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美食,山東十七地市,十七道山東美食

山東美食是指起源,流傳於山東地區的美食,菜餚,具有濃厚的山東地方特色,一般歷史悠久,味道鮮美的同時又具有很高的文化內涵價值。山東美食品種繁多,到底十七地市的傳統美食是哪一道呢?

1、濟南九轉大腸

一城一美食,山東十七地市,十七道山東美食

九轉大腸是山東省漢族傳統名菜,屬於魯菜系。此菜是清朝光緒初年,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首創,開始名為"紅燒大腸",後經過多次多次改進,紅燒大腸味道進一步提高。許多著名人士在該店設宴時均備"紅燒大腸"一菜。一些文人雅士食後,感到此菜確實與眾不同,別有滋味,為取悅店家喜"九"之癖,並稱贊廚師製作此菜像道家"九鍊金丹"一樣精工細作,便將其更名為"九轉大腸"。

2、青島流亭豬蹄

一城一美食,山東十七地市,十七道山東美食

流亭豬蹄是山東青島流亭鎮的漢族傳統名菜。此菜色澤鮮亮、味道鮮美、清爽不膩、鹹淡適中,肉質軟硬適度、組織緊密有彈性、無任何防腐添加劑,堪稱綠色食品。創始及成名於清咸豐年間(約1855年前後),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經第二代傳承人週中典對製作技藝和配方調料進一步研究提高及世代相傳,成為青島流亭的地域性品牌。

3、淄博博山豆腐箱

一城一美食,山東十七地市,十七道山東美食

豆腐箱又名山東豆腐箱,齊國豆腐箱、是山東省淄博市漢族傳統名菜,屬於魯菜系。主要原料是豆腐,相傳清乾隆帝南巡時,曾"臨幸"博山,招待用膳時,上有豆腐箱這道菜,乾隆食後讚不絕口。口感細膩,濃香滿口,皮韌餡嫩,回味無窮。其香其美,是語言和文字表達不出來的。

4、棗莊菜煎餅

一城一美食,山東十七地市,十七道山東美食

棗莊菜煎餅起源於明朝時期,是一種大眾食品,老少兼宜,食用方便,俗稱“魯南熱狗、漢堡包”。菜煎餅既可作宴席食品,也可作普通家庭便飯。製作簡便快捷營養豐富,色香味濃,最適合快節奏工作人們的即時快餐。棗莊菜煎餅,是以魯南地區煎餅為主料,配以各種蔬菜煎烤而成。棗莊菜煎餅五色俱美,六味飄香;鮮嫩可口,柔和宜人,成為一方美食。現在當你來到魯南棗莊,在城區隨處可見在菜煎餅攤前排隊等候的食客。

5、東營廣饒餚驢肉

一城一美食,山東十七地市,十七道山東美食

東營市的廣饒縣有一遠近聞名的名吃--餚驢肉。“天上鵝肉,地上驢肉”,廣饒餚驢肉,歷史悠久,遐邇聞名。它始創於清同治十二年,曾由當地武舉崔萬慶推薦到北京兵部差務府,專供武士享用。廣饒大地未見走驢,然桌上有驢肉飄香。廣饒餚驢肉採用17種傳統香辛料,精選優質驢肉,配以陳年老湯煮制而成。特點:色鮮味美、久吃不膩、高蛋白、低脂肪,是老少皆宜的營養佳品。

6、煙臺燜子

一城一美食,山東十七地市,十七道山東美食

煙臺燜子誕生於百年前,煙臺門氏兄弟曬粉條時遇上連陰天,粉條曬不成,便油煎粉胚,加蒜拌著吃,沒想到特別好吃,於是傳開來了。燜子是以綠豆涼粉為主料,以麻醬、蝦油、蒜泥、白醋為調料,製作而成的。將涼粉切成小塊,用鐵鍋加少油煎至黃疙裝盤,倒入調好的麻醬、蝦油、蒜泥、白醋拌勻即可食用。燜子含有豐富的粗蛋白、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老少咸宜。

7、濰坊朝天鍋

一城一美食,山東十七地市,十七道山東美食

濰坊朝天鍋是一道漢族名菜,源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民間早市。當時濰縣趕集的農民吃不上熱飯,便有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鐵鍋,為路人煮菜熱飯,因鍋無蓋,人們便稱之為"朝天鍋"。鍋內煮著豬下貨、肉丸子、豆腐乾等。湯沸肉爛,顧客圍鍋而坐,由掌鍋師傅舀上熱湯,加點香菜和醬油等,並備有薄面餅,隨意自用。然後,根據顧客要求,把腸、肚等切碎,放在餅上,捏上細鹽,捲成火筒狀,送到顧客手中。

8、濟寧甏肉乾飯

一城一美食,山東十七地市,十七道山東美食

甏肉乾飯是山東濟寧地區漢族美食,起源於元朝。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南方的大米從水路運往北方,濟寧這個運河上的城市自然也受益匪淺。當時的人們把用陶器燉出來的肉和大米飯放在一起吃,別有一番風味。於是就逐步發展為今日的甏肉乾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甏肉乾飯不斷改進創新,又增加了卷煎、麵筋、肉芯丸子和雞蛋等一系列菜品。在今天,甏肉乾飯仍然被濟寧人所喜愛,並且成為濟寧的主要美食之一。

9、泰安泰山三美

一城一美食,山東十七地市,十七道山東美食

泰山三美是指白菜、豆腐、水。泰山白菜,又叫"城白菜",因為顏色光潔,白中透出淡黃,酷似象牙顏色,又稱"象牙白"。體大,心實,清脆。 泰山豆腐,用小石磨推沫,用泰山水成漿,經過多道工序的細心製作,其特點無苦味,無澀味,細嫩如玉似脂。 泰山水,清甜爽口,無雜質,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多種礦物質。

10、威海手撕鮁魚

一城一美食,山東十七地市,十七道山東美食

膠東人自古以來就有食用鮁魚的傳統並流傳下來許多食用方法,手撕鮁魚就是其中之一。菜品口味特點:鮁魚其肉質鮮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礦物質等營養元素,鮁魚有補氣平喘的作用,還具有提神防衰老,食療功能。經常使用對治療貧血早衰,營養不良等療效。

11、日照漁家餅餅樂

一城一美食,山東十七地市,十七道山東美食

日照漁家餅餅樂起初起源於日照沿海地區,是漁民百姓的民間小吃,以鹹鮮微辣大眾口味為主,體現海鮮原料的味美肉鮮,在以巧婦自釀的玉米麵調糊,烙制的黃金餅。

12、萊蕪雪野魚頭

一城一美食,山東十七地市,十七道山東美食

雪野魚頭被譽為雪野一絕。雪野魚頭湯是用甘甜的山泉水,正宗的雪野湖大花鰱魚,配以獨特的佐料,以果木火慢燉緩熬而成。燉出的魚頭肉質鮮美,入口綿香,肥而不腥,嫩而不膩,讓人既飽了眼福,又飽了口福。雪野魚頭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地方名吃,有“不吃花鰱魚,往來雪野遊”之說。

13、臨沂蒙陰光棍雞

一城一美食,山東十七地市,十七道山東美食

蒙陰光棍雞是臨沂蒙陰地方名吃,風靡沂蒙山區。創始人付澤明在蒙陰縣城西嶺開設炒雞店,以烹製蒙山大公雞為主,色澤紅亮、汁寬味濃、鮮香醇厚、藥香濃郁,口味鮮美、風味特殊吸引了大批食客。因炒雞店工作人員全部是男士,取材又全是大公雞,便將此菜戲稱“光雞”,此店即叫“光棍雞店”。

14、德州扒雞

一城一美食,山東十七地市,十七道山東美食

德州扒雞又稱德州五香脫骨扒雞,是著名的德州三寶(扒雞、西瓜、金絲棗)之一。德州扒雞是漢族傳統名吃,魯菜經典。德州扒雞製作技藝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德州扒雞就被列為山東貢品送入宮中供帝后及皇族們享用。五十年代,國家副主席宋慶齡從上海返京途中,曾多次在德州停車選購德州扒雞送給毛澤東主席以示敬意。德州扒雞因而聞名全國,遠銷海外,被譽為"天下第一雞"。

15、濱州博興喬莊水煎包

一城一美食,山東十七地市,十七道山東美食

喬莊水煎包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喬莊水煎包,又稱崔家煎包,起源於博興縣喬莊鎮駐地喬莊村。最早開始於1928年,距今已有84年曆史。起初,喬莊村有一個年齡28歲,名叫崔光榮的農村漢子,有一手做包絕技,專做水煎包生意,當年的匾牌叫崔家館。崔家館做煎包,以餡好、面細、皮佳、火候巧,醇香宜口,餐後回味無窮,素有美食之稱,頗得人們青睞,文明四面八方。被當地人譽為煎包一絕,一直傳承至今。

16、聊城呱嗒

一城一美食,山東十七地市,十七道山東美食

呱嗒是聊城市的漢族傳統名吃。是—種煎烙的餡類美食,尤以沙鎮呱嗒最為有名。該小吃色澤金黃,內外有油,皮酥裡嫩。加肉、蛋餡的味更佳。呱嗒創制於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曆史,已被收入《中國名吃譜》一書。餡料有肉類餡、雞蛋餡、肉蛋混合餡(又名“風攪雪”)等多種。在製作時,先用燙麵和呆面,隨季節變化按不同比例調製,卷以配好的餡料,兩端捏實,軋成矩形,後放入油鍋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適口,加之有餡有面,備受群眾歡迎。在城鎮鬧市、鄉間集日,常年有設攤者供應。不僅如此,還受到各地人們的喜愛。

17、菏澤單縣羊湯

一城一美食,山東十七地市,十七道山東美食

單縣羊肉湯,屬於魯西南山東菏澤市漢族傳統名吃,八十年代,即被收入中華名食譜。最早創於1807年,當時由徐、竇、週三家聯手創建,故取名為“三義春”羊肉館。其創立在那個時期的飲食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為日後“單縣羊肉湯”的揚名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