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时,清政府为何查禁《水浒》,那时的戏曲艺术怎么样?

太平天国时,清政府为何查禁《水浒》,那时的戏曲艺术怎么样?

古典小说发展到咸丰、同治年间,明显地呈现出衰落的势态。随着民众的反抗活动此起彼仗,清统治者在军事缜压的同时,也发起了文化上的反扑,企图压制进步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为了消弥人民的反抗心理,还采取了禁毁容易引发人们反抗意识的民间文化小说等文化政策。太平天国初起之时,清廷专门下令查禁《水浒传》。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一些害怕和仇视人民反抗运动的文人创作了一些旨在弭灭人民反抗心理的充满封建槽粕的侠义小说,出现了像《荡寇志》和 《儿女英雄传》等诋毁农民起义的作品。

太平天国时,清政府为何查禁《水浒》,那时的戏曲艺术怎么样?

太平天国时,清政府为何查禁《水浒》,那时的戏曲艺术怎么样?

在戏曲方面,却至现出相反的情形。由于战乱、钇村生活的贫困及一些商业城市的发展,大量贫困农民及一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流入城市谋生,形成了一股流量很大、流域甚广的游民群,许多地方小戏相继萌生和发展。咸丰、同治时期,城乡上下看戏之风有增无减。咸丰帝对戏曲的癖好比其前辈更有甚之,曾请人教御前太监唱戍,还作诗、制曲,对一些传统剧目进行整编。国土上狼烟四起,也未能阻止他日日笙歌。戏曲一直伴随着咸半帝走到了“升遐”的那一刻。慈禧太后看戏的兴致也很浓厚,因此太监唱戏的相对简朴的做法无法满足她的欲望,重新收罗民间伶人。政局愈加危机,宮廷中的看戏之风反而愈盛。

太平天国时,清政府为何查禁《水浒》,那时的戏曲艺术怎么样?

太平天国时,清政府为何查禁《水浒》,那时的戏曲艺术怎么样?

《荡寇志》描写了侠士陈希真父女落草于猿臂寨,专门与梁山英雄为敌,把剿灭梁山农民起义作为向封建统治者的进身礼。作者自始至终对梁山英雄表现了一种刻骨的仇恨,迎合了一部分统治阶级人士的社会心理,受到封建文人的欢迎和推崇,很快流传开来。与此截然相反的是,太平军一进苏州,就焚毁了它的书版。

太平天国时,清政府为何查禁《水浒》,那时的戏曲艺术怎么样?

太平天国时,清政府为何查禁《水浒》,那时的戏曲艺术怎么样?

戏曲人物画是升平署的教习和管理戏箱的人员与宫廷画家合作完成的,供帝后“观赏”之用。所画全部剧目都属于“乱弹”(现称 为“京剧”)。所画的穿戴与宫中所藏当时的戏衣、盔头等实物都是吻合的。其做工是锦上添花、精益求精,与民间戏班的穿戴绝非同一水平。

太平天国时,清政府为何查禁《水浒》,那时的戏曲艺术怎么样?

此图是同治、光绪年间北京名伶剧装写真照,分别描绘了(自左至右)郝巧玲、张二奎、梅巧玲、刘赶三、余紫云、程长庚、徐小香、时小福、杨鸣玉、庐胜奎、朱莲芬、谭鑫培 、杨月楼等13位著名艺人扮演其擅长角色的风采。

太平天国时,清政府为何查禁《水浒》,那时的戏曲艺术怎么样?

太平天国时,清政府为何查禁《水浒》,那时的戏曲艺术怎么样?

太平天国忠王府室内:戏台咸丰年间,在原有四合院基础上建成。原有南房3间为正座,东西厢房各5间为偏座,北房3间改为戏房,前建木结构戏台,上设天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