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珍惜自己,四段感情三次所託非人,含恨離世,遺言讓人淚目

蕭紅,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在她短暫的生命中,為我們留下了很多耳熟能詳的作品,如《生死場》、《馬伯樂》、《呼蘭河傳》等。

雖然蕭紅離開這個世界78年了,但是直到今天,人們關注她一生的經歷要遠遠多於她的作品,正如她自己所說:

我知道,我的緋聞,將會永遠流傳。

不珍惜自己,四段感情三次所託非人,含恨離世,遺言讓人淚目

蕭紅

1911年6月1日,蕭紅出生在黑龍江省一個叫呼蘭的小縣城裡。蕭紅出生時,家道已經中落,在她九歲那年,母親因病離世,而父親對她嚴厲冷漠,這也是蕭紅後來數次離家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蕭紅剛上初中時,父親便給蕭紅訂了親,男方家境殷實,未婚夫名叫汪恩甲,是濱江小學教員。

當時才十多歲的蕭紅根本不想結婚,她想繼續上學讀書,但是父親態度嚴厲,為了逃避這段包辦婚姻,蕭紅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與表哥​陸哲舜私奔,二人一同去北平。

現在表兄妹是不可以結婚的,但是在當時是可以的,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與林黛玉就是表兄妹關係。

但是問題是當時的陸哲舜已經有了家室,兩人此舉使得家人盡受鄉間鄰里的白眼。

但不管怎樣,當時的北平對於蕭紅的誘惑力太大了,因為是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北平是很多青年男女、知識分子心之神往的地方。

不珍惜自己,四段感情三次所託非人,含恨離世,遺言讓人淚目

蕭紅

涉世未深的蕭紅憑藉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一路與表哥來到了北平。

來到北平後,蕭紅入北平女師大附中高中部學習。北平的文化氛圍、大城市的新鮮給蕭紅巨大的喜悅,她在寫給好朋友沈玉賢的信中說曾說道:

我現在女師大附中讀書,我倆住在二龍坑的一個四合院裡,生活比較舒適。這院裡有一棵大棗樹,現在正是棗兒成熟的季節,棗兒又甜又脆,可惜不能與你同嘗。秋天到了!瀟灑的秋風,好自玩味!

此時的蕭紅滿腦子是詩和遠方、是浪漫與自由,完全沒有考慮到兩人在北平所面對的各種困難。

這種生活沒堅持多久,隨著家庭的壓力和經濟原因,蕭紅與表哥漸漸也因為瑣事吵架,最後蕭紅於1931年1月返回呼蘭家中。

不珍惜自己,四段感情三次所託非人,含恨離世,遺言讓人淚目

蕭紅(右)

蕭紅本是有婚約的,這次與表哥私奔的行為,讓家人極為惱火,父親對蕭紅更是嚴加斥責。

生性倔強的蕭紅再次萌生離家的念頭,1931年2月底,蕭紅再次離家,返回北平。

但是讓蕭紅沒想到的是,未婚夫汪恩甲也追到北平,對蕭紅表現得不離不棄,讓蕭紅大為感動。在汪恩甲的勸說下兩人回到了哈爾濱。

本來兩人此時已經產生了感情,再加上有婚約,應該結婚才是。但是事與願違,因為蕭紅之前的私奔行為讓汪家大為不滿,汪家正式取消了婚約。

面對汪家取消婚約,這回變成蕭紅不同意了,她一紙訴狀將汪家告到法庭,為了家族,未婚夫公開承認了取消婚約,可想而知,蕭紅輸掉了官司。

可以說至此為止,蕭紅在這次婚約面前由先抗拒、再私奔、後同意,整個事情讓她弄得亂七八糟,在家鄉的名聲也不好了。

與未婚夫婚約徹底取消,蕭紅應該安穩很多了吧,可她偏不。

1931年10月,蕭紅再次離家出走來到哈爾濱,在哈爾濱走投無路的時候,又找到昔日未婚夫汪恩甲尋求幫助,二人在哈爾濱開始同居生活。

後來,蕭紅懷孕,也許她以為這次二人應該可以取得家人的同意,可以再續前緣了。但是汪家依然不同意二人在一起,迫於家庭壓力,汪恩甲不辭而別,將蕭紅獨自留在了旅店。

當時的蕭紅內心非常茫然無助,正如她當時創作的一首詩那樣:

那邊清溪唱著,這邊樹葉綠了,姑娘呵,春天來了!去年在北平,正是吃著青杏的時候,今年我的命運比青杏還酸?”

不珍惜自己,四段感情三次所託非人,含恨離世,遺言讓人淚目

蕭紅與蕭軍

在這種困難時刻,懷孕的蕭紅依然倔強得不回家,她寫信向哈爾濱《國際協報》副刊編輯裴馨園求助,裴馨園多次派蕭軍到旅館給蕭紅送書刊。蕭紅因此結識蕭軍。

在蕭軍的幫助下,蕭紅順利生下孩子,但兩人都無力撫養,只能將孩子送人,後來孩子夭折。

與蕭軍的生活也並不幸福,二人常常為吃飯發愁,而且蕭軍脾氣還不好,二人經常發生爭吵,1934年,二人來到了上海,​與魯迅、矛盾、胡風等作家相識,不僅在寫作上有了進步,生活上也有了更大改善。

生活上變好了,但蕭紅與蕭軍的感情卻出現了更大的危機,後來蕭軍有了新歡,1938年,二人宣佈分手。

也許在一開始蕭軍就沒有將蕭紅作為終身的伴侶。

因為蕭軍晚年時坦承:“她單純、淳厚、倔犟,有才能,我愛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

與第一次分手時一樣,這次蕭紅依然是在懷了蕭軍的孩子後分手的。這個孩子生下不久也夭折。

兩段愛情,蕭紅表現的都極為倉促,沒有任何規劃,脫離了家庭本身就很無助,怎料還三次遇人不淑,所託非人,不僅辜負自己的青春,兩個孩子還先後夭折,讓人痛惜。

不珍惜自己,四段感情三次所託非人,含恨離世,遺言讓人淚目

蕭紅與端木蕻良

蕭紅的第三段愛情對象是​端木蕻良,原名曹漢文,遼寧人,端木蕻良是他的筆名。在兩人的額婚禮上,蕭紅說:

掏肝剖肺地說,我和端木蕻良沒有什麼羅曼蒂克的戀愛史。是我在決定同三郎(蕭軍)永遠分開的時候,我才發現了端木蕻良。我對端木蕻良沒有什麼過高的要求,我只想過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沒有譏笑,有的只是互相諒解、愛護、體貼。我深深感到,像我眼前這種狀況的人,還要什麼名分。可是端木卻做了犧牲,就這一點我就感到十分滿足了。

端木蕻良對蕭紅極為體貼用心,但是戰爭讓二人經常顛沛流離。1940年,蕭紅隨端木蕻良離開重慶飛抵香港。

卻不知,此次蕭紅的香港之行,卻意味著人生接近尾聲。

1942年1月19日這天,身患肺結核的蕭紅在紙上寫下“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不甘心自己一生的短暫、不甘心自己半生的冷遇,縱有再多不甘,也無法回頭了。

三天後,也就是1942年1月22日,蕭紅帶著遺憾與不甘含恨而逝,享年31歲。

蕭紅死後,她的一半骨灰埋在淺水灣,而另一半,則被端木蕻良買了一個花瓶,偷偷埋在西環半山的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裡。

不珍惜自己,四段感情三次所託非人,含恨離世,遺言讓人淚目

蕭紅在離世前曾這樣解讀自己:“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蕭紅一生的坎坷經歷主要還是在於自己,倔強的性格,讓她自絕於家庭,驚世的才華讓她不安於相夫教子,迷茫的婚姻觀讓她在愛情的道路上處處碰壁。前三段感情均所託非人,蕭紅的痛苦和不幸,並不是因為她是女人,主要是因為其性格以及當時正處中西方思想碰撞的年代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