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的政法故事# 致青春:“到基層去,四姐妹築起堅固防線!”

“來,大家拉開點距離,您住幾號樓哪個單元?”“您之前沒登記,請把車輛有關信息寫一下,我們再去做通行證,您等我們電話……”

在西青區西營門街趙莊子村慧軒家園小區辦公點內,擔任村支部書記助理的孫經緯扯著嗓門維持著秩序,她今日的任務是登記核對村民車輛信息,發放小區臨時車輛通行證,這是做好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舉措。

#戰“疫”中的政法故事#  致青春:“到基層去,四姐妹築起堅固防線!”

孫經緯在小區裡發放宣傳資料

孫經緯是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2018年招錄的4名清華、北大定向選調生之一,根據市委組織部統一安排,她和楊楠、張越、孫佳明四人分別到西青區的4個村擔任書記助理接受鍛鍊。到村裡上崗不到兩個月,就趕上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這對於剛剛走上一線崗位、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的年輕姑娘們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挑戰。

“好的書記,我馬上回津等候安排。”接到停休返崗通知後,孫經緯、楊楠於1月26日分別從河北、山東返回天津,第一時間向組織彙報返津情況,並按照要求進行居家隔離後上崗。

而此時,由於農村封閉式管理,被困在老家的孫佳明、張越卻心急如焚,一邊跟上級彙報具體情況,一邊四處打聽返津方式爭取早日返崗。她倆在微信工作群裡詢問著返崗後工作注意事項,用心記下每個細節。張越說:“既然不能及時抵達戰場,那就做好戰鬥準備,待返崗後快速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

#戰“疫”中的政法故事#  致青春:“到基層去,四姐妹築起堅固防線!”

楊楠電話回訪隔離人員身體情況

#戰“疫”中的政法故事#  致青春:“到基層去,四姐妹築起堅固防線!”

楊楠為隔離人員製作健康卡

#戰“疫”中的政法故事#  致青春:“到基層去,四姐妹築起堅固防線!”

楊楠為居家隔離人員購買生活必需品

“您好,我是村委會的,家裡人有接觸重點疫情地區的人嗎?”2月10日結束隔離即刻返崗的楊楠正對著村民信息表挨個排查,像這樣的電話她和同事一共打了3000多個。

楊楠所在的西青區中北鎮東姜井村,僅別墅區就有外地來津人員100多名,按照規定需要進行人員登記。可有的人認為自己沒有接觸確診人員,也沒有病毒症狀並不願意登記。

此時,楊楠便認真地反覆解釋,雖然辛苦,但看著大家都逐漸配合工作,楊楠十分欣慰。楊楠每天都會通過電話、微信、短信等方式跟來津人員詢問兩次體溫情況,她用心給每人制作健康卡留檔,方便結束隔離的人員開具證明。

“她們能夠接受14天居家隔離,算是支持我們的工作了,我們也要幫助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楊楠從小區超市提著大袋小袋笑著說。每天她都會根據大家的需要,幫忙購買生活必需品送到隔離人員家門口,減少他們外出次數降低傳染風險。

#戰“疫”中的政法故事#  致青春:“到基層去,四姐妹築起堅固防線!”

孫佳明在值勤點位進行消殺

“大爺,咱們量個體溫,您辦通行證了嗎?”返崗第一天,服務於西青區張家窩鎮西閆莊村的孫佳明就站在了值勤點位上,上崗前她早已跟同事請教好站崗的各項要求,儼然一副“衛兵”模樣。

小區的出入口只留了一個,往來行人車輛多,扎堆兒測溫情況時有發生,有交叉感染風險隱患。孫佳明跟村支書建議,將值勤點位佈局化整為零,增加測溫儀,加大測量間距,將宣傳引導前置,避免了測溫時村民間的近距離接觸。“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要針對問題提出合理建議,這是我們做助理的職責。”

隨著防疫工作的日常化,她們逐漸懂得這份工作不是熱情的曇花一現,更多的是和寒冷、瑣碎、單調、無聊這些名詞聯繫在一起,也更是和村民健康和安全聯繫在一起。

2月14日,太陽還閃耀著光芒,天空中卻下起了紛紛揚揚的雪花。這已是津沽大地入冬以來的第四場雪,它帶來的不僅僅是站崗執勤時難以忍受的寒冷,更是防疫戰士對於戰勝疫情的渴望。為了方便村民出行,在大雪降臨時,從沒有幹過農活的孫經緯,也會學著村裡伯伯們的樣子,笨拙地拿起鐵鍁,和大家一起清理冰雪。嚓嚓嚓……鐵鍁與冰面的摩擦聲成為最悅耳的聲音。

#戰“疫”中的政法故事#  致青春:“到基層去,四姐妹築起堅固防線!”

孫經緯參加小區內的掃雪工作

#戰“疫”中的政法故事#  致青春:“到基層去,四姐妹築起堅固防線!”

孫經緯為村裡老人解答難題

“大爺,別害怕,有事就下樓,到大門口找我們,什麼時候都有人……”為了進一步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孫經緯還充分發揮自己的朗誦特長,撰寫溫馨提示並錄製成語音,用擴音器在小區出入口重複播放。

晚上8點,西青區精武鎮牛坨子村村委院裡燈火通明,兩委班子每日工作例會剛剛結束,擔任村支部書記助理的張越還得整理會議記錄,並把今日防控工作情況整理成文字材料、彙編相關影像材料。

#戰“疫”中的政法故事#  致青春:“到基層去,四姐妹築起堅固防線!”

張越整理疫情防控各類材料

張越負責的抗擊疫情專題報紙是村兩委政務公開的新舉措,她不僅要彙總整理牛坨子村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的各項工作,還要撰寫村兩委和村民抗擊疫情的典型事蹟。

在張越看來,防疫信息看似瑣碎,但十分重要,她有責任有義務總結好、宣傳好村裡的防疫工作,儘自己的最大的能力動員全體村民參加到疫情防控的總體戰中。結束一天工作已是夜裡近10點,寒冷的夜風裡,張越騎電動車的背影雖瘦弱,但更顯堅實篤定。

她們四人有一個微信群,大家每日抽空分享工作心得、交流工作經驗。大夥兒打趣道“咱們幹得活可真‘繁雜’啊!”正是在這一件件雜活中,她們一點點了解自己所在村莊,瞭解村委會的運行方式,瞭解村裡的人情世故,探索著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層社會治理的奧秘。

“到一線去戰鬥,到基層去服務,只有經歷過基層考驗的選調生才能在今後的政工道路上更準確地把握基層工作特點。”楊楠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到基層去,到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駐村選調生下基層時的初心。雖然基層服務的工作才剛剛3個多月,但她們傾盡全力、肩扛責任,用信心和責任共克時艱,用實際行動在戰“疫”中書寫著為民情懷。

在津沽大地上,這些駐村選調生讓“高學歷”與“疫情防控一線”產生化學反應,用愛和勇氣與“病毒”較量,以奮鬥的姿態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著力量。

記者 范文瀾

通訊員 吳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