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經過兩次盜墓,為何文物還完好無損?秦始皇太會設置機關

秦始皇陵是數千年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留給後世的無價瑰寶,讓後世見證曾經第一代封建王朝的盛世和奇蹟,作為千古一帝的帝王,一統六國,完成華夏大一統,開創政治新局面,秦始皇的雄才偉略堪稱千古一帝。

秦始皇一生都很霸氣,生前下令修築萬里長城,死後所住的秦始皇陵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花費三十九年時間建成,其中的兵馬俑坑更是被列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舉世聞名。

按理說,秦始皇生前花費這麼大的心思修建自己的陵寢,為了讓自己死後也是“第一人”,陵墓中收集了無數的奇珍異寶,那麼他必然就會想到皇陵的防盜問題,秦始皇可不會允許別人冒犯自己的威嚴。而且這是以後歷任君王都會想到的關鍵問題,不僅是怕財產被盜走,最主要的是,不想死後也不得安寧,所以他們佈置著精密的盜墓機關。

秦始皇陵經過兩次盜墓,為何文物還完好無損?秦始皇太會設置機關

不過據說秦始皇陵被項羽大肆挖開過,根據史料記載,項羽當時率領軍隊進入咸陽後,不僅火燒阿房宮,誅殺眾多秦貴族,還去秦始皇陵攪了個天翻地覆,他帶著大批士兵直接挖開了陵墓,光搬運財物的就有三十萬,由此可猜想,那些金銀珠寶恐怕都被搬空了,而且帶不走的東西,項羽直接放了一把火。但也有史料說,不是這樣的,這是抹黑楚霸王。

無論如何這是秦始皇陵遭遇的第一次大搶劫和第一把火,相傳後來還有第二次大搶劫,關東地區的大量盜墓賊都紛紛湧入了破開的秦始皇陵,繼續將金銀珠寶搜刮了個乾淨,不止搶劫,還有第二把火,有一個牧羊童的羊不慎走進了秦始皇陵,於是牧羊童便點燃了火把找羊,結果秦始皇陵很不幸地又著火了,這次大火持續了三個月,甚至導致皇陵周圍數十里的地面全都下陷了。

秦始皇陵經過兩次盜墓,為何文物還完好無損?秦始皇太會設置機關

但即便遭遇了這麼多次的打擊,秦始皇陵貌似並沒有受到真正的損害,考古學家足足打了將近五萬個探孔才確定了地宮的位置,而且他們發現地宮周圍並沒有被破壞,由此推測項羽破壞的是地宮外的兵馬俑和周圍的建築,真正的深處地宮完好無損。整個陵園是仿照咸陽的規格建造的,分為四個層次,即地宮為核心部位,其它依次為內城、外城和外城以外,地宮才是秦始皇生前的"宮城"。

地宮的部署如此縝密,所以我們現在所挖掘到的文物才大部分是完好無損的,比如從中出土的兩乘銅車馬,發現的地方是這座陵墓的封土之下地宮的西墓道耳室,否則這些東西早就被燒燬了。地宮面積約18萬平方米,中心點的深度約30米,史料稱其“穿三泉”,這是秦始皇陵的核心部分,怪不得盜墓賊很難發現地宮的真正所在,宮牆相當精緻和堅固,用了相當精細的工藝,通過了不同的測試,由此地宮才得以倖免於難。

秦始皇陵經過兩次盜墓,為何文物還完好無損?秦始皇太會設置機關


即便在地宮周圍發現了盜洞,但那離地宮很遠,盜墓之人並未進入地宮,因為地宮之中有銀河流動,這銀河其實就是大量的水銀,若是有人真的打開地宮,地宮中的水銀早已經揮發了,所以專家推測秦始皇陵地宮被盜的可能性很小。

其實到了漢朝,秦始皇陵就被漢朝統治者下令保護了,派遣專門的守陵人世代守衛始皇陵,以後歷朝歷代也沿襲漢朝的做法,畢竟秦始皇作為皇帝的祖宗,他的地位和貢獻也被歷代皇帝所崇拜和認可。

秦始皇陵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它充分表現了古人的智慧和勞動,就說這秦始皇陵的選址,極其講究,南依驪山,北臨渭水之濱,這裡有著極好的天然地理優勢,林木蔥鬱,谷峰相問,依山環水,這定然是由專門的風水師所選中的地方,據北魏時期的酈道元解釋:"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冢壙於驪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美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

秦始皇陵經過兩次盜墓,為何文物還完好無損?秦始皇太會設置機關

經過歷史的變遷,後世是如何發現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秦始皇陵呢?1974年1月29日,當地農民於始皇陵東側約一點五千米處挖井,意外挖出了一陶頭,而後經過深層研究發現,這是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進而發現這就是始皇陵的地宮所在。眾人很難想象曾經宏偉的皇陵已經變成了不起眼的山丘,同時也瞭解到了地宮完整保存至今的原因。

秦始皇還留給了後世一個難解的疑惑,那就是他的墓穴採取了坐西向東的格局,眾所周知,古代以朝南的位置為尊,歷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可為何秦朝的歷代王陵都是坐西向東的格局呢?

關於這一難題,後世主要形成了兩派,一派認為秦人起源於東方,秦人的發源地在如今的山東境內,所以他們死後會願意朝向東方,而另一種則是認為秦人起源於西方,頭朝西方,那是為了表示秦人來自中國西部。至於哪方是正確的,又或者都不正確,我們現在還無所得之,還需要等到有充分證據的那一天,才能真正解答秦始皇留下的疑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