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沉迷遊戲?你知道原因嗎?

jamie1987


很多孩子喜歡打遊戲,有時甚至為了遊戲連吃飯、學習都顧不上。

至於為什麼玩遊戲?通常和以下原因有很大關係:

01.遊戲本身具備的吸引力,讓孩子無法拒絕

任何人都喜歡玩,不管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有放鬆身心的需求。

遊戲開發者正是抓住孩子喜歡新奇、有趣、刺激的特性,從畫面、劇情、聲音上設置了很多吸引點,同時通過內置的遊戲激勵制度來滿足玩家的心理體驗。

02.和家長缺少溝通交流,容易沉迷遊戲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少年兒童研究所孫宏豔指出,如果孩子和父母缺乏運動、遊戲、音樂、娛樂等親密互動,孩子網癮的幾率就會大大提高。

在中國,零交流的家庭不在少數。如果家長只負責賺錢養家,忽視孩子的陪伴需求,他們很容易從遊戲中尋找寄託。

03.缺乏自我價值感,在遊戲中尋找存在感

有些孩子在放學後,除了看書就是寫作業,生活中也沒有什麼愛好。

覺得無事可做的時候,剛好能在虛擬的遊戲世界裡找到存在感。

04.受到家長的負面影響,不自覺地模仿大人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鏡子。當孩子看到大人在做什麼,也會不由自主地去模仿。

如果家長本來就喜歡抱著電腦、手機玩遊戲,孩子也更容易變成遊戲迷。

05.家長放任不管,導致肆無忌憚地玩遊戲

有一種放任型家長無論對孩子的行為還是情緒,很少劃定界限,對孩子的包容度很高,即使孩子面對情緒和行為問題,也不會引起足夠的重視。

這種家長多半隻會嫌棄一下自家孩子愛玩遊戲,然後聽之任之,很少會採取措施幫助孩子戒掉遊戲。


雖然沉迷遊戲對孩子危害很大,但這並不代表就要完全禁止遊戲。

家長要做的,是讓孩子明白作為學生應以學習為中心,玩遊戲只是放鬆身心的一種方式。凡事適可而止,才不至於上癮。


平安先生看教育


“為什麼現在的小孩越來越沉迷於遊戲?”

你看,雖然題主問的是“遊戲”,但所有答題的人都很“識時務”地默認為是“電子遊戲”了。

我們這麼默契,不就是因為,現在幾乎沒有家長會擔心孩子:太沉悶捉迷藏怎麼辦?太沉迷跳皮筋怎麼辦?

之所以只擔心孩子太沉迷“電子遊戲”,就是因為這個時代的人玩“電子遊戲”無比方便!隨便拿起手機、打開電腦、iPad就可以了。而我們小時候玩的那些普通的遊戲:跳繩、跳皮筋、捉迷藏之類的,現在的小孩子想玩,就麻煩多了!又要有場地又要約很多小夥伴還得大家都正好有時間,關鍵在外面玩還要注意安全……住在城市樓房裡的小孩很難湊齊這幾個要素。

我在另一個關於電子遊戲的回答裡,也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快10歲的小男孩的媽媽,還跟我吐槽過孩子愛玩手機的問題,我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男孩媽媽:Carrie ,我家孩子愛玩手機,現在放假,白天我去上班,他在家就偷他外婆的手機玩。
我:那孩子不玩外婆手機的時候,都在幹嘛?
男孩媽媽:就在家看電視,但是電視看多了也不好啊!
我:孩子有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嗎?
男孩媽媽:有的,他喜歡滑旱冰
我:挺好的啊!那讓孩子每天去滑一會兒,不就可以少玩點手機了嗎?
男孩媽媽:他外婆不讓他出門。
我……

其實,痴迷於任何玩具,哪怕是很受推崇的積木、拼圖,一樣是有可能形成兒童認知障礙和社交障礙的。這就像是痴迷同一種食物一樣,再有營養的食物,只吃一種,一樣會造成偏食和營養不良。

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開闊的眼界,能夠有豐富和選擇和嘗試,這才是避免上癮痴迷的最堅實的基礎。

在孩子小的時候,是否允許孩子玩一玩電子產品,孩子長大後,會不會比別人更沉迷電子產品,其實關係並不大,關鍵的是:如果父母給孩子玩電子遊戲了,那父母是否把握了玩的度。同時,父母是否能在生活中,給孩子提供了在趣味性不低於電子產品的玩具和書籍,以及陪伴他們享受這些的美好時光?

如果孩子這段時間實在太愛玩電子遊戲了,那爸爸媽媽可是試試跟孩子做做下面幾個活動,說不定能讓孩子離遊戲遠一點,離爸媽近一點。


1、和孩子一起製作食物

小孩子都喜歡玩米、玩面之類的,而且,對於小孩子來說,雖然玩橡皮泥也一樣能塑形,可是和真正用麵粉來製作食物相比,這種成就感是橡皮泥遠遠比不上的。

當然,重點不是做什麼,而是讓小孩子能參與到日常生活中來,覺得自己對家庭生活是有貢獻的,這個家的運轉很需要我,這一定比當媽的自己做好了飯,對著打遊戲的孩子互換幾十遍要好得多。

2、戶外活動是個好辦法

正好是春天,昨天Carrie去郊外玩,看見有賣風箏的,我當時買了一個。我放的時候,一群小孩子跟在我後面一起跑,高興得不得了,有一個小姑娘跟不上,她爺爺揹著她一起追我的風箏,大家玩得特別開心。

離開家裡到戶外,孩子能經歷和自己平時的生活完全不同的體驗,他們的好奇心被放大了,要研究的東西更多了,自然不會只想著遊戲了。

3、幫助孩子結交一些小夥伴。

就像Carrie剛才舉的那個例子,小男孩放假在家,不讓玩遊戲、不讓看電視、不讓出門,這樣小男孩還不被憋壞嗎?如果能有要好的小夥伴一起玩,哪怕不讓玩遊戲,那一起拼圖、堆積木、玩模型,哪怕是一起看書,都要比一個人有趣得多。

4、手機不止能玩遊戲,還能拍照

其實手機拍照的功能,大人們都很喜歡,可是我們通常都是自己使用這個功能,去給孩子拍照。如果能夠教會孩子使用相機,讓孩子來拍攝自己喜歡事物,甚至能拍攝一段視頻,記錄生活的點滴,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我們擔心孩子沉迷電子遊戲,就因為害怕這些虛擬的遊戲,導致孩子出現認知障礙和社交障礙的,而拍攝,正好能讓孩子去更多地觀察這個真實的世界。

總之,不想讓孩子太過沉迷遊戲,那就得讓孩子發現,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比遊戲更有趣的事情可以做。


各位有經驗的爸爸媽媽們,要是還有更多有趣的、生活中經常和孩子一起玩做的活動,請在評論中留言,我們一起分享分享。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這不是個新問題。不只是現在,大概十幾年前,就已經是一個問題了。當時的網癮戰爭,楊叫獸,陶某人,應該老一些的玩家還能記得起來。

要回答這個問題,只需要找兩組孩子,一組沉迷,一組不沉迷,一對比就有答案了。

那麼,這麼簡單,為什麼很多人弄不清呢?只要你去看看天天抱著手機不撒手卻要讓孩子勤寫作業,自己睡著懶覺卻讓孩子按時上學,自己滿口謊言卻讓孩子要說真話的某些父母,可能就明白了。很多人不是不知道答案,只是不接受答案而已。


來自火星的貪吃蛇


您好,我個人覺得孩子沉迷於遊戲的主要原因有已下幾點:

第一

您的孩子之所以玩遊戲,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跟他所處周圍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尤其周邊大人包括父母自身對小孩的影響尤其大,您試想您整天抱著手機電腦在孩子面前晃晃悠悠,您家的孩子怎麼能無動於衷呢?況且現在的小孩子們好奇心那麼重,一旦開始接觸遊戲、手機,就會深陷其中。所以想要拯救孩子,您要先要剋制自己,儘量不要在自家孩子面前去擺弄手機電腦等移動設備。

第二

孩子之所以玩遊戲很大一個原因是孤獨,玩伴少,交流的對象也少。現在許多家長每天忙著工作,每天忙著賺錢,希望孩子能過上更優越的生活,但是各位家長您想過嗎?其實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你們的錢,而是我們能夠多陪陪他們。所以抽出一小部分的時間來吧,多陪陪自己家的孩子。他們或許就會迷途知返,遠離遊戲。您說呢?

第三

對於許多的孩子來說,父母恨不得立馬讓孩子戒掉遊戲,但是明確的可以告訴您,這個可能性幾乎是沒有的,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您跟孩子去很好的溝通或者是談判,最好是跟您自家的孩子約法三章,這樣更好,例如:寫完作業可以玩多上時間,考試進多少名後可以加玩多上時間,讓孩子自覺養成一種習慣,慢慢的也就不會太過於迷戀遊戲了。

第四

再就是建立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比如跳舞,跆拳道,畫畫等等課外活動。我覺得只要孩子的個人興趣多了,廣泛了,我相信您的孩子也不會只是侷限於一個小小的遊戲了吧。您說呢?但是在這強調的一點是各位家長不要去強迫孩子做一些他不喜歡的,例如孩子不喜歡畫畫,您還非得給他報個強化班等等,往往這個時候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滿足不了自己,就在遊戲中去尋找自我。各位親愛的父母一定切記。

第五

您也可以每個星期帶這孩子出去遊玩,散散心,不是說非得去花錢去什麼地方旅遊啊,孩子的世界是未知的,各位家長您就是孩子的領路人,所以沒事多帶這孩子出去遊玩下,散散心,讓孩子發現更多新鮮的東西,發現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世界。

最後誠摯祝願各位家長的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


嘟嘟嘚吧


我也是一枚遊戲少年,小學五六年級開始接觸穿越火線這款遊戲,雖說現在玩的人數大不如從前,但是能堅持十年+也是因為極度的熱愛,孩子在一個愛玩兒的年紀,去玩兒網絡遊戲可能是再正常不過了,為什麼一般的遊戲不能像網絡遊戲去更吸引孩子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閒

這個原因呢是很重要的原因呢,那就是沒有什麼事去幹,或者說孩子的自控能力也是比較差,一但接觸到覺得很新奇,就很難放下。作為家長要正確的引導,不能一味的放縱,更不能只管強迫,要進行思想教育,要讓他自己懂。會更好的更快的戒掉

二:虛榮心

這個可能不只是小孩子,大人也是比比皆是。在現實生活中受不到重視或者感覺不到存在感,嘗試過遊戲後,喜歡上那個虛擬的世界,如果自己玩兒的比較好,更是可以覺得可以”統領“那個世界。在網絡世界說什麼做什麼也是沒有人看到你真是的面目。久而久之也是變成了一種習慣 更是很難去改變了。

三:新鮮

還有一種原因呢就是新鮮導致邁出第一步,沒有接觸過得東西總是覺得很新奇,比如在二三十年前,一天玩兒的遊戲就那些個,從來沒有接觸過網絡遊戲,開始玩兒後覺得很好玩,裡面又可以單打獨鬥,也可以團隊合作。我記得小的時候同學過生日或者幹什麼事情 一堆人 沒事情幹 就鑽到網吧去打一天遊戲。

孩子打遊戲 有大人覺得不務正業的可以思想教育讓改正,如果真的沒辦法改正。孩子也是覺得很有天賦,其實也是可以吃這一碗飯,畢竟現在的時代,打遊戲發家致富的可謂是比比皆是,只要能讓孩子堅持一件事。總會有發光的機會,畢竟現在很多人能堅持很多年的事情也就無非孃胎裡帶的吃飯睡覺呼吸那些了,能堅持並不容易


卜壹U


科技的快速發展,帶來的變化是日新月異的。

單從孩子沉迷遊戲來說,應該問:為什麼現在的我們越來越沉迷遊戲。

因為孩子是跟著大人學習,大人在玩,他才會玩。

每天有那麼多的遊戲開發商,變著法兒的滿足我們的遊戲體驗和視覺要求,這就相當於是古時候那些奸臣賊子,一味的迎合上意。

但是這樣的帝王基本上都是被耽誤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都成了這樣,都在被耽誤。不僅僅是孩子。


充國縣人


第一:家庭原因,得不到關愛。或者說要求高。孩子心理需要的預期和現實不符,家裡希望的預期孩子無法達到。

第二: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武俠夢。而現實不能施展。遊戲裡呼風喚雨的大俠能填補心裡空虛。

第三:壓力,學習壓力,家庭壓力,或者還有同學之間的摩擦。現實得不到一種釋放。遊戲裡遊友的關心勸導都會給孩子心裡補充。

第四:其實也是和第三一個道理。當現實生活不能給心裡慰藉。有一些話等現實說不出口。遊戲裡大家天各一方的,各種話都能說。久而久之。遊戲就是一個輕鬆的地方。這和成年人去ktv這些地方放鬆一個道理。

適度遊戲有益心理健康。過度沉迷就不行了。還是要家人朋友經常關注並陪伴引導。

一個曾經幾個月幾個月不出網吧門口的人的回答。


小腳丫43319673


一方面是時代變化,小孩過早接觸網絡,特別是手機的更新換代。手機遊戲多的一塌糊塗,能杜絕小孩不玩手機嗎?不能,只能引導。多陪陪孩子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有趣的客串


一個沉迷遊戲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不和諧的原生家庭,一對不作為的父母,一個不快樂缺乏安全感溫暖感的童年。

其實,孩子沉迷遊戲和大人沉迷玩手機刷朋友圈刷抖音,基本一個道理的,在虛擬現實中尋找所缺的愛與滿足、存在感與價值感、找一群同樣的人。

這背後的根本原因無非就是新奇性和確定性的矛盾演繹。

一般遊戲通過新奇性來吸引人,不同遊戲以其特有的新奇性吸引了不同的人群,然後通過新鮮內容/獎品/道具/團隊建立遊戲中的存在感或者在虛擬現實中黨同伐異標記個體獨特,往往還通過重重關卡設計刷出個人價值感導致沉迷其中。

玩遊戲其實無關年齡,與寂寞或者空虛或者現實挫敗相關。對於小孩子來說,經常是父母陪伴不夠,運動不夠,大點的孩子還與現實學習或交友中的挫敗有關。

對於大人來說,缺愛,不付出愛,或者孤單寂寞冷,或者工作不順利。比如在遊戲在尋找價值感,刷抖音讓內心不寂寞,刷朋友圈微博黨同伐異,極端的遊戲比如賭博吸毒,不一而足,等等吧。


贏在陪伴


為什麼孩子會沉迷遊戲?說來話長,話說原始社會一次大饑荒,為了抵禦飢餓的侵襲,大家圍著篝火講故事、做遊戲,分散對食物的注意力,就這樣扛過了二十多天。人們發現做遊戲可以排解情緒、緩解壓力,可以續命,從此人們發明了各式各樣的遊戲。所以

愛好遊戲是人類的天性,是我們遠古祖先的遺傳基因帶來的。

明代張岱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一個人沒有興趣愛好,沒有缺點是很可怕的,頭條上有人問你身邊有不抽菸不喝酒不打牌的人嗎,這樣的人一定存在,但絕不是多數人的常態。我們成人都做不了只工作不玩樂的聖人,何況孩子,愛玩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啊。

這裡說的遊戲應該是指手遊、電腦等電子遊戲吧。

為什麼孩子一玩遊戲就沉迷其中,因為遊戲的設計遵循了心理學原理,利用了人性的弱點。未來學家簡 麥戈尼格爾在《遊戲改變世界》一書中談到:遊戲可以彌補現實世界中的不足,提升幸福感。孩子們誰不幻想上天下海、無所不能,這些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的都能在遊戲中體驗。因此在玩遊戲時,孩子們容易進入忘我的境界,心理學中叫做“心流”體驗,這是人產生幸福感的源泉。

聽上去似乎孩子愛玩遊戲從天性和人為設計上都是很難避免和控制的,但是我們往往看到,沉迷遊戲中的孩子少有優等生,

很多人誤以為是遊戲耽誤了學習,其實有很大的可能是孩子已經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了,通過遊戲來逃避現實,獲得成就感。

成績好的孩子玩遊戲就比較有節制,很少沉迷在遊戲中,是他們父母管得嚴?還是自控力強,或者他們不擅長玩遊戲?其實有些優秀的孩子連遊戲都比普通的學生玩得更好。他們沒有沉迷固然有家庭環境和自我約束的影響,但我們也不可否認一些優秀的孩子把學習當成樂趣,他們能從求知中獲得滿足感 。心理學中也有證實:心流體驗在工作和學習中產生的可能性最大。

如果能幫助孩子在虛擬遊戲中體驗到的快感在現實生活中也能獲得,是不是可以孩子對遊戲的依賴?讓人覺得好玩的遊戲都符合這四大特點:一是宏大的目標,二是清晰的規則,三是自願參與,四是及時反饋。試想一下,如果把孩子的學習生活也進行遊戲化的設計,和孩子一起共同制定目標,擬定獎懲條款(儘量設定非物質化地獎勵),達成任務及時兌現承諾,甚至可以召開一些有儀式感的慶祝活動。讓孩子的生活豐富有趣起來,對遊戲的依賴就會少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