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戰“疫”中的邯鄲“男神”——訪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進個人永年區第一醫院護士長樑曉昌

本報訊(記者張紅軍 通訊員趙明)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文表彰的“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邯鄲市永年區第一醫院主管護士梁曉昌名列其中。

武漢戰“疫”中的邯鄲“男神”——訪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進個人永年區第一醫院護士長梁曉昌


2月4日,梁曉昌帶領著永年區第一醫院9名護理人員隨河北省醫療隊出征武漢。3月6日深夜,他接受了記者連線採訪。梁曉昌是一個不善言談且低調的人,話語溫文爾雅,有種細水長流的舒適感。

武漢戰“疫”中的邯鄲“男神”——訪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進個人永年區第一醫院護士長梁曉昌


他說:“我只是‘戰疫趙軍’普通一員,大家都很努力,很團結,很優秀,近40天的奮戰,我們都通過體力和意志的考驗,‘冀來之則安之’,相信脫下防護戰袍,陽光下自由呼吸的日子正向我們招手!”


使命:責任在肩 一馬當先

梁曉昌所在醫院是永年區發熱定點醫院,未出徵前,他已被安排首批進入隔離病房,2月4日凌晨突然援鄂通知。“治病救人是我們的使命,作為黨員的我自當一馬當先。”梁曉昌說,可能因為他長期戰鬥在一線,急診、內外科、重症監護都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成為隊長讓他倍感自豪。

一個手提袋,兩件衣服,他踏上了征程。出發前給愛人打了電話:“我帶隊出征武漢,家裡靠你了”。妻子回覆:“一定要做好防護,我們等你回家,放心!”

2月4日晚上21時,梁曉昌隨河北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5日培訓一天,晚上隨著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開啟,成為第一批進駐的護理人員,當時的防護物資還比較緊缺。作為一名男護士,現有防護服太小,頭部暴露在外是個危險信號,他用保鮮膜把自己裹成個粽子,呼吸都困難。

5日晚,瓢潑大雨,近200名確診患者進艙,有集中送治的、有自己開車來的,場面一度非常混亂。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環境、患者、各組之間聯絡人……一切都很陌生,全靠自己。拿起十二分的勁頭開始幹,接收患者、導引患者、安置患者、領取物品、巡查、記錄……累了個腰痠背痛,汗流浹背,回到駐地,心中陡升一陣恐懼感,“他們都是確診患者,有沒有做好防護?哪裡沒有檢查好會暴露?”“害怕”的念頭轉瞬被專業理智碾壓,第二天繼續投入戰鬥。

責任:專業的不僅僅是技術

隨著護理工作的循序開展,越來越多的患者從初始的情緒焦躁變得平緩,大家開始了說笑、認親。患者中有一名50多歲男患者,隨愛人定居武漢,籍貫是大名,看到防護服上邯鄲的字樣,他豎起了大拇指,談起了家鄉,患者有些哽咽。不能回家,能與家鄉人聊幾句家鄉話也是親切的。“我們在,你不用怕!”梁曉昌對他說。

武漢戰“疫”中的邯鄲“男神”——訪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進個人永年區第一醫院護士長梁曉昌


因過硬的業務素質,梁曉昌成為河北省第三、四批援鄂醫療隊護理隊長、臨時黨支部宣傳委員,成為135名護理人員的領隊;指揮部外調其每日同國家隊、各省隊長參加方艙醫院院務會。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

武漢戰“疫”中的邯鄲“男神”——訪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進個人永年區第一醫院護士長梁曉昌


梁曉昌向記者讀了一篇日誌:7:00 從駐地趕往方艙醫院,逐個檢查省隊進艙護理人員的院感防護工作是否到位、物資協調是否順暢、護理人員有無問題需要解決,給每名隊友加油。四萬名戰友在一起,我們必勝。

8:20 護理會議,各省隊隊長,國家隊指導人員就院感改進措施進行討論、交流、分析。每個字,每段話可能關乎隊友安危,不能有一點懈怠。

9:40 進艙工作,查看200餘名患者情緒以及艙內整體情況。方艙雖是輕症患者,但患者中或有重症或有病亡親屬,護士們要儘快充當患者親友的角色,多交流,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有患者會不停地呼喊護理人員,我守護在他們身邊,聊天、講外面的事情,給他們鼓勵、信心,最後患者微笑了。

12:00 駐地吃飯。

12:30 突發事件,就吸收黨員情況進行研討、綜合考量、推薦。

14:00 業務知識培訓會。正確脫穿防護服,測體溫、抽血、整理內務、記錄、輸液……護士的工作繁雜而重要,會上要把自己知道的小經驗、小竅門分享給同仁,讓他們一定做好防護。

16:00 院務會。參加人員為本地院領導以及進駐方艙醫院各省領隊,包含甘肅、廣西、江西、青海醫療隊,加上國家隊專家、教授等近20人討論院感流程優化、護理優化等。每位都有各自經驗創新,每天都對改進工作有啟發。

19:00 與隊員談心,瞭解是否有心理或身體問題需要排解。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護理,難免會有想家的,我告訴他們,大家現在就是戰士,你們是最棒的,更多人需要我們,使命完成,家人接我們回家。

21:00 向省衛健委領隊就當天院務會精神、隊員、患者概況進行彙報溝通。

22:00 支部會議,討論吸收黨員等情況。

23:00至凌晨2:00 完善患者病例單、回顧總結當天工作、謀劃第二天工作。


“每天都很充實,進倉工作達6小時,渾身溼透著作業很費勁,工作量可想而知,但最讓我牽掛的是全省135名護理人員的平安,必須把院感、防護做到位,進艙之前檢查、檢查、再檢查,每天叮囑大家不能有麻痺思想。”梁曉昌說,記得一次,隊友石曉波在進艙時口罩帶斷了,物資有限,馬上要去接班,但是決不能暴露,最後,她用同伴的卡子死死地卡住帶子才進艙工作;再者就是害怕他們生病,哪怕是一聲咳嗽都揪著我心,來時健健康康,回去必須完好無損,這是職責所在,也是忙碌的意義。

武漢戰“疫”中的邯鄲“男神”——訪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進個人永年區第一醫院護士長梁曉昌


激動:四大天團聚首 智能科技助力

“置身其中,你會為中國力量而激動。”梁曉昌說,全國一盤棋,醫學界的四大天團(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齊聚武漢,為所有醫護人員鼓足了無限勇氣。“我和杜彬、邱海波兩位醫學大咖共護一艙人讓我激動不已,他們都是在國家級醫學研討會、醫學著作上發表過作品的人,今天就站在我身邊。他們走到患者面前,嚴肅不失溫和的話語,讓那些原本情緒焦躁、著急轉出的患者變得平靜下來,認真地聽他們的叮囑,內心一股力量油然而生。

在這場人民戰“疫”中,少不了科技助力。遼寧隊隨隊帶來了價值千萬元的車載CT,大大減少患者的檢查時間;患者一掃二維碼就能看到自己的檢查結果、提醒檢查事項、對接醫護人員等;更神奇的是醫用機器人,只要患者帶上配對手環,一臺機器人把整個艙內人員的生命體徵全部監測到:指脈氧、體溫、心率、血壓等全部囊括,不僅省去了護理人員時間,更重要是做到了隨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徵。

自豪:關艙日 暖陽照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工作的穩步推進,方艙內600名患者已治癒出艙400餘人,梁曉昌他們負責的B艙迎來了關艙日,剩下患者被有序安排到A艙和C艙。他們出艙就是醫護人員最高興的事情。

“河北省獨立承擔著一個方艙,在武漢的一個多月裡,我們經歷過二十多度的暖陽,欣賞過初晨的美雪,見識過陰雨連綿,醫護人員和患者感情很深。”梁曉昌說,“感謝信日日都有,問候語天天刷屏,當導遊,看櫻花,吃熱乾麵的邀請太多了,滿艙懸掛的漫畫是患者送給醫護人員的,讓我們倍感自豪。我想說,你們出艙是我最高興看到的,你們出艙意味著我們也將迎來回家的曙光!”

對於此次獲得國家級榮譽,梁曉昌認為,這是國家衛健委對河北省援鄂醫療隊工作的肯定,是他職責所在,是團隊努力的成果,對於他自己的故事,並不願多談。“我只是認認真真在做工作、做好自己。等完成任務以後,我還會回到原來的崗位,繼續做好應該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