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養特色小鎮發展必備的4個要素與3個核心競爭力


伴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 “身體健康、心情愉快,生有所養、老有所樂”成為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普遍訴求,健康不僅成為現代生活的新潮流更是人類不懈追求的共同目標。


康養特色小鎮發展必備的4個要素與3個核心競爭力


01

全國老齡化現狀

全國老齡辦最新數據指出,截至 2017 年底,全國60 歲以上老年人口達 2.4 億,佔總人口比重 17.3%,平均 4 個勞動力撫養 1 位老人。

經報告表明,未來我國普遍是以“四二一”的家庭結構為主,這也意味著,一對夫妻要同時承擔撫養至少一個子女和贍養四位老人的任務。

除此之外,我國人口老齡化還伴隨“未富先老”的特徵,交織著人口高齡化、農村老齡化和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等一系列問題。綜上可知,我國正面臨老齡化帶來的諸多挑戰,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不再適用於現實條件的壓力。

02

人群對康養的需求


目前我國雖然已經推廣並實施二胎政策,但短期內人口結構的變化不會很大,空巢老年人的數量依然在不斷增加,使得老年人選擇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模式比例也在增加,這種養老模式的轉變必將推動老年人健康服務單一的家庭養老模式正朝著主流養老、機構養老、旅遊養老等方向發展,並且我國今後養老模式必然向多元化發展。

康養特色小鎮發展必備的4個要素與3個核心競爭力

老年人消費觀念正在從傳統的物質消費型向精神滿足型轉變。老年人對於健康的訴求也將會越來越多元化,從之前單一的醫療服務需求逐步向保健、醫療、健康管理、心理健康等多元化發展,從而引發包括醫療保健、健康護理、養生旅遊等養老產業及市場的發展。

由此, “康養產業”和“康養小鎮”孕育而生。康養產業是現代健康養老領域的新業態,是經濟新常態下出現的養老新興產業。

03

康養小鎮的特徵


在新常態下,正確理解康養小鎮的內涵價值,對於發展養老產業具有重大意義。根據《國家康養旅遊示範基地標準》所述,康養就是通過養顏健體、營養膳食、修心養性、關愛環境等手段,使人在身體、心智和精神上都能達到自然和諧優良狀態的各種活動的總和。

康養特色小鎮發展必備的4個要素與3個核心競爭力

而康養小鎮作為大健康生活鏈的重要一環,以健康為終極目的,以養身為核心,將養生、休閒、養老、康復、旅遊等多個產業融為一體,深度挖掘當地資源和地域特色,結合本地和周邊市場需求及消費水平,取長補短,整合資源,搭建平臺,打造宜人宜居、充滿活力的多健康業態聚合的居所集合地。康養小鎮將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有效嘗試。

04

康養小鎮的探索


1

康養小鎮的外部依託

康養小鎮作為人們迴歸自然、頤養修身之所,它應滿足以下要求。

★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 

這是展開健康生活的必要條件。養生人群分很多種,可能是身體健康的樂齡老人,或是尋找避世之所的中年人,也可能是拖家帶口的三世同堂,或是身體機能需得到恢復的特殊人群。無論哪一種都需要清新空氣和優越環境,好的環境是放鬆心靈的第一步。

★擁有獨一無二的特殊資源 

康養小鎮作為特色小鎮的一種,需有其獨特的資源標籤,如山、水、文脈等。

康養特色小鎮發展必備的4個要素與3個核心競爭力

無論是商業化的宣傳,還是候鳥客的口口相傳,都需要成為一個關鍵詞以便傳播和擴散,並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獨特的資源標籤,無疑能使小鎮獲得一個類似網紅IP的屬性,並以此構建自身社交平臺框架。

★便捷的交通條件 

康養小鎮作為一個居住屬性的聚集地,交通便利也是一個重要要素。

除本地居民進入市區工作或休閒等的必要行為需求外,候鳥式的養老或旅遊休閒屬性人群、週末及假日探訪人群都需要便捷的交通支持。因此小鎮用地周邊應儘可能有機場、高鐵和城市高速路等交通設施。

★擁有相應的政策支持 

康養小鎮的政策輸出包括4方面:特色小鎮的政策扶持、旅遊投資和消費方面的政策扶持、地方健康產業示範區的規劃建設類政策支持,以及國家層面和當地政府對養老建築及服務配套的補貼政策。

這些政策大到用地性質、規劃位置、拿地成本、資金進入方式等方面,小到養老配套標準、配套設施建設週期、相關機構床位及水電等費用補貼方面均有定向的支持。這對真正要開發康養類小鎮的項目是巨大利好。

2

康養小鎮的核心競爭力

★具有自身特色。

它內核與普通小鎮不同,它更寬泛,核心點更多,功能性更強。它所面對的客群,包括本地客群、周邊客群、候鳥式養生養老客群、旅遊休閒人群等,而目標人群的年齡段也囊括年輕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等全齡人群。

康養特色小鎮發展必備的4個要素與3個核心競爭力

因此,戶外運動、健康療養、生態旅遊、文化體驗、休閒度假等產業都能相輔相成,聚集整合,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支撐整個康養小鎮的發展。

具有地域特色。

有地域特色才有真正的“魂”,從本質上有別於其他地區。基於此,無論是歌舞演出、宗教儀式,還是節慶活動等,都能讓遊客和外來居民享受不同的文化風情。

所謂地域特點,規劃建築的支持也不可或缺。符合當地特色的建築與景觀可最大程度地還原當地的歷史文化風貌。深度挖掘不同層級人群的生活模式,規劃上劃定符合人們行為習慣的生活圈,滿足人們生活的必要需求。同時建築上尊重歷史,呼應文脈,統一風格,融入自然,打造成高辨識度的特色康養小鎮。

★具有完備的生活設施。

完備的配套設施必不可少。配套設施不僅要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求,同時還要考慮各類人群更細化的生理及精神需求。

除居民日常居所和休閒旅遊配套外,老年公寓的養護與出租、區域養老中心的開發模式,養生配套和老年大學的養護及運營,客棧酒店規模比例及運營形式均需統籌考慮,取長補短,地產與公益相結合,達到收支平衡,以免養生概念成為空中樓閣,空有概念而無法落地。

開發企業也應注意加強醫療養生與休閒旅遊的融合——異地養老、旅遊與醫療、醫保的聯動互補,在市場準入、財稅金融、商業保險、醫養融合等方面融入創新和聯動模式。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道文旅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文章!不落地,不創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