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評丨發現輸入病例是好現象,盼上海“閉環”“守好門

東方快評丨發現輸入病例是好現象,盼上海“閉環”“守好門

今天,上海新增2例輸入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均來自意大利。這種“早發現”絕對是好事一樁,不僅證明上海“閉環”措施已在發揮效果,也有利於對這兩位病人儘早治療,儘快康復。連網紅醫生張文宏“張爸”都誇讚,“發現輸入型病例是好現象,就說明這個地方能逮住想要溜進來的人”。

從數據來看,上海口岸每年的出入境人次與北京、廣州之和相當。2019年春節期間,上海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員超12萬人次,其中入境人數在7萬人次左右。面對如此龐大的客流,要做到“萬無一失”,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因此,上海以最快地速度將自己的定位從戰“疫”的“大後方”調整成為“前線”,多部門聯合打造了防控“閉環”。

雖然“閉環”流程比原先入境流程複雜不少,需要入境人員多花費更多時間“過關”,但大多數旅客都表示理解。因為他們深知,檢測越嚴格,對於他們自身來說就越安全。比如,昨天從意大利回到上海浦東的旅客鄭凱文,在走完入境流程後就說:“這一套(流程)真的令人安心!”

這套“閉環”流程,可以迅速分辨入境旅客到底是正常人、病人還是有待觀察。近幾日,上海口岸啟動的“閉環”措施,已經成功發現了幾例病人。今天確診的這兩位病人,因為入境時有症狀,直接被送往醫院隔離。

開放是上海的城市品格,面對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凸顯,上海絕不會輕言大門“一關了之”,但也要細緻考慮需要隔離觀察的入境人員體驗和感受,做到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在口岸、在海關,我們需要以“嚴控”為主,海關檢疫、邊檢驗證、行李消毒、集中轉運,一樣都不能馬虎;在社區、在家中,就要以“服務”為先,解釋政策、測量體溫、翻譯服務、送菜送飯,一樣也不能缺少。

依靠既有力度又有溫度的措施,兩面合攏,讓“閉環”幫助上海疫情防控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人,才能保住上海防控疫情至今所取得來之不易的成果。上海“守好門”,也有利於全國疫情防控大局。

總而言之,要讓有病的,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沒病的,安全到達、安心生活,這才是上海“閉環”的真正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