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横陽地理:消失的鳌江“三江口”--两港汇于萧家渡西,三江合迳罗源山下
文:光明人家 2020-03-08
在中国国内,名为“三江口”的地方有多处,大多是三条江水的汇合口。如浙江的曹娥江、钱清江、浙江三水汇合于海口,称“三江口”;广东的西江(郁水)、北江(浈水)、东江(浪水)三水的汇合处,亦称“三江口”;广西的藤江、绣江、桂江的汇合处,也称“三江口”。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国内最著名的三江口要数浙江省宁波“三江口”。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条江水汇聚在宁波,三江交汇的地方就形成 了三江口,那里的景色十分美丽。宁波域区的三个行政区就是按三江口江岸而分,东面是江东区,西南面是海曙区,北面是江北区。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大家可否知道?横阳地方地理上重要河流鳌江也曾有“三江口”地方,那么,横阳境内的“三江口”原来是在哪里?如今为何又会消失了?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鳌江“三江口”在哪里?

顾名思义,“三江口”地方大多是三条江水的汇合口。原来鳌江的“三江口”在哪里?这里笔者展示这份地图,出版时间是民国11年,即1922年,是目前现代地图所能找到最早的鳌江流域地形图,要稍早于民国《平阳县志》中的插图3年(民国平志1925年才正式出版)。来源于台湾中研院地理所。“三江口”就是图中圈所示。即南港,北港,梅溪三江合流于罗源山下为横阳江。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鳌江古称横阳江,在【唐】李吉甫编撰《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温州中载:“横阳江,在县南一百里。”明弘治《温州府志》(卷四·水)也有同样的记载:“横阳江,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旧名始阳江。……一港入顺溪,分源东流,合睦村、周岙入东南流,合横口、三桥,出迳江口;一港自梅溪出,汇梅浦;一港自闽峤诸山涧谷出松山、平水;一港出兰宋垟,分东西源,出燥溪而止。”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清史稿》志四十-地理十二 -浙江省、温州府、平阳县:“ 西南:鳌江,古曰始阳江。南港二源,一平水,一燥溪,歧为东西溪。北港二源,一顺溪,一梅溪。两港会于萧家渡西,合迳罗源山下为横阳江。迳钱仓镇为钱仓江。又东合东塘河,抵墨城汛入海”。这里南北港合为横阳江,因此南、北港合迳罗源山(现称东江山)下这个地方就是鳌江原来的三江口。当然,这个在地方史料中没有称为“三江口”,但实际上一般而言,三江合流的地方一般就是命名为三江口,个人认为这就是原鳌江三条支流合流的“三江口”。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民国《平阳县志》(卷四,舆地志四)记载:“横阳江,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一名始阳江,又曰钱仓江,今自新度以下又称鳌江。其源有三:曰南港,曰北港,曰梅溪。这里把梅溪与南北港并列为鳌江三条主要的支流之一,这就成为了四条江(四水)。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清代乾隆年间平阳县令徐恕有《钱仓渡》诗曰:“四水分源至此汇,钱仓古渡画然开。无边孔道迢迢去,不尽长江滚滚来。潮汐两番朝复暮,烟波一棹往还回。浙闽锁钥称天险,畴是中流砥柱才”。这里徐恕认为是四水分源至此汇,就是南、北港、梅溪三江在此汇合成钱仓江(鳌江)了。但是现在基本一般认为,梅溪还是属于鳌江北港的支流之一。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鳌江是老平阳县(1981年析出苍南县、2019年分出龙港市)的母亲河,原名始阳江、后又叫横阳江,平阳江、钱仓江。分为北港、南港两支。北港为干流,发源于南雁荡山吴地山南麓(文成县桂山乡桂库村),经平阳县顺溪、山门至水头感潮区,然后经萧江、钱仓、鳌江镇注入东海。其中水头以上段又称顺溪。有怀溪、鹤溪等支流汇入。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南港为支流,又称横阳支江,主流原长67.5公里,发源于泰顺县九峰尖南面山峰三角尖西北麓,经莒溪、桥墩至灵溪。自灵溪经渡龙至流石,俗称渡龙江。在流石与藻溪汇合后,流经新街、江南苏、张家堡等至朱家站水闸,俗称凤江。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横阳支江改道后从凤江与主流北港汇合


横阳支江自张家堡转北偏西流至萧家渡西与北港汇合注入鳌江。建国后,由于南港水利改造经过多次截弯取直后,现长60.5公里。1965年朱家站水闸建成改道在此汇合,原来的河道淤积成陆,从此,原来的“三江口”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而由于横阳支江的改道,使得龙港市朱家站地方如今成了一块飞地,如地图所示,如果没有地界提示,基本上都认为属于是萧江之地。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三江口”地方是交通要道

“三江口”是古代平阳的南北交通要地,也就是原来的萧江渡口一带位置,是南下福建,西去北港、北上温州的交通枢纽,原此一带江面很宽广,现在两岸萧江与对岸钱仓附近一带均属滩涂地。据此计算该渡口与难度宽度不亚于瑞安飞云江渡。民国《平阳县志》载:“萧家渡旧时江面辽阔,颇称险恶,后江岸积涨成汇。今行客先由北岸渡至江南朱家站汇,复由朱家站汇渡江入南港。”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三江口”地方的萧江渡乃浙闽古驿道,凡是从江浙一带往返福建必经此渡,近千年来,过往萧家渡的达官显贵不计其数。有史料明文记载或有史料可以佐证的名人,就有南宋著名爱国诗人王十朋、陆游、大儒陈傅良、叶适、许景衡、宋之才,明代蔡芳以及清代国学大师俞樾等,其中上述几人均有在福建福州、宁德或泉州任职。这里留有文人墨客的屐迹,留着千秋的诗意。最有名的是南宋状元王十朋的五言古诗《萧家渡》: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渡头问舟子,此渡胡名萧?舟子笑答我,使君家匪遥,岂不闻侍郎,名德重本朝;屡为二千石,两至万里桥,渡旁乃其宅,人亡木惟乔;阴德满乡闾,嘉话传鱼樵;江水流有尽,姓名磨不消。近同池号谢,远类江称姚。赧颜谢舟子,讲闻非一朝。恨生晚且贱,无由际清标。坡公不识范,韩子思之侨。敬瞻通德门,魂往不可招。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王十朋此诗中的人物即萧振,平阳萧江人,南宋兵部侍郎。当年乐清王十朋中状元与萧振去世是在同一年,这是他去泉州任知州的任上过往来到萧家渡地方,过此渡时睹物思人,诗中寄托着对地方前贤萧振的称颂与敬佩之情。此渡后世尚有诸多名人诗作,由于篇幅关系,这里就不一一列出。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三江口”北岸地方属钱仓古镇,钱仓古镇,始于晋,盛于宋,因吴越钱王停驿一宿楼而闻名,因陆游断桥咏梅而流芳,旧时此地文风鼎盛,是北宋黄友蔡照、南宋名臣林待聘家族、元代山水画大家黄公望、东海名儒史伯璿的故乡,著名的“金钱会”起义即起源于此。宋时此地商贸繁荣,百姓富庶,曾是温州四大名镇之一。岁月流逝,千百年沧桑改易,现唯遗存古渡、古桥、古道、古街、古井、古塔和古城门,隐隐石痕,斑斑苔跡,人游此地,不由得令人叹发思古之幽情。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后 话

笔者查询史料文献,这个鳌江三江汇合的“三江口”地方之名在地方文献中也从无记载,可能是由于鳌江这条河流太小的缘故,历史上名人与骚客也少有注意。在地理上,作为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的鳌江长度不到百里,在全国的大江大河的名单中实在是小字辈,太不起眼了。当然,鳌江也是具有自己的特点,是国内三大著名的“涌潮江”之一,与钱塘江、闽江并排齐驱。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后直到晚清民国时期,离三江汇合下游不远的鳌江开港(埠)后,鳌江著名的王广源商行的王理孚、王文川父子为了配合发展航运,于1925年在上埠兴建了三江、广源轮船码头和栈房,还附设报关行(古鳌头海关),1926年,经营“三江”和“福州”轮船与中国沿海各地通航通商。使鳌江从一个江村落寂寞一变而成都会,气象日见其矞皇。当然,这个“三江”命名可能也是巧合。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另外,在改革开放年代,鳌江南岸中国第一农民城-龙港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当年有“农民城主”之称的陈定模老先生,为了龙港的长远规划发展,曾经建议由鳌江、龙港(江)、萧江合并为“三江市”的中等城市联合发展,这是“三江”命名在鳌江流域又一次出现。现在当年的渔村已经发展成为龙港市。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时光悠然,岁月沧桑,上下千年,历史变迁,地形变异,江流改道,沧海桑田。现在的“三江口”老地方,早已无有旧迹可寻,再也无口岸可渡,我们只有在古地图中寻找其往日的图案与记忆。唯有这条千年涛涛东流的鳌江,依然用奔腾不息的浪花映照着历史往日远去的身影......

温州大平阳地理杂谈:消失的鳌江“三江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