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了,你也趕緊睡”照顧寶寶一晚後,奶爸:這是正確的廢話

我是一位奶爸,獨自照顧8個月大的女兒一晚後,我終於明白“孩子睡了,你也睡吧。”這是一句多麼正確的廢話。

女兒睡在旁邊後,原本沾床即睡的我,耳朵卻自動切換到雷達模式。孩子稍微有點動靜後,立馬會睜眼察看下孩子睡覺情況;孩子睡得太安靜,便會支起耳朵,確認聽到孩子呼吸聲為止,有時不放心居然還會拿手,去探孩子的呼吸(尷尬捂臉);自己入睡後會突然驚醒,摸摸孩子還在不在旁邊。

“孩子睡了,你也趕緊睡”照顧寶寶一晚後,奶爸:這是正確的廢話


原本是讓老婆在次臥好好睡一晚,不到半夜老婆又回來了。老婆說:“不和女兒睡一張床上,她更加睡不著。”把中間的的位置還給老婆後,我又一覺到天亮。原來我每晚睡整夜覺的“秘方”,是我們與孩子之間隔著媽媽。

那晚後我沒有在跟老婆說過“女兒睡了,你也早點睡吧。”因為只在對媽媽這個角色的認識是粗淺時;只有在沒有獨自照顧女兒一晚時;只有在對老婆的情感是粗糙敷衍時。才會認為這是一句關心一位,正在照顧孩子的媽媽的話。

關心正在照顧孩子的媽媽,應該是要付諸行動的。媽媽需要的是,情緒被理解接納;需要有自由的時間;需要有人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

“孩子睡了,你也趕緊睡”照顧寶寶一晚後,奶爸:這是正確的廢話


1、給媽媽自由時間

有一項調查,母親最希望得到的禮物,第一位是“自由時間”,所以爸爸要表達對媽媽的關心,僅僅是一句:老婆辛苦了,還不夠。最切實有效的方法是,每天下班後帶著孩子,在媽媽面前消失1個小時。

爸爸可以帶著孩子去樓下散步,和孩子一起做親子互動遊戲,抱著孩子讀繪本。因為作為寶寶24小時貼身保姆的媽媽,需要一點自由時間,愜意的坐沙發上休息下,看會心儀已久的書,刷會手機,追個劇。


“孩子睡了,你也趕緊睡”照顧寶寶一晚後,奶爸:這是正確的廢話


2、小禮物小驚喜

寶寶出生後家庭的焦點,開始轉移寶寶身上。媽媽們懷孕時到生產後地位轉變,會讓媽媽感覺自己不被關心,夫妻關係沒以前親密。

下班後給老婆帶個小蛋糕、鮮花,孩子有人照顧的情況下,一起看場電影。會讓全職照顧孩子,身心疲憊的媽媽,感受到被認可和關心。

“孩子睡了,你也趕緊睡”照顧寶寶一晚後,奶爸:這是正確的廢話


3、做忠實的聽眾

01、傾聽是對媽媽最有效的安慰

睡前爸爸做一個忠實的傾聽者,就是對媽媽的最有效的安慰。在家照顧寶寶的媽媽,交際圈相對是封閉的。有調查表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幫助,尤其是缺乏丈夫支持的媽媽,更易患抑鬱症。

爸爸作為媽媽唯一的“親密戰友”,應該通過與睡前交流,去了解媽媽的情緒,才能得懂她需要怎樣的幫助,從而給予恰到好處的理解、包容與支持。

媽媽情緒是條河,孩子是水面上的船,媽媽情緒平穩,才能給孩子提供穩定的生長環境。

“孩子睡了,你也趕緊睡”照顧寶寶一晚後,奶爸:這是正確的廢話


02、傾聽是爸爸參與養育孩子的途徑

生物學家將人類的爸爸稱為“隨性照顧者”。因為在不同的情形下,爸爸照顧孩子有可能是全身心的投入,也可能是對孩子漠不關心。產生區別的決定因素在於爸爸照顧孩子的經歷。

如果創造更多爸爸照看孩子的機會,或者得到更多孩子成長的細節,那爸爸和孩子會產生更緊密的紐帶關係,讓爸爸主動更投入,更多的時間參與養育孩子。

孩子清醒的大部分時間,爸爸都是不在家的。通過傾聽媽媽講述,孩子每天的成長細節,也是瞭解孩子,參與孩子成長的一種方式。睡前與媽媽就養育孩子話題的交流,讓爸爸們更主動的去分擔照顧孩子責任,從而成為媽媽的親密戰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