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京大道旁真慶觀,道教劉真人、黔國公,共同打造老昆明“門面”

通京大道旁真慶觀,道教劉真人、黔國公,共同打造老昆明“門面”

老昆明曾經有條“通京大道”

老昆明曾經有條“通京大道”

在南詔以及元、明、清三代的近千年間,一條古驛道成為西南邊陲中心城市、雲南會成昆明連接中原、京城的重要交通要道,這條大道被稱作昆明的“通京大道”。

南詔時期,這條通京大道直接從拓東城經過石虎關,上而通省(昆明),下而通黔(貴州)。

通京大道旁真慶觀,道教劉真人、黔國公,共同打造老昆明“門面”

老昆明城

到了元明清時期,由於昆明主城區移到盤龍江西岸的邯鄲城、明磚城,就形成了拓東路。歷史上的拓東路,東起東站,西至雲津橋(今得勝橋)為官、商出入昆明的必經之道。

通京大道旁真慶觀,道教劉真人、黔國公,共同打造老昆明“門面”

昆明雲津橋老照片

為什麼說必經

呢?

因為在古代封建社會,官員奉詔進京,是不能直接到紫禁城皇宮外侯著的,都有固定的進京路線;甚至沒有獲准,連進入京城的資格都沒有,只能在京城外望望京師城牆!

商人就更不用說了,要進京,也有固定的線路、固定的城門,交了稅,才能進入京城。

這樣得情形,只要想想北京的崇文門、想想大貪官和珅就明白了。

通京大道旁真慶觀,道教劉真人、黔國公,共同打造老昆明“門面”

老北京崇文門,曾被稱作鬼門關

上行下效,推而廣之,到各個主要城市,也是這樣的情形。所以,昆明的這條“通京大道”在雲南納入中原統治之後的元、明、清時期,有多重要、有多繁華!

正因為如此,元梁王才在這條通京大道邊上修建了離宮“斡耳朵”,隨著時間的推移“斡耳朵”也轉化為了“五里多”。

正因為如此,元代才會在這條道通京大道的交叉口也就是今白塔路和拓東路交叉口處,修建漢、藏名族團結和文化交流的物證“萬慶塔”。因為塔身白色,俗稱白塔,白塔路也因此而得名。

通京大道旁真慶觀,道教劉真人、黔國公,共同打造老昆明“門面”

昆明白塔路之白塔:萬慶塔

正因為如此,清聖祖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時候,康熙年間,總督範承勳、巡撫王繼文才回在在通京古道五里多修造了“咸陽王陵”紀念冢,建祠堂廊廡,供人憑弔。

通京大道旁真慶觀,道教劉真人、黔國公,共同打造老昆明“門面”

“咸陽王陵”紀念冢

正因為如此,古代的老昆明八景中就形成了“

雲津夜市”,甚至到今天都還有昆明的“鬼市”!

一切都是因為這條通京大道。

當然,老昆明的這條通京大道,最重要的遺存和見證就是:真慶觀

通京大道旁真慶觀,道教劉真人、黔國公,共同打造老昆明“門面”

拓東路與白塔路邊上的真慶觀

昆明真慶觀明清古建築群

真慶觀明清古建築群位於昆明市中心拓東路與白塔路交叉口東北角,佔地2.13公頃(32畝)。

真慶觀古建築群主要由真慶觀、鹽隆祠、都雷府三組古建築組成。

鹽隆祠,為光緒七年(1881年)雲南鹽商集資興建,清末和民國初年鹽行即此處。

通京大道旁真慶觀,道教劉真人、黔國公,共同打造老昆明“門面”

在古代,鹽商絕對是鉅富

都雷府始建於明永樂17年(1419年),落成於洪熙元年(1425年),清代至民國又歷經四次維修或重建。該組建築坐東朝西,由山門、雷神殿、火神殿、南北廂房組成。清嘉慶21年(1816年)增建清風亭。

通京大道旁真慶觀,道教劉真人、黔國公,共同打造老昆明“門面”

都雷府,有點像某種官員的府邸

真慶觀始建於元代,由武當山著名道士張守清弟子宋披雲到昆明傳道時建,以供奉真武祖師,當時取觀名真武祠。

原址系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屯兵居所,觀內現存三眼古井,為當時諸葛亮創寨所挖鑿。

明代,真慶觀為著名道士長春真人劉淵然謫滇時的居所,洪熙初(約公元1425年)劉淵然被召還京,受封為“兼領天下道教”大統帥,請求將他在昆明時住過的龍泉道院改名龍泉觀,真武祠改名真慶觀。

通京大道旁真慶觀,道教劉真人、黔國公,共同打造老昆明“門面”

真慶觀

“真慶觀”,取“真”者,真武所居,萬人瞻仰;“慶”者,則“一人有慶,兆民賴之”之意。

真慶觀是現存昆明市區佔地面積最大,保存明清兩代建築較多、較完整的古建築群。對雲南的建築史、藝術史、宗教史及雲南與中原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真慶觀,曾經是通京大道上雲南的“門面”

真慶觀的輝煌,固然有前述“兼領天下道教”的劉淵然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真慶觀與昆明這條古老的通京大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真慶觀位於昆明市盤龍區白塔路與拓東路交叉路口,西邊不遠處就是雲津橋。長春真人劉淵然在這裡除了修行、傳播道教之外,更多的時候,是在這裡“奉迎朝廷使節”。


通京大道旁真慶觀,道教劉真人、黔國公,共同打造老昆明“門面”

真慶觀

對於真慶觀的這一作用,到了雲南沐氏黔國公時代,就更加明顯。

宣德四年(1429年),黔國公沐晟兄弟出資,劉淵然的高徒蔣日和主持擴建。先後用了六年才完工,“凡門廡、藏殿之制一時具舉。”使得“東郭之間,輝然增勝。“

通京大道旁真慶觀,道教劉真人、黔國公,共同打造老昆明“門面”

真慶觀內的道士和碑刻

沐家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力氣做這樣的事情呢?

宣德六年(1432年)周敘撰並書丹、鄭顒篆額的《重建真慶觀記》告訴我們真實的原因:

太傅黔國沐公偕弟都督公以世勳鎭雲南,綏懷夷落,民物丕阜。顧瞻東廓,長春真人謫滇南樓息之處,朝廷詔命之頒布皆扵是,奉迎朝臣使節之臨蒞皆於是出入,非有崇宮邃室,豈無洞天郡城之巽位,乃即真武舊祠思新而大之,而難其人,詢謷T校^非得奉玄教者不可。遂命領天下道教事淵然長春劉真人弟子道士蔣日和主之。…….--《重建真慶觀記》

原來,當時,統治雲南的黔國公沐晟下令對真武祠進行了再度改擴建,改造擴建真武祠初衷,是為了使“朝使節鉞之往來,藩閫方岳之出入”的地方“新而大之”

通京大道旁真慶觀,道教劉真人、黔國公,共同打造老昆明“門面”

“新而大之”的老昆明“門面”

真慶觀特殊的地位,比上面更早的另外一塊明代碑刻“由雲南左布政使應履平撰寫的同名《重修真慶觀記》,說的就更透徹:

由於真武祠的位置自古就是雲南府( 今昆明) 城東通京大道的一側,而且‘地平衍豐沃,清灑窅深。渠通龍泉松壩之源,山接金馬碧雞之勝’,又是頒佈朝廷詔命、奉迎朝臣使節的地方。

通京大道旁真慶觀,道教劉真人、黔國公,共同打造老昆明“門面”

真慶觀外牆

稍微補充一段雲南沐家歷史

沐晟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承襲西平侯爵位,討伐平定麓川。

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命沐晟為徵夷左副將軍,與成國公朱能分兵進攻安南,沐晟從雲南進攻,朱能從廣西進攻。但朱能在途中因病去世,新城侯張輔接替其職,兩人在白鶴會師,打下重鎮多邦,並擒拿黎季犛,論功封黔國公。

沐晟在承襲其父親沐英西平侯爵位並總鎮雲南的時候,在那個雲南初平的年代,是事實上的雲南第一人。

通京大道旁真慶觀,道教劉真人、黔國公,共同打造老昆明“門面”

呈貢王家營的“沐家墓”

因此,無論是作為道士的劉源然,還是作為雲南事實上第一人的黔國公沐晟,重視、重修真慶觀的真正原因,是因為這裡是雲南與中原朝廷往來的最最重要節點,是雲南的臉面、門面!

這就更好理解了,如今旅遊四處遊走,無論是國道、省道,哪怕是縣鄉道路,凡是交界的地方,哪怕再窮再貧困,總會有座牌坊、至少有塊牌子,告訴你:xx之鄉到了!

通京大道旁真慶觀,道教劉真人、黔國公,共同打造老昆明“門面”

京師,古今是邊疆人民嚮往的地方

如此說來,真慶觀的輝煌,不完全是道教長春派的興盛,而是因為通京大道,佔了地利的緣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