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日均發行量79.3萬份的省級黨報內部試點協議薪酬制

金秋十月,在南方日報迎來社慶70週年之際,源於其基因的“新生代”南方+客戶端也迎來了4歲生日。此時,4000多平方米的融媒體中心已順利運作將近一年,成為報、網、端融媒體人全新的內容生產中樞。

70年來,南方報人牢牢抓住傳播能力建設不放,敢為人先,改革創新,形成了“報、刊、網、端、微、屏”立體傳播體系,覆蓋用戶超過2億。

如今的廣州大道中289號大院內,大家儘管忙碌時段不同,卻有著不變的初心,傳承著同樣的血脈,為共同的願景打拼——建設新聞服務領先、傳播手段先進、產業形態豐富、擁有強大輿論引導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智慧型文化傳媒集團。

媒體融合正向縱深發展。南方日報的路徑是什麼,走向如何?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總編輯、南方日報社總編輯黃常開接受了記者專訪,進行詳解。

这家日均发行量79.3万份的省级党报内部试点协议薪酬制

①發展理念

注重傳播能力建設

記者:南方日報70歲了。直以來,南方報人奮力推動黨報改革,品牌價值、傳播力位居全國媒體前列,要訣是什麼?

黃常開:南方日報行得穩、走得好,關鍵在於注重傳播能力建設。傳播能力建設是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前提條件。正因為牢牢抓住傳播能力建設不放,南方日報才得以笑傲同倫,日均發行量79.3萬份,連續34年位居全國省級黨報第一位,還帶動了系列報、刊、網、端傳播平臺的成長。

記者:如今的《南方日報》已遠不止一份報紙,而是名副其實的“全媒體”。

黃常開:確實,以《南方日報》為龍頭建設的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目前擁有6種報紙(《南方日報》《南方週末》《南方都市報》《南方農村報》《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法治報》)、10種期刊、1家出版社、20個網站、7個手機客戶端、370個社交媒體公眾賬號、3000塊互動觸控屏、1萬平方米戶外LED大屏幕,是定位科學、結構合理、優勢突出的報業集團。許多優秀人才在南方報業傳播能力建設的過程中成長起來,成為傳媒業內的佼佼者。

記者:黨中央提出媒體融合發展戰略至今已6年。面對互聯網時代全新的傳播格局,南方日報如何穩中求進?

黃常開:互聯網時代,以紙為介質的傳統媒體受到了極大衝擊,影響力和經營能力也被大幅削弱。我們正處於紙與網兩大傳播介質並存共生的時期。在全新的傳播格局下,我們始終牢牢抓住傳播能力建設這個“牛鼻子”,並視其為生存之本、發展動能。我們在不斷為黨報提質增效,努力守住以紙為介質的媒體影響力的同時,也專注於以網為介質的傳播能力打造。我們欣喜地看到,如今《南方日報》的影響力還在,網端的影響力也在快速形成。

②轉型之路

打造報網端全新生態

記者:業界對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目標與路徑的討論不絕於耳。南方日報探索的獨到之處是什麼?

黃常開: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型必須依靠傳統媒體的自身優勢,共享家底與資源。南方報業的做法是在報、網、端打造媒體新生態,走的是“三個一體化”,即內容一體化生產、技術一體化支撐、經營一體化統籌的轉型路徑,最大程度集約資源,使優勢最大化。

記者:怎麼做才能使資源優勢最大化?

黃常開:關鍵在於把握融合時間窗口,搶佔轉型身位。南方報業的轉型路徑可概括為“四化”,第一層次是移動化、平臺化,第二層次是可視化、智慧化。

具體而言,2015年起我們就明確提出移動優先戰略,逐步將最核心的生產力投入到移動互聯網,創辦南方+客戶端,推出南方網移動版,推動採編人員向全媒體轉型,打造全媒體採編部門;考慮到建設自主可控平臺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我們打造新媒體拳頭產品,做大做強融媒體主流平臺南方+,使之成為了解廣東最及時、最權威、最具公信力的移動媒體平臺;順應可視化這一現代傳播的重要特質,我們重點整合了報網端音視頻部,使短視頻、H5、直播、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成為家常便飯;為探索南方特色的智慧服務,我們一方面用好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另一方面不斷強化深度立報理念,決策參考作用,培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新能力。

記者:人民網研究院發佈的2018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報告顯示,南方+客戶端位居“黨報自有App傳播力”全國省市黨報第一位。在您看來,今天的南方+是怎樣的南方+?

黃常開:南方+已成為廣東省委、省政府權威移動發佈平臺,內容的“多、快、新、近、實”特徵明顯,日活數以百萬計。截至2019年9月30日,南方+總下載量突破6000萬,營收超過1.375億元。就專業生產而言,南方+對內兼容了南方報業旗下6報10刊20網站7客戶端的優質內容發佈;就開放生產而言,它對外聚合了全省超過6000家政務新媒體及機構新媒體入駐“南方號”平臺,與全省各市(縣、區)合辦地方頻道超過200個,並運營了“南方拍客”等報料平臺。

在被譽為中國傳媒市場“風向標”的“2018—2019中國傳媒經營價值百強榜”中,《南方日報》連續十年蟬聯“省級日報十強”第一位,南方+客戶端入選了“全國報業新媒體30強”。

这家日均发行量79.3万份的省级党报内部试点协议薪酬制

2019年初,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融媒體中心投入使用。

③自我革命

名記者培育破局作用明顯

記者:2016年10月,南方報業啟動“南方名記者培育工程”,引來業界關注。短短几年,一些幹得好的名記者薪酬比過去上了幾個臺階,甚至比一些前輩、領導要高。這樣的培育計劃推進起來不會面臨壓力嗎?

黃常開:自我革命,壓力肯定是有的,但效果已經告訴我們,這樣的人才培育方式是對路的,也是值得的。今年1月至9月,南方+發稿超過67萬條,總點擊量過10億,南方名記者是其中爆款產品的生產主力。南方名記者為南方+的內容生產立下了汗馬功勞,項目的破局作用非常明顯。受南方名記者培育項目的影響,更多采編人員更新理念觀念,實現全媒體轉型,進入到輿論引導的網絡主戰場,成為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的主力軍。

記者:這是否意味著,南方名記者快速成長的示範效應正在輻射與溢出?

黃常開:當然。南方名記者培育項目對優秀人才的成長,優質內容的生產以及優越平臺的打造都具有重要意義,在人才培育、內容生產、薪酬考核三方面探路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記者:具體而言呢?

黃常開:在人才培育方面,我們對南方名記者嚴格遴選,為他們聚資源,給他們壓重擔,讓他們快速成長,他們中不少已實現了個人出名、集團品牌出名“兩個出名”的目標。

在內容生產方面,他們專注主業、製造爆款、全媒作業、做優原創、做強平臺,讓南方+在主流人群中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影響力越來越大,也在全報社形成注重質量、注重流量、打造爆款的業務風氣。

在薪酬考核方面,名記者們最先跳出了“計件”考核束縛,試點“一人一策”按質計酬,率先實施協議薪酬。這一探路倒逼考核機制改革,推動了新的適應現代傳播規律的薪酬機制形成。目前,協議薪酬制度已在幾個部門試點,條件成熟時將推廣至全報社。

不過,我們也清醒意識到,儘管南方報業在人才培育改革中搶先一步,打響了頭炮,但兄弟媒體你追我趕。投資人才就是投資未來。我們將不斷加強與改進南方名記者培育工程,力爭為黨的新聞事業培育更多全媒型專家型媒體人才。

④探路未來

將南方+打造成龍頭新媒體

記者: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南方日報》推出了152個版的特刊,獲得了政治效應、社會效應、專業效應、經濟效應的全面豐收。這對當下的紙媒而言,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黃常開:特刊的成功值得高興,但我們絕非可以高枕無憂。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報、網、端保持此長彼長、此優彼優的發展態勢。但從長遠看,移動平臺的傳播能力建設才是重中之重,也是黨報功能提升的關鍵。

記者:您如此強調傳播能力建設,與多元業務格局矛盾嗎?

黃常開:不矛盾。我們是傳媒集團,做媒體是主業,沒有傳播能力就沒有一切。一旦南方報業的媒體屬性弱化,報業集團將不再是報業集團,會變成實業集團、物業集團、房地產集團,無法對現實人群產生影響力。這,是我們需要特別警惕的。

記者:那南方報業所做的輿情服務、智庫服務、城市空間等方面的開拓探索呢?

黃常開:這些都是南方報業打造的全新服務能力,是附麗於傳播能力建設的多元探索,也是我們要大力拓展的。一個原則,傳播能力是我們的主業,是安身立命之所。做輿情服務、智庫服務、城市空間的機構很多,為什麼看重南方報業?因為我們有傳播力、影響力,這是南方報業的優勢基因,具有不可替代性。

記者:但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傳播能力建設的難度自然會大很多。

黃常開:幸好南方報業報、網、端轉型找對了路子,轉得早,也初見成效,接下來我們還要堅定不移地朝這條路走下去。

在思想觀念上,我們要毫不猶豫地把傳統媒體的優勢擴大到優越平臺上;在體制機制上,要在推動各大部門轉型為全媒體新聞部的基礎上,力破不利於新平臺建設的各項制度;在內容生產方式上,要努力增加新聞產品的新聞性、交互性、開放性,並通過活動、直播等手段增加用戶黏性;在人才人力投放上,要繼續向移動平臺特別是南方+客戶端傾斜;在成本投入上,要減少對落後生產力的投入,增加有利於南方+傳播能力建設的投入;在運營服務上,要在線上全媒體的基礎上,增加線下多場景服務,包括推廣智慧黨建平臺等,使這些子平臺成為南方+影響力的延伸。

記者:未來的南方+是怎樣的南方+,有目標設定嗎?

黃常開:我們力爭在一兩年內,將南方+這一優越平臺打造成為具有高傳播力、高影響力、高營收力的龍頭新媒體,使之穩穩地成為南方報人安身立命的飯碗,幹事創業的舞臺,延續《南方日報》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