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審題法:命題、半命題、材料作文緊抓關鍵詞審題法

作文審題法:命題、半命題、材料作文緊抓關鍵詞審題法


作文審題法:命題、半命題、材料作文緊抓關鍵詞審題法


命題作文

(1)作文試題。

題目:讓路(2013河南中考)

要求:除詩歌外,文體不限。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2)試題分析。

緊抓關鍵詞。

準確理解與把握題目"讓路"中"路"的內涵,是寫好該命題作文的關鍵。中考閱卷時,閱卷老師首先判斷考生是否精準地把握了"讓路"的涵義。關鍵詞中的"讓"字,體現的則是命題人要求的一種價值取捨,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發揚優良傳統,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那麼,如何正確理解"讓路"的涵義呢?

《現代漢語詞典》對"讓路"的解釋是:給對方讓開道路。百度百科裡的釋義:①行路者互相給對方讓開道路,形容禮讓成風;②指給對方讓開通路③比喻為保證主要工作的順利進行,放棄或暫緩其他工作。顯然,"讓路"含有實指與虛指兩種涵義,一種是現實生活中的道路;另一種是比喻義。

一些考生對題目"讓路"的理解誤區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把"讓路"理解為無條件、無原則的"讓步"。認為"讓路"是膽小怕事,是懦弱的表現。比如有考生在作文開頭寫道:"人生在世,就要勇於追求,積極進取,主動出擊。切莫為對手讓路,先發制人,才能取勝。"然後列舉了奧巴馬、普京、馬雲等名人事例,得出"人生在世,只是須臾,唯有主動出擊,積極進取,才能實現人生價值"的結論。這樣的文章雖然很有道理,文采也不錯,但在內容上是不符合"讓路"的內涵的。

二是將"讓路"狹隘地理解為簡單地記寫一次讓路經歷,沒有理解命題人的意圖。一位考生是這樣寫的:"生活中,總有與人走對路的時候,誰沒有讓路的經歷呢?"接下來,考生詳細地敘述了自己的一次讓路經歷,雙方先是互不相讓,經過路人相勸,最後作出讓步,相互讓路。在文章的結尾,考生寫道:"讓路後,隨著我們的各自走開,圍觀的人群也散開了,交通開始恢復正常。"戛然而止。該考生顯然沒有對這一經歷進行深入思考,更沒有理性分析,導致作文流於膚淺,缺乏深度與新意,難以獲得理想的分數。

(1)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材料,然後作文。(2013河南中考)

女兒問:“為什麼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親說:“甜的西瓜是因為被陽光照耀的時間長。”“那地裡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陽光的照耀嗎?”女兒又問。父親說:“是啊,陽光是公平的,它一視同仁地照耀著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熱,躲在陰影裡,不肯接受陽光的照耀。”

要求:根據材料寓意,選好角度,自擬題目。

除詩歌外,文體不限。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2)試題分析。

緊抓關鍵詞。

正確理解與把握"西瓜""陽光""甜"三個詞,是寫好這道材料作文的關鍵。中考評卷時,閱卷老師首先要看的就是考生對這三個詞的理解,是否準確把握了這三個詞的象徵意蘊。

如何正確理解"西瓜""陽光""甜"呢?

這則材料含有象徵意蘊。關鍵詞"西瓜""陽光""甜"命題人採用的正是其象徵意蘊。考生如果陷入這三個關鍵詞,不能跳出來,就會冥思苦想,徒勞無益。跳出這三個關鍵詞,回過頭來,思考命題人的考查意圖,不難發現,命題人考查的其實是"成長"這一常見寫作主題。有時候,只有跳出關鍵詞,才能更準確地理解關鍵詞的涵義。"西瓜"象徵人;"陽光"象徵磨難、愛、正能量等;"甜"指成功。材料中的父親正是藉此暗示人生道理,教導女兒,生活中要經歷風雨,不要逃避困難,要接受關愛、正能量,才能收穫成功的果實。

對關鍵詞"西瓜""陽光""甜"的理解誤區主要表現在:

一是拋開材料談影響西瓜"甜"與"不甜"的因素。如有考生開篇寫道:"西瓜是酷暑裡最美味的解暑水果,既渴又營養,而且味道鮮美,色味俱全。大家都愛吃甜西瓜,不喜歡吃不甜的西瓜。"然後寫了影響西瓜甜的因素,如陽光的照射、化肥的使用、澆水等。這樣的文章雖然能讓人獲得一定的知識,但畢竟是不符合寫作要求的。

二是沒有理解三者之間的關係,片面地三者只是兩人談話的話題。如一考生在對材料中女兒和父親的對話進行理解分析後,得出結論,認為材料中的女兒缺乏生活經驗,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材料中的父親,閱歷多,經驗豐富,認識深刻。

三是把材料作為自己作文中的一部分,沒有把握材料的內涵及三個關鍵詞的象徵意義。如一考生將這則材料演繹為自己吃西瓜的經歷。材料中女兒和父親的談話變成了自己和父親的對話。如果拋開作文要求,單獨看這篇作文,無疑是一篇佳作。遺憾的是,考場寫作是沒有如果的。

半命題作文

(1)作文試題。

題目:懷念 的日子(2011河南中考)

要求:先在橫線上填寫合適的詞語,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後作文。

除詩歌外,文體不限。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2)試題分析。

緊抓關鍵詞。

正確理解和把握"懷念"一詞是寫好作文的關鍵。

那麼,如何正確理解"懷念"的涵義呢?

《現代漢語詞典》裡"懷念"的意思是"思念"。顯然側重表達內心的感覺。如對過去生活的美好情感,追憶與留戀,過去的"日子"影響深遠,讓人刻骨銘心,難以忘懷。鑑於此,考生可選取記憶中對自己影響最為深遠的事來寫。在橫線上可填寫富含感情色彩的詞語,如:溫暖、開心、快樂,還可以是表示時間的詞語,如童年、小時候、曾經、在老家等等。

一些考生對題目"懷念"的理解誤區主要體現在:

把"放縱""胡作非為""打架"等負面事例,當做懷念的對象。顯然,價值選擇有誤,不能展現當代中學生的良好精神風貌。如一考生補全後的題目為"懷念自由的日子",在作文開頭他寫道:"初二那段日子,成為我中學時代最為自由的日子。可以自由地翹課,課堂上可以讀喜歡的課外書,做喜歡做的事,老師給了我充分的自由。"接著,該考生有詳有略地寫了兩件事,表現自己的自由。字裡行間,流露出考生對那段時間的嚮往與留戀。這篇作文所反映的現象,雖然在中學生中有著類似的現象。考生可對這種現象進行反思與批判,而不是追憶與留戀。要知道,考場寫作不同於課下自由寫作。考場作文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選拔優秀考生,進入高一級學校,繼續深造。對考生而言,價值取向很重要。


作文審題法:命題、半命題、材料作文緊抓關鍵詞審題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