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南陽和駐馬店分家之後,南陽為何能夠管理12個縣?

露餡的紅豆包


駐馬店民國隸屬於許昌,解放後,由於信陽和南陽專區地區過大,不便管理,才把信陽偏遠地區的部分縣,許昌部分縣,和南陽的泌陽葉縣劃出組成新的專區,這就是以駐馬店為中心的駐馬店專區,後期為駐馬店市,

南陽自古稱宛,屬楚地,東漢陪都。歷轄十三縣至中華民國,有唐河,新野,方城,鄧縣,南召,鎮平,內鄉,淅川,桐柏,葉縣,泌陽,南陽縣,南陽市,共十三縣,古稱“宛屬十三縣”,解放後,劃出泌陽縣和葉縣歸駐馬店。

由於方城縣地域懶散,和內鄉地盤過大,和劃出以方城賒店以中心的周圍臨縣部分成立賒旗縣,後更名為社旗縣。

同時把內鄉縣劈為兩半,以內鄉縣的工業重鎮,西峽口鎮為中心,劃出淅川小部分鄉村鎮成立西峽縣,也可以說民國初年到解放後,內鄉的重工業都建在西峽口鎮,西峽縣現在的好多鄉鎮除從淅川縣的少部分,百分之九十五的鄉鎮都自古歷屬內鄉縣,建立西峽縣後使內鄉大傷元氣,從此淪落為農業縣。

解放後大南陽劃出去了葉縣泌陽兩縣,內部另重組了社旗西峽縣兩縣,現在南陽市有重組了宛城區和臥龍區,從此沒有了南陽縣和南陽市的重疊管理誤區,故而還是“宛屬十三縣”。


何至是一種傷


首先,我個人對於豫南的問題還是有發言權的,雖然我現在常駐漯河,但是畢竟我老家還是在駐馬店,對於當地的事情還是比較瞭解的,對於南陽為何能在和駐馬店分家之後還能管理12個縣,其實這個問題的討論性並不是特別大,下面我們就簡單的分析一下。

我們從民國說起,南陽就是河南為數不多的大市,當時南陽是河南十一個行政區之一,共下轄13各縣市,分別是南陽縣、南召、唐河、鎮平、方城、泌陽、新野、桐柏、淅川、鄧縣、內鄉、西峽、南陽市。在當時已經算是巨無霸的河南大市。

而到新中國成立,南陽曾經歷過幾次小規模的拆分,1949年3月,河南省委決定將南陽專署原下轄的葉縣和舞陽劃歸許昌地區,而此時南陽下轄的也就剩下了12個縣市。而到了1965年時,南陽又再次新添一位成員,當年11月13日,國務院全體成員批准設立社旗縣,周恩來總理親自更名“賒旗”為“社旗”,寓意為社會主義旗幟。新成立的縣委住進賒店古鎮。

社旗縣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1966年,南陽仍轄13縣市,但是這一年國務院批准了設立駐馬店地區,並由此將南陽管轄的泌陽劃給了駐馬店,此時便是題主所提到的和駐馬店分家,其實駐馬店只分走了一個泌陽,而題主所說的為何能夠管理12個縣似乎有點無稽之談,南陽之前能管理13個縣,難道剩下12個就管不住了嗎?其實南陽和駐馬店分家,大部分拿的都是信陽專署的地,本來駐馬店想要桐柏的,但是南陽並不想給桐柏,於是就將泌陽給了駐馬店。

以上就是我對問題的分析,我是河南社會資訊達人豫州記,歡迎大家關注,瞭解更多河南事兒,就到豫州記。


中原資訊君


南陽啥時候跟駐馬店分家了?只能說南陽把自己管轄的泌陽縣劃給了駐馬店。駐馬店啥時候的事情?以前只是一個鎮吧?


大河於無聲處


說這話要臉嗎?駐馬店之前什麼時候是市?都是後來的。南陽之前至少還是府


朕乃萬歲44151840


這個應該和以前的管轄有直接關係,因為南陽以前為郡,管轄的地方大,地方廣,人口也多!在當時分家領導們可能也是想著以前都管轄這這麼大的地方,就自然而然的分的地方多了!


大朋子了


那是當時領導們的決定,在那個時候都是按人頭分的


食安動態


駐馬店是個信陽分家時候成立的吧?


錢穆弟子


南陽是一個古老的城市,並不是因為和駐馬店分家才管理了12個縣,解放前,民國時期,河南就設了十二個行政區,南陽屬於第六行政區,而駐馬店是解放後(1965年國務院批准)才設立的地區。讓我們來看看南陽解放後的歷史:



1948年11月4日,南陽全境解放,國民黨統治結束。1949年3月,新成立的中共河南省委決定,成立南陽地委,並宣佈南陽專署原轄的葉縣、舞陽兩縣劃歸許昌地區,南陽市、南陽縣、南召縣、鎮平縣、內鄉縣、淅川縣、鄧縣、新野縣、唐河縣、桐柏縣、泌陽縣、方城縣12個縣(市)屬南陽專署管轄。  

1965年11月13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河南省南陽專區轄屬13縣(市), 即:南陽市、南陽縣、南召縣、鎮平縣、內鄉縣、淅川縣、鄧縣、新野縣、唐河縣、桐柏縣、方城縣、西峽縣和社旗縣。  



其中的社旗縣是由原來的賒店鎮改設社旗縣。

1994年7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南陽地區,設立地級南陽市,實行市帶縣的領導體制,南陽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2014年1月,鄧州市劃歸省直管縣(市)。


歷史的循環


接管12個縣就是好事了?我看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未必。跟豫北相比,豫南的地級市體量偏大,人口較多,因此發展也比較不充分。像南陽這樣的,二區十縣一個縣級市,千萬人口的大市,市區面積和人口都小的可憐。現在年輕人口普遍往一二線城市和省會流動,南陽工業化尚未完成,還要承擔南水北調渠首的環保任務。前景堪憂。最好是能把南陽、信陽、周口等面積大人口多的地級市再分別拆分為兩三個小城市,使用行政手段推動城市化發展。


喝最烈的就


南陽地區(專員)行政公署和駐馬店地區行政公署分家在文革之前。對於行政管轄區域的重新劃分,全國一盤棋是其指導思想。雙方皆大歡喜,每逢賓客見面,風趣互稱半個老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舍小家,顧大家;歷來如此。平均、平衡,照顧人口與土地面積之比例恰當分配;方便就近管理,方便就近生產、生活與趕集,這是決策的主要目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