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兩個故事,願你的生活從此多些快樂

送你兩個故事,願你的生活從此多些快樂

01

新學期開始了,老師決定先給學生上一堂人生課。他走進教室,拿出一張白紙,在中間畫了一個大大的黑點問大家:“同學們,告訴我,你們都看到了什麼?”

全班同學盯著白紙看了一會兒,有點莫名其妙地齊聲喊道:一個黑點啊,難道還有什麼別的嗎?

老師裝出吃驚的樣子說道:“天哪,這麼大一張白紙你們沒有看見,就只看見中間的這個黑點呀。好吧,既然你們看見了黑點,那就看下去,你們盯住這個黑點,3分鐘之內別看別處,看看你們會發現什麼。”


同學們一聽,立刻饒有興趣地盯了下去,他們以為老師會這麼說,其中必有什麼奇妙之處。

“現在,告訴我,黑點發生了什麼變化?”老師這時候問道。

“黑點好像變大了。”同學們帶著疑惑的神色答道。

“沒錯!”老師點點頭肯定道,“看不到光明,只看到人生黑暗的人,他的一生都將會是非常不幸的。因為倘若把眼睛集中在黑點上,黑點就會越來越大,最後讓他的整個世界全變成黑色的。”


同學們都聽呆了,整個教室裡鴉雀無聲。

老師這時候又拿出一張黑紙,在中間畫了一個白點,然後問學生們看到了什麼,大家現在開竅了,異口同聲地答道:“一個白點,如果看下去,它也會變大。”


“非常棒!”老師立刻不失時機地大聲叫好道,“倘若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那無限美好的未來就會等著你們,而且一旦把眼睛集中在這個白點上,你的世界早晚會全部光明起來。

送你兩個故事,願你的生活從此多些快樂

02

一位年輕人和新婚的妻子經常吵架,他很懊悔自己當初結婚前看走了眼。他覺得日子要是這樣過下去實在是沒意思,於是打算在徵求父親意見後和妻子離婚。

父親聽完他的埋怨之後,問他:“兒子,你的妻子有優點嗎?”


年輕人抱怨說:“結婚前有,現在沒有了。”


父親又問:“你在她心中有優點嗎?”

兒子遲疑了一會兒說:“好像也是結婚前有,現在沒有了吧。”


父親說:“你比我強,我結婚前不知道你母親優點是什麼。”

年輕人抬頭望了望他的父親,想說什麼,最終又咽了下去。



父親走到屋外,拿起了一塊瓦片和一團棉花,問他:“它們哪樣更硬一些呢?”


年輕人不知道父親想幹什麼,於是說:“這還用問,當然是瓦片硬了!”


父親把瓦片和棉花舉到同樣的高度鬆開了手,只見瓦片落地後被摔得四分五裂,棉花則輕飄飄的落了下來。然後父親又問他:“為什麼堅硬的碎了,而柔軟的絲毫未損呢?”


年輕人想了想說:“軟的很輕啊,所以絲毫未損。”


父親拍拍他的肩膀,深切的說:“孩子啊,你應該像棉花一樣謙卑下來,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而不是像瓦片一樣有稜有角,遇冷則冰,遇硬而碎,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

我這一輩子只明白一個道理,承認另一個人的優點會讓自己溫暖,盯住別人的缺點,你一生傷害的是你自己。

你應該學習棉花,可以為別人抵禦風寒,可以像陽光一樣溫暖。一句好話可以溫暖她一生,一句自私刻薄的話可以讓她記恨你一輩子,也會葬送掉你的婚姻。你希望我像你對待你妻子一樣去對待你的母親嗎?

年輕人低下頭對父親說:“絕不!”然後默默轉過身走向自己家的方向。

送你兩個故事,願你的生活從此多些快樂

【感悟】家庭本來是人在這個世界上最輕鬆、最寧靜的港灣,很多人卻總是習慣性地把在社會上與他人交往的那一套帶回家裡。挑剔的目光,沒有停歇的指責,本該是互相欣賞的摯愛親人,卻彷彿冤家一般。只看到對方的缺點,讓我們時刻繃緊的神經,依然不能放鬆,如此又怎能真正得到休息?

我們只要知道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有哪些值得我們去愛就行了;對於我們的孩子,只要知道他的長處和特點,適時、適當地加以引導,知道往哪個方向發展就足夠了。

不要只看到他人的弱點,而看不到他們的長處,不要只把挑剔的目光放在別人身上,而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總盯著別人的缺點不放,恰好說明,我們自己身上到處是缺點,多看看別人的長處,也正能體現我們自己的大度。

獲得快樂和幸福其實很簡單,只要把目光停留在快樂和幸福的事情上就行了。倘若只盯住痛苦與煩惱,這兩者早晚會吞噬掉原本佔據大部分的光明,成為你生活的全部。

送你兩個故事,願你的生活從此多些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