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訪古 雙郭樓武術之源——米廟鎮白佛寺

汝州訪古        雙郭樓武術之源——米廟鎮白佛寺

汝州訪古 雙郭樓武術之源——米廟鎮白佛寺

許宗合、劉孟博/文

陳素貞/攝影

白佛寺位於汝州市區東北二十里許,米廟鎮雙郭樓村,其歷史悠久,為汝州地區較古老的寺廟之一。白佛寺創建於何時,並無準確記載,寺中現存明嘉靖三年(1524年)《重修白佛禪寺地藏殿記》中寫到,“白佛禪寺在州治東北二十里許,建自隨(隋)唐開皇正(貞)觀之始,重修於宋元大金。”此說雖不盡精準,不過可以從側面印證其歷史悠久。

汝州訪古        雙郭樓武術之源——米廟鎮白佛寺

白佛寺由於地處中原腹地,受朝代更替,兵火戰亂的影響,歷史上屢建屢毀。元代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義軍蜂起,河南作為主要戰場之一,白佛寺受損嚴重,至明初已是寺毀僧散,片瓦無存。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功德主王守信發願重修白佛寺,並迎請順公無涯和尚來寺駐錫,經數載修造,在原寺址上“起立佛殿三門,伽藍堂、祖師堂、左右僧舍、東西之□,以及齋堂、廚庫”等一應俱全,至此白佛寺中興有望。明正統四年(1439年),住持僧滿公太虛和尚,見殿宇略有頹敗,同功德主李成、王興祖等復重修蓋。明弘治九年(1496年),長老登公無盡和尚,惜其年深歲久,牆剝瓦墜,同功德主郭奉等對各殿進行補修。明嘉靖三年,住持僧緒寶、緒金,感地藏殿年久失修,遂對地藏殿進行重修。

清代中期,社會相對安定,白佛寺經歷代重修,寺貌殿宇僧舍都大有改觀。清嘉慶、道光時期,白佛寺住持僧心憬,除精研佛法外,還精通醫術,同時武術精湛,受其影響,臨近各村向有習武之風,代表者如郭守謙(郭大臣)、郭老元、吳大興等。 道光三年(1823年),心憬同徒弟源默、源修及眾善信,對中佛殿佛像進行金妝。清同治時期捻軍西犯,侵擾汝州各地,白佛寺也未能倖免,部分殿宇受損。光緒元年(1875年),主持僧廣順同功德主劉太平等募資,對祖師殿、藥王殿、閻王殿、廣生殿及圍牆和前後門,進行修繕,經此次重修後,白佛寺煥然一新。

汝州訪古        雙郭樓武術之源——米廟鎮白佛寺

民國時期社會動盪,白佛寺逐漸衰落,後不知何因寺院被毀(或毀於十三軍之手),至解放初期已是滿目瘡痍蒿草叢生。解放後生產隊曾在寺址上建油坊一座,恢復宗教政策後,在四方善信的努力下,白佛寺才陸續恢復至現有規模。由於白佛寺歷史上多次損毀,其原有規模已不得而知,現寺址東北50米處,曾有佛塔一座,建於何時毀於何時亦無人知曉,當地僅口口相傳,此地為白佛寺塔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