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這麼個情況,以後你會讓你的孩子學醫學專業嗎?

甜豆兒


這一次新冠病毒疫情,我們看到,廣大醫務人員逆行而上,勇往直前,他們在公眾心目中,一個個儼然都是白衣天使。這時候大家似乎忘了,之前對醫生這個群體的種種非難與誤解。

病毒面前,誰都懼怕。但於醫生們而言,是職責所在。如同軍人不能逃離戰場,教師不能逃離講臺。他們仍是從前的那些醫生,只不過這一次,我們看到了這個職業的不易。

疫情過後,報考醫學類專業的學生會更多嗎?我的看法,可能與多數人相反——會更少。現在的人,即使被感動了,也不容易衝動。會盤算得失,然後突然發現,這個職業在表面的風光下,竟還潛藏著這麼大的風險。有幾人,會因這個職業的崇高而心生嚮往呢?

這次新冠病毒來襲,無數醫務人員不畏艱險,逆行而上,奮戰在抗疫最前線。用汗水甚至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讚歌。只有在這樣的時刻,人們才忽然發現,醫生這個職業,是令人肅然起敬的,當得起“白衣天使”的稱譽。所以我會讓孩子去報這個行業!


老王說高考


看到題目,想到我的兩個同學:

一個同學在上師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之前是上過一學期醫學院的, 她說自己每次上解剖課都心驚膽戰,晚上會做噩夢,後來終於受不了,回家復讀重新參加了高考。

另一個同學學醫,雲淡風輕地跟我說她在自己手上練習扎針,同學之間還會互扎。我問她,你上解剖課的時候怕不怕?她回答,怕什麼,以前沒見過屍體,我們還給屍體梳梳頭什麼的,可有意思了。


所以,我的孩子是否學醫,主要取決於他自己的意願:如果是他熱愛的,我支持;如果他不喜歡,我尊重他的選擇。我可以給他建議,但不替他做決定。


一、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擁有對自己未來的選擇權

我們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照顧他、養育他,是為人父母的職責所在,但始終不能忘記的是,他會在成長過程中慢慢變得獨立,對很多事情開始更多地自己做決定。正如紀伯倫的詩歌中所言: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如果我的孩子喜歡醫學,他想成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那我全力支持他的決定,因為他有權選擇他所熱愛的,有權決選擇他未來做什麼。

而如果我的孩子並不喜歡醫學專業,或者說並不具備學醫的資質,我為什麼一定要讓他學呢?


二、沒有一種職業可以完全規避風險

今年的疫情中,廣大醫務工作者身處第一線,時刻有性命之憂,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壓力。 在向這些醫務工作者致敬的同時,也有人想到自己的孩子將來千萬不能從醫,不能從事這種高危職業,這無可厚非,沒有父母想讓自己的孩子身處險境。

可是,我們每個人都不是生活在溫室裡,不是生活在無懈可擊的鐵塔裡,每一個人,每一種職業,總有未知的危險與困難需要去面對。所以如果孩子喜歡醫學,作為父母,我決不會以今年的疫情為由阻止他!

因此,在我的孩子選擇專業這件事情上,我會給予建議,讓他自己做決定!


區區77


會,肯定會讓我的孩子繼續學醫,為什麼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不管什麼時候,當國家有困難時總需要一些人去處理,不能因為疫情嚴重,不能因為有生命危險就害怕,就退縮,所以不管有沒有這個疫情,大家都不要害怕學醫,我會讓我的孩子繼續學醫,不管是為自己,還是為人民,還是為國家,學醫並沒有錯。

2.因為我也是學醫的,雖然是一個醫生,但總是感覺自己和名醫差的太遠,起點比較低,上升不容易,有些願望自己也實現不了,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一個更好的醫科大學,當一個真正的好大夫,好名醫。

3.學醫也有它的好處,可以瞭解自己的身體,早日預防疾病,可以為家人,為朋友,為親戚,做一些簡單治療,提前讓他們知道怎樣預防疾病,做一些簡單科普,讓更多的人瞭解疾病,預防疾病。

4.學醫之路,比較漫長,學醫的人本來就少,經過這次疫情,我感覺醫學生會更加的少,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都應該不能退縮,能有多少力就出多少力,最後也希望這次疫情早日結束,謝謝大家





張針人聊養生


雖然我還沒有孩子,但是我會給孩子灌輸從醫工作者的偉大。建議讓孩子學醫學!

這次疫情,衝到最前面的是醫護人員!這場無聲的戰役,最需要的是醫護人員!彷彿再多的醫護人員也不夠用似的,多醫護人員連續數日不得休息!我們敬愛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是他們中的楷模與精神領袖,也是我們的希望!我們在這次戰役中樹立了對醫護人員特別的敬仰之情!我們心目中的醫護人員,是偉大的,是可愛的!我們歌頌他們!我們仰視他們!我們祝福他們!有的醫護人員在這場戰役中犧牲了,我們永遠懷念他們!我說這麼多,就是在表達我們對醫護人員的敬仰與尊重!我的學生在說起他的姨媽去前線支援時,用了“偉大”二字!

如果我有了孩子,我會給她講今年發生的事情,講我們可愛的醫護工作人員做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我希望我的孩子在選擇學校與專業方面,會選擇醫學!並且希望她真正熱愛醫學!能夠做出自己的貢獻!當然,我會尊重她的選擇!


依依九月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今年的疫情確實來的挺突然的,讓我們有了一種措手不及的感覺,同時,首當其衝的就是我們的醫護人員,他們是偉大的,他們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至於說讓不讓孩子選擇醫學類專業,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首先我們家長應該明白孩子高考的時候選專業,不是根據這個來看的,那只是我們很多家長的想法,所以說給孩子選專業的時候,應該是拋開疫情來劃分的,也就是說我們孩子是否喜歡醫學類專業,或者是說我們的孩子是否適合學習醫學類專業?如果是適合的話那麼我們完全是可以選擇的,家長既然提出了,因為今年一情而決定是否選擇醫學類專業,雖然不知道您是哪個區域的,但是如果您這樣考慮的話,那麼我想孩子在選擇院校的時候也會考慮區域了,可能像武漢等周邊地區的學校,你應該也不會選擇了,如果是有這樣的想法的話,我覺得你就是錯了,人都說天災人禍,是避免不了的,同時像這種疫情的話,也是一種不可抗的因素,疫情過後,人們的生活恢復正常,那麼誰知道下一次如果出現問題的話,會是在哪個區域哪方面呢?我們要進行正常的生活工作,所以說孩子在選擇院校的時候,選擇專業的時候不用考慮那麼多,選擇適合孩子的,今年可能會有一部分絕殺,跟家長跟您是一個想法,在質疑醫學類專業要不要選擇?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雖然醫護人員是衝在第一線的,但是醫護人員也是最專業的,你學會了專業的知識,首先你能做到的是保護自己,然後才是幫助他人,而我們這些不懂醫學專業知識啊,沒有從事相關工作的人,真的就只有能只有能夠接受他們保護的份了,因為我們不能自保,不能保護別人,凡事都有雙面性,希望我們的家長跟同學都能夠慎重考慮,選擇專業很重要,專業的選擇可能影響孩子的下半生!


學小信


每個職業都要面臨一些東西,軍人就要面臨流血和犧牲,醫生就要面臨病毒,如果遇到了那就勇敢面對。況且,醫生可不是誰都能當的啊,那都是高中的佼佼者,看看高考分數線,醫科大學錄取分數都比較高的。說到風險,哪個沒有風險呢?今天脫下的鞋子,誰也不知道明天能不能穿上!如果孩子有懸壺濟世的理想,本身也有能力,那還是要支持他。但說實話,目前的醫護人員,整體都還是比較累的。


志學韶讀


關於今年疫情突發,你是否會讓自己孩子學醫的探討?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醫者—扶傷、治病、救人也。每一種職業都有其特殊的使命和職責。

1.關於疫情的突發,醫療行業經此一役後必然會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加大對該行業的支持力度,所以醫學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會成為熱門行業。

2.關於孩子—紀伯倫的《論孩子》一詩中說,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只是借你來到世界而非因你而來。

3.關於醫學,醫學=中醫+西醫,今過此疫情有關部門應該會對中醫的重視程度拔高一個臺階,醫學有這樣一種觀點,中醫治本,西醫治標。暫且不論對錯,醫學無疑是一門極其深奧且偉大的學問,一本《黃帝內經》就足以終生受用。

至此,希望中醫能夠更好的服務於人、造福於人!





阡陌交通001


肯定會,這次疫情醫務人員表現出來的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懷,感動著每一箇中國人,將來一定讓孩子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無理物理無理


今年疫情這麼個情況,以後會讓自己孩子學醫學專業嗎?會的一定會的。多好的專業啊!為人類解決痛苦,為他人減輕病痛,為人解決問題是最直觀得到的。醫學專業他不僅是一個學科,更是一門科學科技。在現代時代生化危機更需要更多人去探究,去科研。去看看疫情戰過後,一定會改變人們對這個職業的愛戴和敬重。因為,人類社會的人民,開始珍惜各自的生命,愛自己的生命了。


呂英ly


疫情的發展牽動著每個人的心!都想為社會貢獻力量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今後讓孩子們學醫的思想觀念是好的,但也要尊重他們的意願;再其次就是看孩子對學醫感不感興趣,是不是學醫的材料,千萬不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身上,這樣不利於他自身的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