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科研圈的研究生們最能幫助你的人,不是導師而是他們

對於剛進入學術領域的新人研究生來說,經歷 N 次“我是誰?我在哪?我該幹什麼?”的靈魂拷問是個大概率事件。誰能夠拯救這群迷途羔羊?或許你會說有問題就要找導師。不過,一項發表於PNAS 的研究卻告訴我們,研究生遇到各種實際問題時,最能幫上忙的人不是導師,而是他們……

初入科研圈的研究生們最能幫助你的人,不是導師而是他們

讀研拼的不是埋頭苦幹,而是全方面能力鍛鍊

“我應該閱讀哪些期刊論文?如何訂購耗材?為什麼提到何時能畢業的時候師兄師姐們都笑而不語?”想必這些問題對每個剛開始研究生學習的人來說都不陌生。

自然而然,導師會是你尋求幫助的第一人選。畢竟,你是因為看中了他們的博學、為你個人發展帶來的幫助、以及擁有的科研基金才選擇來到這間實驗室。而這正是多年來人們想當然的傳統學術譜系模型——師徒制:導師手把手傳授智慧,研究生接受智慧,直到導師評定該研究生已經具備獨自開展研究的能力才會放手。

《星球大戰》裡的尤達大師曾經說過:“他們從來都只有兩個人,一個不多,一個不少:一個師傅,一個徒弟。”在學術界,“二人法則”聽起來就像是導師與研究生兩個人每天形影不離地駐紮在實驗室起早貪黑地做實驗,窩在實驗室的角落補覺一樣。直到多年後,你終於掌握了導師傳授的全部實驗技能,而導師也終於能退居二線,欣慰地看著你鎮守他們寶貴的科研遺產……

現實生活可比《星球大戰》複雜得多。

首先,你的導師要指導的人太多了。博士後、博士、本科生、助理研究員、實驗技術員……這些人都需要你的導師來操心。因此尤達大師的話應該更準確地表達為:“他們從來都是四到二十個人:一個師傅和一群學歷各異的學徒,大多數人的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金(。”導師不僅不會沒日沒夜地手把手指導你,他們還會“輕易”地與你失聯好幾周。除非你的問題足夠重大,否則不要輕易地打擾你的導師。諸如 “我應該添加多少鎂?”這樣幼稚的問題就不要拿出來問了,但如果你問“如何撲救因添加過多鎂而引起的化學火災事故?”,這一定能得到回應。

其次,導師負責指導你,但他們不只負責指導你。導師的工作包括撰寫科研課題申請書、講授課程、監督實驗室工作、提交論文、出席會議並保持雙眉緊蹙。任何只花時間在指導學生上的導師都無法維持實驗室的長期運營。

結局就是,少有導師會親自上陣。想要觀摩導師做實驗可能是某種幻想,你的導師可能正在考慮把你移交給手邊的博士後。

所以,當導師無法指導你的時候,請抱緊以下大腿參考以下指導來源,拯救自己:

1、高年級博士生和博士後

“加多少微升的酶?離心機該調多少轉速合適?藥品從哪裡拿又該放到哪裡保存?”這些細枝末節卻又無比重要的瑣碎細節永遠離不開高年級博士生和博士後的手把手指導,師兄師姐可能會是你研究生階段叫得最多的名字。事實上,近期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項研究已經證明,博士後和高年級博士生帶給實驗室新人的幫助遠大於他們的導師!

在中國博士後的科研能力那是毋庸置疑的。出站後成為國家重要領域重要人才概率挺高的。

初入科研圈的研究生們最能幫助你的人,不是導師而是他們

重要人才博士後入選率

初入科研圈的研究生們最能幫助你的人,不是導師而是他們

博士後獲得國家科技獎比例

因此,初入科研圈的研究生師弟師妹們一定要多向師兄師姐們請教,站在巨人肩上才能看得遠。

來自猶他州立大學、弗吉尼亞大學夏洛茨維爾分校以及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的研究人員對來自美國 53 所大學的 336 名生物科學博士研究生(包括細胞和分子生物學、發育生物學、微生物學和遺傳學等專業方向)開展了為期 4 年的縱向研究,通過對參與者每年獨立寫作或發表的寫作樣本(可以來自論文手稿、資格考試、學位論文)盲審評分,追蹤並測量了他們的科研技能變化。

根據被追蹤對象的選題、文獻綜述、提出假設、實驗設計、數據分析等共 12 項能夠直接影響科研生涯發展潛力的技能測量數據,研究人員繪製出了他們的學術潛能變化曲線 (LGCs),並基於此將這些研究生劃分為高、中、低三個技能水平組。

初入科研圈的研究生們最能幫助你的人,不是導師而是他們

高、中、低技能發展潛力組四年間各項研究技能變化曲線

隨後,研究人員對 82 名參與者進行定性訪談,並收集研究生們與實驗室中有關人員的互動信息,希望瞭解他們在讀博的技能變化過程中接受的學術指導信息。

結果表明,導師的指導並不能很好地預測學生一年之內的技能增長變化。但是,在和博士後或高年級博士生一起進行組會研討後,這些研究生的潛能變化曲線會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

初入科研圈的研究生們最能幫助你的人,不是導師而是他們

四年間技能增長

與博士後和高年級學生的組會研討能夠顯著預測博士生在四年間的技能增長,而導師的指導與技能增長並不顯著相關。與此同時,訪談結果表明,48.8% 的參與者認為博士後是有價值的指導者,博士後能夠在實驗室提供實踐指導和專業的學術反饋,為研究生的研究生涯規劃樹立榜樣,還能提供個人情感上的支持。而學會指導學生也是博士後們在成為導師的路上必不可缺的技能(雖然該技能在他們成為導師後就被忽略了)。

因此,“二人法則”代表的“師徒制”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日漸擴增的實驗室研究工作,導師在實驗室中扮演的角色與學生的直接接觸將會越來越少,而鼓勵高年級博士生和博士後積極參與低年級學生的研究指導的“級聯導師制”逐漸體現出優勢,實驗室新人會在和高年級研究生或博士後的學術交流中得到更積極有效的技能發展。

當然,能幫上忙的不止是師兄師姐:

2、網絡資源

永遠別忽視信息技術時代帶給你的舒適!當你對研究心存疑惑,或是已經對追蹤導師的行跡而感到精疲力竭,或是因為社恐而不敢開口時,請不要擔心:高校數據庫、Google、baidu 也可以成為您的導師!

初入科研圈的研究生們最能幫助你的人,不是導師而是他們

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開放資源

3、助理研究員

這也是一個好的求助選項,他們每天在實驗室工作,對實驗室的情況瞭如指掌。好比圖書館的書籍整理老師,找書她肯定不走彎路,而且穩準快。他們可能與你的導師一樣有經驗,只是沒有令人羨慕的職稱和薪水。

初入科研圈的研究生們最能幫助你的人,不是導師而是他們

助理研究員職責

4、本科生

你可能還在自豪於自己“不恥下問”的謙遜品質,然而這些“初生牛犢”還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他們很可能會把你的問題轉變為無數個自己的問題,並接連不斷地向你發出挑戰。本科生裡面搞科研的有一群直博生,他們的能力遠遠比初入科研圈的研究生強,所以要多互相學習。

5、其他導師

向其他導師求助可能會讓你覺得是一種欺騙自己導師的行為,你總擔心有一天他們會偷偷向你的導師打小報告。然而,“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大膽去問吧,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被嚴詞拒絕,而最好的結果很可能是他們扔給你一筆科研經費讓你揮霍。

當你在讀研期間感到迷茫的時候,不要悲傷,不要害怕,微笑著面對它!試著向你導師以外的人尋求指導和幫助,尤其是你的博士後和高年級師兄師姐。學著建立一個可以尋求幫助的人際網絡,並學會用好它。說不定未來的某一天,你會發現你的導師正在遠處用欣賞的目光看著你,並準備給你加補助。

畢業了發文章了拿獎學金了,記得請師兄師姐們吃飯!

初入科研圈的研究生們最能幫助你的人,不是導師而是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