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自在又閒適的鼓浪嶼

有著老廈門被遺忘的歲月


隨意地找個時間,坐上前往鼓浪嶼的遊輪,晃晃悠悠,就能開啟一段只屬於老廈門的回憶。


提起鼓浪嶼,大家都不陌生,外地人來廈門遊玩,首選就是鼓浪嶼,它是“中國夏威夷”“海上花園”……鼓浪嶼的名頭一直很大。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作為網紅旅遊景點,廈門最早的富人區——鼓浪嶼,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美五大城區”,也一直是老廈門人“情懷”的代名詞,承載了不少老廈門人的回憶。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by:新浪博客@陽陽得一


近十幾年來,鼓浪嶼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少鼓浪嶼上的居民都已經從鼓浪嶼上搬離,分散在廈門島內的其他角落,真正的鼓浪嶼生活,好像已經成了歷史。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by:新浪博客@陽陽得一


但對老廈門人來說,記憶裡能算得上“富人區”的地方,只有鼓浪嶼。


廈門最早的富人區——鼓浪嶼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據說在廈門人裡,存在著一條鄙視鏈。


鼓浪嶼人瞧不起廈門島上的市民,而廈門島上老城區的市民瞧不起郊區的漁民,郊區的漁民沒人可瞧不起,只好瞧不起島外人。


這句話到底從何而起我們無從得知,但是鼓浪嶼曾經的富足優越大約可以得到印證。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by:新浪博客@陽陽得一


曾經的富人區,現在已經成為廈門最不能忽略的一大景點,美麗、詩意、充滿魅力


這一次,隨我們走近鼓浪嶼,看看鼓浪嶼在時光中的變與不變。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走在島上,對命名方向各異的路牌的發現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中華路、福建路、公平路……30條道路共同組成了鼓浪嶼,各有區分又渾然一體。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by:新浪博客@風遇你


鼓浪嶼的美是一見鍾情式的,從碼頭漸漸走近這座神秘又美麗的島嶼,道路蜿蜒平整,時有起伏,反而成了一種曼妙的風景。


南方的植物隨處可見,遮蔽著頭頂的陽光,也裝點著這座島嶼。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by:去哪兒網@hgur7014


大量樣式各異的建築,被完好地保存於此,無愧於“萬國建築博覽”的稱號。作為廈門的第一代富人區,鼓浪嶼顯得井然有序而又倍具風情。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鼓浪嶼上的遊客熙熙攘攘,但是很有秩序,沒有城市裡來來往往的車輛,也沒有煩人的喇叭鳴響,相較而言安靜了很多。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by:新浪博客@陽陽得一


鼓浪嶼面積並不大,才1.87平方公里,但是道路和小巷交錯,目光又常被古典優雅的風景所吸引,一不小心就會迷路。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by:攜程@yalinno


綠樹、鮮花、教堂、老屋……鼓浪嶼的美是沉靜而又活潑的。當陽光透過枝頭樹梢投在各個角落,鼓浪嶼就有了一種

靜謐安詳的氣質,惹人沉淪。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生活在嶼上的人,早已經習慣了每天從自家門口路過的陌生遊客,自顧自地做著自己的事,享受著舒適安閒的生活。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by:搜狐旅遊@一人一城


如今生活在鼓浪嶼上的居民,老人和孩子已經成為主力軍,年輕人多數已經到廈門島內上班。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by:新浪博客@科科


原本就是居民區的鼓浪嶼,不僅有中學、小學、幼兒園,還有各種老店新店,各項設施一應俱全,十分完備。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by:新浪博客@寸霜


不過近十年來,這些設施的數量漸漸減少,那些外遷的小學、醫院已經成了記憶中的一個影子。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by:馬蜂窩@北漂燕子


曾經的鼓浪嶼,幾乎人人都會彈鋼琴,夜幕降臨時走在路上,經常能聽到彈奏鋼琴的聲音,不過如今已經幾近絕跡,成了一種遺憾。


鼓浪嶼的世外桃源,觸手可及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綠樹紅房,說的就是這座被植物環繞的小島嶼。


隨處可見的自然生命,和具有古老風情的老建築相互掩映,既賦予了鼓浪嶼令人一見鍾情的資本,也擁有著讓人日久生情的能力。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by:網易博客@常青樹


在這座古老的島嶼上,你不經意間經過的一棵植物,有可能是植物界中德高望重的前輩。島上數量最多的古樹,當屬榕樹,佔到所有古樹的八成。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網圖


和榕樹一樣奪目的,還有廈門的市樹鳳凰木。不論何時何地看到它,心情總是震撼的。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by:網易號@曉珍旅遊


關於鼓浪嶼的三角梅,舒婷曾經寫過一首著名的詩《日光巖下的三角梅》足以道出一切。


只要陽光常年有

春夏秋冬

都是你的花期……


隨處可見的各色的三角梅,就像是一位滿懷情意的女子,默默陪伴著鼓浪嶼上的人,也點綴著路人眼中的風景。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by:新浪博客@469823378


熱鬧又自由的炮仗花在鼓浪嶼上同樣是數量頗巨的存在。


生命力旺盛的炮仗花,有時很長,佔據十幾米的圍牆,有時很高,能爬上二三層的小樓,給到處都帶來了植物生命的喧囂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網圖


風情萬種的鼓浪嶼,吸引著無數的遊客前來探尋,也促進了各種店鋪的駐紮。而久居此處的老鼓浪嶼人才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吃貨之魂的歸屬


鼓浪嶼的美味,都藏在老店裡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龍頭魚丸


1946年走街串巷叫賣的龍頭魚丸,1981年在龍頭路183號店鋪開張,手藝至今已經傳承三代人,是老鼓浪嶼人生活中十分熟悉的存在。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by:我愛鼓浪嶼


葉氏麻餈


葉氏麻餈有一傳奇之處,在於它是“島上唯一一個被准許佔道經營的小攤子”,據說也已經有百年曆史,不過如今這一名號已經換了人經營,原先個頭大、味道好帶來的大滿足,也已經難以複製了。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by:去哪兒@松鼠阿姨shania


馬拉桑


馬拉桑的果汁勝在實在,製作過程全透明,不摻水、不加糖精,自帶水果的清新濃郁。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中街滷味


龍頭路還有一家已經開了二十幾年的中街滷味。對於外地遊客而言,品嚐當地滷味或許並不常見,但它卻是許多老鼓浪嶼人念念不忘的好滋味。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by:新浪博客@B不了


黃勝記


龍頭路上的黃勝記,成名已久。老鼓浪嶼人不僅自己喜歡吃,也時常買來贈送親友,或是為生活在廈門島內的親戚朋友做“代購”


到了,廈門最早的“富人區”

by:新浪博客@江南遊1971


鼓浪嶼上走一圈,就好像是在舊時光裡漫步了一回。兜兜轉轉,走走停停,又重新回到了原點。


時代在變,鼓浪嶼在變,舊的角色退場,新的角色遞補,鼓浪嶼的前世今生,是一場難以往復的輪迴。


只是,鼓浪嶼始終在那裡,越是歲月變遷,越是散發出一種芬芳馥郁的香氣,成為無數人無可取代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