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葡萄牙加入北約,為何1961年果阿戰爭被印度吊打時沒人幫忙?

王司徒軍武百科


果阿戰爭發生在一個很特定的時刻,就是全世界在掀起反殖民化的高潮,特別是非洲,一下子有大量的新國家產生。果阿,毫無疑問,是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這個時候,印度發起果阿戰爭,要把果阿統一於印度,道義上是印度佔了上風,這一點葡萄牙很是無奈。

葡萄牙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正處於多事之秋,各種事情接踵而至,實際上葡萄牙對印度已經全無招架之力。

我們再來看北約,北約自然有一個共同防禦原則,但是問題在於他們的核心是在歐洲,全力與蘇聯集團展開對峙與競爭。同一時間,美蘇對峙已經到了高潮,對果阿其實是無力幫助。

北約他們也不想幫助,因為幫助葡萄牙守果阿,其實對他們的幫助很小,且喪失新生國家的支持,這一點也很關鍵。

(果阿還是很美的,直到今天,他在印度範圍內,也比較特別)


張傑談史


1961年爆發的果阿戰爭,葡萄牙被印度打敗,殖民地果阿也丟掉了。而葡萄牙在1949年就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然而在這場戰爭中,北約根本沒有幫葡萄牙任何忙,也沒有任何反應。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究其原因也非常簡單。那就是北約國家的共同防禦條款並不適用於這場戰爭。然而葡萄牙一步一步地作死的行動也導致這場戰爭的爆發,也砸碎了葡萄牙這個早已經衰落多年的歐洲列強的面具,顏面大失,最後的體面都沒有了。

果阿地區位於印度半島西側,總面積為3983平方公里,包括果阿、達曼和第烏島三塊地方。早在1510年葡萄牙殖民者就征服這一地區,但後來葡萄牙國力衰落了,在南亞次大陸殖民地爭奪戰中敗給了英國,而英國也給葡萄牙留下了最後的體面,沒有完全把葡萄牙的勢力全部趕出印度半島,畢竟英國認為葡萄牙和自己一樣,都是殖民者,沒有必要趕盡殺絕。

就這樣葡萄牙殖民者在統治果阿地區400多年,然而二戰後,歐洲列強在世界殖民體系瓦解,各大殖民地都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獨立運動。包括英國都退出了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英屬印度,而葡萄牙偏偏不信這個邪,非要倒行逆施,對抗大勢。



然而印度憑藉英國殖民者留下的家底,印度一獨立就成為一個地區大國,對於早已經沒落的葡萄牙,根本不放在眼裡。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多次提出要收回果阿地區,但被葡萄牙殖民者拒絕。葡萄牙甚至在1951年和美國簽訂了《互助和共同防禦條約》,認為藉助美國就能嚇唬住印度,但葡萄牙人想錯了。

無論是葡萄牙加入的北約組織,還是葡萄牙和美國簽訂的條約,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那是基於葡萄牙本土受攻擊,條約才能收效。1961年,印度對葡萄牙發動了收複果阿戰爭。當時美國政府就表態了,所謂的共同防禦條約只針對葡萄牙本土,但不包括葡萄牙的殖民地。

意思非常明確,美國不可能為葡萄牙的殖民地上的戰爭買單。而這場戰爭的規模也非常小,印度共計出動3萬大軍,真正參與戰爭的只有1萬多人,葡萄牙在果阿殖民地的軍警只有5000人,而且還沒有飛機大炮坦克等重武器,所以一兩天內就結束了戰鬥。印度俘虜了葡萄牙軍隊3000餘人,共計造成傷亡也只有50人左右。犧牲印度軍隊死亡22人,葡萄牙軍隊死亡30人。



葡萄牙最終為自己的無知和肆意妄為付出代價,失去帝國主義國家最後的體面,徹底淪為一個三流的國家。也不想一想,當時印度的地緣環境那麼好,蘇聯和美國都爭相拉攏,葡萄牙的分量,在美國眼中是無法與印度相比的。


大正看世界


在國際政治格局中,印度可以說是世界各國中地緣政治環境最優越的一個國家,沒有之一。

二戰後,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對抗,作為第三方勢力的不結盟運動領袖的印度是雙方爭取的對象,雙方都不想得罪印度以免印度倒向另一方;中蘇分裂後,作為牽制中國的力量,美蘇對印度也極盡拉攏之能事;現今,面對中國的發展,為了讓印度成為制約中國崛起的一股力量,各自打著小算盤的勢力對印度也是笑臉相迎,極力討好。阿三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1961年的果阿戰爭就是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進行的。

果阿問題的由來

果阿、達曼、第烏島位於印度的西海岸,屬印度次大陸的一部分,是良好的海港(今為印度海軍的重要基地),面積3983平方公里,當時人口約65萬人。

在印度地圖上,果阿就是一個小點



1510年葡萄牙殖民者征服了果阿,並在1565年將果阿城定為葡屬印度的首府。此後幾百年間,果阿一直是英法葡等殖民者激烈爭奪的地方,最終葡萄牙控制了果阿。17、18世紀,葡萄牙殖民者與英國爭奪印度失敗,僅保留果阿地區。

英國也不想斬盡殺絕,畢竟自己已經佔了印度的大頭,於是就把果阿給葡萄牙留下了,同時留下的還有法蘭西佔領的五座城市。英國和法蘭西、葡萄牙都是歐洲文明人,徹底撕破臉吃相太難看。

在果阿的葡萄牙人



二戰結束後,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紛紛興起。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雖然依靠不是流血犧牲換來的獨立,但印度也自認為是“趕走了英國殖民者”,於是自信大增,也對葡萄牙佔領的果阿提出了收復要求。1950年,印度政府正式要求葡萄牙把它在印度的屬地移交給印度,但是葡萄牙政府斷然拒絕了印度收回果阿的非法要求。

葡萄牙人修建的在亞洲最大的教堂



葡萄牙之所以敢肆無忌憚地堅持它在果阿的殖民統治,是因為它有美國和北約的支持。作為北約成員國之一的葡萄牙聲稱,果阿是“北約範圍之內的土地”,受到北約的“保護”。1951年,葡美兩國又簽訂了《互助和共同防禦條約》。之後,葡萄牙把它從美國得到的武器,源源不斷地運到果阿。美國則企圖利用這個條約,把果阿變成它的軍事基地。

印度和葡萄牙在果阿的角力

1954年印度趁著法蘭西在奠邊府焦頭爛額,收回法屬印度的五個不設防城市,1958年法國對此予以承認,三哥的信心更增強了。

對於果阿地區,葡萄牙因為有北約和美國的支持,態度強硬。於是,雙方都放出了大招。

印度政府在1955年8月15日(印度獨立日)派遣了 5000名沒有攜帶武器的志願人員進入了果阿、達曼和第烏島,支持和配合當地人民的解放鬥爭。葡萄牙當局用自動武器對志願人員進行了血腥的攻擊,結果打死打傷200多人。葡萄牙當局的暴行引起了印度人民的憤怒,許多城市舉行了罷工和示威。印度政府也宣佈同葡萄牙斷絕一切外交關係。印度人民爭取收回果阿的正義鬥爭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特別是社會主義陣營的支持。



眼看著印度跟蘇修越走越近,英美帝國主義坐不住了。1961年下半年,發生了三件事情,促使尼赫魯動武:  

第一是英國表示,葡萄牙老弟啊,你也太不知進退了,你看印度那麼大一塊地方我都讓他獨立了,你還佔著個果阿不肯放手,不仗義啊。  

第二是美國表示,我和葡萄牙的共同防禦條約,啊,這個,得補充一下,只針對葡萄牙的領土,不包括殖民地,我不幫葡萄牙共同防禦殖民地。  

三哥的第一代維克蘭特號航母



第三是印度海軍終於有了一艘航空母艦。這是原英國海軍尊嚴級“大力神”號,1944年開工建造,後因為二戰結束而一度中斷工程,1957年由印度購得後重新開工並進行現代化改造,1961年完工並命名“維克蘭特”號,隨即裝備印度海軍。

“維克蘭特”號標準排水量15700噸,滿載排水量19500噸,屬於一艘輕型艦隊航母,1961年的時候搭載英國“海鷹”戰鬥轟炸機和法國“貿易風”反潛機。航母雖然小,可葡萄牙還沒有航空母艦呢,即使葡萄牙海軍現在的那幾艘小軍艦,也開不到印度洋來,印度海軍佔據絕對優勢。

三哥的坦克部隊越過邊界衝向果阿



天時地利人和,沒有不打一仗的道理。三哥對自己的百萬大軍的戰鬥力還是很有點兒自信的,畢竟曾經在英國主子的指揮下打過隆美爾,幹過小日本。而且,葡萄牙在果阿的軍隊一共才5000人,其中還有部分是警察部隊。沒有坦克,沒有飛機。

開赴前線的果阿士兵



果阿之戰

1961年12月18日,印度政府出動3萬餘人,其中直接參戰的部隊1萬餘人,對果阿地區的葡軍發起了猛烈攻擊。參戰部隊包括印度第一個裝甲師的一個重型坦克營,裝備幾十輛M26“潘興”重型坦克。“維克蘭特”號也參戰了,印度本來是準備在葡萄牙大肆從本土增援的時候,用航母戰鬥群截斷果阿的海上通路,但後來葡萄牙並沒有派援軍,所以“維克蘭特”號最後是把艦載機飛到了陸上機場,和空軍飛機一起對果阿進行轟炸。

三哥在玩炮



印度先用空軍炸了一輪,然後幾十輛“潘興”重型坦克剛開過邊境不久,葡萄牙人就立即放下武器停止了抵抗,印葡果阿戰爭結束。葡萄牙對果阿400多年的殖民統治終結了。

這場不滿48小時的戰鬥的戰損結果是:印度軍隊22人陣亡,葡萄牙軍隊30人陣亡,3000人被俘。

投降後的果阿士兵



對印度軍隊在果阿取得的輕而易舉的勝利,新德里的報紙齊聲歡呼,稱之為“我們最得意的時刻”,大力讚揚印度軍隊在收復果阿所表現出來的“旺盛的戰鬥精神 ”。印度總理尼赫魯也為印度軍隊在果阿的“赫赫武功”而陶醉,他吹噓說:“我國武裝部隊第一次成為一支非常強大和非常有效的戰鬥力量,我是深知內情才說這番話的……”



第二年,信心爆棚,自認為軍力僅次於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印度,在世界屋脊上被修理了一頓,國民自信心跌落谷底,成為印度人心中之殤。果阿的英雄,印度開國總統尼赫魯黯然下臺。


我淡如菊


印度半島上的殖民地,可不止果阿這一塊。首先印度本身就是英國的殖民地,此外法國人在此也擁有若干殖民據點,譬如印度東岸的本地治裡與於孟加拉灣附近的金德訥格爾等地。二戰結束後,英國放棄了印度,法國也與印度達成協議,由法屬印度各地人民投票公決其歸屬前途。最終,這些法國據點都加入了印度聯邦。

但葡萄牙,這樣一個力量遠不及英法的小國,卻拒絕歸還果阿,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是因為葡萄牙人來到印度,實在比英國法國都要早。大抵在1510年也就是明朝正德年間,葡萄牙人便已經佔領了這裡,到印度獲得獨立地位的上世紀40年代,葡萄牙人在這裡已經駐紮了近五百年,接近孫悟空被壓五行山的時間了。

咱這座經營五百年的老店,你一新獨立的印度,一毛錢不給就想把她奪了去?葡萄牙人當時心裡在發狠:門都沒有!

而且這個時候的葡萄牙,也不再是個中立國,他已經加入了北約,屬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一份子,因此面對印度,他頗有底氣地宣稱:果阿是“北約範圍之內的土地”,受到北約的“保護”——當時實際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戰略目標,主要是防範華沙條約組織的大規模軍事入侵。印度又不是華約組織成員,北約憑啥替葡萄牙出頭呢?

這招沒有用,葡萄牙又想到了美國人。1951年,葡美兩國簽訂了《互助和共同防禦條約》。於是在此後,葡萄牙便把美式裝備運到了果阿,目的其實就是嚇唬印度人:美國人也站在我這邊,甭以為我好欺負?

印度當然也不想硬來,於是在1955年8月15日,即所謂的印度獨立日這一天,他們派出五千名志願軍,不攜帶任何武器,試圖和平接收果阿。結果,葡萄牙守軍毫不猶豫地開火了,當場打死打傷兩百多個印度人。

怎麼辦?印度沒有對葡萄牙宣戰,而是出錢資助果阿人組成游擊隊。五年以後的1961年4月25日,游擊隊襲擊了果阿首府附近的貝提姆軍事據點,當場擊斃該據點的指揮官,剩餘葡軍,則被全部生擒活捉。十餘天后,同樣是游擊隊,又在果阿北部伏擊了葡軍的巡邏分隊。隨後,甚至連葡萄牙人的警察局也被襲擊,武警遭遇繳械。

但是即便如此,葡萄牙人仍不願撤退,最終這一年的12月18日,印度人終於憋不住,出動了三萬大軍圍攻果阿的葡軍,而葡軍一共也只有三千多人,以少敵多,48小時之後葡萄牙人終於放下武器停止抵抗,葡萄牙對果阿400多年的殖民統治就此結束。

事實上,就是因為這樣一場勝利,印度總理尼赫魯的頭腦極度膨脹,他居然就此得出了印度軍隊已經 成為一支非常強大和非常有效的戰鬥力量“的結論,更誇張地說,這樣的軍隊,即使應付巴基斯坦和中國的聯合進攻“也綽綽有餘”。

隨後,便有了1962年的決戰雪山之巔。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南亞次大陸

果阿邦位於印度孟買南方,屬於印度最小的一個邦,人口是印度人口第四少的邦,僅多於錫金邦、米佐拉姆邦及阿魯納恰爾邦。但從人均資產來看,卻是印度經濟最富裕,是印度全國平均水平的2.5倍,也是識字率最高的地方。

果阿邦倒塌

印度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幾乎處處都留下了大英帝國的痕跡,不管是建築、文化、宗教還是制度,但是在果阿基本上找不到英國的留痕,這是為什麼?

印度地圖

其實,對於果阿來說,對他們影響最大的還是葡萄牙,要知道果阿直到1961年才正式併入現在的印度,事情要從大航海時代說起。

印度地表起伏程度圖


果阿的里斯本風情:葡萄牙在此進行長達451年的統治

果阿離孟買不遠

果阿位於印度西岸,北臨馬哈拉施特拉邦,東及南方與卡納塔克邦接鄰,西瀕阿拉伯海。果阿面積3702平方公里,首府位於帕納吉,而最大的鎮是達·伽馬城。歷史上,果阿曾是葡萄牙殖民地。

果阿英文地圖

果阿最傳奇的歷史,是以1498年5月20日第一個歐洲人瓦斯科·達·伽馬初臨果阿為起點的。

大航海時代

當時達·伽馬需要在印度找尋一處貿易航線中的落腳點。他首先於今天印度喀拉拉邦的科澤科德登陸,其後轉至今日的“老果阿”地區。葡萄牙的目標,是要在印度成立一個殖民地,以壟斷印度至歐洲的海上香料貿易。這也就是為什麼果阿有個鎮叫達·伽馬城。

1502–1961年間葡萄牙在印度的領地 (紅色)

16世紀,葡萄牙入侵印度果阿。1510年,葡萄牙的艦隊司令阿爾布克爾克擊敗對當地土官首領提瑪亞擁有主權的旁遮普土王,佔領了果阿舊城,打壓當地印度教徒及回教徒,使當時多數人口改信天主教,隨後長期殖民印度果阿,果阿這個名字就是葡萄牙取的。

果阿的海灘

有別於葡萄牙於印度沿岸其他的佔領飛地,葡萄牙不僅在果阿屯兵,還期許將果阿建設成一處殖民地及海軍基地。當其他歐洲列強抵達印度時,大部分葡萄牙的屬地被英國和荷蘭取得。

葡萄牙在印度的屬地只剩下沿著印度西海岸少數幾個飛地,果阿是其中最大的一個,並且很快成為最重要的海外屬地,甚至給予首府果阿舊城(在葡萄牙語中為老舊之意)如同其首都里斯本相同的特權地位。

路邊隨處可見的天主教神壇

葡萄牙並在1565年將果阿城定為葡屬印度的首都。17世紀初,這個傳教和商業中心的人口已達20萬。1760年,一場瘧疾使果阿變成一座空城。然而,果阿固有的頑強生命力使它在短短几年裡便恢復了生機。直到18世紀中期,瘟疫與港口淤積等問題發生,讓葡萄牙政府不得不放棄舊果阿,1843年將首府從果阿舊城遷往帕納吉。直到18世紀中葉,佔領範圍擴展至今日果阿大概的管轄範圍。

隨著帝國的入侵,同時進入果阿的是天主教、語言和血緣。至今絕大部分的果阿人信仰天主教,並於受洗後取英文名字,農田與路邊也隨處可見小巧的的天主教神壇。葡萄牙已深深刻入果阿的文化、信仰與血脈。

聖潔聖母瑪麗亞教堂

1947年印度獨立,向葡萄牙要求收回果阿,但被葡萄牙政府拒絕,直到1961年印度軍隊以小規模的戰爭收復果阿。因此,果阿在葡萄牙長達451年的統治下,直至1961年印度出兵收回果阿,葡萄牙語、印葡混血血統、葡式建築與華麗的天主教教堂,逸散著南歐愜意的步調,顯得很“不印度”。

果阿舊城的一座教堂,典型的葡式建築風格。

相較於印度其他城市的共同現象:此起彼落的喇叭聲,橫衝直撞的各式車輛,以及因恐怖攻擊或治安因素,隨處可見的安檢與保安——果阿的街道相對乾淨平整,雖然幾乎沒有路標與紅綠燈,卻鮮少喇叭聲與安檢。

果阿的葡萄牙式建築

而果阿的重要經濟來源旅遊業,20多個不同景緻的沙灘,不僅是歐美遊客的假期首選,在1960年代更是嬉皮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果阿擁有漫長的砂質海岸線

嬉皮已經老去,被電音取代,但混合印度、南歐與拉美風情的果阿,仍然有別於印度其他城市。

果阿的行政區劃。青色的鄉屬於北果阿區,橙色的屬於南果阿。


大航海時期的爭奪戰:葡萄牙和西班牙將世界一分為二

大航海時代

葡萄牙是15世紀初期,率先展開歐洲航海時期的國家,在大西洋群島與西非沿岸開始殖民。發現非洲好望角,也代表通往印度洋、東印度群島(香料群島)航線的展開,而西班牙與葡萄牙始終在航海發現上互相競爭。

大航海時代

通往“亞洲大陸”新航路的發現,讓西班牙與葡萄牙在勢力範圍的劃分上再起糾葛,最後在教宗亞歷山大六世的介入調停下,兩國於1494年簽訂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這一條約為兩國劃定了歐洲之外,已知世界的勢力範圍。別名“教宗子午線”的分割線,以東歸葡萄牙,即非洲、亞洲與南美洲東部(包括南美洲巴西東北的少部分);分界線以西歸西班牙,包括大部分的美洲大陸、太平洋的島嶼以及當時尚未發現的陸地。

紫線部分為教宗子午線

1512年葡萄牙在太平洋發現了極有經濟價值的香料群島-摩鹿加(包含印尼、馬來西亞、汶萊等國),引起了西班牙的垂涎。1492年由西班牙女王資助的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但歐洲期待的香料並未出現在美洲大陸,而哥倫布直到過世,一直都以為自己發現位於大西洋、墨西哥灣與加勒比海間的西印度群島,就是香料群島;數年後,麥哲倫試圖由歐洲西行尋找東印度群島,不僅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也在摩鹿加群島登陸。

東西方貿易地圖

西班牙與葡萄牙兩國的勢力在這裡遭遇,1529年達成《薩拉戈薩條約》,修訂勢力範圍界線,這條分割線則落在太平洋上。綠線西側包括屬於葡萄牙的摩鹿加群島,西班牙退出摩鹿加群島,但菲律賓則繼續被西班牙統治;東側歸屬西班牙,但巴西仍由葡萄牙殖民統治。

香料

世界地圖,被細線兩度一分為二,一邊是你的,一邊是我的。

《馬可·波羅遊記》記載 :印度奎隆王國收胡椒的黑人


帝國的野心:教堂上的地球儀

葡萄牙王國在通往東方的主要航道上修建一系列的要塞,包括了黃金海岸、羅安達、莫三比克、桑給巴爾、蒙巴薩、索科特拉、荷姆茲、加爾各答、果阿、孟買、馬六甲、澳門與帝汶。而王國也將航海的野心延伸至建築物與教堂。

果阿的葡式建築

位於果阿舊城,聖耶穌教堂對面的“阿西西的聖法蘭西斯教堂與修道院”與相連的“大教堂”。而聖法蘭西斯是被稱為果阿的守護者,果阿的第一位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

阿西西的聖法蘭西斯教堂與修道院

華麗的“阿西西的聖法蘭西斯教堂與修道院”建於1521年,1661年重建。在大門上就有一對航海使用的地球儀,頂端的兩座五角高塔,則像歐洲的城堡;而在“大教堂”的門上同樣有地球與象徵船隻的齒輪。

“阿西西的聖法蘭西斯教堂與修道院”內部是華麗的巴洛克風格,黃金祭壇、從地板延伸至天花板的溼壁畫,描繪耶穌、聖法蘭西斯與大量的花草圖案。

大教堂

“大教堂”不僅是果阿最大的教堂,據說也是亞洲最大的教堂。建於1562年,半世紀後才完成主結構,30年後才完成主祭壇。南面的鐘樓,又稱黃金之鐘,據說鐘響時,整個果阿都可以聽見。至於北面鐘塔,已經倒塌。

大教堂門上有地球與象徵船隻齒輪的大教堂

葡萄牙在後續加入航海冒險的英、法、荷等國的競爭下退敗,失去掌控東方航線的優勢;鯨吞蠶食取得的屬地,被新興國家也同樣鯨吞蠶食地奪去。這曾將世界一分為二的帝國,遠去不再。

大航海時代


果阿的守護者:聖法蘭西斯‧賽維爾

改編自遠藤周作的同名小說的電影《沉默》,故事正在此一時空背景。

由日本作家遠藤周作小說改編的電影《沉默》,是美國導演馬丁史柯西斯醞釀28年,描述日本幕府時代宗教迫害、天主教與佛教衝突的信念之作。

阿西西的聖法蘭西斯教堂與修道院

而第一個踏上日本的天主教神父聖法蘭西斯‧賽維爾(1506-1552),同時也是印度果阿的守護者。他在死後10年封聖,被認為是自聖保羅以來最偉大的傳教士之一。

阿西西的聖法蘭西斯教堂與修道院,從地板延伸至天花板的溼壁畫

1506年出生於西班牙望族家庭的賽維爾,24歲在巴黎取得哲學碩士學位後,決定追隨天主,立下神貧與貞潔的誓願,成為傳教士並創立耶穌會。當時葡萄牙國王約翰三世邀請耶穌會教士前往葡萄牙開闢的東方地區去傳教。1541年,35歲的賽維爾與他的夥伴,沿著葡萄牙人開闢的東方航海路線,展開傳教生涯。

聖法蘭西斯‧賽維爾

執行國王傳教任務的賽維爾,抵達印度後才發現,自己面對的是糟糕的殖民統治階層:來自葡萄牙監獄與社會底層的烏合之眾,沒有信仰的水手與商人,而這些人融入印度文化,並與印度女性交往,這是當時的殖民帝國所不樂見的。

聖法蘭西斯‧賽維爾

相較於現在果阿四處林立的天主教堂,賽維爾抵達果阿時,當地幾乎沒有教堂,他必須先向當地的葡萄牙人傳教,同時展開學童基礎教育的工作。賽維爾展開他獨特的傳教方式,那就是從印度基層社會開始發展:他在醫院裡為病人講道和服事,向印度孩童與僕人傳教。隨後,他在印度成立了亞洲第一個天主教耶穌會。

聖法蘭西斯‧賽維爾傳教圖

賽維爾在印度果阿3年多的時間,付洗成千上萬的當地人,建立近40座教堂,並翻譯經文為當地語言。他在信中解釋自己的傳教方式:

“在兩年之內,我把這些祈禱經文都譯成他們的語言,我自己也會背誦。慢慢地,大人小孩都會重覆誦唸這些經文。祈禱完畢,我給他們解釋《經》各信條和《天主十誡》的意義。然後,我要他們公開為自己過去的生活請求天主寬恕。講道結束,我問他們是否真正相信《信經》各信條的內容,眾人異口同聲回答相信;於是,我高聲誦唸每個信條,每唸完一個信條,我便問他們是否相信;他們則雙手交叉作十字狀,放在胸前,齊聲回答相信。就這樣,我便給他們付洗,並用筆寫交給他們每個人一個聖名。男人領洗後,回到家裡,又叫他們的妻子和家人到我這裡來。我用同樣的方式給她們付洗。當大家都領了洗,我便吩咐他們把廟宇和偶像全都摧毀。”

印度河平原

賽維爾的傳教方式,激勵了許多歐洲傳教士,將天主教傳揚至全世界,印度和東印度群島的天主教徒受到賽維爾的影響最深。

日本與聖法蘭西斯,賽維爾從日本寫回歐洲的信件原

1545年賽維爾在馬六甲等葡萄牙屬地傳教,並前往日本鹿兒島,成為第一個踏上日本國土的天主教傳教士。賽維爾發現日本的情況和印度的大異其趣,日本人的生活習慣,思想文化原來比印度的複雜多了。

日本地圖

他意識到不能把在印度使用的傳教方法搬到日本。他必須先學習日本語言,認識日本文化,哲學思想,並採用日本人的風俗習慣,而且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足以使一個人皈依基督。他從日本寫回歐洲的信立刻被公佈出來,吸引了無數人的興趣,也產生極大的共鳴。一時,他被推崇為現代的傳教士。

在1596年一艘名叫聖菲利浦號的船停泊土佐時,被豐臣秀吉懷疑有意入侵日本,對船上二十六人下達極刑。


聖法蘭西斯的未竟中國:計劃偷渡入境廣東,在賺錢和靈魂面前,他選擇了靈魂!

賽維爾更進一步發現,中國文化對日本的深刻影響,於是決定訪問中國。但當時,外國傳教士難以進入封閉的中國明朝。

明朝也在航海時代進行了海上活動,主要涉及東南亞與印度洋一帶,最遠達阿拉伯與非洲。

1552年,他組織了一個赴中的葡萄牙使團,參見明朝皇帝。但5月底使團在馬六甲被長官亞戴德扣留。於是他決心獨自前往中國,1552年8月底,他將距離中國廣東上川島(屬於台山)作為基地,計劃偷渡入境。但是答應幫助他們偷渡的商人反悔,遲遲未出現。

圖為位於日本長崎的二十六聖人紀念館。

1552年12月3日,賽維爾因瘧疾病逝於島上,年僅46歲,終未達成進入中國的心願。同年10月6日,利瑪竇生於意大利。30年後,利瑪竇成功的將天主教傳入古老的中國。

聖耶穌教堂,古樸磚紅色的聖耶穌教堂

35歲的賽維爾,在大航海時期搭上東去的船隻,再也沒有回到歐洲,46歲因熱帶疾病結束年輕的生命。

聖耶穌教堂正門

賽維爾的肉身未腐,沿途向世人展示,直到1554年才安葬於果阿,1662年封聖。他的遺體每10年公開一次,而每逢12月3日他的祭日前後,舊果阿萬人空巷。

聖法蘭西斯的骸骨在銀製聖骨盒裡長眠

人是要賺錢還是拯救靈魂?這是一個問題。

印度

賽維爾在法國首都巴黎念大學時,與同鄉依納爵‧羅耀拉共租房子。這位同鄉追求的是天主的光榮,他常說的一句《聖經》是:

“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靈魂,有什麼益處?人還能拿什麼換自己的靈魂?”

最後,賽維爾與羅耀拉一起立誓。但賽維爾走得更遠,他改變了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果阿。

船舶是果阿的主要產業之一


落幕:一群印度農民佔領了一塊葡屬印度,印度士兵隨後就到

葡屬印度是由過去葡萄牙於印度的殖民地所組成。1947年印度獨立時,葡萄牙於印度的殖民地包括位於其西岸的果阿、達曼-第烏,以及位於達曼內陸的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葡屬印度有時也會被統稱為果阿。

印度洋

印度正式獨立後,即要求把葡屬印度的主權移交印度,但即使國際法庭及聯合國大會於1950年代就此作出對印度有利的議決,葡萄牙均沒有答應。

1961年葡屬印度

1954年,一群印度義民佔據了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葡萄牙要求印度允許葡國部隊穿越印度國土進入這塊轄地恢復管治,但印度拒絕。1961年8月,印度正式佔領該地,成為印度的一個聯邦屬地。1961年12月12日,印度向果阿、達曼及第烏髮動進軍,經過26小時的交火,成功佔領該三處地方,將其納入印度版圖。初時3地共組成為印度的一個聯邦屬地,至1987年5月30日果阿成為印度的一個邦,而達曼-第烏則繼續保持為一個聯邦屬地。

印度洋海底迪亞曼蒂納懸崖的三維圖

葡屬印度被佔領後,葡萄牙的薩拉查政權一直拒絕承認印度對該地的主權,並繼續保留該地於葡萄牙國民議會中的席位。1974年,葡萄牙“四二五革命”後,新政府宣佈放棄所有殖民地,因而同時承認了印度對原葡屬印度的主權,並恢復與印度的外交關係。然而,葡萄牙政府同時承諾繼續保留前葡屬印度人民作為葡萄牙公民的權利。

印度的沙漠

西方人對印度果阿這個地方十分痴迷。其原因也許在於,這裡生活的主人就是自己。


跟著地圖看世界


永遠是實力問題。60年代印度已經獨立了20年,國家有一定實力,尤其是軍隊數量很多。作為老牌的殖民國家,經過二戰,葡萄牙 西班牙等實力已經大不如從前。在印度向葡萄牙下通牒 ,退出果阿等殖民地的時候,葡萄牙拒絕了 ,在印度向果阿進軍時,葡萄牙也做了抵抗,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很快失敗,選擇投降。

同時這一時期,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葡萄牙陸續放棄在非洲的殖民地,聯合國也有民族自決的議案。印度在世界上獲得巨大同情與支持,尤其是蘇聯給予巨大支持,這種情況下,北約難以有理由插手。


吳格浩


果阿地區曾是葡萄牙在海外的一塊殖民地,位居印度西海岸。十六世紀時,葡萄牙人征服了果阿,並將這裡建設為了自己的海外殖民地。

然而二戰結束以後,全球的民族獨立運動形成了勢不可擋的洪流,其中就包括果阿地區。二戰結束後,印度總理尼赫魯直截了當地要求葡萄牙當局將果阿地區還給印度,畢竟印度本土距離果阿近在咫尺,而葡萄牙卻遠在萬里之外。

可是葡萄牙卻狡辯那地方是葡萄牙的海外省,而非葡萄牙的殖民地區,言外之意就是不歸還果阿地區。同時,葡萄牙為了給自己壯膽,還搬出了“北約”組織這個大招牌。葡萄牙是北約國家之一,而北約國家有一條集體防衛原則,那就是當任何一個北約國家遭到侵略時,北約集團將提供武力庇護。



可是葡萄牙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印度真的在1961年12月18日發起了進攻果阿的戰爭。印軍數萬人經過幾十個小時的戰鬥,很快就從葡萄牙人手裡奪取了果阿。於是,葡萄牙人苦心經營了400多年的果阿就這樣被印度人拿走了。

在整個過程中,印度一直有蘇聯政府在背後撐腰,而葡萄牙卻沒有得到北約集團的實質性幫助,根本原因就是北約集團在南亞的力量很弱小,幹不過蘇聯人。同時,蘇聯還在聯合國動用一票否決權否決了英、美等國起草的譴責印度使用武力和呼籲印度停火撤軍的提案。



當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在南亞地區的立足點僅僅有一個巴基斯坦,其他的地方要麼保持中立,要麼就是蘇聯人的勢力範圍(印度親蘇),所以北約集團對葡萄牙的果阿地區實在無能為力,更不可能提供武力支持。

到了後面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印度將要吞併巴基斯坦的時候,美國為了保住自己在南亞最後的立足點,迫不得已才臨時決定出兵。當時,美國人是通過抽調美國太平洋艦隊的部分兵力,千里迢迢才趕赴印度洋對印度沿海城市進行核威懾。因此,冷戰初期的北約集團在南亞的勢力還很弱,根本就無法阻止印度奪取果阿。



世界人文通史


題主的問題是:1949年葡萄牙加入北約,為何1961年果阿戰爭被印度吊打時沒人幫忙?

首先你要知道,北約是美國人和蘇聯爭奪世界霸權建立的組織,也就是說這是美國人稱霸的工具。

第二,葡萄牙400年前是一個世界上數得著的強國,但是到1961年和印度發生戰爭的時候,早已經是脫了毛的鳳凰不如雞。

第三,1961年的印度是世界不結盟運動領袖,正是他最風光的時候,美蘇兩國都希和印度搞好關係,所以美國不可能為了葡萄牙攻打印度。

1,北約是美國稱霸全球的工具,不是葡萄牙人的!

北約成立於1949年的春天,發起國是美英法三大列強,簽署《北大西洋公約》的地點是美國華盛頓。北約建立的目的,是聯合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對抗蘇聯。

所以,美國在北約的影響力無處不在,因為這個組織就是他為了和蘇聯爭霸世界而形成的一個工具。

(1955年西德也加入了,於是蘇聯搞了個華約)

所以,北約內部成員雖說是盟友關係,一國遭到攻擊其他盟國有派兵支援的責任,但這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在面臨華約攻擊的時候才會起作用!

不要說果阿戰爭中北約各國沒有派兵,就連馬島戰爭發生後,北約各國也沒有和英國一起打阿根廷。

說起來,英國和美國可是父子關係,而且還是北約的發起國。所以,葡萄牙這樣的國家沒有得到北約的軍事援助很正常。

2,葡萄牙價值低!

葡萄牙是大航海時代的發起者,依靠這個先發優勢著實風光了一陣子。16世紀的葡萄牙不僅擁有遠超本土面積的巴西、東帝汶、安哥拉、黃金海岸等殖民地,也曾經一度壟斷了東西方貿易。

(極盛時期的葡萄牙帝國)

比如,對果阿的佔領,讓葡萄牙利用這裡把大量香料運到西方,賺取了高額的利潤。對澳門的佔領,讓葡萄牙把大量瓷器運到西方掀起了西方貴族的瓷器熱。

但是,到1961年,這個帝國早已日落西山。

這樣的舊殖民帝國在美國人眼裡是沒什麼存在價值的。

當然,美國也不是一點表示沒有,對印度的這次行動,美國進行了譴責,甚至想減少對印度的援助!

2,印度的價值高!

美國雖然表達了譴責,但並沒有在對待印度的這次行動又什麼實際的制裁。

這是因為對美國來說印度的價值巨大,他不會為了維護葡萄牙在果阿的殖民地而得罪這個國家。

印度當時是不結盟運動領袖國家,在世界上有很強大的影響力。

(尼赫魯在不結盟國家中聲望極高)

假如美國對印度制裁,以當時的世界局勢保不準印度會完全倒向蘇聯。一旦印度這個人口數億,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倒向蘇聯,美國在印度洋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畢竟,當時蘇聯對印度出兵果阿是非常支持的,並且在聯合國動用否決權,否決了安理會決議中關於譴責印度入侵果阿的提案。

美國可以為了爭取埃及,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中打壓英國,在果阿戰爭期間能譴責印度已經給足葡萄牙面子了,還要啥自行車!


這場戰爭其實規模並不大,當時在果阿地區葡萄牙共有4000多人,為了打敗這支軍隊,印度出動了4.5萬人,17艘軍艦(其中包括2艘輕型航母),42架戰鬥機。

(果阿戰爭中,印度軍方曾經使用這種戰鬥機進行作戰)

葡萄牙軍隊的抵抗也不強烈,在這場戰爭中葡萄牙共陣亡了30人,負傷57人,被俘3668人;印度軍隊22人陣亡,54人受傷!

經過這次戰爭,尼赫魯對印度軍隊的戰鬥力信心更足了,以為自己的軍隊已經屬於世界一流,然後在第二年招惹了北方的鄰居,然後被吊打,然後世界各國發現印度給真正的軍事強國提鞋都不配。

從此之後印度不結盟運動領袖的光輝形象就不存在了!


歷史風暴


印度在近代曾是英國殖民地,但其實在印度並不是只有英國一家殖民者,法國和葡萄牙也一直在印度建有殖民據點。

到二戰結束時英國佔據了印度絕大部分地區,稱英屬印度。法國則佔據印度東海岸的本地治裡、卡來卡、雅南、馬希、金德訥格爾五座城市,稱法屬印度。而葡萄牙則保有印度西海岸的果阿和達曼-第烏,統稱果阿地區,稱葡屬印度。

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隨後印度便展開與法國的談判,商談法屬印度殖民的前途。次年,法國與印度達成共識,法國和印度將尊重法屬印度地區民眾的選擇,到1954年法屬印度的五個殖民據點全部被印度收回。1963年法國政府正式承認了現狀,法屬印度走入歷史。

不過相比於法國人和英國人,葡萄牙政府卻始終不願意放棄葡屬印度殖民地。葡萄牙人是首個登陸印度的歐洲國家,首位抵達印度的葡萄牙人是著名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他於1498年5月20日在今天的科澤科德登陸。

(達·伽馬)

(達·伽馬第一次抵達果阿的路線)

1502年葡萄牙人在果阿地區修建了普利亞特堡壘,到1510年葡萄牙正式強佔果阿地區,從1530起果阿正式成為葡屬印度首府。

雖然葡萄牙人在爭奪印度的戰爭中佔得先機,但後勁卻遠不如英法,最後只保留了果阿地區殖民地。截止到印度獨立,果阿地區已經被葡萄牙人統治430多年了,而在印度獨立後,印度政府就開始與葡萄牙政府接洽,試圖和平收回果阿地區。

由於當時印度剛剛獨立,並且與巴基斯坦矛盾不斷,印度總理尼赫魯也不敢輕開戰端,印度先是將果阿問題上訴至國際法院和聯合國大會,國際法院與和聯大均認定果阿地區屬於殖民地,葡萄牙政府理應與印度協商果阿前途。

但是葡萄牙政府斷然拒絕了國際法院和聯大的要求,明確表示不會放棄果阿地區。

葡萄牙曾經歐洲最早赴海外殖民的國家,它與西班牙一同開啟了歐洲的大航海時代。不過隨著英法等國崛起,葡萄牙漸漸衰落。後來在經歷了英葡戰爭和拿破崙戰爭後,葡萄牙徹底衰落,不再是歐洲列強。

1910年10月葡萄牙爆發革命推翻了君主制,成立葡萄牙第一共和國。1926年5月葡萄牙再度發生軍事政變,卡爾莫納元帥上臺,建立軍事獨裁政府。十年之後西班牙也爆發了內戰,軍人出身的佛朗哥上臺,至此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建立了軍事獨裁。

20世紀初的葡萄牙早已被歐洲列強邊緣化,而葡萄牙政府也很識趣,無論是王國時代、共和國時代,還是獨裁政府時期,葡萄牙都沒有介入歐洲的戰爭,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保持了中立。

雖然在二戰期間葡萄牙跟隨西班牙,都是比較傾向軸心國,但出於對抗蘇聯的需要,二戰後美國極力拉攏葡萄牙,葡萄牙也成為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國之一。

1949年4月4日,葡萄牙成為一批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國家,依仗著北約的保護,葡萄牙政府的腰桿就硬起來,對於謀求獨立的海外殖民地一味奉行武力鎮壓政策,其中就包括印度的果阿地區,這也激化了印度和葡萄牙之間的關係。

1955年8月15日,印度政府派遣了5000名沒有攜帶武器的進入果阿地區,配合當地反葡運動。結果遭到葡萄牙當局血腥鎮壓。

然而礙於葡萄牙是北約盟國的身份,印度一直不敢和葡萄牙硬碰硬,在此期間印度與蘇聯的關係不斷升溫,這讓美國人非常著急。為了拉攏印度,美國表示北約不會干預印葡在果阿地區的矛盾。有了蘇聯的支持和美國的表態,印度政府最終決定武力解決果阿問題。

1961年12月18日,印度出動3萬兵力對果阿地區發起了猛烈攻擊。當時戍守果阿的葡軍約有5000人,極度缺乏坦克、火炮一類的重型武器,並且沒有空軍和海軍的支持。

在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僅僅打了不到兩天葡萄牙守軍就宣佈投降了,果阿戰爭以印度的完勝而告終。

(駐守阿果的葡軍主要由黑人組成,戰鬥意志和戰鬥力都很有限)

果阿戰爭結束後,葡萄牙政府立即宣佈與印度斷交,並不承認印度佔領果阿的結果。直到1974年,葡萄牙爆發“康乃馨革命”,葡萄牙獨裁時代結束,新成立的葡萄牙政府承認了印度對原葡屬印度的主權,兩國也重新恢復邦交。

縱觀這次葡萄牙和印度的戰爭,美國雖然沒有明顯偏袒印度,但也沒有支持葡萄牙,而北約也與葡萄牙劃清關係,沒有介入其中,這讓葡萄牙非常失望。

(果阿戰爭爆發時葡萄牙的統治者是獨裁薩拉查,他於1933年掌權,在二戰時傾向於法西斯德國,戰後則轉而支持美國,受到美國扶植,但是在果阿戰爭中美國沒有幫他,而以當時葡萄牙的實力也無力遠征印度)

對於美國而言,葡萄牙在二戰後的地位遠不如印度重要,美國不想因此得罪印度,更不願意看到印度因此倒向蘇聯的懷抱,所以在果阿戰爭中美國選擇了中立,對此葡萄牙也只能無奈的接受現實。


千佛山車神


因為戰爭的性質不同。果阿之戰,是上個世紀60年代初,印度人民反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領土完整的正義之戰。北約這個軍事集團雖然其宗旨是為北約成員國提供軍事保護,但前提是北約成員受到非北約國家的攻擊,北約才會行使保護該成員國的義務。並非北約成員國與非北約國家發生戰事,北約國家就不分青紅皂白一哄而上。


二戰後,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形成了勢不可擋的潮流,世界殖民體系已經徹底崩潰,歐洲列強紛紛選擇了撤出。但是老殖民者葡萄牙卻選擇了頑抗,其獨裁者薩拉查甚至大放厥詞,稱葡萄牙永遠不會同意討論海外領地的自決問題。並狡辯稱,那些地方是葡萄牙的海外省,而不是殖民地。當獨立後的印度向葡萄牙提出歸還果阿、達曼和第烏等葡屬殖民地的要求後,遭到了薩拉查斷然拒絕,他還公然宣稱,果阿是屬於北大西洋聯盟範圍內的土地。


葡萄牙的獨裁者還真就把北約給搬了出來。看不到和平收回果阿的希望,印度也就轉變了態度,決定使用武力奪回果阿。其實,印度決定對葡萄牙使用武力還是有考量的,當時不僅亞洲人民在反抗殖民統治,非洲的獨立運動也拉開了序幕。1961年2月,非洲葡屬殖民地人民反抗葡萄牙殖民統治的戰爭已經打響,葡萄牙政府不得不將其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非洲。在亞洲方面,印度得到了包括蘇聯在內的大多數國家的堅決支持。

面對西方國家對印度的橫加指責,蘇聯宣稱,永遠同情為反對殖民主義而奮鬥的人們,並承認果阿是印度共和國的一部分。赫魯曉夫曾在接見印度國會議員講話時稱,雖然果阿在葡萄牙“手中已經有400百年,但不論經過多少年,賊髒仍然是賊髒,仍然要歸還原主……而且還要加上利息。”同時蘇聯還在聯合國據理力爭,動用了一票否決權,否決了英美等國起草的譴責印度使用武力和呼籲印度停火撤軍的草案。

有了蘇聯的支持,大大提升了印度收回果阿的決心和信心,1961年12月18日,印度政府出動了30000軍隊,對據守果阿地區的葡萄牙守軍發動了進攻,在印度空軍和陸軍的聯合打擊下,5000葡軍潰不成軍。印軍僅用兩天時間,就收復了全部領土,俘虜了3000多名葡軍士兵,結束了葡萄牙殖民者在印度果阿長達400年的殖民統治,但葡萄牙並不承認果阿為印度的合法領土。



果阿、達曼、第烏位於印度西海岸,面積為3983平方公里,人口65萬,是印度的天然良港。1560年遭葡萄牙殖民者入侵,作為統治印度的據點。17世紀開始,英國人入侵印度,與葡萄牙殖民者發生戰爭,葡萄牙戰敗,被迫放棄了許多在印度的殖民地,但保留了果阿地區。雖然果阿人民為了擺脫殖民者的統治,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鬥爭,但都因為力量薄弱,未能將葡萄牙人趕出去。


上世紀50年代,隨著印度的獨立,殖民地問題也被提上了日程,當時印度境內有兩個西方國家的殖民地,一個是法國的5個不設防城市,法國人曾在這裡幫助過印度土王進行反英鬥爭。1954年,印度收回了法屬5個不設防城市。另一個就是葡萄牙殖者佔據的果阿。為了解放果阿,從1955年8月開始,印度政府分批派遣了大約5000名志願軍進入果阿地區,幫助當地人民的抵抗葡萄牙殖民者的鬥爭,但不斷遭到葡萄牙的武力鎮壓。

1961年,印度動用了政治、軍事和外交等手段,爭取果阿的解放,但遭到了葡萄牙當局的冷漠拒絕。印度政府武力收回果阿後,1962年3月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果阿、達曼、第烏為印度聯邦直轄領土,從法律上確認了果阿地區的合法地位。後經印度政府的不斷努力,到了1974年葡萄牙終於承認果阿為印度領土。



試想,如果北約當時武力干涉印度與葡萄牙的果阿之爭,勢必會引起世界反殖民統治的人民的強烈反抗,把自己置於世界人民的對立面,同時恐怕還會引起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的介入,那樣的結果北約集團內部也會有清醒的認識,維持殖民統治畢竟是非正義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