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簡史》讀摘(一)

1.幾千年來,人類共同面臨著三大問題:饑荒、瘟疫和戰爭

2.2010年,飢餓和營養不良合計奪走了約100萬人的生命,但肥胖卻讓300萬人喪命

3.“在第一幕中出現的槍,在第三幕中必然會發射”——契訶夫法則

4.歷史不會允許真空

5.畢竟,人類很少真正知足。……人類總是追求更好、更大、更美味。……接下來的月標很可能是長生不死、幸福快樂,以及化身為神。……我們現在希望把人類升級為神,讓智人化身為智神。

6.“有權享有生命”是人類最基本的價值。

7.“你得了死亡”。……想象一下,如果沒有死亡,世界就會變得沒有天堂、沒有地獄、也沒有輪迴,那麼基督教、伊斯蘭教教或印度教該如何自處?……衰老和死亡不過是許多特定問題的總和。

8.馬里斯說:“如果你今天問我,人是否有可能活到500歲,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9.“科學在一次一次的葬禮中進步。”

10.正是因為人們渴望永生不死,才能譜出“不朽”的交響曲,在戰爭中奮力爭取“永恆的榮耀”,甚至願意犧牲生命,希望自己的靈魂能“在天堂享受永恆的幸福”。

11.所謂至善就是“為最多人帶來最大的快樂”。

12.伊壁鳩魯說“快樂是件辛苦的差使”。

13.人要升級為神,有三條路徑可走:生物工程、半機械化工程、非有機生物工程

14.我們也可以說人類的新議題其實只有一個:獲得神性。……神性也將變得像現在的網絡世界一樣平凡無奇——我們早已習慣網絡世界,但其實它正是奇蹟中的奇蹟。

15.如果停止增長,經濟並不會溫和地平靜下來,而是會轟然崩塌。

16.治癒和進化並沒有明確的界限,醫學一開始幾乎總是要拯救那些低於正常下線的人,但同樣的工具和知識也能用來超越正常的上限。比如偉哥、整形外科手術。

17.主動做出決定,而不要等著被決定。

18.歷史就是充滿了重大錯誤。……追尋並不代表能夠得到。歷史常常是由過度放大的期望塑造的。

19.預測並不是預言。……知道的越多,能預測的反而越少。

20.知識如果不能改變行為,就沒有用處。但知識一旦改變了行為,本身立刻失去意義。……歷史的軌跡改變的越快,我們的知識也過時的越快。

21.科學的主要目的就是預測未來。

22.歷史研究過去不是為了重複過去,而是為了從中獲得解放。……“過去”從祖先的墳墓裡伸出冰冷的手,掐住我們的脖子,讓我們只能看向某個未來的方向。

23.人類與動物的關係,很可能就是未來超人類和人類的關係。

24.世界是由一連串的意外事件所創造的。

25.城堡入口處那片完美的草坪,就成了無人能造假的身份象徵。

26.人們只所以不願改變,是因為害怕未知。但歷史唯一不變的事實,就是一切都會改變。

《未來簡史》讀摘(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