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老了後,你會選擇和孩子們住在一起,還是自己單獨住,還是進養老院生活?

古今譚


老了以後其實是有不同的階段的,就比如說以中國現在65歲為標誌,意味著進入了老年生活,那我覺得如果是我的話,65~75這10年,還是自己住,趁著身體還算硬朗的時候,自由自在的可以享受剛退休下來的生活,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白天在工作的時候很多,沒辦法去做去實現的,一些想法和夢想都統統實現它。 那到75歲以後可能身體的毛病會比較多,單獨住的話,可能會有一些突發的情況出現。

那我覺得,跟子女一起住還是不錯的,有個相互照應,同時可能跟第3代能夠有一個其樂融融的兒孫繞膝的感覺。同時也能順便幫孩子們,稍微照顧一下孩子,減輕一下他們的壓力。

那可能到80多以後,身體的毛病越來越多了,這個時候,我覺得更喜歡能夠見到,條件比較好的醫療醫護等都很不錯的養老院去,這樣的話可以減少拖累子女,然後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顧。


但現在這個問題最大的糾結就在於中國現在這樣的機構並不是特別多,所以為什麼很多老人癱瘓在家,又得不到子女很好的照顧,也沒辦法到提供專業的養老機構,這就是一箇中國養老的一個現狀,造成了很多老人不得不拖累一家人,造成了“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情況出現,老人成為全家的負擔。

所以現在如果來看這個問題的話,中國現在對老人來說不是自己選擇的問題,而是說有哪一些可供他們選擇的問題,很多人是沒有選擇,只能變成留守老人,或者只能寄居在自己的家裡。所以希望以後能夠建立一個完善的能夠服務到、照顧好老人的整個社會系統。


水禾田


生孩子不是為了養老,這個觀念相信七零後的人開始已普遍可以接受。

自己的例子:父親13年去世,母親要求哥嫂與她同住,沒幾個月以吵架哥嫂搬回自己家收場,又回覆了週末一聚的老樣子。誰是誰非真得不好辯但我嫂子說的一句話我印象深刻--你沒生沒養我憑什麼管我!以大姑子的立場我覺得無禮但換位思考一百平米的空間老少三代婆婆真得算是"陌生人",空間擁擠真得做不到和諧。

母親自己過了幾年,我是遠嫁每年母親跟我住二三個月再回家,我哥隔幾天去看看她。孤獨是一定的,可是是誰也避免不了的,孩子越來越大就會離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因為會有自己的伴侶和兒女,更因為有許多的社會因素真得讓人分身無術。所以對父母的疏忽無論你願不願意是事實存在的。

17年母親癌症復發,我回孃家與母親生活,的確我也想自己的家也想老公但生養我的人最重要,就這樣兩年直到母親去世。講真這兩年的日子不快樂,不僅是因為母親重病思想壓力大,也因為我已適應了自己小家的生活,也因為中年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習慣而在父母眼裡還固執的認為你還是幾十年前那個小孩,吃飯穿衣甚至作息每天充滿了磕磕碰碰,雖然我現在還經常幻想我開著廁所燈走開一會回來老太太已把開關關掉了;雖然自從媽媽走後至今八個月我沒吃過餃子包子(因為我媽媽做的最多的也是做的最美味的就是包子餃子)

我生活在德國,我家小區裡就有個養老院,小區裡的餐館經常聚集著老人家們聚餐喝咖啡聊天,週日有的會被兒女接回家有的兒女會來探訪一起走走曬曬太陽,更多時候他們是三三倆倆或孤獨的一個人,落寞一定會的可是那是一個漸漸暮年的人一定要經歷的呀。安想晚年真得是個要自己定意的詞:老年 --其實就是殘酷的詞,蹣跚的腳步爬滿皺紋的臉混濁的眼神衰弱的肢體……沒什麼遺憾的,曾經年輕過,順其自然,老有所依老無所以依其實都是可憐,不是嗎?


四月草16


我是沒有辦法,只有一個女兒天天住一塊煩,女人脾氣不好,心底善良,我不喜歡和她們住,女兒怕我一個人住可憐,說實話我真不想和她們住,多年一個人習慣住,現在年輕人和我們過去不一樣生活,女兒出嫁都在婆婆家,我女兒在城市生活,他們在農村,姑爺大學畢業後分到西安房子也買到西安!女兒就沒在他房子住,二套都租出去,都在我們家住。🌹


用戶3362690015982


老伴兩年前因病去世後,我就一直獨住。

我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兩個女兒還算孝順。並且家裡也都有相對寬敞的房子讓我住。女兒女婿每次回來時幾乎是懇求我跟他們去一起生活。

享受兒女侍奉堂前的天倫之樂也是眾多老人的希望。但是,兩代人是有代溝,生活習慣是有差異的。長期住女兒家,每天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難免會磕磕碰碰,久而久之,互相都會感到壓抑。所以,如其在一個鍋裡筷子撞碗,不如與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讓距離產生親和美。

如果要我選擇隨子女,進養老院,個人獨住這三種生活方式,我肯定選擇後者。我現在這樣最好,女兒隔得也不算太遠,近的開車一個小時路程,遠的最多三個小時也能到家。

在我有生之年裡,我不會和孩子住,更不會去養老院。

我自己照顧自己,每天上網看頭條,寫評論,自成體系,享受著獨一無二的自由。


曉涵佳佳之外婆寧群


方我老了,我會選擇單獨住。

人老了也分幾個時期,第一時期,是我自己完全能照顧自己的時候,那當然是自己住比較自由。

第二個階段,自己不能完全照顧自己,但是意識清楚。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其實很方便,不能做飯可以點外賣,不能拖地有掃地機器人,不能收拾屋子還可以叫個長期鐘點工,所以我覺得只要能挪動就不存在不能獨自生活,頂多和子女住在同一小區,有空了過來看下我就行。

第三個階段,完全的老年痴呆階段。這個時候怎麼樣我就完全管不了了,看子女是怎麼安排的吧。

每個人都會老,我覺得在年輕的時候要有意識的儲存點養老金,這才是養老之本,有錢了才能選擇,所以,一起加油吧。


內心寧靜1


當我老了我選擇我和老伴一起過,不和兒孫一起住,老人有老人的作息時間,兒孫自有兒孫福,就一個兒子現在五十多歲說老不老說年輕也不年輕了,能邦他們帶孩子現在還可以,等孫子大了過和老伴自己的生活,各過各的倆套房子,實在生活不能自理在說



貝貝奶奶223518410


去養老院給兒子女兒留下空間打拼事業,這是我的想法但我不知道兒女會不會讓去,我兒女都孝順,兒子說過我沒吃過的東西讓我吃到沒去過的地方帶我去玩,一切都是以我為主,兒子為他父親完成了我的心願,我真的幸福快樂在這謝謝兒子辛苦了,為了家兒子負出太多了




美萍6295


我家有兄弟姐妹四個,三個在城裡,有一個在農村,條件都還行,我們就打算老了兄弟姐妹四個住一起相互照應,想城裡住也行,想農村居住,種菜養雞鴨也可以,兒女有兒女自己的事,生活能自理就儘量自己自立,真的到了不能自理還死不去的情況下也就只有靠兒女了。不過我想真到了不能自理的時候時間也不多了。


愛戀德陽的德陽人


我和我丈夫都已六十多我們有一個女兒,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跟女兒住,不想給任何人找麻煩,我們有住房有退休公資,等老了動不了了就住敬老院,現在能動,在身體容許的情況下我們經常出去斿遊,到處轉,何樂而不為那


馬254414386


我會首選居家養老。

我會告訴孩子:痴呆了,行動有障礙了,再送養老院或護理院吧。

現在的護理院和養老院良莠不齊。另外養老院和護理院是不同的,護理院有醫療,養老院醫療就弱了。

孩子有孩子的生活,有他自己的家庭,有他自己的朋友圈。

對於年老者,不要用任何孝道上的東西來綁架子女。他孝是因為你們教的,他不孝也是你們教成的。

你的人生已經精彩過了,就不要去妨礙孩子的精彩,讓他們好好享受生命,儘量地不要成為孩子的羈絆。

現在保險內容豐富,等我們老了,醫療保障漸趨完善,醫療開支不是問題。就是經濟上都可以提前準備。理財是門學問,沒學的可以早的學。

老年人最主要的是如何排遣孤獨寂寞。不妨在年輕時找到自己的興趣,或者早點培養自己的興趣。比如:讀書、畫畫、寫作、下棋,學習英語,學園藝,多一些公益活動等等。

人活到老學到老。

冰心說:八十歲才開始。

袁隆平說:我沒退休,我身體還好好的話我就不退休,退休對我來說是不存在的。

趁自己還沒老得走不動,趁自己還沒痴呆,趕緊好好學習。內心豐盈,就足以託得住年老的孤獨寂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