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當初勸你別買房的,後來都怎麼樣了?

狗熊嶺-光頭強


你應該問,當初勸你不要投資p2p,投資實業或者直接銀行存錢的人現在都怎麼養了。現在投資房地產就是2015左右投資p2p最終會血本無虧,我們得根據不同情況就事分析,不能拿歷史說今天,如果拿歷史說今天,你怎麼不問當初要是投資馬雲馬化騰現在怎麼樣呢?

一,現在房價大多數百姓一輩子也集不起首付,一家人付月供也付不起,2016後投資房子就是有錢人賣給有錢人遊戲,並且這個有錢人錢還是貸款貸來了的,不要看房地產開發商各種洗白,各種後臺,負債率還是70%以上,如果換成其他長夜早破產了,房地產開發商維持不到2年,至少2/3以上會破產。

二,高房價維持時間越長,經濟越差,人們越買不起房子。2016房價大漲後,很多人都說生意不好做,開店的關門,做企業的降薪裁員,做服務業的破產關門,高房價維持時間越長,房奴越多,這個情況會越糟糕,16億人口,現在只有幾千萬人有消費能力,幾千萬全部是中小企業的老闆和大企業得股東和高管,4億房奴的消費能力不如5億農民,5億農民消費能力不如4億老年人,4億老年人消費能力不如3億未成年人,所有才有炒作教育和醫療的都發財說法,其他都虧本倒閉。這個道理很簡單,市場失去了需求市場,你怎麼刺激供給都沒有用,老百姓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買,就是買不起,比如我看中一款大型SUV看了三年了,年年都說買,看看包裡就是買不起,我相信很多人都這樣。


劉華銀mark


我買房在17年初 我在16年底一直看房後悔沒買, 赤峰這個地區人口多,購房剛需,我跟姐夫一起看樓盤。但是自己沒有主見,畢竟買房是一筆錢,就這樣拖到17年初,看著房子一天一天漲價,最後沒辦法在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小區買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格局,但是慶幸自己買了,17年5月房價就如股市漲停一樣,一路升高,5000多一平直接漲到9000多一平,只能說買房這個事別聽別人的,因為你也不知道能漲還是能落,剛需越早買越好。


江湖人稱張志超


當初要建議不要買房的,現在要不自己高價也買房了,要不現在還沒買房,還天天抱怨房價太高買不起。

說一個同事的經歷,買房之初,是13年,有一些朋友親人都勸他不要買,因為13年長沙剛好房價處於一個上漲期,早兩年均價還是300左右,13年漲到了5000左右,可能他身邊的人都覺得比去年貴了2000一平,房價肯定會跌下來。同事剛結婚,硬性剛需,所以還是買了一套80多平的小戶型。

現在長沙五區均價10000多點,上次和同事吃飯聊天,拍大腿後悔莫及的說,當初應該買大一點就好了。

至於之前建議他不要買房的朋友,有幾個好像去年也10000多一平上車了,還有幾個現在都沒買房,仍然在掙扎。

普通老百姓,不是炒房投資,純剛需,宜早不宜遲。


卯田聊理財


2006年準備買小鎮上房子,沒有買成。後來想在市裡買,錢卻不夠,被逼得在縣城買,762一平,當時市裡才800多點,就差那麼點點錢。老爸是極力反對,但看到現在5000多一平也不說了,但我沒買成的市裡的那兒8000多了,有得有失!


老房子小院子一家子


我覺得現在是最不該問這個問題的時候,現在頭條裡到處都是房價要暴跌的觀點,現實裡現在房價確實有降的,而且現在房市在人們的思維上已經進入下降通道,這個思維已經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根深蒂固,人們都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觀望態度,不論商家做怎樣的宣傳我想都無濟於事,因為一是房價現在確實處於有價無市狀態,真正能買的起房的估計大多都是炒房者或者拆二代,普通老百姓根本買不起,所以人們更加堅信房價一定會跌,更加堅信他們過去的想法,房價總有一天會暴跌,所以這個問題現在問太不合適了!


喵楞果子愛生活


買房是個很敏感的話題,如果現在房價跌了,你會怎麼想?如果房價漲了,你又會怎麼想? 因為賭徒心態,我們可能會失去很多。買房要看自己,不要埋怨其他人給你的意見,畢竟做決定的是你自己,別人僅僅是參考。做事要有平常心態,不然,你失去的不只是錢,也可能是名。


異鄉人小武哥


當時勸我別買房的,其實大多數人也是好心,因為我們家條件本身就不是很好,她們也是怕我們承受不了那麼高的房價,還有一少部分可能是怕我們借錢吧……總之,當時是被勸退了!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心裡不是太想買房,也沒切實的瞭解過房地產這個行業,總想著等自己攢夠錢了再去買,這樣不靠別人,心裡也踏實。可是誰能想到也就是經歷了短短的兩年,房價卻狠狠的翻了幾倍!到了現在只能仰望,而無法企及的地步了……哎,現在想想那句“聽人勸,吃飽飯”只剩下無奈……

當初那些勸我在等等的……有的由於結婚早,要求房子,或是生小孩了,需要改善,早早的買了房,現在不光沒有壓力,還過得瀟瀟灑灑……房價翻幾倍,利率翻倍,在同等收入下,可以說他們已經至少領先我一輩子了!

所以說,有錢有能力還是早點買房吧……


龔敬G


勸別買房的是唱衰房價的人,永遠在等,但是人還是耗不起時間,永遠等待,眼看別人資產增加自己保持原值,還有不知覺的貶值。

而當初買房的人也不一定壓力會小,雖然房價再漲但是自己總歸要住所以體現的是賬面價值,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而已。

但買房的肯定不會後悔,因為有了投資的經驗也嚐到了甜頭就會入手下一套。


瞎說說


2011年春天,我看中一個在建的小區,因為離我老家較近,就想按揭買房,以便孩子上學父母接送方便。

這個想法和同事說了,因為當時我也沒把握。家裡有套68平米單位福利房,己經二十年房齡了,又破又舊。同事聽到我要買房,詫異地看著我:“你首付多少,每月還多少自己算好了?”我說:“省吃儉用吧。”同事有點嘲笑:“人活著幹嘛這麼累,再說這房價每平米三千多,辛苦一個月買不到一平米,何苦來著,要買,也等房價下跌了再說。”

的確,當時工資二千多,貸款本息每月還一千多。我又想,如果兒子以後結婚,單位效益萬一不好,更買不起房子了。趁著年輕先買上一套,咬咬牙十年貸款還不是問題。

二O一三年春節前,我如願搬到新家,同事也買了一輛嶄新的合資車。他們一家三口過年開著新車走親逛友,賺足了面子。而我一家卻騎著電動車,在寒風中穿行。

二O一五年,房價漲到五千多每平米,我勸他買房,怕以後再漲就買不起了。同事滿有信心地說:“等著看吧,過幾年跌成白菜價,買房的哭都找不到地方。”

今年春天碰見他,儘管不在一個單位上班了,見面還是聊到房子。他說:“買不起了,最低都八千多了每平米,首付都付不起了,再說,我不會當接盤俠的。”

我當時每月還貸款一千多元,舊房出租每月五佰元,現在漲到八佰元,實際每月還房貸幾百元,完全能承受。

當時勸我不要買房的同事,兒子要結婚了,他只能出去租房,樓房留給兒子當新房。





遠山談房


當初 我沒遇到過這種事。 記得2015年 買的第一套房子。當時價格300萬。在和房東見面談時候 我都怕他不賣了。當時我父母也勸我別買房子 現在這麼貴 等跌一跌再買。我是沒聽。因為特別喜歡。今年價格就不說了。翻了一倍多。 窮逼會說那的有人買。這種逼人 就是頭條看多了 不接觸現實了。如果急缺錢 做個高評。最少能馬上抵押出來500萬。 實在不行 我低於100萬價格賣 買的人估計的排隊了。同年 2015年 和老爸去的 山東威海 玩。也是看房子。看中一套 一線海景。當時單價5千。今年一直有那邊房產給我打電話 1萬3一平。馬上有人一次性付款買。我在網上查 已經 1萬7……8了。。 記得印象最深那年去威海 看完要定時候 去旁邊吃飯考慮時候。那個飯店老闆聽我們是外地人。一聽說買房子。扯著他們北方嗓門瞪著眼睛告訴我 千萬別再威海買房子。現在虛高 我問為啥呢。他說 這地方快不行了 打工的都跑了 很多工廠 都幹不下去了 在裁員 月薪連4……5千都開不上 很多打工的都跑去 附近的什麼什麼城市。我聽完就一笑。我記得特別清楚 他說 他是東北人在這裡做飯店很多年了 一直租房子住。當時我就覺得他腦子應該是有問題的。一個小飯店老闆。懂個毛。 後來吃完飯 又回去定了當時5千塊一平。我記得去年去威海時候 他的飯店還在 我一眼就認出來了。可惜他都不記得忘了我了。我點完東西 特意 調戲他問他。現在樓上房子多少錢了 他說1萬多了。他馬上又接上一句話。以後早晚要跌的 哈哈 我又問他老闆 這些年有買房子嗎。他自己說 沒買當初沒心思到 漲這麼快 😄。還是租房子住 我說那以後呢。他說 已經在威海生活 幹活這麼多年了。如果以後威海跌的話 就在這邊買 不跌的話 就回老家買。那邊才幾千塊錢 我當時腦子第一個想法就是 他們東北人 怎麼那麼聰明呢。一定要佔到便宜了 等著跌了 能少花很多錢買 腦子好夠用 也很聰明。過後看著他忙碌的背影 我當時就看著他覺的特別 可憐 那麼大歲數了 老了幹不了活的那一天 只能離開 他浪費青春這麼多年的城市。最後灰土土的 回老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