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的歷史

人類最早的建築物是用泥土做牆,上面加一個茅草的屋頂。你就有了一個小屋。

水泥的歷史

這種建築物很不牢固,無法建得很高,或者建成多層建築。它往往會被雨水沖走,實際上無法在潮溼的環境中使用,也無法抵擋動物和其他人類的入侵。

石頭是比泥土更理想的建築材料,但是裁切形狀很不方便,也很難將石頭牢固地堆疊起來。要是有液態的石材就好了,能夠倒入模具中,製造出任何想要的形狀!或者有一種和石頭一樣強度的膠水,將較小的石頭粘起來就好了!

這種技術其實早就存在,實際上,它可能是人類已知的最古老的工藝。這種物質就叫做水泥。

水泥的歷史

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它跟貝殼是同一類物質,都是碳酸鈣。石灰石是一種沉積岩,通常就是由破碎的貝殼形成的,貝殼經過數世紀的壓縮,最終變成了石灰石。

水泥的歷史

石灰石加熱到大約1,000攝氏度時,會產生一種叫做生石灰的粉末,即碳酸鈣釋放了二氧化碳,變成了氧化鈣。生石灰是一種腐蝕性物質,觸摸它會灼傷你的皮膚。但是,它有一個最奇怪的特性,與水混合時,它會發生劇烈反應,放出大量熱量,足以將水燒開!結果就變成了熟石灰,即氫氧化鈣。

現在,你將石灰水漿倒入模具中,然後將其暴露在空氣裡,就會發生更令人驚奇的事情:幾個小時內,這種混合物凝固了,並變得堅硬。氫氧化鈣從空氣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又變回了碳酸鈣!換句話說,通過與水和空氣混合,石灰石粉末(一種基本的水泥)已經變成了岩石!

純石灰的水泥太脆,無法使用。但是,加入砂石以後,則變得非常堅固。水泥、水和沙子混合在一起,就產生了砂漿,它是一種膠水,可以將磚石砌成的牆固定在一起。

水泥的歷史

水泥還可以添加礫石或卵石,製成混凝土,再將其倒入模具以某種形狀固定。"水泥"和"混凝土"這兩個詞經常混為一談,但從技術上講,水泥是製造砂漿和混凝土的原料粉末;混凝土是水泥通過添加石料製成的物質,是人行道、建築物等的組成部分。

自從史前時代,人類就知道這種技術:石灰石的窯化工藝,比陶器和金屬加工更古老,甚至比農業還古老。過去的數千年中,人們創造的主要是更好的水泥配方。

純石灰水泥需要空氣凝固,因此如果澆得太厚或在水下(例如,在河中澆築橋柱的基座),就無法凝固。羅馬人是水泥的主要使用者,他們發現在石灰中添加火山灰,會產生可以在水下凝固的水泥。他們使用這種"羅馬水泥"來建造所有建築,許多都保留到了今天。

19世紀中期以來,使用最廣泛的水泥是波特蘭水泥。它的生產過程是將石灰粘土漿加熱到一定程度,使其融合在一起,成為一種稱為"熟料"的物質。熟料最初被認為是廢料,直到發現將其磨成粉末後,所形成的水泥比羅馬水泥更堅固!

但是,無論配方如何,所有水泥都有一個缺點:它們抗壓性好,但是無法受力,因此不能當作房梁承重。羅馬人使用拱門解決了這個問題,拱門將力沿著兩邊分散了。

水泥的歷史

中世紀的建築商創造了尖的哥特式拱門,它的承重更好,可以造得比圓形的羅馬拱門還要高。

水泥的歷史

二十世紀,一種新的建築方式出現了:用鋼筋加固混凝土。鋼筋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因此這種"鋼筋混凝土"在壓縮和拉伸下都很堅固。


水泥的歷史


水泥的歷史


水泥的歷史


水泥的歷史


水泥的歷史


水泥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