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發聲訓練三大誤區

通過與播音員、主持人、歌手接觸,他(她)們最擔心的就是嗓子有毛病,主要是沒有一套完整的科學的訓練方法來,使大家的嗓子更好。有的出現聲帶小結、有的出現聲帶息肉,有的出現聲帶閉合不好的毛病。都需要磁性魅力的聲音,需要節約氣息,需要骨骼振動,但實現中,這些成了很多人的夢想,簡直遙不可及,我感到存在這些問題主要是傳統普通話發聲訓練存在的“四個誤區”,影響了大家業務能力的進步。

第一個誤區:以氣託聲

大家都知道,腦神經的支配下,聲帶的振動需要一定的張力,然後是由肺提供一些氣息,使聲帶振動,從而產生我們所需要的聲音。經過研究發現,聲帶振動所需要的氣息是非常少的,無論音多高,都不需要更多的氣息衝擊就可產生相應的振動頻率。雖然聲源音量的大小也決定最終聲音的效果。但生活中我們也發現,加大氣息衝擊聲帶所產生的聲音效果並不理想,得到優美聲音的秘密不是以氣託聲,而是全身的骨骼產生共鳴。

我們來看一個比較清楚的例子:我們用的高音喇叭,是由線圈、磁鐵和三個大小不等的筒子組成,當我們把它分解開,只剩下線圈和磁鐵時,根本聽不到任何聲音,但能感到線圈的振動,我們隨後逐一加上三個筒子,聲音則從高到低逐漸加強,整個過程沒有加大音量,聲音卻越來越大,高音、低音逐步產生並加強。我發現高音喇叭對聲音的放大過程沒有氣息支撐,也根本不需要氣息支撐。然而,從發聲原理看,人體的發聲原理與高音喇叭沒有兩樣。所以,以氣託聲在理論上天大的錯誤。以氣託聲的危害。以氣託聲就是試圖用最大的氣息,催動聲帶產生強烈振動,從而獲得大而美的聲音。這種錯誤的做法,第一增加聲帶的負擔,使聲帶在多餘外力的的衝擊下大幅擺動,由於拉動聲帶的肌肉受力過大,造成喉室內肌肉疼痛,甚至充血。

第二較危險的是,使聲帶長期處於劇烈運動之中,易造成聲帶息肉或產生小結。用這種發聲方法講話或歌唱不能超過40分鐘,超過這個時限就會感到喉室疼痛。實踐證明,以氣託聲導致大量氣息外流,根本無法得到清脆悅耳的聲音,反而讓大家感到氣息不足。

傳統發聲訓練三大誤區

第二個誤區:胸腔共振

有些播音員主持人或一些歌唱演員的聲音振頻很低,有厚重感,傳統認為這是胸腔振動產生的。所有的理論書籍也宣稱只有胸腔共鳴能得到厚重的聲音,經過研究發現,厚重感聲音的產生是發聲器官放大聲帶振動所產生的低音能力較強的原故。這種低頻聲音的放大需要骨骼振動的參與,尤其是胸腔和頭腔骨骼振動參與較強烈,並不是胸腔本身產生振動,僅僅是骨骼振動。

我們都知道,胸腔內裝的肺、肝、腸等器官共振係數太低,說話或歌唱的聲音根本不能引起這些器官產生共鳴。生活中我接觸到好多播音員主持人或者歌唱演員,試圖通過訓練增加胸腔共鳴,可事與願違,以致有些人認為,聲音的好壞是與生俱來的,我告訴他們是發聲理論的錯誤,導致聲音訓練不能做到有的放矢,也不會得到理想的結果。

第三個誤區:嘴唇動頻決定語速

語速的控制是播音員主持人的基本功之一,生活中遇到的播音員主持人存在語速問題的多是不能控制快或慢,大部分人訓練語速的方法是用“嘟”音促動嘴唇振動,目的是使嘴唇更靈敏,這樣便於控制語速。通過研究表明,人體發聲過程中,真正控制語速的是舌頭,而不是嘴唇,聲音是在口腔內,即牙齒內產生並得到美化的,每吐一個字舌頭要動一下,要使語速加快,舌頭的動頻就必須加快。一些優秀播音員,他們在播音時嘴唇的動頻非常低,一句10個字長的話,播讀時嘴唇只動3-4下,而且上下嘴唇保持一條線。

關注公眾號:wyxcg8 每天送你一篇實用、有效的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