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易中天老師商榷:寧要“加油”,不要“鉚起”


與易中天老師商榷:寧要“加油”,不要“鉚起”


寧要“加油”,不要“鉚起”

本不想寫這種文字,感覺是添亂,但也感覺不得不說,不說如鯁在喉。

前方戰情吃緊的,後方保障夠忙的,就連個我們自己喊得好好的口號,但易中天老師非得咬文嚼字說“鉚起”更好,似乎論證的很圓滿,也頗吸引人眼球,我想他的本意是好的,但看完他的文章,我還是有要說的衝動,感覺要我選,還是要喊“加油”,不喊“鉚起”。

曾在新聞裡目睹,鏡頭中方艙醫院裡的醫生、護士對著病友們喊“加油”,一個個病友接二連三地舉起手、鼓起掌,也在喊“加油”。可讀到易中天老師的這段話,說什麼“武漢和湖北已經竭盡所能,你讓他們上哪兒加油去”,就說不應該喊“加油”,而應該喊“鉚起”,這個明顯與現實不符,眼見為實嗎,我們這些不幸的受難同胞,還是喜歡喊“加油”,不僅對自己喊“加油”,也互相喊“加油”。

專家們、醫生們、護士們都說了,這個病如果染上了,目前沒有特效藥,求生意志很重要,只有身體的免疫力經受住了病毒的破壞力,你就活下來了,所以就要自我“加油”,還有互相“加油”,鼓勵多吃,哪怕吃吐了也要吃,就是要加強營養,以增強的免疫力戰勝破壞力,這人就生存下來了。

而喊“鉚起”,易中天老師認為這就是所謂的“挺住和堅持”的意思才符合現實,因為“已經竭盡所能”,“你讓他們上哪兒加油去”,可是這些已經染病的同胞,不應只要挺住和堅持,更應要超越和戰勝。那麼喊“鉚起”似乎就還差點兒勁,而喊“加油”心理上就感覺會更得勁,求生的勝算又多幾分。誰說這些已經染病的同胞沒“油”可加,只要他們都能多吃、休息好、適量運動,求生意志的“油”不斷加,他們活的希望就更大。

申明一下,這不是有意偷換概念,因為易中天老師所說的“鉚起”,是因為他認為“武漢和湖北已經竭盡所能”,我理解他的本意是要提醒正視客觀上存在的困難,考慮問題要實事求是。但我卻因為看到都在喊“加油”的人一股精神勁頭,這就是我們中國人所常常表現的,越是在困難時刻,精神上越是有一股衝勁,所以處於一線的醫生、護士、已經染病的同胞喜歡喊“加油”,參與支援的保潔、快遞小哥、警察保安、社區工作者也喜歡喊“加油”,受此影響,連部分國際友人、海外華僑也喜歡喊“加油”。

易中天老師說:“他們心中的痛,正如方方所說,也非口號可以緩解。”這個話理解上可以有深度,文采也頗斐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已遭不幸的他們已經在通過喊“加油”去獲得更強的求生慾望,也獲得了醫生、護士們的認可,怎麼能說“也非口號可以緩解”。

出征的口號已經喊得震天響,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實在沒有必要為這個口號去斟酌一番,更沒有必要說換個口號。

“舉旗定向”,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