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江南》:全国美展上少见的传统国画

在全国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上,张迎春的国画作品《二月江南》入展。《二月江南》,展现的是江南水乡的风物,属于现实题材的画作,在茫茫的湖面上,一群鱼鹰(鸬鹚)在网箱上,有的振翅,有的伸颈,有的静止,还有几只水鸟在旁,画面生动和谐,让人一望便产生好感。

《二月江南》:全国美展上少见的传统国画

张迎春全国美展入展作品《二月江南》

鸬鹚,俗名鱼鹰,驯养后用来捕鱼,有着悠远的历史,“小桥流水人家,扁舟渔夫鱼鹰”,鸬鹚早已和渔家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作者在画面中并没有直接表现渔夫架舟驱鹰的劳作场面,而是巧妙地选取了闲晒的渔网和栖息的鸬鹚作为形象主体,通过对鸬鹚捕鱼归来后或亮翅啄羽,或闲卧顾盼的细致描绘,描摹出一幅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渔家小景。

《二月江南》:全国美展上少见的传统国画

张迎春画作

张迎春是苏州人,苏州为江南水乡,而且人文渊薮,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画家将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诉诸画笔,并将内心对家乡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传达给观众。这是绘画的魅力、艺术的魅力。但是,如果直白地将所见如实描绘出来,那么画作和照片便没有了区别。任何艺术品都应该有作者内心思想的参与,而不是将眼前所见直接合盘端出。

以此来看,张迎春的《二月江南》,是二月的江南,更是其心中二月的江南。

《二月江南》:全国美展上少见的传统国画

张迎春画作

以技术的角度来看,《二月江南》虚化留白的湖面、淡雅平静的色彩、稳定有序的构图都有效地突出了《二月江南》空灵隐春、和谐恬适的生活主题。从画面来看,形态生动,聚散有致,几只小型水鸟穿插其间。那些错综繁复的网线和竹竿搭建得很像鸟巢,让鹰鸟居之,情趣盎然。

画面黑白灰层次分明,点线面组织有序,对比强烈,让读者视线自觉聚焦在前景精彩部分,从主体鱼鹰婀娜多姿的形态之中体味造型艺术无穷的魅力。

《二月江南》:全国美展上少见的传统国画

张迎春画作

《二月江南》吸收了现代版画的构图、构成因素,具有水印木刻版画的艺术效果,与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拉开了距离,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网箱支架的横平竖直的结构,渔网斜向的网格,亦构成了画面的冲突,使得画面丰富耐看。

这幅作品最亮眼的还是敷色渲染,明亮清秀,与心目中的江南印象是吻合的。而且,在当代美展大多靠形象变形、铺色大胆的大形势下,这件作品在展厅肯定显得与众不同。只要与众不同,就会突出,万花丛中突然出现一抹绿色,绿色就会愈加清丽。

《二月江南》:全国美展上少见的传统国画

张迎春画作

当然,此作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画中小型水鸟的加入,消减了画面大气程度,有画蛇添足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