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綻放靈魂色彩的書——撒哈拉的故事

在機場的候車室我收到了一條短信

“你帶著情緒準備釋放,再裝滿情懷回來,記得在安全的維度裡自由”

這個短信來自我的一個女性朋友,她從小到大是典型模範生,有次我打趣說她是中國應試教育體系的範本,如果克隆技術允許,她會被家長當作模本去批量生產。她說這是她聽到最官方的嘲笑,我本想說其實我在誇你,但始終沒說出口。

在我心裡她這種700度眼鏡下面的眼睛應該只能看到馬克思列寧主義,平時往來皆鴻儒。沒想到女學霸內心裡也有以夢為馬肆意奔馳的一面。我和她連接的一個媒介是一本書,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那是讓我堅定在路上的書,那是讓她認識到她心裡也住著個三毛的書。於是後來每次我獨自在路上時,她從不問為什麼。她短信裡永遠是讓我回來給她講路上的故事和注意安全。

一本綻放靈魂色彩的書——撒哈拉的故事

我曾問她,你既然這麼愛聽故事,為什麼不自己去參與故事之中,你說羨慕三毛的生活卻從不曾試著體驗。後來我又送她一本《撒哈拉的故事》,再重讀一次後她終於獨自啟程,她說謝謝三毛在撒哈拉綻放的故事。謝謝我多次噴的口水忽悠。這本書我推薦給很多人,不停用“好”來形容,然而最後別人也不知道哪裡好。於是敲開字,希望通過我拙劣的敘述能表達出一二。

一本綻放靈魂色彩的書——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主要寫的是作者三毛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細節和生活經歷,她的文筆倒不像是書面語言,文風輕快像朋友聊天一般。寫這本書薦時必要先介紹下作者“三毛”了。原名陳懋平,後因不會寫懋字,便改名為陳平。這位40後女作家有著超前的思想意識,她把別人的流浪夢演繹到現實之中,從小因數學極差多次遭學校老師變相侮辱的她一直厭學,但卻是個書痴,兒時為尋覓一處安靜之地讀書,竟跑到墓地讀書。

一本綻放靈魂色彩的書——撒哈拉的故事

這在別人看來詫異的舉動,在你瞭解三毛後便覺得是情理之中,只能說句這很三毛。三毛曾說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她都得嚐嚐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走這麼一遭。於是在一次無意中翻到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後她竟覺得一陣鄉愁氾濫,彷佛前世的回憶被莫名勾起。她自由的靈魂促使她如風般行走至另一個陌生的國度——撒哈拉沙漠。而此時一直苦戀三毛的荷西放棄了西班牙優越的工作來到非洲這個不毛之地,只為陪伴她的三毛,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這才有了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的故事

一本綻放靈魂色彩的書——撒哈拉的故事

書的開篇即記述了三毛同荷西結婚的事情,當荷西把一個裝著駱駝頭骨的盒子當結婚禮物放在三毛面前時,三毛說這禮物送到我心裡了,這真是最好的結婚禮物,於是她穿著一雙涼鞋戴著草帽就準備出門結婚,因為沒有花她就順便從廚房拿了一把香菜別在帽子上。走了四十分鐘到非洲鎮上的法院結婚。這對夫妻開始在這個文明較為欠缺之地築造他們的愛巢,書中雖有夫妻的家長裡短但妙在是在非洲撒哈拉這個地方,我讀它更多是體驗到當地的風土人情與不同文明的衝撞,比如當地婦女是寧願病死都不會讓男醫生去看她們黑紗下的身體,所以三毛經常把止痛藥分給她們一是減輕她們痛苦,二是偶爾出診的她也可以消磨沙漠無聊的時光並樂此不疲,只有荷西天天捏把汗。膽子越來越大的三毛僅憑書上的知識還幫人接生,為母羊摘衣胞,只是荷西卻怕她怕得要命,平時絕不給三毛治自己的機會。但還是在胃痛時被三毛騙著吃‘維生素U",荷西也百般不解維生素還有U ?

一本綻放靈魂色彩的書——撒哈拉的故事

說起書中的特色風俗,三毛在一篇中記述了當地結婚的習俗,撒哈拉的女人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年齡,姑卡是個十歲的女孩經常去同三毛玩耍,而有天三毛卻得知她要結婚。文中記述了凌晨三點新郎去搶親,什麼話不說便粗暴的直接把新娘往車上拽,而新娘則拼命的大哭抵抗,並將拽她的人臉上都抓出血痕。新娘的哥哥卻說這是風俗,如果結婚不掙扎事後是要被笑的,掙扎得越厲害才是好女子。

一本綻放靈魂色彩的書——撒哈拉的故事

看至此我覺得什麼風俗一定要把女性的位置貶低至此,將婚禮弄得如此血腥,著實難以理解苟同。婚禮的晚上是新郎在所有賓客的注視下走進洞房,隨著裡面新娘撕心裂肺的慘叫與哭聲後,新郎拿著沾著血的白布得意地從房間走出來,在眾人面前展示,而新娘只是一個十歲的孩子。賓客開始歡笑,所謂的結婚儀式只是用暴力去剝奪一個小女孩的貞操,將她的自尊與隱私撕裂供賓客娛樂。而現代文明中一個十歲的女孩本該是撲閃著一雙天真的眼睛,即使婚禮也是在一個特定年齡,走在美好的紅毯望著那個尊重她的丈夫,每走近一步都意味著彼此將互相依偎守護。但在這裡黑紗已經阻擋了女性與外界的聯繫,生活點滴告訴她們這是一個男權的社會,她們是男性的附屬品及繁衍後代的工具,但她們卻不為此而感到可悲,因為她們在思維定勢中認為女性本該如此,同她們不相同的則是荒誕的存在。

一本綻放靈魂色彩的書——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女人同時是驕傲的,她們沒有把這份驕傲用在爭取她們的合理權利上,她們驕傲的取值範圍是粗魯的索取,當別人合理的拒接她們時便會經常說一句“你傷害了我的驕傲”。這可怕的驕傲!

這個小鎮位於撒哈拉沙漠,水是很稀缺的,人們三四年洗次澡。一次偶然機會三毛來到一個洗澡堂,洗次澡40元,在70年代可想也是價格不菲。洗澡的流程是每人拿著兩個桶在一個充滿熱氣的房間,這些撒哈拉女人只用一塊石頭刮自己身體,刮過的地方身體就出現黑黑的漿汁似的泥垢,等把自己身體泥刮完後再用水衝。三毛這次觀浴後胃部一陣翻騰,然而這還只是洗外面,還有洗“裡面‘。但這個過程是不允許外地人觀看的,當地女人全裸把海水打在罐子裡,這個罐子下面有個皮帶可以通水,一個女人半躺在沙灘上,另外一個女人將皮帶管塞進她體內如灌腸一般,四五桶水後那個女人明顯很痛苦,然後她開始排洩,十多次後還在繼續。這樣洗內部一天要三次,至少要洗7天。

一本綻放靈魂色彩的書——撒哈拉的故事

書中除了撒哈拉當地風俗及文明外,最為吸引我的還是三毛的人生態度,雖然有許多人批評她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裡,任性而為之。但是朝九晚五的軌道未必就是人生的唯一模式,對此不應評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即可。書中一篇記敘道三毛一次傍晚十分同荷西開車深入沙漠腹地去尋找化石,果不其然迷路後,荷西陷入沼澤溫度越來越低,荷西有凍死的可能,三毛開車四處尋救卻遇歹人九死一生下逃出,又千鈞一髮之際救出荷西,兩人險些凍死在沙漠。若是尋常人怕是再也不願踏入這地方半步,而當荷西問三毛還來找化石嗎?三毛不假思索地回答說來,明天就來。正是這份毋庸置疑的果敢讓我迷上了這個奇女子,不為她的冒險精神,只為她簡單的思維模式。

一本綻放靈魂色彩的書——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是在荒野大漠開出的自由之花,她生活裡不止有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個孕育在東方文化下的身體,洗禮於西方工業文明中的思想,卻將靈魂綻放在撒哈拉沙漠之中。三毛即能將代表未知的駱駝頭骨與攜手的浪漫融合。又能將沼澤的驚險際遇與柴米油鹽的尋常生活互補。被束縛自由的奴隸卻有高貴的心靈,家纏萬貫的貴族靈魂卻仍舊卑賤。滾滾紅塵中她與荷西在最蒼白的地方書寫最有韻味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