並自動增減其中一個葉片的重量,達到平衡的目的。

如上面的例子,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能上自動化生產線生產。這個需要產品本體的設計配合,零部件加入防呆防錯的設計,這樣才能做到機器識別並按照正確的方向組裝,才能確保產品的直通率

目前瞭解到的標準化產品,其組裝工廠或設計公司都要求加入防呆元素,以便日後需求量增大的話就可以導入自動化生產線,即可大批量生產

目前大部分的自動化控制會用Windows控制,有部分還是用PLC控制。要發展到手機觀察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如果要做到手機觀察,所有的機器部件都需要增加感應傳輸器,機器主控電腦收集到異常信息以後通過WiFi模塊反饋到總控系統中,設備工程師才能通過手機端APP觀看設備運行狀態,甚至是控制設備的運行。

另外,基於產品和設備專利的原因,相信很多工廠都不願意將自動化設備的控制導入到手機中,以防專利洩露。最多也是給設備工程師發放專用的Pad。



專門吹水00


不請自來的回答一下吧。

首先說一下,現在一部手機查看整個工廠自動生成已經部分實現了。這套系統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工廠自動化 與遠程可視化管理系統。

工廠自動化方面:在電子行業 輪胎行業等行業現在已經開始批量進行整場自動化改造,雖然實現完全主人的很少,但很多企業的生產所需人數已經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

遠程可視化系統方面:現在遠程時時監控生產數據已經得到了推廣,很多廠家已經在使用。但遠程控制設備修改參數一項很少有公司投入,因為遠程調整可能造成一些不可控的風險。

在未來5-10十年,隨著相關手機app的開發及網絡安全程度提升,首先遠程控制將不再是難題。而整場無人化,從技術角度也沒有太大問題,但需要考量未來勞動力去向,所以這種全自動的工廠肯定會出現,但是否會大量產生有待商榷。


評科技前沿


這是未來工廠的大趨勢。會從一個普及到成熟的過程轉變。最終從成熟到普及。

像現在的汽車製造業,大部分的工序都是通過機器人來生產的。這只是製造業中很小的一個領域,以後會有很多的製造領域會普及無人生產。也就是我們說的無人工廠。

無人工廠說起來非常容易,只有簡單的四個字,但實現從有人變成無人是非常的困難的。前期的投入非常的大,這也就涉及到企業的資金實力,簡單的說,沒有錢你就無從改起。但實現無人化以後,企業就上了一個新的競爭平臺。因為生產工序無人化,機器化了以後,生產的質量和效率都大大的提升。有了高質量的產品和高效率的生產,這個企業就成功了一半。更具有競爭力。這樣就會淘汰一批很多落後生產產能的競爭對手。

在當下很多製造業大省,比如廣東,浙江等等。當地的政府出臺了很多的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實現無人化改造。淘汰落後產能。

當然,從普及到成熟是需要走一個很長的過程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從一個半自動和全自動並存的過程。這也涉及到一個國家的工業化水平。工業化水平高的國家,它的無人比例就比較高。本身無人化,就是機器化的一個簡稱。用先進的機器代替人工。如何製作出這些能夠代替人工的機器呢?如何製作出更多的機械人手?如何用機器替代人手?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如何更多的用機械人手?這就是從普及到成熟的過程。再從成熟到普及。

隨著科技的進步,製造業的發展。相信未來的無人工廠會逐漸成熟,從而最終從成熟到普及。


小城市民


這麼說吧,都是小事,都不算啥事,別說無人工廠,就是無人地球也很快!



青春不老LLY


首先相信會有這麼一天,原因是不管是在當今社會還是在未來的太空探索,人類一直在不斷進步,同時也在不斷地消耗大量資源,所以未雨綢繆是當今人類該有的進步和責任。詳細點來說,從AI領域就可以看到,比如:機械臂的出現已經代替了部分人工,還有高精度領域是人類無法比擬的等。。。

話說回來作為人類我們要什麼?追求什麼?難道只追求溫飽和機器搶飯碗嗎?顯然不是,精神領域才是人類該有的追求,這個領域是無限的遠比無人工廠更值得探索,所以實現無人工廠是個時間問題。


視頻維度


我認為是很有可能

一:現在智能技術的發展,把反鎖的系統從大屏解放出來,以小屏代替是符合人的需求

二:5G時代,在網速方面看給了手機能多的功能來代替電腦部分功能

三:手機自身的發展也在不斷的更替,以小容納大的範疇是一個趨勢,在技術前端領域會有長足的發展勁頭


伊人水芳


智能化工廠車間是以後的趨勢。但還是以人為本。手機遠程監控都可以實現。多學學一些智能化,知識技術,維護技能。肯定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大數據機房智能化設備也需要人員來維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