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課被騙17萬,已有多人受騙,教育部緊急提醒

共青團中央 10小時前

來源:微信公眾號“青年時報”(ID:qnsb-guanfangweixin 記者 楊雲寒 通訊員 浦公宣)、教育部官網、部分內容來自中國青年報

導讀因受疫情影響,不少學校組織以網課形式進行授課,但不少騙子也瞅準了機會。最近,金華浦江一名學生在上網課時開了小差,結果被騙17萬多。

2月11日,13歲女孩小陽(化名)一邊用媽媽的手機上網課,一邊通過QQ和堂妹討論課堂練習題。

其間,上課開小差的小陽主動加了顯示在QQ聯繫人一欄裡的一陌生人的QQ號,對方在聊天中利誘小陽,可以掃一掃可領取紅包的微信二維碼。

毫無防備的小陽掃了二維碼,對方通過後提出租借小陽微信用於美團外賣平臺刷點評,並以小陽出租微信但需交押金為由,在微信上先後騙取了小陽近700元。

然後騙子告訴小陽第二天會返還微信號及押金,同時還會再給她700元租金。單純的小陽便將微信賬號、密碼及收付款碼等信息悉數發給了騙子。

上網課被騙17萬,已有多人受騙,教育部緊急提醒


接著,對方又提出會把押金連同租金打到小陽所使用的支付寶裡,在對方的提示下,小陽又把支付寶的收付款碼提供給了對方,而對方得到微信和支付寶的相關信息後,先後在微信和支付寶上盜取了17萬餘元。

當天晚上10時左右,小陽媽媽拿起手機準備網購時,才發現微信上只剩下0.3元。

上網課被騙17萬,已有多人受騙,教育部緊急提醒


大吃一驚的小陽媽媽趕緊問女兒錢去哪兒了,當小陽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媽媽,媽媽馬上意識到女兒可能被騙了,趕忙到浦江縣公安局仙華派出所報警。

接到報警後,浦江縣公安局迅速成立專案組,抽調刑偵分局、仙華派出所等精幹警力進行合成作戰。

在迅速鎖定犯罪嫌疑人杜某所在的大致區域後,仙華派出所副所長張弦顧於2月13日下午和同事鍾鵬及輔警張黎明、周鍾楠一起,自駕遠赴800公里外的福建泉州抓捕犯罪嫌疑人。

一路上,張弦等人餓了只能啃點乾糧充充飢,終於在近10小時後趕到了目的地。此時已是第二天凌晨,疲憊不堪的4人匆匆吃了碗泡麵,簡短休息過後,2月14日一大早,抓捕組就投入工作中。

面對犯罪嫌疑人杜某所藏匿地點較為偏遠,且地形複雜、道路崎嶇等情況,雖有當地警方的配合,但為確保萬無一失,抓捕組還是決定在外圍蹲守,待摸清情況再行動。

時近中午,蹲守了近兩小時後,抓捕組民警最終在杜某家中將其抓獲。目前,犯罪嫌疑人杜某已被押解回浦江,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上網課被騙17萬,已有多人受騙,教育部緊急提醒


注意!教育部發布今年第1號預警,已有多人受騙!

2月17日,教育部網站發佈《全國治理教育亂收費聯席會議辦公室關於謹防有人利用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名義進行網上收費詐騙的預警(2020年第1號預警)》。

上網課被騙17萬,已有多人受騙,教育部緊急提醒


近期,據一些中小學生家長反映,有人通過班級微信群、QQ群等媒介假冒學校教師或班主任身份,以延期開學和組織開展線上教學為由發佈詐騙信息,要求學生家長通過微信、支付寶等網上支付方式繳納各項費用,致使部分家長上當受騙。

對此,預警提醒,延期開學期間,教育部整合國家、有關省份和學校優質教學資源,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和中國教育臺電視空中課堂及部分省份網絡學習平臺,並提供有關教材電子版、“人教點讀”數字教學資源庫等學習資源,均為免費提供。

建議廣大中小學生和家長,在積極做好疫情防控、有序開展線上學習的同時,對藉此名義收取相關費用的行為,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強防範意識,以免上當受騙,遭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一旦發現可疑情況,應及時向學校和老師反映,並保存好相關證據、及時報警。

預警提出,嚴禁以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線上教學的名義擅自設立收費項目、違規收費。同時,對學校和班級建立的微信群、QQ群等,要嚴格落實群主管理責任,嚴格核實所有成員身份,嚴格落實實名制度,嚴格入群批准驗證,杜絕陌生人隨意入群現象,對身份存疑的儘快清除出群。對確有需要通過網上支付的合規收費事項,建議學生和家長要與學校和老師進行確認,不可盲目進行網上支付。

此前,針對利用延期開學實施詐騙的行為,工信部也曾發佈重要提醒,警惕疫情期間電信網絡詐騙新套路——謹防延期開學,冒充老師騙取學費↓

上網課被騙17萬,已有多人受騙,教育部緊急提醒


這樣的騙術需小心!已有多名家長“中招”!

記者搜索發現,利用疫情冒充班主任行騙的案件不在少數↓

上網課被騙17萬,已有多人受騙,教育部緊急提醒


上網課被騙17萬,已有多人受騙,教育部緊急提醒


上網課被騙17萬,已有多人受騙,教育部緊急提醒


2月11日,浙江寧波的湯先生在班級微信群裡收到了“班主任老師”發佈的一個收費通知:“因為疫情影響,接教育部門通知,現開始收取數學輔導費。”

內容來自新浪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