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後的農民壓力有多大?會不會出現返回農村生活潮?

用戶7086901063870


問:農民進城後壓力大不?會有返回農村生活的現象出現嗎?

不僅農民,剛入社會的年輕人壓力也大。在城裡混不下去想回農村的,不一定回得去。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農民進城為帶來了人流量,刺激了城市的發展,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大量的農民進城,僅靠原有的城裡人,房子都賣給誰?難道修好後只是為了空著好看嗎?在為城市做出貢獻的同時,農民也會面臨不小的生活壓力。


一、農民進城後的壓力

在城裡生活,吃、穿、住、行都需要解決。1、吃。如今的社會還很少有人吃不起飯的,就算去撿廢品、討口也不會沒飯吃。

2、穿。現在的穿與吃一樣,即便是大街上的討口子也很少有穿著補丁衣服的,就更不用說衣不蔽體了。所以吃穿都應該不愁,可以兩不愁了。


3、行。車子是越來越多,在道路規劃設計落後的老城區,也經常能體驗大都市堵車的感覺,這反映出汽車越來越多。農民進城生活,經濟上就算一時不能買車,但四通八達的道路加上多樣化的公共交通工具,沒車完全沒任何不便。

4、住。在城市快速發展的情況下,不少農民也買了商品房,在城裡居住有了保障。有全款買房的,但更多的應該是採用按揭方式。少則十幾年,多則二三十年的還款讓他們成了「房奴」,每個月光是按揭就是兩三千,若沒個七八千的收入,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然而,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平均兩三千塊錢的月資也算正常,所以不少農民是一家幾口人在供著房貸,這也算是減輕了壓力吧。


當然,農民進城後不都是買房。有些農民來到城市後由於無一技之長,就只能幹年輕人不願做的髒活累活,工資低也省吃儉用地努力存錢。每年交點養老金,平時就只能租房住了。

城市新樓盤不斷出現,不少「有錢人」可能「逃離」老城區到新城區買房,老城區居住人口也就慢慢以外來打工的農民居多,這是一些小城市的現狀。

二、壓力大會使農民回農村生活不?

即便有貸錢,但堅持在城裡穩個多年也就習慣了,而若穩定不下來,甚至連按揭都還不起了,也許農村就是一個退路,但事實上是不少人回不去農村了。


這是因為在城裡紮根多年,生活上早已習慣了,回農村甚至不會種莊稼了,而即便會種莊稼,一年存的錢興許還比不上在城裡打工一個月的工資呢。另外,不少農民在農村的房屋已消亡了,有能力拿出一筆錢來修房子的話幹嘛不繼續留在城裡打拼?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民進城後壓力大後是否會返回農村生活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得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在城裡買了房,就回不去了農村。

即然在城裡生活,就能承受住各種壓力。

我有個鄰居小兩口,打拼幾年在城裡安了家,生活幸福美滿,還經常把父母接到城裡居住,讓同齡人羨慕。小兩口勤勞能幹,不怕吃苦,都在企業打工,經濟上不用愁。

我認為,農村人只要不怕苦,勤勞,努力,肯幹,賺到了錢,在哪裡生活都沒有壓力。





劍行劍遠


因為現在農民在農村住習慣了,對自己所住的地方瞭解又不陌生還可以四方鄰居聊聊天,談談心,日子過的非常悠哉悠哉!要是去了城裡既不習慣又不自在,因為現在城裡的房子都是一家一戶的關上門誰都不認識誰,沒有語言溝通自然就少了生活的樂趣!像我家就是農村的每天晚上都有好多鄰居來聊聊天,吹吹牛,還有孩子們大大球,這才是農村人真正想要的生活嘛!我們每天晚上聊天大部分都說要是去了城裡肯定沒有在農村日子過得舒服,想幹嘛就幹嘛!但是在城裡就不一樣了!因為一個城市有他自己的城市風貌,文明,衛生。我們家裡附近鄰居好多城裡買了房子他們都不住,幾乎都在農村住,說不自在,不舒服,地方又小感覺特別擁擠!


85後的苗苗


本人農民,62年出生現在是說老不老說年青也不年青,在農村種地善養兩位90高齡的兩位老人,13年在某省城為農民身份的兒子拿了首付買了一樓房,今年去過兩`次發現他們的有幾戶賣房的,通過交流知道返農村生活。

兒子的側門也是農村來的,家裡獨子,等他到了結婚年齡他家也是給他拿了首付買了房,前幾年小兩口挺笑呵,兩人上班維持生活還房貨都行,有了小孩是婆婆幫待,接送幼兒園還可以維持生活。

一天他父親突然病了,說是給他接到城裡生活靠小兩口上班的工資根本維持不了,他說的話不知是真還是假。

你對農民進城有如何看法?請再評論。


用戶7086901063870


山妹子作為農村走出來的朋友對於這個問題深有體會。我從小生活在農村,還在小學的時候每年到農忙的時候學校都要放幾天農忙假,因為老師也是農民家裡也要種田,也算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而我們小孩子也可以在種地時充當‘‘‘點籽’’’的角色,那個時候農村還沒有實行機機械化,從種地到收地都是人工的。在鏟地的時候可以幫忙薅草或者在家放鵝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後來畢業之後在家裡幫父母種了5年的莊稼,那時候父親是村官,整天在村部忙,家裡重活累活就都由母親承擔了,家裡沒有大男孩做勞動力,弟弟年幼,所以我就和母親一起分擔,練就一把好農活。因為從小就沒怎麼進過城,慢慢的就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下面我就把自己的體會和盡力跟大家做個分享吧!

1.那些年城裡都在建設,我們村陸續就有人去城裡打工的了,但大多數都是男人乾的通常都是在建築工地當工人,也有一部分女孩子出去到城裡飯店做服務員的,那時候我也有出去打工的想法,但是爸媽都極力反對,說外面的世界複雜,年輕的小女孩兒容易學壞,有一段時間我因為這件事情跟父母槓上了,非要走出村子看看外面的世界,任由父母怎麼勸都無濟於事,父親看我這是鐵了心了,留著眼淚說了一句‘‘兒大不由爺呀’’!是父親的眼淚觸動了我,因為父親是條硬漢子,在村裡大家都特別的尊重他,這是我第一次看見父親流淚,這說明他有多麼的無奈!也正因為不忍讓父母擔心難過,進城打工的事情我再也沒有提起過。

2.去城裡打工的事情就這樣被擱淺了,老老實實的做我的農民。後來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也就在當地找了個踏實本分的人嫁了,出嫁後就和丈夫進城打工啦,那時候租的平房,每月40元房租,身上沒啥本領做生意有沒有本錢,況且背井離鄉的又沒有人給介紹工作,自己就誤打誤撞的到一家賣服裝的店裡做起了服務員(每月工資300元),丈夫開農用車給人拉腳幹體力活,收入不固定,但是應該比我的多些,日子雖然不富裕,但是省吃儉用的每月都能存起一部分錢,對未來有著無限的憧憬。

3.進城打工的日子過得還算順利,後來寶寶出生了,我也沒辦法出去上班收入就減少了一塊,後來孩子漸漸長大,幼兒園和上學的費用都比當地戶口的孩子多一倍,這樣我們打工族的壓力就越來越大啦,雖然這樣我們也沒有返鄉的打算。因為在農村種地是靠天吃飯,遇到年頭不好就一分錢都不賺,而且就算是豐收了也要到秋收後賣了糧食才能見到點錢,平時一分錢收入都沒有。在城裡打工不管咋樣每個月或多或少的都有些收入,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在城裡接觸的環境和人都不一樣,讓孩子從小接受更好的教育。

所以,綜合以上幾點和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農村人進城打工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干完活老闆不給開工資,子女借讀費用高等一系列困難,但是很少有人反鄉的,再多的困難克服過去回過頭來看都成為了美好的回憶,現在日子慢慢的好起來了,如今進城打工的人大部分都有車、有房的日子也過的一樣幸福。





山妹子521


要說進城後的農民壓力有多大,因為自身的經濟條件和家庭條件不同,壓力大小差別很多。我以自己的觀點談談我們這個地方,進城買房的壓力有多大。

我們這個地方就像一場流行風一樣,男孩結婚必須縣城買房子。男孩長到要訂婚的年齡,家庭稍好一點的家長會提前在縣城把房子買好。有的等到孩子訂婚的時候,再商量在縣城買房子的事。一般情況都是男方父母付上首付,然後準備孩子結婚的事情,結婚以後,男方父母要一邊幫著兒子還房貸,還要一邊幫著兒子看孩子。現在農村的狀況就是誰家有兒子,父母就要辛苦一輩子,出不完的力,遭不完的罪。我有一個朋友剛在泰安給他的兒子買了房子。精裝修的150平花了140萬。首付了70萬(在農村就算比較有錢的了),然後貸了80萬的款,分30年來還。聽說一個月還貸款是5700,兩口子做點兒水果生意,然後抽時間再打點兒零工,一會兒也不敢放鬆。他的兒子在泰安上的技校,自己在學校裡談的媳婦。現在兩個人還沒有結婚,工資只有兩三千塊錢。賣房子還貸款,這種壓力都壓在了老爸老媽的身上。

俺家有個親戚原先就在我們鄰村居住。後來在濟南做點兒水果生意。把媳婦和孩子都帶去了濟南城裡。兩個孩子在城裡上學,消費很高。大的上高中,小的上小學。上小學的這一個孩子,學校離家很遠,爺爺奶奶每天必須接送。不知道買了一個多大平方的房子,為了籌集錢,把家裡的一輛越野車賣了。還聽說回到老家來親戚鄰居到處借錢。偶爾見面和他的談話當中,很能感覺到在濟南生活的壓力非常大。

我家的一個鄰居結婚的時候去縣城買的房子。結婚以後兩個人在城裡都沒有正式工作。現在流行生二胎,又生了兩個孩子。媳婦在家裡看著兩個孩子消費又高。男的上別的城市去打工。後來被迫媳婦領著兩個孩子回到農村生活,城裡的房子租出去了。

在城裡買房子沒有壓力的,我感覺那種情況真的很少。可以看看周圍的這些人,有的人很會裝。表面上看著吃的,穿的都很高檔,但是銀行的貸款也很多。個人觀點認為還是在農村比較好點,也不知道哪個專家發明的,要進城去買房。

現在進城買房,正在風口浪尖上。大的返鄉潮暫時不會出現,但是個人觀點認為,農民返鄉是歷史的趨勢。站在歷史的高度看,讓農民進城買房,真的是難為老農民了。隨著社會變化,農民思想提高,農民返鄉潮一定會水到渠成。





盧姐愛生活


現在國家政策豉勵農民進城安家落戶,很多農民進城買了房,搬進了城,還有很農村貧困戶,因易地扶貧搬遷,舉家搬進城。這些農民在城裡沒有穩定工作,沒有固定經濟收入來源,而在城市要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進城後的農民壓力有多大?會不會出現返回農村生活潮?

進城後的農民壓力大,但掙錢容易。

城市生活吃一棵菜,喝一口水都要買,這是事實,在城市幾天沒錢進,心裡面會發荒,擔心上頓接不了下頓,正因為在城市生活的人有壓力,所以進城後的農民在城市會想方設法找事情做。農民工進城混生活太簡單了,只要不懶,掙錢養家餬口是非常容易的。在城市,有經濟頭腦的人,亂做點小生意買入,一個月也能掙幾千塊。沒經濟頭腦的人,只要肯出力,人家說彎下腰桿撿塊磚頭就是錢,不是嗎?工地上的農民工,搬磚、挑混凝土、扎鋼筋,隨便一天也能掙200塊。城市裡面掙錢的路子永遠比農村多。所以,在城市生活雖然壓力山大,身上是不缺錢用的。


在城裡混熟的農民都不想回農村種地。

很多農民在城裡呆的時間長了,掙錢的路子多,他們在城市隨便做哪樣,收入都比種地強幾倍。阿洪有好幾個堂哥,有的在蔬菜批發市場做菜生意,有的在貨運站上下貨,他們月收入上萬的很多,在城裡打工買房買車的很多,很多還回農村修了大房子。說真的,沒有進城打工的機會,他們在家種地才是真正的壓力山大。

易地扶貧搬遷戶進城開始生活會有一定壓力,但在城裡混熟了,掙錢比在農村種地強。

阿洪一個岳父是易地扶貧搬遷戶,他們搬進城後,政府想方設法幫他們找事情做,剛開始雖然給他們找的工作收入不高,一個月也就兩千左右,但至少可以把他們穩定下來,等他們適應城市生活後,他們會想方設法找高收入的事情做,他們做生意有無息貸款幫扶,還有創業補助。剛開始進城確實會有些壓力,但有壓力就有動力,等地們在城市混熟後,亂找點事情做收入都會比在農村種地強,所以,通過政府幫扶,進城後的農民慢慢就會適應城市生活的。


反回農村生活的人才是真正有錢人。

在十幾二十年前進城打拼的農村人,現在在城市很多都掙到錢了,很多人也面臨退休了,確實有很多原來進城的人想落葉歸根,回農村休閒養老,這些想回農村的人,他們並不是因為城市的生活壓力大而反回農村,但們是回農村享受生活,休閒養老。說實在的,城市人壓力再大,普遍都比農村人有錢,農村有錢的人,普遍都是從城市掙的,難有一家農村人是靠種地靠養豬牲口富裕的,這點你必須得承認。

所以,進城後的農民會有生活壓力,但他們不會缺錢用,真正反回農村生活的城市人都是有錢人,城市在不好,亂做點事情都比農村種地強。

感謝閱讀,喜歡阿洪文章的朋友,記得幫忙點贊、評論、轉發,關注農人阿洪,瞭解更多三農趣事。

阿洪168


進城的農民壓力有多大?從這幾點就可以看出來

1.在農村進城打工已經是一個熱門了,在農村形成了一股潮流,很多人覺得在城市發展要比在農村有前途,工資高,環境還好。但是農村人外出打工基本都是進廠子,還要通常的加班,又是週末還要上班,屬於自己的私人空間很少很少,全部在上班中了,哪有閒工夫去享受大城市的美好夜晚。而且加班熬夜是常事,年紀稍微大點的根本受不了,這都是拿命換錢的。在大城市不工作就沒有飯吃,有時候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就會讓你感覺還是農村好,

2.沒有固定工作,農民在我們大多數眼中都是淳樸,認幹,勤勞的。但是也有一些老賴,好吃懶做不幹活,聽說別人在城市打工賺了錢,工作還輕鬆,就收拾收拾進城了,但是一進城就會傻眼,哪有那麼容易呢,工作不是那麼好乾的,就算找到工作了,也會因為自身原因不滿意這份工作,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的,掙得錢永遠趕不上自己花的。混吃混喝晃晃悠悠。

3.城裡生活成本太高節奏太快,除非是進工廠包吃包住,如果不包吃包住,很難剩下錢,如果是自己單身對付對付就過去了,要是拖家帶口的,生活質量就要提一提了,七七八八的不少費用,一般工資很難支撐住,有的最後都回去了,因為收入實在支撐不住生活的開銷問題。

農村有農村的好,城市有城市的好。不要盲目去攀比,最後坑的只有自己。





有家櫥櫃


導讀:進城的農民工拋家舍業的也是為了多掙點錢,為了生活更好一下,但是事實證明很多農民進城當了農民工,吃的差,睡得差,乾的特別多,賺的卻不多,我們村有不少的農民工就已經開始從城裡返回農村生活了。

一、農民進城當農民工的壓力有多大呢?

1、會被排斥,恥笑,甚至區別對待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農民在自己家鄉生活習慣了,他們都有自己家鄉人行為舉止的影子,可能這些行為在農村是很正常的,大家都這樣,但是去了城裡,就和城裡人格格不入,因此會被排斥,恥笑,甚至區別對待。

2、為了賺錢生活,過著牛馬一般的生活

拋家舍業的農民工,被家裡人寄予厚望,滿以為出去大城市會賺錢更多,但是沒有文化,沒有技術的人,到城市裡更難生存,可是面臨著家裡好幾口子人要吃飯,或者有很多債務要償還,就只能咬牙忍著在城裡出苦大力,而出苦大力往往是賺錢最少的,最不受人尊敬的人群。



3、艱苦的生活環境

各位網友你們可能去網上搜索一下農民工的圖片,成千上萬的農民工的照片會顯現在你的眼前,那就是農民工兄弟們最真實的生活條件,工地裡吃的特別差,住的條件也特別差,每天工作時間超級長,長到有的工地會想辦法讓工人每天工作20小時才好呢。


而圖片上顯示的還算好的環境,因為能被拍到的地方,都還算是比較人性化,那些挖煤的,鑽石油的,更是非人的工作環境,那些地方進不去記著,也不會讓人拍照傳出去……

4、城市裡高額的花銷

最近呼聲比較大的豬肉漲價,各位網友們,你們看看都是誰在喊這樣的話?都是誰在叨咕豬肉漲價?仔細想一想都是那些“小康”家庭的老百姓,他們有房子有車,有吃有喝,然後一邊抱怨豬肉貴。

你永遠也聽不到農民工嘴裡抱怨出來豬肉貴的話題,因為即便不漲價,即便不貴,他們也捨不得買,他們用血汗換來的微薄收入,可能要帶回家去孝敬七八十歲的老媽媽,也可能還有一個等待交學費上學的孩子呢!


城裡睜開眼睛就要錢,什麼都貴,農民工兄弟掙錢太苦了,不像城裡人有文化,有能力,掙錢容易。也不像那些網紅啥也不幹,就在鏡頭前唱唱跳跳的一個月就掙幾萬幾十萬……

二、會不會出現農民返鄉大潮?為什麼?

返鄉大潮會不會出現,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身邊的農民工鄰居,陸續返鄉的有不少。

因為上面我寫的那些是一部分原因,最重要的是農民工出大力,掙錢卻不多,沒有那些不瞭解情況的人想象的那麼多。

在建築工地,一天天不停的幹活,可是也分成三六九等,沒有技術的人被稱為力工,只能搬磚,攪拌水泥,這些活在東北,一天干十個小時能掙100-160塊錢。


有點技術的農民工,比如瓦匠,電工,木工,一天在200-260之間,而這是農民工最高工資了。根本就沒有網上傳言說農民工一天賺300-400的,那根本就是扯淡。

到頭來,農民兄弟們透支身體,沒賺到多少錢,最後賺了一身病,一想到治病還需要花那麼多錢,還是保命要緊,別為了掙錢拼了命。所以,這是一方面原因。


另外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城裡的活兒,不是能接上的,有時候一個工地幹完活,下一個活就沒著落了,所以不得不返鄉,因為在城裡,沒有錢,生活不下去。


高老慢


不會存在這個問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長,人均土地減少,農民靠地吃飯的時代已經不在,鄉下可賺錢的方法太少,城市務工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畢竟上有老下有小,娶妻生子,生老病死哪都是錢。

當然不排除一部分在家做生意發財的,也只是少數,農民工只有在喪失勞動力的時候才會回家,最後把辛苦一輩子的錢交給醫院,

這就是我們老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