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與菜市--說說天利衚衕的前世今生丨衚衕李



在天主堂南胡同裡,有一個社區叫做長春市南關區全安街道天利南社區。這個社區名稱中的“天利”,起源於一條叫做“天利”的衚衕。

《孟子·公孫丑下》開篇,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利一詞,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濃縮。如此可以說天利衚衕之名,有中華文化典籍之根。也可以說提起天利衚衕這樣一個街巷名稱,便會順理成章想到《孟子》的名言。衚衕李感悟。

關於天利衚衕的記載,我們先看看1988年出版的《長春市南關區地名志》。天利衚衕,曾用名福來店衚衕,起止地點為東四道街至東三道街,長度224米,寬度7米。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長春市南關區地名志》附圖,天利衚衕局部】


福來店衚衕一說,來自於《長春縣誌·輿地志》。“福來店衚衕,今改為天利衚衕,南通三道街,北達四道街,與鎮守使署西衚衕斜對。”

依《長春市南關區地名志》記載,天利衚衕位於當時的南街街道辦事處轄區內,具體在大馬路東側的東三道街與東四道街之間,衚衕為南北走向並與大馬路走向基本一致。衚衕南頭隔東三道街與天樂衚衕相對;衚衕北頭隔東四道街與立法衚衕斜對。與天利衚衕相交匯的衚衕有天主堂南胡同與勝利衚衕。

那麼,天利衚衕有著怎樣的過往呢?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衚衕長春帶你探尋衚衕歷史




直觀地瞭解一條衚衕,還是從歷史地圖說起。

打開《長春歷史地圖集》,在“街路地圖”部分,很容易地可以找到天利衚衕。只不過,彼時的這條衚衕並不叫天利衚衕。

1907年長春街路全圖上,北大街(今大馬路)以東,東三道街與東四道街之間天利衚衕位置,標註的是北徐家衚衕,衚衕北口對過有西路道署,道署西側衚衕為列家衚衕。天主堂南胡同大馬路(北大街)至天利衚衕(北徐家衚衕)段在這張圖上標註為萬發胡同,天樂衚衕則標註為南徐家衚衕。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長春歷史地圖集》1907年街路全圖,天利衚衕局部】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長春歷史地圖集》1908年長春街路全圖,天利衚衕局部】


同樣的情形在1908年長春街路全圖上也有所體現。與1907年、1908年地圖不同的是1910年的地圖。

查1910年長春城廂區域全圖,天利衚衕北段標註為徐家衚衕,天利衚衕南段標註為菜市。徐家衚衕北口對過為道署,道署西側衚衕名稱標註為劉家衚衕。在徐家衚衕南口菜市對過的天樂衚衕處標註為萬德棧衚衕。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長春歷史地圖集》1910年長春城廂區域全圖,天利衚衕局部】


至此,在歷史地圖上的天利衚衕位置,並沒有看到福來店衚衕字樣。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歡迎繼續閱覽衚衕長春




1910年的天利衚衕南口菜市附近的東三道街道北,有一個明確的廟宇圖標並標註著“火神廟”三字。

《長春縣誌·人文志》記載“火神廟,在本城東三道街口。清道光二十八年,由會人醵資建祠宇三楹。”

《長春縣誌·輿地志》記載“東三道街…街口路北有火神廟,迆東為賣菜市,每至買菜時間,車載肩挑,路為之塞。”

2020年2月3日新華網《“火神”戰瘟神—火神山醫院10天落成記》報道,湖北,荊楚大地、雲澤之鄉。楚人,自視為火神祝融的後代。如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湖北武漢,僅用十天時間,建起火神山醫院,“火神”戰瘟神,增添了新的利器,開闢出新的戰場。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中華民族,肇始炎黃。傳說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首領的尊稱,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炎帝,以火德治天下,利用火為人類造福。中國先民最早供奉的火神為炎帝、燧人、祝融三位,即以炎帝為帝,以祝融為神,以燧人氏為先火。

有資料顯示,在全國各地都有火神祭祀的風俗,但因地區不同,歷史文化不同,對火神各有不同的認識和解釋,至於長春火神廟,有著怎樣的祭祀風俗,有待更多史料。據《東北年節》記載,舊時習俗視六月二十三為火神誕之日,這一天地方官要到火神廟致祭。火給人類帶來了光明與溫暖,也會帶來災害。人們敬火神,也懼怕火神,所以供祀火神也最為虔誠。

火神還有火正閼伯,火神回祿等傳說。回祿也被引申指火災。在《盛京時報》的早期寬城子社會新聞的報道中,提到哪裡遭受火災了,常說“又遭回祿”,也就是火神光顧之意。比如光緒三十三年三月十九日(1909年5月1日)第5版,東三省匯聞《回祿為災》長春四道街口路東長髮隆院內,本月十五日午後,碼子房不戒於火,延燒鋪戶二十餘家。該院房屋六十餘間盡成灰燼,零星貨物一概無存,云云。

《長春晚報》2019年3月18日一則回憶文章記錄了九臺頭道溝火神廟的往事,以資參考。

“早在清乾隆年間,王家祖上兄弟四人從山東萊州府闖關東來到東北,落腳九臺馬家崗子,建屋開荒。當時的九臺,黑土地上,草密林深,開荒種地,春種秋收,日子逐漸溫飽。不久一場無名天火將兄弟四人搭建的茅草屋燒成了灰燼。火災過後,無奈的兄弟四人又攜妻帶小南行,到今天的九臺頭道溝落腳。王姓兄弟四家,日子逐漸興旺起來後,想起昔日大火,心生敬畏,就商定要集資建一座火神廟。

“他們將廟址選在了屯東河西岸的峭壁高處,這裡濱水臨峰,頂部寬闊。廟宇很快建起來。當時的火神廟佔地約一垧多,廟門南開,門口石礅上立著旗杆挑著長條杏黃旗。廟四周用草泥築起圍牆。院內南北兩座灰瓦坯房。南棟房中間為正門,兩側為廟內道士及各類管事人員居住。北棟為廟宇正殿,供奉火神祝融。火神廟院內寬敞,設有幾處香爐,還有松柏古樹甬道等。廟外,廟門正南方的一處高地,矗立著一塊精緻的漢白玉石碑和一口鑄鐵大鐘。石碑高2米多,有長方形底座,面南而立,碑前後兩面鐫刻著文字,石碑眉頂處刻著顯赫的四個大字:萬古流芳。大鐵鐘是廟鍾,底口直徑在1.5米左右,被三根粗圓木呈三角形架在空中,每天早晚都有管事人敲鐘,報時辰。方圓十幾裡都能聽到鐘聲。建成後的火神廟香火很旺,逐漸成為頭道溝村的顯赫標誌。”

長春老城火神廟,有《長春縣誌》及《1910年長春城廂區域全圖》的相吻合記載,為我們描述了長春老城火神廟的過往。雖無更多史料,倒也是歷史存在,衚衕李認為。另外,還有1932年和1933年兩幅歷史地圖上所標註的火神廟,並不在縣誌記載的街路位置。不過,1933年“新京”街路全圖是迄今為止長春老城火神廟的終末記載。就是說在1933年之後的長春歷史地圖上,再也沒有火神廟的標註了。是不是說長春老城火神廟在1933年後消失了,還有待史料證實。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衚衕長春,致力於衚衕歷史延伸




天利衚衕南口,火神廟與菜市場共同構成了東三道街當年的繁盛景象。“東三道街…街口路北有火神廟,迆東為賣菜市,每至買菜時間,車載肩挑,路為之塞。”這個菜市場,是當時長春老城最大的菜市場。

中國歷史上通常意義下的城與市的發展變化關係一般是先有城後有市,隨後才是城中有市,進而城即市,最終以市圍城達到有市無城。

而長春老城與市的產生與發展關係呢,則是先有市而後有城,之後才是城中有市……衚衕李認為。

據記載,早在清嘉慶五年(1800年)長春廳設治於新立城之前的清嘉慶元年(1796年),寬城子伊通河邊即出現了第一個商業市場。(據《百年大馬路》)當1825年長春廳治所北遷至寬城子時候,寬城子早已比新立城更是農商雲集,店鋪林立了。到1865年長春廳修築長春老城城牆時候,還是動員了寬城子所有商民捐資修建的,可見彼時的寬城子商民比官府還要“有錢”,長春老城的市場商業發達,可見一斑。

三道街做為長春老城南北大街的分界點,具有老城中心的地理位置。西三道街以錢莊業為主,而東三道街就是蔬菜瓜果市場,彼時長春老城繁華之地。

據2017年5月8日《長春晚報》楊洪友先生文章介紹,為清理街道、保持衛生,清宣統三年(1911年)七月,長春警務長金其相“開展過一次類似於今天的取締馬路市場運動”,就是將當時長春最為繁盛的南北大街上“各街屠戶及在街出攤床者,盡行驅入田家院及各衚衕”。後來,他經長春知府同意,以長春三道街為分界線,三道街口以北,肉、菜攤床皆驅入田家大院,並命名為“常安市場”;三道街口以南的肉、菜攤床都驅逐到城隍廟院,並稱之為“永安市場”。實行這一措拖後,長春南北大街清潔乾淨了許多,但這兩個市場的存在時間並不長,後在商民的抵制中被取消。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微觀衚衕,宏觀長春




從1910年長春老城東三道街天利衚衕走出來,還是繼續通過歷史地圖來了解天利衚衕的歷史。

查《長春歷史地圖集》圖2-10長春各區轄境全圖(1914年),這是一幅當時的警務專用地圖。在天樂衚衕北頭對過,東四道街路北原“道署”位置上,標註有“混成旅”字樣。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長春歷史地圖集》長春各區轄境全圖(1914年)天利衚衕局部】


查《長春縣誌·政事志·軍政》,記載有“鎮守使復兼任第八旅旅長一職,旅部即附於鎮守使署,所部各軍分別駐紮於轄境以內。”

在《長春歷史地圖集》圖2-16《1923年長春街路圖》上,可見天主教堂西北角,東四道街道北標註有吉長鎮守使署字樣。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長春歷史地圖集》1923年長春街路圖,天利衚衕局部】


到了1932年的“新京”街路全圖上,吉長鎮守使署字樣不見了,換做了“立法院”。

據老糊塗神新浪博客記載,偽滿洲國立法院,最初入住老城東四道街的原吉長鎮守使公署。偽滿洲國立法院的主要職能是制定國家法律,後因其院長趙欣伯貪腐問題被安排在日本“長期考察”而機構癱瘓,到1934年立法院被撤銷。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長春歷史地圖集》1932年“新京”街路全圖,天利衚衕局部】


然而在“立法院”存在期間的歷史地圖上,“立法院”對過的天利衚衕,並沒有標註衚衕名稱。到了1938年,在“新京特別市”街路地圖上,立法院的字樣不見了。天利衚衕被分做了立法南胡同與天利衚衕兩部分。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長春歷史地圖集》1938年“新京特別市”街路地圖,天利衚衕局部】


從中是不是可以瞭解到天利衚衕這個名稱是與立法南胡同同時產生的呢?衚衕李認為是可以肯定的。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在1950年的長春市街圖上,立法南胡同變成了公正南胡同,天利衚衕南段,則還叫天利衚衕。原來早在1949年3月,當時的長春市政府即發佈公告,將立法南胡同新命名為公正南胡同。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長春歷史地圖集》1950年長春市街圖,天利衚衕局部】


在1988年《長春市南關區地名志》中的附圖上,天利衚衕的起止點為東四道街至東三道街。與天利衚衕斜對的立法衚衕當時還在,而立法南胡同或公正南胡同則不見了。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1988年長春市南關區街路圖,衚衕名稱依據《長春市南關區地名志》添加】


2000年前後,隨著亞泰大街的建設,長春舊城的城市改造同步展開,天利衚衕被拓寬並從衚衕晉級為街路,變成了天樂路的一部分。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2019年長春地圖,原天利衚衕今天樂路附近局部】


從歷史走來的天利衚衕在世紀之交完成了一場華麗轉身,衚衕的消失,更需要對其歷史的回顧,您說呢?

天利衚衕,綜合縣誌與史圖的記載,其名稱有福來店衚衕、北徐家衚衕、徐家衚衕、立法南胡同公正南胡同等記載。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2018年11月16日拍攝天樂路與天主堂南胡同交匯處】


但如今,天利衚衕只留下了全安街道天利南社區這樣一個基層組織名稱。

這樣的一個社區名稱,始於長春市人民政府在1982年對南關區居民委員會的命名。當時運用天利衚衕來命名的居民委員會有三個,即十一委為天利衚衕居委會,十二委為天利北居委會,十三委為天利南居委會。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2019年07月14日拍攝天樂路與天主堂南胡同交匯處向南】


2003年左右,由若干個居民委員會組成一個社區,這樣“天利南”成為了長春市南關區全安街道的一個社區,從而保留了天利這樣一個地名。今天,從天利南社區出發,沿著天主堂南胡同向東不遠,便走到一個路口。今天的這個天樂路與天主堂南胡同交匯處,就是曾經的天利衚衕與天主堂南胡同交匯處。

衚衕李雲,歷史並不遙遠,足下便有蹤跡。


長春老城的火神廟、菜市與天利衚衕,您瞭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