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即貴講述 牛耕勤整理】納西喪葬古俗——開喪


【和即貴講述 牛耕勤整理】納西喪葬古俗——開喪

擺衣吾(鳴音)的納西農夫 洛克 攝於上世紀二十年代


納西喪葬古俗——開喪

(東巴主持的麗江鳴音納西族喪禮)


和即貴(東巴)講述 牛耕勤翻譯整理


一、落氣

(一)給銜口物

人將死時,請一位上輩親屬,將家中備好的銜口物(sa˥sa˧),男用九粒米,女用七粒米,少許茶葉及碎金銀末,用白紙包好,紅絲線纏繞,用根篾片夾住,拿給請來的上輩,讓他坐在火塘邊,守候在不久離世人的枕頭旁。兒女也得守在旁邊。當欲落氣的人呼吸急促時,那位長輩要把他(她)送到祖先那兒。送時,如果他(她)的配偶以前就去世,便先送到配偶那兒,配偶還在,就先送到已死的同輩那兒。由下到上送到父母親、祖父及曾祖那兒。

落氣之後,把銜口物放進死者嘴裡,男放左邊,女放右邊。放銜口物時,放者要說:

“你那金銀般的氣,我已經得到了。住在天底下樹氏的死者×××,生前會做人的好男人(女人),在你去世成為祖先的今天,我給你放上可吃一世的口糧,可用一世的金銀,夠吃喝一世的茶葉。你就無牽無掛,心滿意足的去吧!”

說罷,兩手從眼、口抹到手。其他人給死者拉直手腳。點上一盞香油燈放在死者的頭頂上方,點三炷香插在正房門前,由一男到家門外吹三聲犛牛角號。一聲告知天地死了一個人,二聲告知祖先,三聲告知寨里人。所有寨里人得知死人消息,每家正房兩邊各豎根劃開的木柴(皮內裡外),都到死者家中。

寨里人到齊後,拿開死者原用枕頭。請人用麻布做四角孝帽,一坨土巴置於死者胸部。意為人的生死皆歸於土。

(二)買水洗屍

孝帽做成,孝子戴在頭上,點三炷香,拿個陶碗,帶幾文錢,請個伴一同去買洗屍水。到流水下游河邊插上三炷香,把錢投入水中,嘴說:

“住在天底下樹氏的xxx死了,來向龍王買他的洗屍水。東方的白龍王,南方的青龍王,西方的黑龍王,北方的黃龍王,中央的花龍王,請莫封河不給水,雲龍王,山龍王,村寨龍王,田地龍王,請莫鎖河不給水,買水的金銀已付給你的使者,我要買水回去了,”

孝子拿著陶碗繼續說:

“我知道上游是天神洗浴的水,中游是家神洗浴的水,下游是洗除汙穢的水,我順下游的水舀去了。”

買回洗屍水,在灶臺後面的空地上,安上三個石頭,裝著洗屍水的陶碗坐在石頭上,摘一枝青蒿草放入陶碗。燒火溫水。同時備上一把木梳,一兩酥油及棉花。

水溫熱便拿碗中蒿草從頭到腳搓洗死者屍體,會送的人便說:

“住在天底下樹氏的死者xxx,在你的生前,你吃過不潔的食物,你看過不淨的場合,你摸過汙垢的東西,你踩過骯髒的地方,所有的汙垢穢物,用九桶水洗得乾乾淨淨。你要成為祖先的今天,把你身上的病痛解除,讓你靈魂安靜,漂漂亮亮的去見祖宗,”

洗完屍,便用木梳給死者梳頭,邊梳邊說:

“在那遙遠的年代,在雪山茂密的森林裡,樹林的枝丫糾纏在一起,沒有人為它解開,是犛牛的犄角解開了,達吉河湍急的下游,大水扭結在一起,沒有人為它解開,是獐子的小蹄解開了。蘆葦和草叢交織在一起,沒有人為它解開,是綿羊替它解開了,頭上的亂髮要用木梳梳開,做木梳的樹不知長在何方?

雪山的茂密森林裡,對峙的兩峰間有棵黃木樹,誰也沒有發現它,慧眼的固汝看見了,巧手的固汝砍來了,巧匠固汝做木梳,他用刮刨刮,鐵鋸鋸,刻刀刻,做出了黃燦燦的木梳子,黃木梳子被七個聰慧的姑娘拿去,就這樣開始用木梳梳頭。

今天,樹氏的死者xxx,孝女拿著黃木梳為你梳頭,孝男拿著銀剃刀為你剃髮,你那生前不潔淨的都潔淨了,靈魂兒安靜的去見祖先吧!”

梳完發(或剩完頭)便給死者從頭到腳搽酥油:

“樹氏的死者xxx,你去世的今天,你的孝男孝女用九桶水洗淨了你的周身,洗得白白淨淨。用九餅金黃的酥油塗抹了你的周身,抹得明明亮亮。你應該滿意的去見你的祖先。”

洗屍後,盛洗屍水的陶碗和木梳由一人拿到寨外,放在寨子和火葬場之間的奏聘堆那裡。

(三)穿壽衣

接著在家的人給死者穿壽衣。給男死者穿的壽衣叫“阿汝培巴拉”,意即漂亮高級的麻布衣裳。長約四尺,織有一道道五彩絲線條紋花樣,是經過特殊加工的。織衣麻布經線用細麻線,緯線用一根火草線和一根麻線匯織,每五寸處織一道五色絲線花樣(寬約一寸,呈不同顏色的五條形狀,衣背寬用六幅(幅寬六寸),袖寬三幅,一幅裁兩半放在兩邊腰部。黑布條鑲衣邊,並鑲衣襟兩邊,布寬約兩寸。衣似和尚衣,左腰部有三個並排布紐扣。這是件死者必不可少少物。穿好壽衣,便穿一條火草麻布褲,戴一頂氈帽,穿一雙半截靴(類似現在的雨水鞋),扎麻布綁腿,系一根腰帶。根據自家情況還可以放一些絲綢衣褲。

給女死者穿的壽衣叫“培幹杆”,意即美光的麻布衣。織衣經線用細麻線,緯線兩根麻線中間夾一根火草線。織到衣裳下襬處,每間隔二寸五用七色絲線織一道(寬約一寸)的花樣,呈不同顏色的七條形狀。腰布用五色絲線每隔四寸織一道花樣,肩部每五寸織一道花樣。裁縫時,衣裳的下襬每道花樣拼連在一起。衣長三尺五寸,袖寬三幅,背寬四幅,腰部一幅裁兩半(上窄下寬)放兩邊。直開衣襟。寬約兩寸的一條黑布和一條白布拼成,從上到下縫在衣襟兩邊。在衣裳下邊加七條七色綢布接連的花邊(即:鸚鵡綠,靛青、桃紅、雞冠紅、海螺白、金黃).然後接上寬約四寸的一條邊,幹杆衣(無紐扣)上罩一件有襯布的黑絲綢領褂,長三尺二寸,開領對襟,釘四副銀紐扣,但穿給死者前應剪除。穿火草麻布裙子。織裙經線用細麻線,緯線兩根麻線加一根火草線。織到一寸半加七色絲線花樣一道,每間隔七分又加一道。每幅麻布剪成上窄下寬,縫時窄拼窄,寬對寬,整體形成上窄下寬,用一條四寸的黑布鑲裙邊。裙腰用紅布(寬五寸),裙長三尺五寸,裙褶約一根筷子粗,花樣須拼連成一線。打白麻布綁腿(長度女七尺、男九尺)。綁腿小紮帶用絲織品。腳套五彩絲線黑麵繡花白底布鞋。

穿戴齊全便給死者的眼鼻口耳塞上酥油,邊塞邊說:

樹氏的死者xxx,你去世的今天,你的死眼別看家神的樣兒,你的死耳別聽家神的談話,你的鼻子別聞家神的氣息,你的雙手別伸向家神,你的雙腳別蹬向家神!”

念罷,用塊麻布蓋臉。

(四)請看卜書

死者的屍體頭置床尾,腳朝床頭,與原先顛倒方向仰放床上(男放左床,女放右床),墊一床羊毛氈子,蓋一床麻布毯子,便去請東巴。東巴帶上(屍徐呂》(ʂl˧hy˨˩̩ly˨˩̩)象形文卜書,又稱(冉崩肯秀》(ʐa˧bə˧k’ɯ˧ɕiə˥)(此書要與其他經書分開放在另處)到死者家中。翻看卜書前,得把書和一把鐮刀以及一根青刺條同放死屍上。然後同取三物,孝男點燃一支火把同東巴一起到大門外,向著火葬場方向,方可翻看書(書中寫有什麼屬年屬月屬時死亡的人,被什麼鬼斷氣,什麼鬼致死,什麼時候隕落命星,什麼時候失魂,死後幾日靈魂又將回家,何時又同胎於何處何物),根據死者死時,找出死者的靈魂回家之夜,也就是全家人離家逃夜(ha˥p’u˨˩̩)宿外的日子。一般在死後三日。

看完卜書,便把書、鐮刀和刺條一齊朝火葬場方向拋去。然後看鐮刀和刺條的頭向何方,朝前為關了死門,是吉兆;如果其中一樣頭朝後(即向自家方向),為家中還有不祥之兆。

【和即貴講述 牛耕勤整理】納西喪葬古俗——開喪

大東建新村喪葬習俗 李金星 攝


(五)祭供食物

看罷卜書,大夥返回家中做祭供食品。煮祭米時拿手抓量,死男九把,死女七把,未婚青少年男五女三,嬰兒男二女一。死大人需煮在大鍋裡,小人即用小土罐。均在火塘下方煮。火塘裡的三腳座上鐵鍋煮一塊臘肥肉,三根完整臘排骨,一圈香腸以及四個雞蛋。先做祭飯(ʂl˧ha˧lər˥ ):用一個無破痕的碗,盛上一碗冒尖的熟米飯,上置一個完好的熟蛋,再插上一雙筷子。倆夫妻只死一個,得把筷子一根頭朝上一根尾朝上並排插立;雙筷均尾下插立,示為雙雙亡故。

祭飯裝在事先擱在火塘下方的竹篩裡,放一盞點燃的油燈(燈油只能用麻籽油),放一盅祭酒、一盅祭茶。餘下的三個雞蛋一分數瓣裝成一碗(或盤),三根煮排骨作一碗,香腸、肥肉切片各作一碗,核桃、柿子、梨子、黃果、瓜子、葵花子、松子各做一盤,秈米、燕麥爆花糖各作一盤。裝在另一張竹篩裡。所有的孝子都戴上四角麻布孝帽,反穿四幅麻布拼成的孝服,繫上麻皮帶子,穿上麻皮草鞋。兒媳穿麻布衣,頭纏麻帕,孫子孫女即如此,所有戴孝的按輩分大小,一人拿一炷香,排列在火塘下面。

來幫忙的東巴燒一枝蒿草,燻除祭食品的穢氣,說:

“高山上的樹木還未生長,先長出杜鵑樹,所以該用杜鵑葉除穢,大地上的青草尚未生長,先生出了蒿草,所以該用蒿草除穢。給死者xxx的飯菜如不除穢,用時會噁心,喝時會難以下嚥。”

大孝兒端著裝有祭飯供品的竹篩,兒媳端著肉食供品,哭走在前,隨後由大而小,將祭食連同竹篩同擺在火塘邊置在死者前的供桌上。孝男孝女一齊跪在死者前哀哭。東巴祭司站在前面,吹三聲犛牛角號,說:

“樹氏的死者×××,你那生前洪亮的聲音,今天死後由牛角號代替。嘹亮的號角在喪家吹響,它的音聲傳到火葬場,在火葬場吹響,它的聲音傳到祖先住地。你生前的大孝兒××,二孝兒××,大孝媳××……,都向你祭供食物,請你同老伴,父親,母親……,同食共餐。願上面的祖先稱心如意,願下方的家族有福有祿。”

孝男孝女便唱喪歌:

“能幹(賢惠)的父(母)親喲!在人類大家庭裡,誰都願長壽不老,誰也不願茫然死去,可今天,兒子握著父親的手,親切呼喚你的時候,你像黑雞嚥氣一樣,停止了呼吸,停止了脈搏的跳動。你那金水一樣的淚珠,滴下了最後一顆,你那墨玉一樣的眼珠,停止了轉動。

昨天,你還在喘息,你還在說話,給你酒茶,還會飲咽,給你飯菜,你還會接拿。可今天,火塘邊空了一個位子,床上停放了你的屍體,父親啊,你健在的時候,教我們怎樣做人,繁忙時節你幫助我們,不足之處你彌補我們。可今天,你的金舌再也不會教誨,你的雙手再也不會動彈,你的雙腳再也不會邁步。在人生道路上,你的兒女們,怎麼去生活?怎麼去做人?請你再叮囑我們幾句話,你的不孝兒女們,供上不盡如人意的食品,請你起來嘗一點,如果不能嘗,請你起來看一眼,過去一家老小團聚在火塘邊,都以為永遠會在一起,代代相傳,輩輩相連,想不到還有死別的一天,請原諒愚味無知的兒女們,願你賜福保佑。”

一起磕頭三下。

主人家祭供完畢,接上家裡的內親。一碗冒尖的米飯,煮蛋、肉片,切斷的排骨、香腸各一盤,糖食,瓜子,梨子,黃果、核桃等各一盤,女七樣七,男九盤九樣,一罈兩斤重的酒均裝在竹篩裡。死者的下輩頭戴孝帕,一人點一炷香,哭聲到喪家,將帶來的祭品擺在供桌上。徐多(即料理喪事之總理)在桌前,倒少許帶來的酒在原祭酒碗裡,說:“死者xxx,你家的內親兄長xxx,嫂嫂xxx……給你祭供食品……請你把好福氣留給親屬,莫把禍害留給他們……”磕頭三下。接上外戚。再是死者姐妹。隨後是寨里人。

(六)獻生品

在給死者獻生品前,請一位男性內親長輩,死男帶九碗酒,死女帶七碗,去請做開喪儀式東巴(稱da˧hɯ˧刀恆)。請者到東巴家中,在火塘邊以酒先祭盤、禪、高、吾、俄、恆諸神,然後祭東巴家的威靈神,祭五位灶神,三代祖宗,方能請求東巴。東巴就請來他的老師(頭藏黑帕,胸掛珠串,戴護身符),帶四個幫手小東巴,帶板鈴、扁鼓,銅鑼(東巴頭戴一頂插著雉雞毛、鷹翎、蝟刺、鐵三叉氈帽,手持法杖)一同到喪家。

死者的孝男孝女跪在大門前路下,磕頭迎接東巴到家中。喪家牽一頭約十斤重的活豬,抱一隻活雞(男用大母雞,女用大公雞)拴在死者前面。炒一升苦蕎代替黑犛牛,炒一碗稻穀代替白犛牛,在瓦片裡燒上羊骨,備一根麻桿、一個雞蛋、一塊臘豬油。一根麻皮放在死屍上。用白藍黑黃紅綢條扎一把拖須(gy˧ʂu˥),半截葫蘆裝上羊奶或牛奶,放少許茶葉、生薑作為藥水放在死者身旁。用柳條編成一圈(粗約一寸半,直徑一尺),圈內插一支白木做的長一尺五、寬二寸的矛頭放在死屍上。做一個長一尺二寸,寬二寸半的奪鬼木牌,兩頭尖,墨畫眼耳口鼻。做一根攆鬼竹籤,長一尺五寸,一頭破開五瓣,同伴一根矛。應用之物備齊,東巴開始做獻生品儀式

東巴站在火塘邊,接過喪家送來的一碗酒,右手中指沾碗中酒,在自己左右腦後彈兩下。就唸誦《獻生品》經書。孝男孝女一排跪在死者前,那頭豬拴一根沒有結子的麻繩,跨過孝子肩頭,放在死者(男左女右)手旁,孝媳或孝女抱著那隻雞。東巴誦經書內容到開喪的來歷第三段時,即“死者這一家”時,用語將豬交給死者,接過孝媳交給他的雞,誦經書《雞的來歷》:

“人類遷徙的那天,不知道遷徙的路線,是豬在前頭領路,是雞在抵禦災難。死者去尋找祖先的今天,若不知去的路線,就請豬領路,請雞一路抵禦災難,善唱的歌手是我父親,能誦經的東巴我,把這隻雞作為死者的生品。”

將雞打死在死者屍體上,放在死人(男左女右)腰旁,頭朝頭,尾順腳。東巴再次將豬交給死者,誦經:

“開喪的這一家,白鶴一樣有福的父親死了,(布穀鳥一樣有福的母親死了),這家的孝男孝女,宰這頭白腳大豬,是為了開創家業的父親,是為了報答你的養育之恩,願你保佑賜福我們。在那遠古的時候,是豬拱通了若倮山,拱翻了鎮爭含魯美的石腳,所以它的嘴往上翹,它搡了含依巴達樹,所以它的鬃毛分三叉,如今它成了好樣的牲畜,成了人類的食物,成了死者的帶路人,它會趕除路上的強盜,會趕除山谷的虎豹,到司補古可,有九個深洞,洞裡住著勒金思補妖怪,豬會用嘴把妖拱殺,你就大放寬心去吧!這隻白腳大豬,它眼不瞎腳不跛,四體齊全,到了高原上,會有虎豹豺狼找你的麻煩,你要好好牽住它……”

這時,孝男孝女便齊聲哀哭:“……”燒羊骨的瓦片放在供桌下,喪家人人抓苦蕎爆花撒在燒羊骨裡,東巴誦《猛厄緒》經書到償還猛厄(妖鬼)的債時,將臘油燒在燒羊骨裡:“猛厄是吃不到豬肉的,但給你豬油。”又將雞蛋打碎在燒羊骨裡:“猛厄是吃不到雞肉的,但給你一個雞蛋。”再將羊角燒在燒羊骨瓦里:“猛厄是吃不到羊肉的,但給你一隻羊腳。”東巴誦到“殺掉猛厄”時,徐多拿大刀從死者屍體上從頭至腳揮三下,東巴拿法杖也舞三下,徐多就說:“死者×××,你去世的今天,猛厄會把你糾纏,使你身不安,魂不寧,馬駿而毛禿,為此,得把猛厄殺掉。”東巴誦經書到“砍掉了葫蘆就欲死了猛厄”,徐多就砍葫蘆。東巴誦“砍斷了青麻稈就砍斷了猛厄的骨頭”,徐多砍斷麻稈。東巴“解除了纏在死者身上的病魔”,徐多將放在死屍上的麻皮拿刀挑進燒羊骨瓦里。東巴誦:“死者去世的今天,曾被猛厄纏住的病魔已經被解除了。屋裡屋外不乾淨的東西也都掃除了。雖然人死了不會復生,但身上的病痛卻清除了。”徐多用鐮刀鉤一點屋裡煙塵、垃圾燒在羊骨裡,帶上攆鬼竹籤,把那瓦燒羊骨丟到奏聘堆。竹籤插在瓦旁,三杈插在地,兩杈在外。

東巴手搖板鈴,舞著法杖,從死人那兒走到家門外誦道:“今天不是舉行求福求祿的儀式,是在做送猛厄的儀式,讓猛厄回到自己的住地去!”到大門口,關上大門。

家裡幫手就燙豬退毛,剖肚先取出兩個腰子,劃開後在火中燒熟,放在碗裡,撒點鹽末,倒點開水。叫腰子湯。由孝男供在死者前,徐多對死者說:“你的孝男孝女給你腰子湯來了。”火燒腰子肉,是因為人生大地上,燒食在煮食之前。孝男磕頭。豬肉請廚師切煮,豬頭一分兩半,有頭骨的上半及左肩完整煮在鍋裡。

【和即貴講述 牛耕勤整理】納西喪葬古俗——開喪

(圖片由和秀成提供)


(七)獻熟品

飯菜熟了,就給死者熟獻。把一盞油燈,一碗酒同熟肩胛和半邊豬頭裝在篩裡。再用一張篩子裝上一碗冒尖米飯,一碗小塊肉以及各樣菜。家裡人站在火塘下面,大人拿三炷香,中年人兩炷香,小孩一炷香,徐多燒一枝蒿草,燻除食物穢氣。孝子端著裝有豬頭的篩子,孝女端著米飯篩子,哭腔哭調到死者前:

“聰明能幹的父親,兒子是你教養大的,今天我替你理喪,獻上熟了的大豬肉,請你嘗一點。我的父親呵!在你活著的時候,以為永遠會活在這熱鬧的寨子裡,永遠會活在人世上,你想吃的東西,沒有送到你的嘴邊,你想喝的東西,也沒有送到你的嘴邊。而今,你那黑亮的眼睛,緊緊地閉上了,你那潔白的牙齒,也不會咀嚼了。你在世的時候,為兒子創家業,為女兒制嫁妝,為兒不感餓肚,為女不覺寒身,操碎了心兒,你對兒女的寵愛,永遠銘記在我們心坎上,養兒防老,種地防飢,不論你能吃不能吃,不論你能喝不能喝,請嘗一口,請莫見外。”

兩篩熟食擺在供桌上,孝者跪地磕頭,徐多交付死者。

祭獻了熟品後,便點一明亮油燈放在供桌上,同時擺一木盆大米,一匹長一丈四尺的麻布和送東巴的燃燈費。孝男孝女各拿一炷香跪在供桌下面,每人手捏一把米,東巴便誦《燃燈》經。誦及神名時東巴便擊一下響器,左腳後蹬一下,頭朝前一鞠躬,孝男學女向上拋數粒米,點一下頭。唸完《燃燈》經,孝者磕頭結束此儀式,便求福澤

一碗福澤酒置在供桌上,碗裡放一青柏枝,孝者跪在東巴面前,東巴就誦《求福澤》經:

“樹氏的死者xxx,你要去祖先那兒了,不要帶走家中的福澤,把所有福澤都留給家裡人。藍天的福澤,化作雲彩降給人們;大地的福澤,化作墨玉留給人們;樹木的福澤,化作白露留給人們;馬兒的福澤,帶給配鞍留給人們。”

東巴讓孝男孝女從大到小嚐一口酒,孝男嘗時說:“願我們像你(死者)一樣勤勞智慧。”孝女說:“願我們像你一樣有福有祿,延年益壽。”孝男遞酒給兒子時,兒說:“願父子成全。”孝女遞給女兒時,女兒說:“讓母女同享共福。”

(八)入棺

兩三個來幫忙的人抬棺材放在正房門外走廊下兩張二人凳上,頭朝東北角,尾朝西南角。打開棺蓋反面擱在棺旁。棺內篩撒一層灶灰,上搭一支青刺條,東巴誦《關死門》經到“從這喪家房已關上了天地的死門”時,家族人從火塘邊抬死人(連墊氈、蓋毯)到走廊上,一人拿起刺條甩數下:“緒哈哈,要入棺的時候,災年厄月惡魂惡魄不要來這裡!”死屍從裡朝外放入棺中,大夥說:“關上死門吧!”整理死者衣服等,從裡朝外蓋上棺蓋,大夥便說:“以後占卜時,請不要碰上不吉的兆頭。”孝男便釘木鎖。

東巴便念《脫罪》經,唸完結束道:“善唱的歌手是我父親,我是能誦經的東巴。今天我把去祖先那兒的路線無誤地指點給了死者的亡靈。宰豬殺雞是為了給死者亡靈引路,所以我們沒有罪惡。”東巴脫帽往門外甩一下,脫鞋往外甩一下,左腳往前蹬一下,示為踩壓惡鬼。


二、祭奠

如有客房,靈柩放在客房正中,頭朝外並由北朝南,就請東巴和幫手吃飯東巴、徐多為一桌,豬頭和肩胛送給他們。家屬為一桌。寨里老人在火塘邊。幫手、廚師、司酒為一桌。

(一)解除口舌是非

吃罷飯,徐多插拖須在靈前供桌上,點燃一盞油燈和祭酒、祭茶同放桌上。靈柩上放一木盆苦蕎爆花以及那圈插著木矛頭的柳條圈(叫:季補國,即解除口舌是非圈),送奪鬼的那個雞蛋放在桌上,一隻掃奪鬼用的母雞罩在靈前,盛著牛羊奶藥水的葫蘆、奪鬼木牌、一把攆鬼竹籤、一支木矛都放供桌上,一瓦燒羊骨放在桌下。東巴頭戴羽帽,手持法杖,開始誦《口舌是非和冤仇鬼的來歷》經,也可憑口誦:

“……人死了後雖成了亡靈,但在世上的時候,有過口舌是非。成為亡靈的今天,它們還會糾纏你,東巴我給你解除口舌是非,給你解除冤仇鬼。首先說說它們的來歷:

巴空巴補是口舌是非鬼的父親,巴補用美是它的母親,他倆生了一個有頭的孩子,他不能留下當人類的種子。各族人在一起商量,丟到九條道路彙集的地方,盤人見了就咒罵他,納人見了就咒罵他,俄人見了就咒罵他,就這樣,藍天本來沒有口舌是非,出現了雲彩就有了口舌是非;大地本來沒有口舌是非,長出青草後就有了口舌是非;平靜的九山,颳起了狂風就有了口舌是非;安寧的七谷,暴發了洪水就有了口舌是非,所有的口舌是非,用補國(柳條圈)解除後,丟到幹百個盤人和納人,深谷的惡豹,高山的強盜,下面的仇人那兒去了!

冤鬼的父親季思擺鄭,冤鬼的母親季補拉扎,他興風作浪,老鷹就到白雲間同白鶴結冤仇,老虎去白楊坡同黃牛結冤仇,豺狼到高原上同綿羊結冤仇,禍害到村寨裡糾纏人們。

為了給人間解除冤仇災難,死者的亡靈要去找祖先的今天,口舌是非冤仇鬼,不要糾纏他的靈魂。用補國解除口舌是非和冤仇鬼,像解除犁地時纏住鏵尖的雜草,像解除耕牛肩上的重軛,像解除馱馬背上的沉馱。小人不能負重,把死者身上的口舌是非和冤仇鬼,統統丟到拉拖稀丁地裡去!”

徐多拿著柳條圈及木矛頭從棺頭到棺尾甩三次後,和那瓦燒羊骨一同丟到奏聘堆。

接著送奪鬼。徐多把一瓦燒羊骨拿到火塘下方。掃奪鬼的那隻雞拴在正房中柱下,苦蕎爆花、奪鬼木牌也放在那兒,送奪鬼雞蛋及攆鬼竹籤放在火塘上方。東巴手持法杖坐在火塘邊上首座位上,喪家送東巴一碗酒,東巴飲酒憑口誦經送奪鬼:

“如果不死人,火塘邊就不會產生奪鬼(不吉祥),如果高巖不垮下來,若石就不會砸死牲畜。今天,火塘邊出現了奪鬼,這是因為有人去世,喪家的這位死者,東巴我用雞蛋給你送奪鬼到南方去……用雞將奪鬼掃除乾淨。”

拿雞打掃火塘上方,尤其是死人之床位。掃後,先誦經書《雞的來歷》.便將雞蛋打破,取蛋黃塗在奪鬼木牌和攆鬼竹籤上,剩餘部分連蛋殼燒在燒羊骨裡。東巴憑口誦:

“幾千家房裡沒一間奪鬼你住的小屋,幾百個火塘邊沒一個你坐的位子,幾十裡地上沒一處你的立錐之地,東巴我在陰神和陽神面前,將你們從表家送出去……”

誦罷,徐多將奪鬼木牌,攆鬼竹籤和那瓦燒羊骨丟到大門外朝火彈場的路下面。反蓋瓦,反放木牌,牌上壓一個石頭,竹籤左右兩杈插地。同時東巴拿那隻雞從棺頭掃到棺尾,便憑口唸《關奪鬼門》經,後誦《壓奪鬼》經。念攆鬼竹籤的來歷:

“天上的構裡育所,地上的司命根麻,生育了九男七女,他們把竹籤插在黑白交界處,就這樣隔離了鬼與人的住地。”

【和即貴講述 牛耕勤整理】納西喪葬古俗——開喪

(圖片由和繼先提供)


(二)宰犧牲羊

徐多叫一人到山上砍一棵挺直的小松樹。樹高男九尺女七尺,樹頂留兩杈及樹皮,下部削光,樹腳劈成三尖角。叫號黏(ha˥dzər˨˩̩)樹。將號黏樹豎立在靈柩前,縫一白麻布口袋掛在樹杈上。

死者親生孝女,不論有多少個,凡出嫁了的,每人牽來一隻羊,集中在個房間裡。女婿和他們的兒女都頭戴孝帕。獻犧牲品時,親孝女從房間裡出來站在靈前,給東巴一碗酒,東巴在供桌酒碗裡添一點孝女的酒,孝女和女婿跪在靈前,子女及孫跪在他們後面,宰犧牲的屠手,帶刀帶血盆,牽羊站在他們後面。羊子拴上一根沒有結子的麻繩,跨過各孝女的肩膀,放在棺頭。東巴誦《獻牲品》經書:

“死者×××,你的女兒來報答你的養育之情……請你同祖先同食共餐,願以後賜福祿保佑他們。”

東巴拿法杖指點一下牲品羊子,便可殺羊。孝女同聲哀哭,身旁各有兩位勸慰者。孝女拿一碗吉利酒,碗內泡一些青松針葉擺在供桌上,東巴誦《求福澤》經,祝願將福澤賜給孝女們。親孝女從東巴手中捧福澤酒嘗一口,便遞給女婿嘗一口,女婿又遞給兒女嘗。孝女拿酒泡過的青松葉各插數根在麻帕上。東巴便念除牲品穢氣與宰殺規矩經書,各屠手動刀殺羊,剖肚先取出腰子,火燒後放入碗中,放上開水鹽末,由親孝女端到正房火塘下方,請徐多除穢,便跟著徐多,女婿及兒女由大而小跟在後面,將腰子湯哭擺在靈前。孝子哭道:“我的好父(母)親,你的孝女捧著腰子湯送到你面前,請你吃點腰子肉,喝一口腰子湯。”徐多點孝女名交咐死者,在祭酒碗里加添孝女的酒。孝女磕罷頭,請東巴燃燈。用的銅盤燈盞、燈油自帶,有幾個人放幾根燈芯,擺在供桌上,並擺上給東巴的燃燈費大米一篩,每個孝女均高級麻布四丈,錢一塊,酒一碗。東巴燃燈,搖板鈴、法杖、敲鑼打鼓,親孝女及家眷跪在東巴跟前,每人拿一炷香,捏一把米。東巴將所有響器敲打三次,唱《燃燈》經。敲打響器聲和唱調要和諧。

徐多交咐死者:

“你的孝女給你燃燈來了,夜裡請用燈照亮你前進的路,白天請用燈尋找你的祖先。紅紅的燈火像夜裡的火把,燦爛的燈光像夜裡的星星,請你捧著金黃色的燈盞,大著膽子,不畏仇敵,踏穩腳步去見祖先。”

東巴端燈向五方抬一抬,意為向五方大神獻燈,請他們鎮壓各方鬼魔,以求死者的亡靈順利去祖先那兒,家神回到家中,生者安健。東巴抓一把米撒在跪著的孝女們上,便誦《求福澤》經。然後,在院壩中連桌擺上桌子、板凳,孝女們將自家帶來的米餌塊、麥餌塊、梨子、黃果、雜糖(男九種九樣,女七種七樣)擺在桌上。請東巴、親戚長輩、執事者坐上席。其他幫手、親戚坐下席,孝男孝女不能入席,在靈前擺桌就食。請茶後請酒,請酒時,親生孝女和女婿向靈堂站在下席向所有人磕頭致謝。

(三)跳仁忍

人死後第一天天黑時,就跳仁美(ʐe˨˩̩ʐe˧ dzo˨˩̩ts'o˧)在院壩中燒一堆柴火,孝子請眾人:“請大夥跳一下仁忍,謝謝了。”大夥便團轉圍著火堆。等於請兩位領唱者說:“麻煩你倆給我的父(母)親送一下亡靈。”同時請求在場的所有人。司酒向兩位領唱者敬酒,然後向所有人。領唱者一個在圍圈左邊,一個在圍圈右邊,大夥不分男女手拉手,緩步邊走邊唱。左邊領唱者洪亮地唱一句“喂,仁,忍”,其他男人跟隨唱一句,女人同時發出明快的襯音唱調,男音和女聲要和諧。接著右邊領唱者唱一句,其他如前跟隨唱之。領唱者輪流領唱,跟隨者每句重複三次,女聲襯音反覆和之。死男唱九回,死女唱七回後,便舞手跳腳三次。起跳時,領唱的要大聲說:“市哈哈,不跳不有勁,越跳越有勁,不路不壓鬼,跳了就壓鬼,市(來吧)!大夥來跳吧!”大夥便跳起來。

【和即貴講述 牛耕勤整理】納西喪葬古俗——開喪

大東建新村葬禮上的納西族“熱美蹉” 張桂華 提供圖


當晚稱為組織跳仁忍的人群(仁忍化共),唱詞主要以死者的生平為內容。

一方唱:“今夜對方的歌手要唱什麼歌子?”

對方答唱:“今夜要唱的歌是:人間去世了一位白頭老翁,生老病死人人有,死了要弔喪,要唱祭奠的歌子。金貴的兄長(稱呼對方領唱者),如你來唱仁忍歌,就來唱去世老人出生的天干地支。”

接著答問死者出生的真實屬相和干支,死者母親在八卦圖的何方出生死者,死者母親何年出生死者。死者得了多少壽歲,配偶在世與否。如果配偶先去世,一人便答唱:“今天去世的死者喲,變一隻白鶴,飛息在雲彩裡了,變一隻紅虎,縱息在高嶺上了,變一隻白鹿,奔息在雪山茂林中了,變一隻野鴨,飛息在海子裡了。死者喲,變成了崇高的祖先。他身戴鎧甲,手持利劍去祖先那兒,去開辭新的天地。”

如果配偶先後去世便答唱:“前去的白鶴飛到雲彩裡後,今天他的伴侶也跟著到雲彩裡了;前去的紅虎縱到高嶺上後,今天他的伴侶跟著他奔到高嶺裡了……他那親愛的伴侶頸掛墨玉串珠,身穿美麗的衣裳跟著丈夫去了,去幫他開闢新天地 一起重建新家園。死者的情況我已對你說了,請你說說我疏漏的一切。”

一方答唱:“金貴的兄長,你完美地訴說了死者的一切,但美中不足有三點:

他倆在世的時候,他倆成親做一家,像老鷹和鷂鷹相依相伴,壓倒了善飛的禽類,像紅虎和花豹親密無間,壓倒一切勇猛的獸類,像野犛牛和野犏牛相親相愛,威懾著有蹄的獸類。恩愛的夫妻,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贏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耕種的田地,不見歉收的年頭,家裡的生活,不見貧寒的日子,秋收白生生的麥子,麥面做吃油炸粑粑,麥粒舂吃麥餌塊。夏收金黃黃的稻穀,炒熟糯米做點心,米舂餌塊做便飯。家中的羊子滿山坡,秋剪羊毛冬紡線,春天織成氆氌衣,夏天擀成羊毛氈,家中的黃牛遍山林,秋擠牛奶做酥油,夏擠羊奶做乳餅,口渴就喝鮮奶水、養下十子建造了十個院落,養下十女開闢了十個天地,不愁沒人繼承父親的事業,不愁沒人操持家中的事情。金貴的兄長,不足的三點我已說完。但死者在村與鄰之間,親戚與朋友之間的關係,你一定很清楚,請你說一說。”

一方答唱:“你充實了我的遺漏之處,讓我說一下死者在寨鄰之間,親友之間的為人,死者在世的時候,與村鄰和氣一團,從沒豎過一個敵人,尊敬親戚朋友,笑臉終日伴隨著他,熱心幫助別人做事,熱情款待遠方來的客人。與九十白人來往,沒有嫉妒和埋怨,與七十納人來往,沒有欺負和仇恨,他的朋友遍天下,兒女出門不用帶盤纏,談笑風生度過了一世,歡歌唱誦度過了一生。……如要把死者一生說完,一年三百六十天也道不盡。今夜的這個時候,像剪子剪羊毛,跳仁忍的大夥先散了吧。像靠在腦後的山羊犄角,我也要靠一邊去了。”

在跳仁忍的時候,孝男在靈前燒小堆柴火,由堂兄弟陪同睡在火旁守靈。正房火塘邊上首床位不能空缺無人。寨里老者便坐在火塘邊喝酒評論仁忍唱詞。稱作壓床。大小東巴燒小堆火坐在設有東巴祭臺的正房走廊處。跳仁忍的直跳到昱日天亮。

(四)喊醒亡靈

雞叫時,已出嫁的親生孝女跪在靈前,將一扁鼓放在面前敲擊三聲後,邊哭邊訴邊敲鼓,喊醒死者亡靈(æ˨˩̩tɕy˨˩̩ts’l˨˩̩i˥si˧):

“盤神住的坡上,盤的公雞叫了,不是一隻,成雙成對地叫了。禪神住的坡上,禪的公鳴叫了,不是一隻,成雙成對地叫了。高、吾、俄、恆、董、塞眾神的公雞叫了,到處是雞叫聲,大神住的天上,神的公雞在叫。熱鬧的村寨裡,村寨的公雞也在叫,我們的家裡,父(母)親養下的雄雞,已經叫了三遍。

賢能的父(母)親呵,你活在世上時,雞還未叫你就從火塘邊起來了,今天早晨,你就從棺材裡起來吧!雄雞在叫,滿天的星斗都失去了光芒,滿地落下了寒霜,大地的綠草全都枯萎了。

太陽冒山了,金光塗抹在山尖上,天空飄起了雪白的雲彩,白鶴在雲間翱翔,高山上的紅虎和花豹在歡躍,青山裡的山騾在嘶鳴,雪山松林裡的鹿子和獐子在奔跑;灌木叢裡的錦雞和雀鳥也在飛翔,海子裡的魚和獺也在追逐,……父親啊!請你起來吧!你的無能兒女長大成人後,像養大的公羊進山不歸,像養大的肥豬入箐不回,女兒七月三十日出嫁後,和你們的距離隔遠了。你生養的女兒,像一股風,吹到山那邊,就被山林擋住;像一股流泉,流到外地水塘就不能淌回來。

在爹孃嫁給的那家,那個熱鬧的寨子裡,女兒建造了一個美好的家庭。如果不這樣做,不僅女兒的臉上無光,也辱沒了父母的名聲。在親朋成群的寨子裡,女兒不僅做好了人,力爭做得更出色,在女兒自己家裡,一年祭了三次祖,卻沒有同你們相聚。春祭我煮豬頭,夏祭殺大騸羊,冬祭殺大肥豬,寨頭住著千家,千家都邀親戚,寨尾住著百戶,百家都請朋友,多麼喜氣洋洋!唯有爹孃和我,遠隔千山萬水。到了新年,送不上一點好吃的;到了新月,送不上半點可喝的。雞叫聲迎來新的黎明,該洗臉了,不能把水捧到你們面前、艱難的人生呵,你們在世時就這樣過去了,而今躺在棺材裡,我雙手捧著一盆洗臉水端到你的面前,父親呵!請你起來洗臉吧!我雙手捧著粗糙的早點,送到的面前,請你用一點淡飯,請你喝一口粗茶,你活著的時候,一年祭三次祖,我應該來三次,可一次也沒到,你不會吃喝的今天,好象我這假殷勤,定會使你不高興,我也實在過意不去,有多少對不起你的地方,只願你像生前對待我,饒恕我所有的不周到。”

孝女端一銅盆水擺在靈前:“父(母)親,請你洗一下臉,”把煮在小陶罐裡的茶水倒在茶盅裡:“請你喝一盅茶水。”擺上親孝女帶來的早點:煎米、麥餌塊、煎糯面粑粑、炒麵等數盤及雜糖數盤:“請吃一點早點。”跪地磕頭。

然後割切一半各親孝女的犧牲羊的胸骨肉煮在鍋裡。熟後每人舀一碗羊肉湯( nɯ˨˩̩by˧ho˧)擺在火塘下方,徐多拿蒿草除穢後,孝女哭端到靈前,等徐多交付給死者,便給東巴及各位請吃羊肉湯。又把親孝女帶來的菜蔬交給廚師。廚師就做孝女待客的飯菜——人死後第二天的午飯。每隻羊子的左肩胛肉要完整煮在鍋裡

(五)解除病痛

徐多燒一瓦羊骨放在靈前桌下,並放一碗苦蕎爆花和稻穀爆花。一把五色綢條拖須及那截裝有牛羊奶藥水的葫蘆擺在桌上。東巴在靈前拿起拖須喝酒經書《拖須的由來》,孝子扛一把斧頭跪在靈前。東巴誦道:

“如果不用拖須擦除死者亡靈身上的病痛,亡靈就不會安寧,死了雖不會復生,病痛卻可以用拖須解除,先說說拖須的由來:

很早很早以前,上方的拉薩白腳坡下,住著一個養蠶的藏族姑娘,下方的熱帶地方,住著一個養蠶的白族姑娘,中央的人類繁衍之地,住著一個養蠶的納西姑娘。三個姑娘做一家,冬天用人體溫蠶卵,春天曬在院壩裡讓蠶出卵,夏季白蠶吐絲作繭了,秋季三個姑娘紡絲織綢,織出了九種色彩的綢子,白綢拿來做衣身,黃綢拿來做衣領,綠綢拿來做衣袖,黑綢拿來做衣襬,花綢做衣腰,紅綢做腰帶。五種綢條做了一把拖須。用拖須擦除死者所有的病痛,頭痛眼痛,身痛腰痛,心痛肺痛,肝痛腸痛,讓死者的亡魂安寧,今天,孝兒孝女把五色拖須釘在棺材上,這是因為,天上的子勞孟固給的父親去世時,高原上裡孟的父親去世時,他們的孝兒孝女,曾經把五色的拖須釘在棺材上,死者的福祿便賜給了他們的後代,繁衍了千千萬萬的子孫兒女,出現了千千萬萬長命富貴的人,所以我們要效法他,東巴我把這拖須獻給死者,並把它釘在棺材上,願他家繁衍後代,長命富貴!”

孝男舉起肩上斧頭,將拖須釘在棺縫上(男左女右)東巴誦賜福保佑生者之詞後,憑口誦《長壽藥的來歷》:

“從忍利恩和村紅褒白命,從天上成親下來的那天,帶來了所有的財物,卻沒有帶來長壽的藥物,趕來了所有的牲畜,卻沒有把身有良膽的動物趕來。駿馬四蹄爛了,也沒有藥物醫治。

綠地凋謝了一朵花兒,人間去世了一位善人,水溝裡乾涸得僅有一滴水珠,菜園裡絕跡了一支綠芽,火塘邊死去了一位受人尊敬的老人。

死者亡靈的病痛要用藥物醫治,頭痛用海螺,眼痛用苦楝子,牙痛用海貝,舌痛用鷹爪和絲綢,肺痛用巖上的蜂房,手痛用葛蒲和佛手,腳痛用鹿角,心痛用姜和奶荼水,把死者的一切病痛解除。”

徐多拿一根柏枝沾葫蘆裡的藥水從棺頭點到棺尾,來回三次說:“給你點了藥水後,身上的病全醫好了,願你身安魂寧,給飯會吃,給酒會喝,給衣會穿,給牛羊會牽,給騎馬會騎……”

(六)孝女祭奠

中午,已出嫁的親孝女每人在各自的竹篩裡裝上肉飯、筷子及一盞油燈。那支煮後的羊左肩肉也放在篩裡。除了穢氣,便由孝女端著,家裡大小和拿著插有一把尖刀的羊腿的廚師,端著一壺酒的司酒以及端著一簸箕熟飯的飯師跟隨後面。徐多端著一碗盛著各樣飯菜的祭食領頭走到靈前,邊走邊拋撒碗中食物,孝女哭跟在後,將所有的供品擺在供桌上,孝女跪地哭道:

“尊嚴(賢惠)的父(母)親呵:請你吃一口,請你喝一嘴。你生養我們多麼艱苦呵,肚裡懷了十月,背上背了三年。寒風刺骨的冬夜,你把自己的被子蓋在女兒身上,不讓女兒受涼,讓女兒暖烘入睡,自己卻凍得像冰塊。布穀鳥叫的時候,家裡正青黃不接,樹上沒有綠葉,箐裡沒有流泉,富家沒有口糧,窮女餓得皮包骨,米粒像海螺一樣珍貴,三天一頓飯呵,忍飢挨餓,你們也要給女兒吃,把女兒養育長大。大雨滂沱的夏天,雨水把你們淋得像青蛙,卻不讓一滴水落在女兒身上。

農活繁忙的秋月,母親起早去放牧,父親起早去收種,左邊拖著兒子,右邊拉著女兒,背上背一背,手裡牽一雙,趕著前面的牲畜,牽著後面的豬兒,耕牛在前頭走,馱馬在後面跟,弄得你們精疲力盡。

田裡的農活勝過他人,家中的糧食比別人豐收,飼養的牲畜勝過他人,圈裡的六畜比別人興旺,養的馬兒膘肥體壯,養的牛兒比別人有勁,你養育的兒子比別人成器,你教誨的女兒比別人乖巧。

賢能的父(母)親呵!一年三百天,一月三十日,你養育我們的恩情,點點滴滴鏤在我心裡,到女兒該出嫁時,你又為女兒擇訂良辰,在七月三十這個吉日裡,把女兒嫁給婆家。告別了養我的家,告別了火塘上面的家神,告別了五位灶神,告別了我的祖先,告別了祖父祖母,告別了生我養我的你們。爹孃的心拴著女兒,女兒的心掛著雙親,怎麼捨得離開你們吶?緊緊地拉著兄弟姐妹的手,依依地淚別家中老小,沉沉地邁過家中的門檻,走過院壩出家門,水一次又一次把臉洗滌。

嫁到人家後,流水就雖可以折回頭,女兒卻不能回家了,千山萬水隔看我們,使我們難得相見。直到你們去世的今天,才翻過高山,涉過大河,牽著白頭公綿羊,白腳騸山羊,白角騸公牛,揹著白穗大麥青棵、長穗稻穀釀的酒,大米、小米和高梁飯,供在你面前,賢能的父(母)親可!請你莫怨過去能吃能喝時不送來,請諒解出嫁女兒的苦衷吧!”

親孝女哭罷,請大夥吃她們的午飯。親戚便送弔喪禮物:三代親屬為祭糧九升,酒九碗,給喪家六升六碗,給已出嫁的親孝女三升三碗;三代以外為糧七升酒七碗,給喪家五升五碗,給親孝女兩升兩碗……分別交給親孝女庫房和喪家庫房。凡來祭奠的都要在靈前祭酒碗裡添酒、磕頭,徐多照例以各自的身份點名等。祭奠者都得吃親孝女做的那頓飯菜。

喪家準備宰殺犧牲品。喪家親宗族的人將各戶所送的大米、小麥合舂成米餌塊九條,麥餌塊九條,裝在竹籃裡,還有各家送的酒、糖果點心等均集中在一個長輩家中。兩個女人揹著竹籃,一男拿著酒、糖果等放在銅盤裡由小輩男女端著,一人在前頭鳴鑼開道,死者之下的人全都戴孝帕去喪家。孝男孝女出門跪在路下面向他們磕頭。親族人到喪家等宰殺犧牲品後再行禮。

(七)宰犧牲牛

大孝子扛著一把斧頭跪在靈前,喪家人由大而小每人拿一炷香跪在地上,廚師、屠手、幫手準備宰殺收拾犧牲品。一個幫手牽來那隻牛(不用牛,便羊),拴上無結麻繩,跨過所有孝男肩上放在棺頭。東巴頭戴羽帽誦《獻生品》(si˨˩̩miə˧fu˧)經書,可叫幫手東巴誦。然後憑口誦宰殺犧牲品的緣由:

“長著松衫林的高原上,裡孟父親去世開喪時,宰殺了山騾和馬鹿,作了犧牲品。在這遼闊的大地上,高勒父親去世開喪時,宰殺了白腳牛和白綿羊,作了犧牲品。死者的亡靈,就賜福保佑了後人。喪家是他們的後裔,也要宰殺牛羊作為犧牲品。”

東巴誦到此段時,徐多就把拴牛麻繩交付給死者。東巴拿法杖指牛,叫一聲:“緒哈哈”,孝子起來舉斧頭擊牛頭部。屠手動手殺牛。孝男孝女便哭訴心裡話,不免言外有言的耐人嚼味之詞。其他親戚就去勸慰他們。宰殺了的犧牲牛放在靈前,牛身上放一支青杜鵑枝,拴繩仍放在棺頭。東巴誦《犧牲品》(mu˨˩̩miə˧fu˧)經書,接著誦“開膛剖肚等規矩”( ts'ər˥ts'ər˧du˧du˧)書經。徐多拿杜鵑枝除穢:從牛頭到牛腳甩三下。除了穢氣便把杜鵑枝拿到大門外,用一石頭壓在樹枝上,便可剝牛皮,頭及四腳的皮不能剝,割一支後腿,三根完好排骨叫人收管,一支肩胛從拐骨砍斷,煮在鍋裡。胸骨、肝子、心肺、肚脾、牛皮叫人收管,其餘切煮下鍋,做當天晚飯。兩個牛腰子,一個切成若干片,每個孝兒分別做碗腰子湯供在靈前,另一個叫人收管。

孝子便在一個銅盤內放上麻油及所有孝子人均一根燈芯,再拿一個銅盤裝上大米,放一匹(二丈四尺)上好麻布,作為給東巴的燃燈經工費,都擺在供桌上。

(八)親族祭奠

這時,親宗族的人便可祭奠( le˥p'ɯ˧p’i˥)。麥餌塊及米餌塊、糖果等盤裝在竹篩裡,由死者下輩親族供在靈前,跪地哀哭:

“我們的血統大族中,有名聲的××去世了,我們作為你的下輩,捧著禮品來向你祭奠。蒼天不老時,天空像寶石一樣碧藍,天上的日月多麼明亮!蒼天一旦老了,天上佈滿了烏雲,日月被雲吞沒,星星被雲遮蓋。星星仿透了心,星星聚集一起,來祭奠蒼老的天宇。

大地不老時,大地像松石一樣翠綠,地上的萬物多麼美好!大地一旦老了,地上下滿了白雪,萬物被雪裹白,萬物被雪埋蓋。青草傷痛了心,青草聚集在一起,來祭奠蒼老的大地。

居那若倮山不老時,若倮山多麼巍峨!若倮山一旦老了,山體凸出肌骨,大山小山聚集在一起,來祭奠蒼老的若倮山。

含依巴達樹不老時,巴達樹多麼茂盛!巴達樹一旦老了,樹葉枯萎了,巴達樹兒枯倒了,大樹小樹聚集在一起,來祭奠蒼老的巴達樹。

鎮爭含魯美不老時,魯美石多麼峻拔!魯美石一旦老了,魯美石裂痕斑斑,大石小石聚集在一起,來祭奠蒼老的魯美石。

美麗達吉海不老時,達吉海多麼壯觀!達吉海一旦老了,海底乾涸龜裂,大水小水聚集在一起,來祭奠蒼老的達吉海。

不老山不老,不知大山會有蒼老的一天,只知大山青鬱郁。哪知冬天刮寒風,寒風摧得山枯黃,大山蒼老了。不老谷不老,不知山谷會有蒼老的一天,只知山谷草青青,哪知夏天發洪水,洪水衝得谷空空,山谷蒼老了。

雪山青松林,生長百年的松樹,若不颳大風,還可生千年。不說千年吧,也可長百年,哪知冬三月,颳起了黑風,大樹被推倒了。地上開鮮花,鮮花遍地開,鮮花開不敗,哪知冬來下寒霜,逼著花兒凋謝了。

天際白雲間,飛翔著的鶴鷹老了,鶴老尾羽脫落了,鷹老頭頂花白飛、老了的鶴鷹一起在白雲間消失,鶴鷹老去的這天,長翅的禽類聚集在一起,來祭奠去世的鶴鷹。白鶴去世了,白鶴的銀羽沒有帶去,白鶴把銀羽留給了後裔,後裔們把銀羽收集起來,做了一頂銀白的羽帽,後裔們戴上白羽帽,白鶴得千歲,後裔們延年益壽了。老鷹去世了,老鷹沒有把翅翎帶去,老鷹把翅翎作為福澤留給後裔,後裔們把鷹翎收集起來,做了一頂鷹翎帽。後裔們頭上一頂翎帽,不怕電閃雷鳴了。

終年積雪的高嶺上,老虎和豹子老了,虎老掉獠牙,豹老脫利爪,老了的虎豹消失在山嶺中,虎豹去世的這天,山嶺裡生爪的獸類們聚集在一起,來祭奠去世的虎豹。虎豹去世了,斑紋沒有帶去,虎豹的斑紋作為福澤留給了它們的後裔,後裔們穿戴著有斑紋的虎豹皮衣,身強膽壯,不畏暴風襲擊,不畏任何仇敵。……

盤人住的精肯坡上,盤人為了防老,積累了白銀儲蓄在白土洞裡,白土裡便有了銀子,盤人去世的時候,盤人的後裔聚集在一起,捧著銀子來祭奠去世的盤老,盤老的白銀作為福澤留給了後裔,盤人的後裔團結和睦。禪人住的楞京坡上,禪人為了防老,積累了黃金儲蓄在江邊巖洞裡,江邊便有了金子,禪人去世的時候,禪人的後裔聚集在一起,捧著金子來祭奠禪老。禪老的黃金作為福澤留給了後裔,禪人的後裔便出現了高尚的賢人。

兩位智者住在高巖上,智者為了防老,造就了白銀丈杆,量出了九天的寬度。兩位智者健在的時候,便把丈杆留給無識的人們,無識的人們虛心向智者求學,天下的人們便有了知識。兩位能者住在清水河上,能者為了防老,造就了黃金尺子,量出了七地的面積,能者健在的時候,便把尺子留給無能的人,無能的人便恭敬地向能者學習,能者便遍佈了大地。如再去開闢一個新的天地,也絲毫用不著膽怯。智者和能者去世的這天,大地上無知無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來祭奠己故的智者和能者。智者和能者離開了人間,他們的智慧化作福澤留給了後裔。後裔們成了無所不識,無所不會的能人。

你(死者)是一位有名氣的人,是我族中受人尊敬的長輩,在你活著的時候,在村寨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你教導族人道德為人,你指點族人行善施好,與高尚的賢能交結朋友,與善良的人家結親良緣。在每年的祭祀活動中,在佳節宴會上,你和我們一起同歡共樂,有酒共飲,有茶共喝,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百家燒著百塘火,百塘火焰一樣熱烈,千人懷揣千個心,千個心思一樣和好,教我們團結互助、齊心合力,高高的雪山想阻擋我們,也不能把我們阻擋,深深的江河想阻隔族人,也不能把我們阻隔。九山燃燒的大火,也燒不散我們,七谷氾濫的洪水,也衝不散我們,我們雖不跟他族結怨,但是,我們是無敵的宗族!誰人也妄想陷害我們!

在我們族人面前,沒有天災人禍,吃的糧食,不用擔心別人放毒。所有的人貧富均等,飽餓均勻,不論大小,冷暖一致,沒有相互的輕視,沒有善惡不分。如同成圈的犛牛角,合攏在一起,不像失去蜂王的巖蜂,四處散飛,不像馬尾織的羅篩,相離相隔,像絲線纏繞的線球,緊密團結,結為一體。

如今你離開我們。公明(竹)筷要用篾條捆綁,千根筷子如果沒有捆條就會散開。將散的筷子如何捆緊?你雖人死了,靈魂卻沒有死去,靈魂中的那顆心還活著,請你將你的心思告訴我們,請你把你那珍貴的言詞留給我們。願你保福保佑我們。”

全體族人向死者磕三個頭,徐多把族人帶來的食物供在靈前,照舊按輩份大小點名交咐死者及祖先。在院內擺上桌子,待客請來祭奠的人,八個為一桌入席就餐。司酒向每人碗裡倒完酒,徐多就說:“今天,喪家的父親去世了,他們的宗族帶來祭食點心,請席上的各位嘗一口族人的酒。”坐在上席的年歲最大的長輩立身左手舉起酒碗,右手中指沾碗中酒,在自己的後腦兩邊彈兩下,向席上的人說:“請嘗一口死者宗族人帶來的酒。”自己先喝一口,“這酒真可口美味啊,活人的靈魂定會早日回家,死者的亡靈定會順利走到上面,到上面時定會道出留給族人的三句吉祥話,族中定會出現三件喜事,還會寫出留給族人的三個字,族人定會得福祿。災難禍害與族人無緣,吉祥如意永伴族人,族中將會出現能言善語、智慧德賢的後代。”大夥雙手捧酒碗,高高舉過頭頂便可喝酒。

所有人吃罷族人帶來的食物,東巴頭戴羽帽,手持法杖、板鈴,站在靈前,幫手東巴們一齊敲鑼打鼓、吹響號角。孝男孝女孝媳、兄弟姐妹、女婿、侄兒侄女、孫子孫女、宗族下輩一人拿一炷香,捏一把米均跪靈前。把一匹上好的麻布放在供桌上作東巴的燃燈費。東巴發唸誦經聲,發音前搖板鈴三下,幫手東巴齊鳴一對號角,同時敲響鑼鼓,聲音要響亮、富有節奏。東巴領頭跳舞,小東巴跟著跳,邊跳邊唱,向四方求神賜威靈。

(九)燃燈

東巴跳畢,就吟唱《燃燈》經:

“樹氏的xx去世的今天,為了養兒防老,他的孝男××,孝女××等,點燃金燈銀燈、松石燈、墨玉燈獻給死者。

很古的時候,天的父親死了,九個天兒做了孝子,七個天女做了孝女,鎮爭含奔崩做了弔喪開路的祭司東巴。他點燃黃金燈,獻給了死去的天父。請聽我說說黃金燈的來歷:

七個天女拿著金桶銀桶,擠來了可套拉奔的奶汁,擠來了季用可班的奶汁,在金奶槽和銀奶槽裡積蓄,在金油桶和銀油桶裡抽打,打出了金黃奶油和銀白奶油,用金笊籬和銀笊籬過濾,濾出了金黃酥油和銀白酥油。套尤拉嫫在金盆和銀盆裡揉啊揉,做出金黃的酥油餅和銀白的酥油餅。

酥油餅積蓄了千百個,套尤拉嫫拿給七位天女,天女把酥油放進金燈銀燈裡,把千百盞明燈遞給了天兒,天兒把油燈放在供桌上,燈光照亮了天父的亡靈,東巴鎮爭含奔崩,把燈掛在金杆和銀杆的龍尾上,龍尾甩動著金燈銀燈,燈光照亮了十八層天堂,天父的亡靈隨著燈光到了天堂裡,他的亡靈平安寧靜了。高遠的天空閃耀著萬萬千千的星光,天兒天女繁衍了千千萬萬的後代。

人生大地上,高勒父親去世的那天,九個吉兒做了孝子,七個吉女做了孝女,精恩什羅做了弔喪開路的祭司東巴,舉行了燃燈儀式。不知道燃燈的原因,就先說說它的緣由:

俄美高勒趣驅使著一頭高大的耕牛,開出了三塊荒地,在那三塊荒地裡,俄用俄都命散下了大麻籽,地裡長出了千百株大麻。剝來麻皮捻成了燈芯,採來麻籽榨成燈油。七個吉命燃了燈盞,拿給九個吉兒,吉兒把燈擺在靈前供桌上,精恩什羅把燈獻給死者,燈光照亮了高勒父親的亡靈。什羅把千百盞燈掛在松杆龍尾上,龍尾甩動著明燈,燈光照亮了天上的神界,高勒父親的亡靈順利地送到了天上。吉家的兒女萬事如意,地上的草兒長得綠綠油油,山上的樹木長得鬱鬱蔥蔥。

這家喪家是高勒趣的後裔,在父親去世的今天,孝兒孝女們依照古老的規矩,點燃了金燈銀燈,松石燈和墨玉燈。”

孝子接過孝女捧來的明燈放在供桌上,獻給父親的亡靈和早先去世的祖先,請祖先們心滿意足。徐多將獻者一一交咐死者,並說是來報答死者的養育之情的。東巴繼續誦《燃燈》經後段,並向天界的思巴扣拉、米趁米給、日肯奪居、納布替列等三十三位大神獻燈。東巴點一神名時,左腳向後蹬一下,往前點一下頭,下跪的人跟著點一下頭,每人往上撒數粒米。幫手東巴敲擊鑼鼓等法器,擊聲由緩輕而忽重,重複數十次。徐多捧燈獻給死者亡靈,口誦:

“燈光照亮了三十三位大神住的神界了,死者的亡靈已送到英古窩格,窩咒替裡等大神住的生而不死的地方,送到獅子不會老的地方,送到大鵬不會生病的地方,送到青龍不會啞嗓的地方。……你老人家去世以後,你的亡靈變成了蛇,蛇又變成了祖先。你點著明亮的燈,讓燈光照耀著前進的路程,跟著祖先去吧,願祖先喜歡滿意,願喪家住的天下群星閃亮,地上青草繁茂,莊稼豐收,牲畜興旺!”

(十)求福澤

做完燃燈儀式,東巴誦《賜福澤》經:

“父親的亡靈天一般高大地送上去了,母親的亡靈地一般寬厚地送上去了,願滿天的星斗,滿地的青草,化作福澤賜予後人。

死者的亡靈呵,若倮山一般巍峨地送上去了,達吉海一般壯觀地送上去了,願連綿的崇山,浩瀚的海水,化作福澤賜予後人。

死者的亡靈呵,紅腳的白鷳鳥一樣吉祥地送上去了,綠玉色的布穀鳥一樣如意地送上去了,願永不褪色的紅腳,願報春的聲音,化著福澤賜予後人。

死者的亡靈呵,你可帶去祭獻給你的犧牲品,請莫牽去活著的牲畜,願牲畜和畜神永不分離,願興旺的牲畜滿山遍野。你可帶去所有煮過的熟品,請莫帶去沒有煮過的食糧,願五穀和穀神化作福澤賜予後人,願豐收的五穀堆滿九倉十庫!

你可帶走九座山坡,請莫帶走山的福澤。你可領去九條河,請莫領去水的福澤,我的父親是善唱的歌手,我是能誦經的東巴,我把法杖向外舞三次,殺過牲品的手甩三次,託牛尾和羊毛氈甩三次,把所有的福澤招引到喪家,讓福澤變為永不枯萎的九棵綠樹,永不風化的九個堅石,永不枯竭的九條清泉,讓喪家永賜福祿!……

願燈芯開千花,喪家的後人長命得千歲,願燈芯開百花,開喪的祭司東巴長命百歲,願東巴吟誦的妙語,變成樁樁好事,卜師卜卦準確無誤,喪家富貴長壽!願住在繁榮寨的男人更加繁榮,住在偏遠寨的女人得到昌盛!”

東巴把福澤酒拿給徐多,徐多遞給孝男孝女嘗一口,孝男孝女磕個頭便可起來,泡在酒碗裡的青柏枝便插在大孝子的孝帽上。


三、弔喪

(一)招回亡靈

大小東巴在他們的祭臺前唸誦《窩子》經上卷,喪家應在盤裡裝上瓜子及水果、糖食等擺給東巴,並給每位東巴一碗酒。東巴圍著火堆,稱“本化米尼共”(意為誦經的東巴以火堆為場所)。徐多燒一瓦山羊、綿羊及豬的碎骨粉,做一碗苦蕎爆花供在靈前,以燒羊骨等羶味及苦蕎爆花送給猛厄。一截麻稈及一個葫蘆同放在靈前,東巴搖動三下法杖、板鈴,再次誦《猛厄緒》經書,隨著東巴唸誦通,徐多照舊把羊角和豬油燒在燒骨瓦里。搗破雞蛋,塗在麻稈和葫蘆上,剩餘的燒在燒骨瓦里。

東巴唸經至還猛厄債的段落時誦:“死者去祖先那兒的今天,送給亡靈的犧品,騎的冥馬,吃的食物,穿的壽衣等會被猛厄搶劫,因此要還猛厄的債,還了債還來作祟就殺死它們!”徐多手持長刀砍斷麻桿、葫蘆。東巴用法杖戳之。東巴誦:“猛厄的殘魂還會糾纏死者亡靈。”徐多便用刀割斷拴在棺材上的那根麻皮,纏繞在砍斷了的麻稈葫蘆上,以示解除了猛厄魂。徐多收拾燒骨瓦及砍斷的麻桿等物丟到大門外送祖的路下方。東巴誦:

“在住著千家的熱鬧村寨裡,沒有猛厄住的村寨,在燒著萬家塘火的房屋裡,沒有猛厄住的房屋,在萬眼能看到的地方,沒有猛厄的立足之地!猛厄從喪家滾出去!”

東巴舞著法杖、搖著板鈴走出大門(以示攆出猛厄鬼),口誦:

“九個天男和七個地女,拿著大木做的巨弓,拿著犁尖大的箭簇,帶著能抓馬鹿的老鷹,領著能撲紅虎的獵狗,把猛厄趕出去:就像大天壓小云,大地壓小草,若倮山壓小山……猛厄的輩數沒有東巴的輩數大,輩數最大的東巴未壓區區猛厄,禍患鬼的輩數沒有長老大,輩數最大的長老鎮壓小小禍患鬼!”

東巴接著誦《高勒招魂》經。竹篩裡放一盞麻油燈,祭酒、茶,祭飯、肉等各一碗,由大孝子端著走在前,徐多帶著一隻大公雞和一匹麻布及一碗苦蕎爆花跟在後面。兩人一起到大門外,朝火葬場方向招回先祖高勒趣的靈魂到家中,徐多要口誦:“高勒趣的父親俄高勒是在固吉河的上游去世的。

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俄高勒的魂魄棲息在斯吉河的下游,河水猛然氾濫,他受驚失了魂,兒子高勒趣用一隻母雞,招回了父親的魂魄。俄高勒的魂魄同兒子高勒趣來到一個坡上,坡上忽然颳起大風,翻起烏雲,墨黑的雲團吞沒了一切,大風折斷了一根青松枝,俄高勒的魂魄又一次受驚失落。高勒趣手拿那根折斷的青松枝,招回了父親的落魂,從下方爬到另一座坡上。又一陣呼啦大風過後,夾著冰雹的暴雨傾盆而下,暴雨折斷了一根松明枝,俄高勒的魂魄再次受驚失落。高勒趣手拿那根折斷的松明枝,又招回了父親的落魂,一路上俄高勒一次又一次受驚失魂,高勒趣不厭其煩地將父親的失魂招回。

高勒趣是個孝敬父母的好男兒,因此他繁衍了子孫後代,他生下四個能兒,一個成了樹氏,住在樹倍魯勒瓦,樹氏子孫興旺;一個成了葉氏,住在崩刷葉告老,葉氏兒女昌盛;一個成了梅氏,住在梅生套瓦盤,梅氏有福有祿;一個成了禾氏,住在魯哪禾米瓦,禾氏美滿幸福。美爭稀賀人是禾氏的後裔,丁斥古由人是葉氏的後裔,樹肯古歇人是樹氏的後裔,精肯美塞人是梅氏的後裔。

做喪事這家是高勒趣的兒子樹氏的後裔,賢能的父(母)親去世的今天,孝男孝女從四方招回死者的亡魂……”

孝子端著篩裡祭食,隨著徐多誦經的方向和地點舉一舉,徐多拿大公雞和麻布搖一搖,撒一把苦蕎爆花,以示死者的亡魂從外面招回家中。然後把篩裡祭食、大公雞等擱在棺頭。東巴便誦:“(死者)xx的亡魂招回來了,東巴我用五色拖須再次給你擦除汙穢,給你點上長壽不老的藥水,使你沒有病痛。”

徐多用五色拖須在棺上來回擦數次,東巴用青柏枝沾牛羊奶水點灑棺上:“願死者靈靜魂安!”東巴準備唸誦《窩子》經中卷,他頭戴羽帽,手持法杖、板鈴站在祭臺前,口誦:“死者……,你的孝男孝女要把你的亡靈送到祖先那兒去,送到三十三個大神住的神界,所以來請我主持弔喪儀式……”東巴又誦:“如果不把氆氌和綢子鋪在東巴我經過的路上,我是不能從泥路土道上來的。”孝子把一匹麻布從正房門鋪到祭臺前。東巴腳踏麻布走數步。東巴誦:“如果不把虎豹皮墊在座位上,東巴我是不能坐在篾席上的”孝子把羊毛氈放在東巴的座位上。東巴就坐在羊毛氈上。東巴誦:“斟給香美的頭酒,東巴才能念好經。斟給香美的濃茶,卜師才能卜好卦,”孝子捧一碗酒敬給東巴。東巴誦:“要給東巴金銀玉石等經工費。”徐多盤裡捧著錢(死男九文,女七文)擺在東巴面前。

幫手東巴誦《窩子》中卷經書。其主要內容為請東巴弔喪的原因。念至半本,另一幫手東巴接念《窩子》下卷。要念時,東巴喊徐多:“要念《窩子》下捲了,內容是趕除禍患和口舌是非鬼,要拿來抵千頭白犛牛的白苦蕎爆花,抵萬頭黑犛牛的炒黑苦蕎籽;拿來一把白柄長刀,做藥的一碗奶水,都擺在東巴面前。”唸經東巴誦:

“天上會降下來狠毒的口舌是非鬼,地上會闖來可惡的禍患鬼,千千萬萬的白犛牛和黑犛牛要送給它們。請雷神拿白柄長刀,把口舌是非鬼攆到天上鎮壓它們,請地震神拿起鋒利的鐮刀,把禍患鬼攆到地下鎮壓它們。在舉行弔喪儀式時,在人們吃喝時,在人們跳仁美時,不許它們來作怪鬧事!”

徐多向天地及院壩四周散苦蕎爆花,同時舞動長刀,意為償還鬼債和趕除它們。再點灑牛羊奶水,意為醫治爭鬥留下的創傷。東巴脫下羽帽,拿在手裡向天地、四方甩三次,右腳向天蹬三次,地下踩三次(意為趕除口舌是非和禍患鬼及鎮壓它們)後,唸誦《賜福澤》經,內容為東巴祖師舞法杖、甩羊毛氈、甩犛牛尾三次,將死者分散在雲彩、水裡的福澤招回家中,賜予孝男孝女。誦完經書,孝男孝女向東巴磕頭。

(二)供晚餐

傍晚喪家用煮過的牲品肉向死者供晚餐。供前,洗淨裝祭食的用具,有幾孝男拿幾個竹篩,裝上各種祭食、祭酒和油燈,大孝子必裝上一碗肉。孝女孝媳每人端一碗飯,都擱在正房火塘下方。廚師端著插有屠刀的犧牲品的左肩胛肉,司飯端一簸箕飯,上放一把勺子,一司酒端壇大麥黃酒,另一司酒端瓶白酒,都站在火塘下面。孝子、孝女、孝媳、女婿、侄兒侄女按內外親戚、輩分大小站在火塘下面,徐多發給每人一炷香後,用燒過的杜鵑枝清除祭食穢氣:“除了穢氣,廚師做的飯菜純淨了,東巴誦經的聲音洪亮了……”大孝子領頭,孝男各端一篩祭食,孝女端著那碗祭飯,按順序一個跟著一個哭腔哭調走出正房,將祭食及牛肩胛等擺在靈前供桌上。

大孝子跪在靈前,左右兩邊為他的次幼子,其他按順序在後。東巴搖板鈴敲鑼鼓三次,吹三聲號角,徐多站在供桌前,一個不漏地點名交咐死者等、添加碗裡祭酒,並說祝願言語。東巴再次敲響法器,把苦蕎爆花散向四周,並誦:“向死者供食時,猛鬼絕鬼會來搶食供品,所以要用苦蕎爆花抵黑白犛牛給它們吃。猛鬼和絕鬼再不要來作祟!”東巴對死者說:“已沒有猛鬼和絕鬼搶食了,請你安心的用飯吧。在棺材四周一邊撒爆蕎花一邊說:“寨前寨後,村頭村尾的親戚朋友中,有災年厄運的人的靈魂不要來這裡。”東巴持法杖在棺四周舞著跳著大聲說:“緒哈哈!”孝子便哀哭:

“能幹的父親,(賢惠母親),在你過去的這輩子裡,你從飼養一隻綿羊,發展到成群的羊子像雲彩飄滿牧場;從飼養一頭黃牛,發展到成群的牛兒像瑪瑙聚滿欄圈;從飼養一匹母馬,發展到成群的馬兒像繁星落滿壩子。為了子孫後代,父親為兒子創業,母親替女兒費心,飢餓時捨不得殺吃一隻牲畜,寒冷時捨不得買穿一件衣裳。你把財物積累了又積累,你把牲畜發展了又發展。寨前種的稻穀裝滿了房倉,寨後撒的麥子堆滿了屋樓。為兒女制下了所有的財物,自己卻吃盡了人間的苦頭,活在世上的時候,你就這樣磨難了一生。如今你衰老地去世了,再也不能和家人團聚,作為你生養的兒女們,為了報答你的養育之恩,保佑之恩,制產製業之恩,殺了一頭白角騸牛,直到天際亮出星斗,才來得及送到你面前。可吃不可吃,請你嘗一點,不能吃的話,請你看一眼,請賜福保佑我們!”

哭罷,每個孝男孝女由一安慰者挽去屋裡。

【和即貴講述 牛耕勤整理】納西喪葬古俗——開喪

(圖片由和秀成提供)


(三)供晚間點心

晚上東巴叫徐多把裝有各種糖果等一碗食物,作為死者亡靈帶給祖先的見面禮,擺在東巴祭臺上,幫手念《孟土窩汝》上卷。內容為不留戀生前的一切地跟著祖先去。誦經東巴誦到:“死者亡靈過了斯吉河之後,犛牛角和綿羊毛化作美德留給後人,”徐多拿一篩裝著犧牲牛的左角和尾巴、一匹麻布、一碗福澤酒、一團羊毛交給東巴說:“請你繼續唱誦經書吧。”幫手東巴接著誦《孟土窩汝》上卷。東巴舞動法杖,搖響杖上鈴鐺。

東巴準備給死者供晚間點心(k’ɯ˨˩̩ts’u˩̩ne˥ne˨˩̩ʂy˥)。他喊徐多道:“唔,徐多徐多,這時候。主條司東巴我要給死者供晚間點心了,把喪家的孝女孝媳都喊來,叫她們去正房裡。”孝女每人手拿一個竹簍放在火塘下方,竹簍均拴上一根麻布揹帶,簍裡裝上犧牲羊的一半胸骨肉、兩條瘦肉。孝媳蔞裡裝上犧牲牛的一半胸骨肉、兩條瘦肉。各人背在背上,手裡端著一碗裝著少許各樣食物的心,如沒有親生孝女,就叫親族侄女代替。準備就緒,徐多到祭臺前回東巴:

“唔,誦經的大東巴,孝女孝媳按你的旨意準備好了,請麻煩誦一下供晚間點心的經書,”徐多說罷,返回正房關上木門,候在門旁。孝女孝媳按大小列隊在徐多後面。

東巴身穿東巴服,手持法器站在正房門外,後面跟著拿著法器的幫手東巴。東巴舞三次法杖後,幫手東巴連擊三次法器。擊罷,東巴向屋裡喊三聲徐多,問:“今晚是弔喪死者的一個夜晚,孝女孝媳供不供報答養育之恩的點心?”徐多答:“請問大東巴,供上晚間點心會有什麼兆頭,不供又會有什麼兆頭?”東巴答:“如果供上點心,上面的祖先會滿意,下面的人會昌盛。死者去上面也會舒暢,喪家也會子孫興旺,豐衣足食,”徐多答:“如有這樣美好的兆頭,我們就一定給死者供點心,不過,請問要怎樣供呢?請你指教指教。”東巴答:“如要問供點心的規矩,請聽我說說它的由來:

很早以前,天父死後舉行了喪葬儀式,天兒天女做了孝男孝女,天女供了晚間點心,鎮爭含奔崩做了祭司東巴。殺了季用可拔天牛,美育可班天牛,殺了萬頭做牲品,煮了萬石星樣白亮的大米,做了萬件彩雲樣的綢緞壽衣,做了萬件給死者的喪葬禮品。雲白色的綢子做成背籃,背在每個天女的背上,取來季用可拔和美育可班的一半胸骨肉,放在籃裡送給死者,死者便作了去見祖先的禮品。天女手裡捧著點心,供給死者作晚間點心,結果,天上的星星更加明亮,天兒天女更加幸福。

住在達背丁斥厄的裡孟家裡父親去世時,裡孟家的兒女照天上的規矩舉行了喪禮,裡孟家也出現了樁樁吉祥的事。住在大地上的納西的祖先高勒趣去世時,他的兒子照裡孟的規矩舉行了喪禮,高勒家裡出現了樁樁如意的事。

這喪家是高勒趣的後裔,所以依照高勒家的規矩之後,也會出現美事。”

徐多說:“如是這樣,孝女孝媳就揹著禮品,捧著點心供給死者。”東巴問“喪家的孝女孝媳,是要按天上的規矩用萬數的禮品,或是要按裡孟家的規矩用千數的禮品,還是用高勒家的規矩用百數的物品舉行喪禮?”徐多答:“這家喪家沒有千數萬數的禮品,但要按他們的規矩行事。”東巴說:“只要喪家有虔誠的孝心,東巴我把一頭牲品頂著千百頭,一件壽衣頂做千萬件,一石糧食抵做千百石送給死者。你們就打開福祿門出來吧!”徐多開門,領著孝女孝媳出來。舉著法杖的東巴領著徐多等,唱誦《供點心》經書,繞靈板走三圈。繞靈時,孝女孝媳邊走邊向靈樞拋撒碗中點心。然後跪在靈前。東巴誦完《賜福澤》經,叫她們喝福澤酒。磕個頭便結束此儀式。

在孝女孝媳供點心的同時,幫手東巴在正房走廊的祭臺前,從小輩到中輩到上輩,念一位喪家祖先的名字,拋撒一點碗中點心。接著唸誦《孟土窩汝》經中卷。主要內容為安慰死者亡靈等。接念下卷。主要內容為關喪家死門。大夥用晚飯。

(四)跳仁忍

大夥用罷第二天晚飯,東巴穿戴整齊,持法杖領頭去組織跳仁忍群夥。五個男人手拉手跟著東巴,嗓子較好的一群女人牽接男人,隨後是女老少。東巴領唱仁忍,先發音:“哦一嗬一唔”,連唱三句“拉尤禾”。其他男人跟著東巴唱,女人唱襯詞。邊唱邊走。東巴接唱:

“你可帶去所有的供品,請莫帶去繁衍後代的福氣,你可帶去所有想的物品,請莫帶去能給人們興旺昌盛的福氣。神鳥大鵬啊,請你把死者的亡靈送到上面去,用你那有力的雙翼趕回那死者高尚的精神,贈給左邊的親戚,贈給右邊的朋友。......月明星稀的今夜,樹氏的××去世了,東巴我做了弔喪儀式的主祭司。在唸誦經書和唱仁忍的輓歌聲中,把死者亡靈送到了上面,不唱跳仁忍歌舞,死者的亡靈不能送上去,活人的靈魂也難回到家中,男人領跳的仁忍舞,舞譜有三個,女人和唱的仁忍調,調子有三個,大夥圍圈在一起,一同跳唱仁忍舞。”

東巴歌唱至此。

當晚的兩位領唱歌手各在一方開始唱。一方唱:

“今夜啊,喪家去世了父(母)親,親戚朋友和寨裡的男女,來祭弔這位老人,在喪家院壩裡,我領著大夥跳仁忍,口唱“喂仁忍”,舞手又蹈腳。用洪亮的歌聲,用強勁的舞姿,把惡魔踩壓下去,讓生死者的靈魂相分開,請大夥來唱跳仁忍。”

對方接唱:

“因為去世了一位老人,我翻越了九座高山來弔喪。但見唱跳仁忍的男男女女,我感奮地捲入了舞圈。像龍騰一般,我們舞動著雙手,像縱鹿一般,我們踩踏著舞步,像圍攏的羊群,我們跳成圓圈。像黃土摻在金子裡,我和大夥跳唱在一起。我沒有竹笛發百種音調的本領,肚裡沒有動人的詞句,不會唱出精彩的歌子,只能唱那穀糠樣粗糙的歌子,來陪大夥唱一個,請組織跳仁的領頭,像春蠶吐絲線,引出一條喜人的線兒。”

一方唱:

“我那親密無間的兄長,今夜啊,崎路擋不住牧羊人,山川隔不斷親友,不怕山高路遠,不怕樹深林密,一步一個腳印,來這裡弔喪,來這裡認親,來參加跳仁忍的群夥。我起勁地舞,你起勁地跳,我們的舞圈更加熱鬧,不跳不成仁忍舞,我們的舞群像江河滾騰,我們的歌聲山呼海嘯,我們的舞姿優美無比。男人的嗓音像咆哮的山風,女人的嗓音像蜜蜂飛鳴,和諧的歌聲震盪在天地之間。

最高的算是晶瑩的雪山,我們的舞步高過雪山,最寬的算是廣闊的達吉海,我們的舞圈寬過海子,我們放聲地高歌,我們縱情地舞蹈。

如果沒有同伴和鳴,雲中的白鶴就會清冷,如果沒有蛇皮二胡伴奏,悠揚的狐皮琴就會單調,如果獨牛開墾荒地,就不成其為犁田播種,如果無人應和,就不成其為跳唱仁忍,歌舞的場面也不會熱鬧異常。

金貴的兄長能和我對唱,今夜跳唱的仁忍群夥啊,就如俄右的火鐮,配對了餘可的火石,火石與火鐮撞擊出耀眼的火花,火花點燃了乾柴的火焰,燒起了一團大火,大火要燃成熊熊的烈焰,就得添加一根根乾柴。金貴的兄長你來添一根,我就加上兩三根,不燒就不燒,要燒就要紅半天。烈火熊熊燃燒了,請莫讓它熄滅了。”

接著對唱死者在八卦的何方,五行的哪行,什麼干支去世,以及對答死後進行的各種規矩儀式等。

(五)喊醒亡靈

當夜,孝男孝女在靈前圍坐火堆等待雞鳴。雞叫時“冬一冬一冬”敲三下扁鼓,由一善唱的孝男孝女唱一句喪歌,敲一聲鼓:

“生養我們的父(母)啊,此刻在我們家中,你餵養的雄雞報曉了……東方發白了,送來了陣陣晨風,太陽的金暉照耀在高原上,明亮了人們行走的道路,明亮了死者亡靈的去路……

在峻峭的山岩上,馬鹿和山騾晃動著銀角和金鬃,在蒼翠的松林裡,獐子和麂子搖顫著雙耳。在茂密的森林裡,老熊和野豬廝磨著獠牙。欲飛的蝴蝶扇動著雙翅,欲過溝的螞蟻扭動著腰肢,欲出征的寨裡好漢正佩戴鎧甲,欲出家的寨里美女正梳妝打扮……

父(母)親啊,請你起床吧,你那黑眼珠看不見的天地大亮了。你的兒女把不熱不涼的洗臉水,雙手捧在了你面前,你可能不怎麼願意起床,不過看在兒女面上洗把臉,起來時,你會覺著口乾舌燥,請你用碗中的清水漱漱口。父親啊,點上了一鍋你喜歡抽的煙,請你舒心地抽一鍋,倒上了一盅你喜歡喝的鹽茶,請你愉悅地喝一盅,擺上了你喜歡吃的各種早點,請你開心地吃一點。

喝下的荼水使你反胃了,你那拙手笨腳的兒女,也沒有把早點及時送給你,你可能心裡有些不愜意了,不過就當兒女不中用吧,兒女畢竟是你連眼的鼻子,連心的骨肉,你就不介意地吃一點……”

孝男孝女端一盆洗臉水,一碗清水,一條手巾放在靈前。然後放一鍋點燃的煙,一盅剛煨的茶。再擺上一篩裝著剛煎的餌塊、粑粑、豆腐片、粉皮以及一坨酥油等食物。供罷早點,便供上一碗雞肉湯,叫補達聘,意為給死者亡靈起程遠行前滋補身體後,在長途跋涉時有足夠的氣力。

接著,孝男孝女便請東巴起床,請他們在祭臺前喝茶用早點。東巴先將頭道茶水用手指沾酒,祭獻諸神靈後,方可用茶,老年人在正房火塘邊煨茶,並將頭道茶水用木調羹舀灑火塘上方的神臺、正房中柱、鐵三腳,祭獻家神及盤、禪、高、吾、俄、恆諸神、祖先。

等在喪家的人都用過早點,徐多叫廚師拿剩餘的犧牲品的一半胸骨肉和大米煮成稀飯(叫 ko˨˩̩ho˧bv˧da˨˩̩),孝子人均一碗供在靈前,並請所有人都吃一碗。


四、出殯

(一)解脫罪惡

吃罷肉稀飯,徐多叫親族人抬棺材放在院壩中的板凳上,棺朝大門,兩根木杆從門口搭在棺頭上,杆上鋪一塊麻布,再從大門至棺頭鋪上《神路圖》。若死大東巴,就要把《神路圖》整卷鋪開,一般人開卷至人間圖即可。圖頭置一個神臺:一張簸箕裝上祭糧(米或小麥).上立一張鐵鏵,鏵前點一油燈,置祭茶酒各一盅,插三炷香,燒一瓦天香。畫著大鵬神鳥和巴達神樹的圖案位置放一裝著小麥的木升,升裡插一根箭。箭頭向下,箭尾系紅黃藍白黑五色綢條,叫素里斯。一盞油燈,一個雞蛋及犧牲牛前腳同放升上。東巴念《神路圖》經至巴達神樹和大鵬鳥時,圖尾處插一根表示罪惡鬼的慄木樹枝,高約三尺,樹梢枝葉無損,留兩個枝丫。叫勒奏樹。樹旁燒一瓦豬骨、肉,放一根松木和一根慄木做的勾斯勾短(松表示男性罪惡鬼,慄為女性罪惡鬼),要做成有手腳(樹枝),長約一尺,刻劃眼嘴。同放一對炒麵做的面偶,叫島補島馬(意為男女性罪惡鬼像面偶),九個有五指手紋的麵糰(作為替生食物送給罪惡鬼),叫勞日故日。放九小坨燒牛肉,九小坨麥餌塊,四個給四方鬼王的面偶,叫好希多馬,放一頭插三面紙旗的面偶,叫勒奏多馬,一碗頂黑白犛牛的苦蕎爆花。一隻給勒奏鬼的山羊拴在勒奏樹上,旁放一把攆鬼竹籤和一把木籤。

徐多請東巴念《神路圖》(內容為死者亡靈以物贖罪後,解脫罪惡鬼,從罪惡鬼處接到人間,從人間送到大自然中,從大自然中送到天界)和《勒奏支》經書(內容為死者亡靈懺悔生前的一切不端行為,即罪惡)。東巴唸完《勒奏支》經,便殺那隻山羊,便把給罪惡鬼的食物全丟到朝火葬場的路上。便念《神路圖》經,邊念邊卷畫卷,唸到巴達樹和大鵬鳥時,就搗破雞蛋,以蛋汁塗抹那隻犧牲牛的前腳。意為給帶給死者亡靈的犧牲牛解除疲乏。接下念及圖中每一神名時,將油燈、糧升及箭稍擱在圖中神像上。唸誦完畢,就將《神路圖》和油燈、糧升等放在棺頭神臺上,示為已將亡靈送到天上。

孝男孝女及親屬下輩跪在靈前,請東巴老師念《賜福澤》經。

【和即貴講述 牛耕勤整理】納西喪葬古俗——開喪

三壩葬禮上的《神路圖》 和樹昆 提供圖


(二)生死訣別

東巴接唱《安鋪餘子命》經書。內容為種糧食的過程及做食品的來歷及加工方法。唱時,一碗作為生者訣別死者的悼念品——犧牲品的熟肝(叫補勒由土其,意為吃過由草後,綿羊的肝子特別甘美、滋補)擺在靈前供桌上。便準備供發靈祭食:兩張篩裡分別放上祭食、酒、油燈等,廚師端犧牲牛肩胛肉,司飯端半甑飯,司酒端一罈插有飲酒管的酒,戴孝者每人一柱香跪在火塘下面,待徐多除穢後,大孝子領頭把祭食供在靈前。

接著進行訣別儀式。孝男們在正房火塘下面,額頭上都用菸灰畫上“十”字,彎腰杵一根麻稈,由一同輩親族人攙扶。孝男的親舅持一把長刀在後壓陣。徐多關上房門,孝男等候門前。東巴在門外對裡面的徐多說:“此時此刻,死者要永遠離開你們,你們做不做生死訣別儀式呢?如果要做就要及時做。”徐多問東巴:“做訣別儀式對喪家有什麼好處?”東巴答:“做了儀式,死者就會滿意而去,他的一切美德將留給家裡,家裡的人就會健康長壽,一切如意。”徐多答:“如有這麼吉祥的事,我們就做訣別儀式。”東巴便說:“那就開門吧。”

徐多開門,孝男就出門從左(女為右)面繞靈柩三週後,折斷麻稈杵棍,親舅即趕他們到正房裡去。

(三)發靈

徐多叫四個死者親族下輩拴系扛棺木槓,兩根長槓拴棺兩邊,兩根短槓分別拴在前後兩頭。然後把那棵號粘樹豎在棺前,所有人捏一把炒麵圍在樹周圍,主人、親戚、寨里人及朋友等分內外三圈。順序將炒麵放入掛在號粘樹上的麻布袋裡。徐多便口誦:

“死者的亡靈去祖先那兒,要走很遠路程,要息宿很多地方。左邊的親戚、右邊的朋友,村寨裡的人們都帶給你炒麵。路上飢渴的時候,請你歇在有水的地方,拿出紅木碗舀一碗清水,拌著炒麵解除一路的飢渴。到了夜宿的路棧,請把號粘樹豎在那裡,安穩地躺在樹下。夜裡要是下起雨雪,樹兒會幫你遮擋,夜裡要是颳起寒風,樹兒會給你擋阻,若你睡上一夜美覺,翌日就會勁兒倍增。你將一路順風地去見祖先。”

三個幫手東巴一個拿著一杆矛頭紅綢旗,兩個持長刀跟隨左右兩邊,高聲喊叫:“稠,稠!”(意為驅逐阻擋死者亡靈去路的邪魔惡鬼)在前頭開路,大孝媳執一鬆明火把,拿著那隻陪屍雞在前面引路,大孝子左肩(死女為右肩)扛著那棵號粘樹跟在後,並把那碗插有筷子的祭飯裹上棕片,挎在左腋下,身旁由兩個外戚同輩攙著。孝男拿著死者生前所珍惜的用具,孫子孫女拿著死者用過的煙裝和煨茶器皿以及茶點,孝女拿著死者用過的鋪蓋衣服,都先後跟在後面。一個幫手拿著一瓢苦蕎爆花,一路拋撒。

棺材由四個死者親侄兒抬起,年長者在前,年幼者在後。喪家內親在棺左邊,外戚在棺右邊,都手扶扛槓作以訣別。東巴穿戴東巴服,持法器站在棺後。徐多喊:“起立,在喪家院壩起立,到祖先那兒去!”便可扛棺出發,跨過大門檻時,一個會做東巴的喪家親屬長輩拿一把鐵飯勺,勺內用炭火燒上柏枝、酥油、麵粉,灑少許茶酒,將勺在棺材上面掠過,口誦:

“帶走牲畜的時候,畜神不能跟著去,招回畜神的靈魂到家中。帶走五穀的時候,穀神不能跟著去,招回穀神的靈魂到家中。人要出去的時候,人的靈魂不能跟著去,招回活人的靈魂到家中。”

棺材便可扛去。會東巴的長者便到正房屋裡,將飯勺裡的柏枝等燒在火塘裡鐵三腳的上腳跟前。意為活人的靈魂招回家中。發靈後,火塘邊的床位不能有空,要請寨里老人坐在塘邊床上煨茶喝酒,叫壓床。

東巴跟隨棺材誦經:“此時此刻,生者與死者訣別了。死者從房內別離到院壩中,從院壩中離別到家門外……”棺材徑直向火葬場扛去,東巴到大門外的拉撒伍古崩(空地上),徐多把犧牲牛連皮帶頭和手腳擱在地上,頭朝火葬場,牛肚脾、一個腰子、三根排骨放在頭後,東巴在那兒誦《關死門》經。並接念《推脫罪惡》經。

【和即貴講述 牛耕勤整理】納西喪葬古俗——開喪

(圖片由和秀成提供)


(四)寄葬

親侄兒扛棺走一段路程,就換他人。到火葬場周圍的含當洛(含當洛的上臺為東巴死者寄葬之地,二臺為男死者寄葬之地,三臺為女死者寄葬之地),大孝媳執的松明火把,在早上便挖好的墓穴後面燒一堆火。那棵號粘樹掛著炒麵麻袋和那碗祭飯插立在墓穴前面。一個裝滿酒的瓶子,死者的煨茶器皿,火鐮火石火草、菸袋煙鍋、茶點都放在號粘樹下。墓穴裡放一麻油燈。一人砍一根青刺條站在穴旁。孝男孝女頭朝來路跪在穴前,棺材要跨過他們。手持矛頭紅旗和長刀的幫手東巴在前頭手舞足蹈,大聲叫喊:“緒哈哈!”

棺停墓穴左邊,拿刺條者從穴頭至穴尾來回甩數下說:“死者的靈樞從家裡送到了含當洛,要下葬了,所有厄運者的靈魂不要到這裡來!”棺材入穴後,孝子向九位在場的人要來新土,兜在孝服背部下襬上,便背朝墓穴移步將土從頭撒至棺尾。大夥便可蓋土。

蓋完土,兩根扛棺長槓齊放墓上,兩根短槓削尖一頭分別釘在墓的頭尾——待超度日挖墓火葬時,用其再拍材。幫手東巴道:“木樁釘上了,沒有錯誤地釘上了。”


五、結尾

開喪結束後孝女把死者生前所珍惜的用具作為福澤帶回家去。不帶回去的都燒在火堆裡,那隻陪屍雞即可焚化。凡到葬地的人,回去時每人都摘一枝蒿草,或青松枝,或杜鵑枝。孝男應扛回下葬用的鋤頭和其他工具(平素常間,勞動用的工具是不能扛肩進家門的)。到了半路上的橋邊或水溝旁,燒著除穢火堆的地方,就將摘來的蒿草等燒在火裡,然後都跨過火堆除穢,用溝水洗手洗臉。東巴便念《奏子命》。內容為除穢的來歷。便都到喪家吃犧牲牛肉做的發靈飯菜(ɯ˧ko˥ts'i˧do˧)。

飯後喪家給東巴犧牲牛的半個頭、肚、脾、一個腰子、三根排骨、一支後腿、肩胛肉,以及誦經時所給的麻布、錢等勞酬,送他們回家。

東巴回到自己的家裡,把喪家送的食物等先祭獻給東巴的祖先,再把那支後腿肉分成若干份給幫手東巴,那支肩胛肉及一匹麻布送給東巴老師。東巴還要在家中做樹米貢儀式。意為在給喪家做開喪儀式時,會有驚魂失魄的情況,為此,要招回被失落的魂魄,使東巴安靈定神。

送葬後的當晚,喪家要請另一東巴做井除吐儀式。意為趕除尚留在喪家的邪魔惡鬼。第二天早上,喪家給徐多一支已出嫁孝女的犧牲羊的一支肩胛肉和一支孝男的犧牲牛的肩胛肉,作為他的勞苦費。喪家大掃除後,也要做樹米貢儀式。凡來喪家幫助料理喪事的人和喪家的全體人員都要罷麻罷——每人額上擦一點酥油和麵粉做的聖油。意為安定了靈魂。已出嫁孝女就可返回自家。

逃夜

在人死三天以後的晚上,喪家老小都要逃離家中,到本村親屬家中過夜。傍晚,暫留家中的一位喪家長者和一位親族長輩,把家中的貓、狗、牲畜拴緊關好,正房門口到火塘邊全都打掃乾淨,弄熄火塘裡的火,鐵三腳上罩一張大簸箕,火塘邊下首床位,即靠房中柱地方放一碗冷水,一碗滿尖的炒大麥或炒青棵。竹篩裡裝上灶灰,從火塘邊邊篩邊退到屋門口,便關上正房門,門兩邊分別置兩塊草土餅,土餅上各插一根青刺條,高約三尺,蓋好水缸,兩人便離家去找家裡人投宿。喪家中便靜無一人,異常清冷。

第二天早晨,太陽冒山時,喪家人方能回家。到家後先開正房門,看看撒著灶灰的屋裡有無印痕,如果發現人手腳印,便說寨裡還會死人。如此這般,根據東巴卜書要分三個晚上進行。

至此,東巴原始宗教貫穿始終的古老的納西喪葬習俗算是告了一個段落(到十一月份,還要挖墓取棺到火葬場焚化後,請眾東巴進行超度)。無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都有其珍貴的研究價值。

【和即貴講述 牛耕勤整理】納西喪葬古俗——開喪

和即貴(1926~2002),原麗江縣鳴音鄉人,祖父是東巴,希望他能把東巴傳下去,因此他讀小學時,就堅持學東巴文。1984年被聘為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巴文化研究所東巴教師,釋讀了四百多本東巴經書。他到東巴文化室工作後,用東巴文寫了開喪儀式等許多材料,約17萬字,並主持重現東巴祭天儀式場面。1984年應邀到瑞士蘇黎世大學博物館參加東巴文化展覽開幕式。

牛耕勤,納西族,大專文化,1950年6月生於麗江大研古城,為清代納西族特獨立行詩人牛燾後裔,筆名四榮、老牛。在麗江特困大山中當知青和購銷店營業員、基層供銷社會計達15年,曾借調在東巴文化研究室翻譯東巴文學經典,記錄整理東巴祭祀儀式等。1980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出版有東巴系列小說集《神秘的東巴故事》、東巴文學經典譯著集《納西風俗東巴故事》、東巴主持的納西古俗集《神奇的納西東巴風情》、傳記文學集《名城麗江與中外名人》、地方掌故集《名城麗江舊話》和歷史文化專集《麗江古城話古今》《牛耕勤(小說)作品選集》等。從事地方文史工作30年,徵集編輯搶救出版《麗江文史資料》22輯(近300萬字)、《麗江文史資料全集》5大卷、文獻典籍《清代、民國納西族詩文集》4卷(為12位麗江先賢的詩文手抄孤本);搶救整理翻印《光緒麗江府志》(十一卷全本)、《民國麗江史志彙編》等。

【和即貴講述 牛耕勤整理】納西喪葬古俗——開喪


執行主編 和志菊

文稿來源 古城區政協《麗江文史資料全集》(三)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和即貴講述 牛耕勤整理】納西喪葬古俗——開喪

免責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與本號無關。

【和即貴講述 牛耕勤整理】納西喪葬古俗——開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