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之光!一家,兩代人,三位醫護人員的戰“疫”

“現在黨和國家需要你們,你們一定要扛起責任,守好自己的‘陣地’。”3月3日,在簡短的“家庭視頻會議”上,62歲的兵團第十二師一〇四團退休醫生駁克乃·開肯對正在新疆九鼎農產品批發市場(以下簡稱九鼎市場)商戶統一居住格點工作的切熱伊扎提·駁克乃和西山農牧場醫院發熱門診護士古麗那孜再三囑咐道。

視頻中,老人一遍又一遍地用粗糙的手指撫摸著屏幕上兒子、兒媳的臉頰,滿眼心疼,可嘴上始終沒軟下來。


駁克乃·開肯退休前是海拔4700多米、縱橫300多公里的一〇四團牧場上唯一的醫生,負責11個片區牧民的身體健康。除去日常巡診,他每年都要陪同牧民轉場4次。在這段需要走一個多月、途徑140多個放牧點、翻越海拔5000多米冰達坂的路上,駁克乃·開肯背藥箱、跨黑馬,不分寒暑,一走就是近40年。2008年,他被衛生部授予“全國優秀鄉村醫生”稱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駁克乃·開肯鼓勵身為醫護人員的兒子、兒媳主動前往疫情防控一線。因為他知道,疫情當前,醫者必須擔起責任。

“父親讓我學會了擔起責任”

“‘醫者仁心,不求回報;所思所學,盡為人民。’這是爸爸時常教導我的話。通過參與這次疫情防控,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切熱伊扎提·駁克乃說。

醫者之光!一家,兩代人,三位醫護人員的戰“疫”

切熱伊扎提·駁克乃是一〇四團三連的衛生員,從1月31日投身抗疫一線,他已經一個多月沒有回家了。2月13日,他主動申請前往九鼎市場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位於一〇四團轄區的九鼎市場,是新疆乃至西北地區最大的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承擔著全疆85%以上的果蔬供應重任,素有新疆人民“菜籃子”“果盤子”之稱。

“九鼎市場不能出任何狀況,不然全疆人民的‘菜籃子’就會出問題。”切熱伊扎提·駁克乃下定決心,要為疫情防控拼盡全力。

醫者之光!一家,兩代人,三位醫護人員的戰“疫”

由於晝夜溫差大,市場內有些商戶患了感冒,不時還伴有咳嗽。切熱伊扎提·駁克乃逐一為他們每天量3次體溫和進行房間消毒、通風等,並實時報送情況,如遇發熱人員,還要進行應急處理。事無鉅細,休息時間少之又少,但他沒有絲毫怨言。

說起切熱伊扎提·駁克乃,同事們都說:“真不愧是駁克乃的兒子!”

“以前,每次別人介紹我時,都會說‘這是駁克乃的兒子’,這讓我壓力很大。”切熱伊扎提·駁克乃不好意思地說,但沒壓力就沒有動力,從父親身上,他學到了很多,這次疫情,也讓他終於明白父親堅定了近40年的“醫者仁心”。

醫者之光!一家,兩代人,三位醫護人員的戰“疫”

切熱伊扎提·駁克乃從小在牧區長大,因父親時常要巡診,且一走就是大半個月,這讓倍受孤獨的他從小就夢想走出牧區。高考結束,切熱伊扎提·駁克乃瞞著父親報了新疆大學俄語專業。得知兒子的決定後,駁克乃·開肯欲言又止。

2006年,切熱伊扎提·駁克乃大學畢業,準備在外貿行業大顯身手時,父親卻執意讓他回到牧區繼承自己的衣缽。

“從小到大,您一走就是半個月,難道以後我的孩子也要和我小時候一樣嗎?我不想再這樣生活!”

切熱伊扎提·駁克乃與父親第一次發生爭吵。不善言辭的駁克乃·開肯面對兒子的質問,臉憋得通紅,手指摩挲著衣角,說不出話來。

“陪爸爸去牧區巡診一次吧。”

縱馬10多公里搶救難產的孕婦,醫治高血壓發作的牧民胡賽因,帶病騎馬6個多小時為牧工切凱家的老人看病……這次巡診,切熱伊扎提·駁克乃的內心深受觸動,他彷彿明白了父親風裡來雨裡去幾十年堅守的原因。

“爸爸,我願意留在牧區!”就這樣,切熱伊扎提·駁克乃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接力棒,申請去偏遠連隊做衛生員,並同時自學醫學知識。2013年,切熱伊扎提·駁克乃從昌吉衛生學校進修結束。2018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爸爸,我要去一線,西山醫院醫生本來就少,我是黨員,我必須上。”

醫者之光!一家,兩代人,三位醫護人員的戰“疫”

“好巴郎子!爸爸為你感到驕傲,你不給我打電話,以為你要當闊爾幹查克(音譯:膽小鬼)。沒有黨,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好生活,勇敢地上吧。”

1月26日,正在兵團醫院學習、時刻關注疫情動態的切熱伊扎提·駁克乃,本可以不用去一線,但還是忘不了身為醫者的責任與父親的教誨,在得到父親的支持後,他撥通了西山醫院領導的電話,請求回到單位抗擊疫情。

“去基層,去感受生命的重量”

在西山農牧場醫院發熱門診,身著隔離服的古麗那孜正在上報實時動態信息,她的護目鏡上滿是霧氣。

因為隔離服脫下就會作廢,為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古麗那孜已穿了10多個小時了,十指也因為出汗開始起皺發白。但性格開朗的她,仍不時給同事加油打氣。古麗那孜是農場最早報名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的,她已經堅守崗位一個多月了。

“阿爸以前為牧民奔波了半輩子,老公如今也在疫情防控一線,我雖然在風險較大的發熱門診,但我不會退縮,‘所思所學,皆為人民’,這是我們家的傳統。”古麗那孜說。

醫者之光!一家,兩代人,三位醫護人員的戰“疫”

古麗那孜本是昌吉州人民醫院的護士,受駁克乃·開肯的感召,2019年2月她來到了西山農牧場醫院。但很多人都不理解她從待遇豐厚的三級甲等醫院轉到鄉鎮一級基層醫院是為了什麼。

“阿爸常說,根子不深的草,隨風倒。做人也是如此,醫者更是如此,只有把根紮在基層,才能感受生命的重量。”古麗那孜說,當看到西山農牧場醫院人手匱乏時,她便決定沉下心來為基層職工群眾做點事情。

醫者仁心,是一種無言的教育。近40年的行醫生涯,駁克乃·開肯總是在生活小事上讓兒子、兒媳感受到一位醫者所散發的光亮。

讓古麗那孜感受最深刻的,是駁克乃·開肯的謙和。

醫者之光!一家,兩代人,三位醫護人員的戰“疫”

“‘木材被水沖走,木桶將水裝下’,阿爸受過國家的表彰,卻從來沒有拿出來炫耀過,也沒有藉此讓老公走捷徑,而是讓他從最基層做起,並時刻教導我們不管在哪,都是為人民服務,因為我們是醫者,醫者仁心!”古麗那孜說,她找到了人生的意義,也明白了自身職業的那份擔當,她將在疫情防控一線實現自己的價值。

“醫者的傳承,在第三代中萌芽”

“駿馬要看一雙眼睛,勇士要看走過的腳印。”這是駁克乃·開肯最喜歡的一句哈薩克族諺語。回望近40年的“馬背行醫”生涯,他沒有一絲後悔,但在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卻留下了些許遺憾。

醫者之光!一家,兩代人,三位醫護人員的戰“疫”

因常年在牧場騎馬巡診,駁克乃·開肯患上了嚴重的風溼病,腿腳不太利落。上不了一線,但他也要表達自己的一份心意,為一〇四團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送去了兩隻羊。當得知兒子兒媳都上了一線,駁克乃·開肯決定為孩子們守好“大後方”。

“爺爺,這個盒子裡裝的什麼呀,你每隔幾天就要擦一擦?”

“這是爺爺退休前用的藥箱,有人肚子痛了或是受傷了,爺爺就會騎馬背上它,給他們看病……”

3月3日,駁克乃·開肯在擦拭自己背了30多年的藥箱時,孫女葉麗娜·切熱伊扎提湊了過來,駁克乃·開肯慢慢地打開了藥箱,講起了他過去的事情。

下午,趁兒子、兒媳婦休息時間,駁克乃·開肯叫來孫子、孫女,接通微信視頻,召開“家庭會議”。

“兒子、兒媳婦,剛才新聞中說,現在好多省區市都沒有新增病例了,這幾天你們要保持定力,堅守到最後一刻。等你們平安歸來,爸爸給你們慶功。”

“媽媽,你穿成這樣我都認不出來了。”

“爸爸、媽媽,我想你們,我最近可乖了,就是想你們。”

……

醫者之光!一家,兩代人,三位醫護人員的戰“疫”

在這場短暫的見面中,女兒絮絮叨叨給父母說起爺爺講給她的往事,並想成為一名醫生,像他們一樣幫助更多的人……聽到這,切熱伊扎提·駁克乃和古麗那孜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丹心厚載,醫者仁心。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無數醫生家庭都在默默奉獻著,用無言的付出訴說著醫者的責任與擔當,閃耀著動人的醫者之光。

向他們致敬!

(記者 齊龍 常駐記者 高迪 視頻 宋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